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之路:社會建設經驗與展望

浦東之路:社會建設經驗與展望

《浦東之路:社會建設經驗與展望》是201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陶希東。

基本介紹

  • 書名:浦東之路:社會建設經驗與展望
  • 作者:陶希東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4月1日
  • 頁數:308 頁
  • 開本:16 開
  • ISBN:7208091722, 9787208091726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浦東之路:社會建設經驗與展望》包括四個章節:第一章為浦東由傳統鄉村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首先闡述了社會建設這一國家戰略的形成及其內涵,然後對浦東社會特點及其建設的特殊效應進行了總攬性、戰略性的歸納和總結,最後得出了浦東新區社會建設帶給我們的幾點重大啟示。第二章為浦東新區開發開放20年社會建設的歷史過程,按照“側重哪方面建設、建設什麼、怎么建設”的邏輯,對浦東開發開放20年的社會建設進行了三個階段的劃分,並較為系統地梳理了每個階段的重要建設內容和重大舉措。第三章為浦東新區社會建設的模式與經驗,在介紹國內外社會建設特色模式的基礎上,總結了浦東新區“政社合作夥伴”模式及其特點,並從九個方面對這一模式進行了系統的經驗總結和解讀。第四章為新浦東社會建設的路徑和戰略選擇,通過分析浦東新區社會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按照發展型社會的趨勢和要求,探索性地提出了新浦東在未來二十年進一步推動社會建設的基本原則、路線圖、重點任務、戰略選擇和建設舉措。

圖書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浦東由傳統鄉村社會向現代城市社會的轉型
第一節 社會建設是一項宏偉的國家戰略
一、中國社會建設戰略的提出
二、社會建設的內涵
三、社會建設的動力機制
第二節 浦東新區社會的特殊性及其建設效應分析
一、浦東開發開放20年社會建設的主要成就
二、浦東新區社會及建設的特殊性
三、浦東新區社會建設的綜合效應
第三節 浦東新區社會建設的重大啟示
一、一流城市需要一流的社會事業
二、社會建設也是投資環境和重要生產力
三、社會事業必須與經濟高速增長同步協調發展
四、政府改革創新是中國城鄉社會建設的主導力量
五、科學理性和公眾參與是社會建設取得成功的兩大法寶
六、改善民生和促進人的現代化是社會建設的終極目標
第二章 浦東新區社會建設的歷史過程
第一節 以城區為主的社會建設思想啟動與社會事業策劃階段(1990-1994)
一、成立專門的社會建設與管理機構:社會發展局
二、編制社會事業發展及形態布局的相關規劃
三、加大社會事業投資力度,拓寬社會投資來源
四、建立社會事業資源配置市場,促進社會發展產業化、市場化
五、成立社區服務行業協會,編制社區規劃
第二節 城鄉並行、數量質量並重的社會功能開發與提升階段(1995-2004)
一、制定《浦東新區社會發展“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
二、注重並強化社會事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三、加強城鄉社區管理、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
四、全面啟動社會組織和社工隊伍建設
第三節 城鄉一體化的社會體制創新與內涵式建設階段(2005年-至今)
一、構建均衡、高效、優質的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二、構建“就業、保障、救助、幫困”四環聯動的大保障格局
三、繼續最佳化政策環境,大力培育社會組織
四、深化社區管理體制機制的改革與創新
五、深化社會工作職業化、專業化建設
第三章 浦東新區社會建設路徑與經驗
第一節 國內外社會建設的特色模式
一、北歐社會建設模式:普遍福利型
二、美國社會建設模式:小政府、大社會
三、東亞社會建設模式:傳統文化繼承更新
四、中國香港社會建設模式:社會服務社工化
第二節 浦東新區社會建設路徑及經驗
一、浦東新區社會建設路徑:政社合作夥伴
二、浦東新區社會建設的基本經驗和舉措
第四章 未來新浦東社會建設的戰略選擇
第一節 新浦東社會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社會事業設施和服務資源短缺的問題依然存在
二、社會資源配置和公共服務的公平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四、社會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與最佳化
五、公共服務供給模式有待進一步完善
六、社會事業財政投入及結構有待增強和最佳化
第二節 新浦東社會建設的路徑與戰略選擇
一、新浦東社會建設的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
二、新浦東社會建設的四系統路線圖
三、新浦東社會建設的七大任務及路徑選擇
四、新浦東社會建設的重大戰略及其策略
附錄
浦東新區成陸及其政區演變
《關於促進浦東新區社會事業發展的財政扶持意見》
《關於著力轉變政府職能建立新型政社合作關係的指導意見》
《關於促進浦東新區民間組織發展的若干意見》
《浦東新區關於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實施意見》
《浦東新區進一步促進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財政扶持意見》
後記

後記

為隆重紀念浦東開發開放20周年,中共上海市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委託上海社會科學院籌劃撰寫紀念浦東開發開放20周年叢書。經反覆研究,確定了“浦東之路:創新發展二十年回顧與展望”為本叢書總論,並在此主旨之下確定了“金融發展經驗與展望”、“城市空間發展經驗與展望”、“社會建設經驗與展望”、“政府制度創新經驗與展望”和“產業發展經驗與展望”五個分論共六冊。同時,組成了叢書編委會,潘世偉、左學金、陳高宏、童世駿、洪民榮、沈國明、熊月之、黃仁偉、袁恩楨、權衡、李幼林、陸星、殷仲歧、陳建華為本叢書編委會成員。左學金、陳高宏任叢書主編。
從2009年3月中旬到2009年12月,上海社會科學院組織叢書作者先後深入到浦東新區政府部門、企業和社會部門進行集中調研和個別調研,掌握了大量資料,在大量占有資料與數據的基礎上集中精力研究、撰寫和修改書稿。此間,中共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和上海社會科學院先後組織叢書課題中期研究情況評估、叢書課題研究結項評估,聘請上海社會科學院院內外專家對叢書稿件逐個進行討論,提出修改意見,在進一步修改之後確定書稿。
本書能夠按時完成,主要得益於許多人的幫助,上海社科院左學金研究員、洪民榮研究員、袁恩楨研究員、盧漢龍研究員、楊建文研究員、權衡研究員、陳家海研究員、陸曉文研究員、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幼林、浦東新區宣傳處副處長陸星等。

序言

2010年是上海世博會召開之年,也是浦東開發開放20周年。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這是在我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親自倡導下,在長期醞釀、研討論證的基礎上,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進入新世紀,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十分關心支持浦東開發開放,要求浦東“在更高的起點上實現快速發展”。20年來,浦東新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按照國家戰略的定位要求,創造性地把中央的決策和市委的部署轉化為開發開放的生動實踐,在快速城市化、跨越式工業化、率先市場化、不斷國際化的過程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一座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的新城區在浦江東岸崛起。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浦東開發誕生於這一歷史進程之中,始終與改革開放共奮進,與時代發展同步伐。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張王牌”,浦東開發開放承載著國家戰略的歷史使命。中央始終高度重視浦東開發的推進和深化,黨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報告相繼提出,要發揮上海浦東新區在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中的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