海上集成監視系統原理

海上集成監視系統原理

《海上集成監視系統原理》是2012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A.NejatInce,ErcanTopuz,ErdalPanayirci,CevdetLsik。

基本介紹

  • 書名:海上集成監視系統原理
  • 作者:A.NejatInce,ErcanTopuz,ErdalPanayirci,CevdetLsik
  • 譯者:周沫                       /            察豪                       /            胡波
  • ISBN:9787121156885
  • 頁數:524
  • 定價:100.00元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4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海上集成監視系統原理
  • 叢書:  海軍新軍事變革叢書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第1章 概述,第2章 海上監視系統套用,第3章 海洋環境,

內容介紹

採用多平台感測器、通信、數據融合等多領域先進技術,建立完善的海上監視系統是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保衛國家海上安全的首要任務,也是提高海軍信息化作戰能力的關鍵環節。本書匯集了諸多研究機構及其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全面介紹了海上集成監視系統設計中設計的海洋環境、感測器及其平台、通信系統、數據融合、目標識別、系統仿真等內容。

作品目錄

目 錄

第1章 概述


1.1 目的和範圍
1.2 通用要求
1 .2.1 基本要求
1 .2.2 監視系統參數
1.3 本書的內容安排
1.4 參考文獻

第2章 海上監視系統套用


2.1 船舶航行服務系統(VTS)
2.2 海軍監視系統
2.3 民用和軍用(海軍)監視系統的比較
2.4 設計方法
2.5 參考文獻
附錄2A 海軍偵察飛機威力範圍與觀測時間間隔仿真
2A.1 問題及約束條件
2A.2 觀測時間間隔的變化
2A.3 仿真分析
2A.4 觀測時間間隔計算
2A.4.1 觀測時間圖
2A.4.2 觀測時間間隔(RT)
2A.4.3 可觀測率(OR)
2A.4.4 雷達水平視距(D)
2A.4.5 其他的軟體輸出
2A.4.6 數值計算結果

第3章 海洋環境


3.1 環境的影響
3.2 海態
3.2.1 海浪
3.2.2 艦船搖擺
3.2.3 多徑效應
3.2.4 波導效應
3.2.5 海流
3.3 雜波
3.3.1 雜波特性
3.3.2 面雜波和體雜波
3.4 海雜波
3.5 陸地雜波
3.6 大氣雜波
3.7 信號傳播衰減
3.7.1 晴朗天氣的正常大氣傳播衰減
3.7.2 雨水衰減
3.8 參考文獻
第4章 感測器
4.1 引言
4.2 雷達
4.2.1 一般特點
4.2.2 雷達方程
4.3 微波雷達在VTS中的套用
4.3.1 要求
4.3.2 FMCW雷達的典型技術指標
4.4 微波成像雷達
4.4.1 微波成像雷達在MSS中的作用
4.4.2 距離像雷達
4.4.3 側視SAR的基本工作原理
4.4.4 ISAR基本原理
4.4.5 系統結構
4.4.6 機載SAR/ISAR的典型參數
4.5 星載雷達
4.5.1 特徵
4.5.2 主動/被動探測
4.5.3 系統需求
4.5.4 合成孔徑雷達設計
4.5.5 需進一步探索和研究的問題
4.6 電子支援措施(ESM)
4.6.1 海上監視系統中ESM和ELINT的重要性
4.6.2 ESM設備
4.6.3 ESM子系統
4.6.4 ESM接收機類型
4.6.5 方向解算技術
4.6.6 ESM接收機的最大截獲距離
4.7 光學和紅外感測器
4.7.1 海上監視系統中的光學和紅外感測器
4.7.2 基本量綱和術語
4.7.3 大氣傳播與能見度
4.7.4 目標和環境的輻射
4.7.5 光學系統的主要參數
4.7.6 性能參數
4.7.7 典型感測器的技術指標
4.8 全球定位系統(GPS)
4.8.1 海上監視系統中GPS的套用
4.8.2 差分GPS(dGPS)
4.8.3 差分修正信息的傳輸
4.8.4 集成LORANC/dGPS(EUROFIX)
4.8.5 衛星導航的未來發展趨勢
4.9 HF超視距雷達
4.9.1 HF雷達在MMS中的地位和作用
4.9.2 天波的傳播
4.9.3 地波傳播路徑損耗的計算
4.9.4 RCS特性
4.9.5 天線性能
4.9.6 高頻頻段的頻譜特性
4.9.7 高頻頻段的海雜波特性
4.9.8 高頻雷達用於海洋水文監測
4.9.9 高頻雷達的典型參數
4.10 參考文獻
附錄4A 監視衛星的軌道參數
附錄 4B 合成孔徑雷達系統定義和設計過程
第5章 感測器平台
5.1 平台類型
5.2 海上監視飛機(MSA)
5.2.1 任務
5.2.2 海上監視飛機的類型
5.2.3 所需監視飛機的數量
5.2.4 任務和飛行概況圖
5.2.5 綜合集成
5.3 直升機
5.4 無人機(UAV)
5.4.1 任務
5.4.2 無人機(UAV)的分類
5.5 氣球和飛艇
5.6 用於搜救(SAR)的空中平台
5.6.1 搜救
5.6.2 搜救通信系統
5.6.3 搜救兵力
5.6.4 搜尋模式
5.7 參考文獻
第6章 海上環境的自動目標識別原理
6.1 範圍
6.2 艦船的電磁特性
6.3 雷達自動目標分類原理
6.3.1 特徵提取
6.3.2 分類
6.4 雷達自動目標分類
6.4.1 分類的等級
6.4.2 雷達自動分類
6.5 電子支援措施的分類和識別
6.6 敵我識別(IFF)分類
6.7 隱身技術
6.7.1 減小RCS的方法
6.7.2 隱身目標的探測和分類
6.8 參考書目
第7章 多感測器數據融合
7.1 目標
7.2 數據融合的類型
7.2.1 集中式數據融合
7.2.2 分散式數據融合
7.3 數據融合的級別
7.4 感測器屬性
7.5 多感測器數據融合算法
7.5.1 位置融合算法
7.5.2 識別融合算法
7.5.3 輔助支持算法
7.6 位置融合算法
7.6.1 多目標跟蹤
7.6.2 時間同步和坐標對準
7.6.3 位置融合算法
7.7 決策級識別融合
7.7.1 經典推論
7.7.2 識別融合的貝葉斯方法
7.7.3 DesmpsterShafer識別融合方法
7.7.4 貝葉斯和DS融合算法的仿真模型
7.8 特徵級識別融合
7.8.1 聚類分析方法
7.8.2 自適應神經網路
7.8.3 表決方法
7.8.4 參數模板
7.9 顯示子系統
7.10 資料庫管理
7.11 參考文獻
第8章 通信系統與數據鏈
8.1 概述
8.2 VTMIS的通信系統
8.2.1 需求
8.2.2 RSSVTC通信
8.2.3 船舶VTC 通信
8.2.4 VTC內部通信
8.2.5 VTC間通信
8.2.6 VTC與相關組織機構間的通信
8.2.7 危機處理通信
8.2.8 VTC船主通信
8.2.9 公用通信
8.2.10 通信種類
8.3 海軍監視系統通信
8.3.1 系統組成
8.3.2 通信需求
8.3.3 數據鏈方案
8.4 定位誤差分析
8.5 參考文獻
第9章 海上監視仿真系統
9.1 緒論
9.2 模擬器的特性
9.2.1 模擬仿真的需求
9.2.2 快速模擬方法
9.2.3 檢查與確認
9.2.4 模擬仿真的事件
9.3 MSS的仿真
9.3.1 概述
9.3.2 感測器模型
9.4 SIMS:海軍監視系統的設計實例
9.4.1 模型的目的
9.4.2 事件程式
9.4.3 樣本輸出
9.5 艦船的散射中心結構的離線模擬器(GRS)建立
9.5.1 概述
9.5.2 模型概述
9.5.3 樣本輸出
9.6 航行態勢模擬器:TURBO
9.6.1 航行態勢模擬器的要求
9.6.2 模型概述
9.7 參考文獻
第10章 新技術、新功能和新方案
10.1 VTMIS涉及的研究內容和進展
10.2 非人工語音VTS系統
10.3 感測器和數據處理技術的發展
10.4 通信技術的發展
10.5 dGPS技術的發展
10.6 新功能和新項目
10.6.1 自動船舶標繪系統
10.6.2 自動船舶識別
10.6.3 電子海圖顯示和信息系統(ECDIS)
10.6.4 其他船舶運動數據(艏首向、轉向率、搖擺、傾斜)
10.6.5 避碰信息的可視性和避碰決策支持
10.6.6 擴展的航線預測功能
10.6.7 VTS信息記錄和回放
10.6.8 遠程領航
1 0.6.9 高速和低RCS船舶的非合作監測
10.6.10 人工智慧系統(IKBS)
10.7 VTS進行安全有效導航須解決的若干問題
10.7.1 概述
10.7.2 相關問題的建議
10.8 參考文獻
附錄10A 電子海圖顯示和信息系統(ECDIS)
附錄10B ECDIS在VTS中的套用
第11章 成本分析和使用計畫
11.1 成本估計法
11.2 投入成本
11.3 運行和維護成本
11.4 總成本
11.5 可靠性和可用性
11.6 使用計畫
11.6.1 使用階段
11.6.2 使用原則
11.7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