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詠五更和湘真韻

《浣溪沙·詠五更和湘真韻》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作的一首詞。此詞刻畫了一個生活憂愁無緒、百無聊賴而徹夜難眠的女子。全詞色彩華美,辭藻艷麗,語淺情深,含蓄有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浣溪沙·詠五更和湘真韻
  • 作者:納蘭性德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納蘭詞全集》
  •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浣溪沙·詠五更和湘真韻
微暈嬌花濕欲流,簟紋燈影一生愁。夢回疑在遠山樓。
殘月暗窺金屈戍,軟風徐盪玉簾鉤。待聽鄰女喚梳頭。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正體格律為:雙調,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
  2. 湘真:即陳子龍,字臥子,號大樽、軼符,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幾社領袖,文壇名士,於易代之際抗清被俘,投水殉難,有《湘真閣存稿》一卷,其中有《浣溪沙·五更》一首。和(hè)韻,指和他人詩詞,仍用原韻。
  3. 微暈(yùn):指天色初曉。
  4. 簟(diàn)紋燈影:寫相思難眠的樣子。簟,竹蓆。燈影,物體在燈光下的投影,這裡指人影。
  5. 遠山樓:湯顯祖紫釵記》中有女子在遠山樓上思念丈夫的場景,這裡借指女子居處。
  6. 屈戍(shù):亦稱屈戌,即門上的搭環。
  7. 軟風:和風。玉簾鉤:簾鉤的美稱。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天色初曉時,嬌花帶雨,俏麗的色澤好像要化在水中流淌開來的樣子。那女子含淚的模樣,也同這濕漉漉的花朵一般。葦席上、燈影里,藏著她一生的愁緒。夢醒之後,恍惚間她感覺自己仍在夢中的樓頭等待良人歸來。
殘月默默映照在大門的搭環上,柔風緩慢搖動窗上的簾鉤,再也無法入睡了,唯有等待天明,等鄰家的女伴來喚自己一同梳妝。

創作背景

陳子龍的《浣溪沙·五更》是為懷念昔日情人而作,納蘭性德的這首追和之作,可能是為思念亡妻而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詞上片首句“微暈嬌花濕欲流”寫夢中情景,以“濕欲流”寫花飽蘸露水、晶瑩可愛的樣子寫出“嬌花”模樣。“簟紋燈影一生愁。夢回疑在遠山樓”,夢醒之時,對孤燈,輾轉床蓆,愁思無限。下片“殘月暗窺金屈戍,軟風徐盪玉簾鉤”二句寫夜景,末句“待聽鄰女喚梳頭”盪開一筆,淡淡作結,別具一格,顯出長夜失眠之人的百無聊賴。
全詞著力描繪女子之慵懶情態,色彩華美,辭藻艷麗,語淺情深,含蓄有味,比陳子龍原作脂粉更重,綺思更濃。

名家點評

清代陳廷焯:①(上片)秀絕矣,亦自淒絕。結句從旁面生情。(《雲韶集·卷十五》)②調和意遠,似此真不愧大雅矣,古今艷詞亦不多見。惜全篇平平。(《詞則·閒情集》)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原名成德,後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州正黃旗人,康熙朝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明珠長子。自幼天資英絕,十三歲(康熙六年,1667年)已通六藝,十七歲(康熙十年,1671年)入國子監,得到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康熙十一年,1672年)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康熙十二年,1673年)舉進士,但因病未參加殿試,康熙十五年(1676年)參加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有《通志堂集》十八卷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