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寄嚴蓀友

《浣溪沙·寄嚴蓀友》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詞。該詞上片描寫好友嚴繩孫回鄉後悠閒愜意的隱居生活。下片緊接上文而來,具體描寫了好友隱居的生活環境,字裡行間表達了詞人對友人的懷念之情。全詞清新雅致,將好友隱居生活的情趣展現無遺,也將詞人內心對友人的懷念之情表達地淋漓盡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浣溪沙·寄嚴蓀友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 作品出處:《納蘭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簡介,

作品原文

浣溪沙1·寄嚴蓀友2
藕盪橋3邊埋釣筒4,薴蘿5西去五湖6東。筆床7茶灶8太從容9
況有短牆10銀杏11雨,更兼高閣12玉蘭13風。畫眉閒了畫芙蓉。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浣溪沙: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五平韻。
  2. 嚴蓀友:即嚴繩孫,字蓀友,一字冬蓀,號秋水,自稱勾吳嚴四,復號藕盪漁人。
  3. 藕盪橋:嚴繩孫無錫西洋溪宅第附近的一座橋,嚴繩孫以此而自號藕盪漁人。
  4. 釣筒:插在水裡捕魚的竹器。
  5. 薴蘿:薴蘿山,在浙江諸暨市南。
  6. 五湖:即太湖,《國語·越語下》:“果興師而伐吳,戰於五湖。”韋昭註:“五湖,今太湖。”
  7. 筆床:擱放毛筆的專用器物。
  8. 茶灶:烹茶的小爐灶。
  9. 從容:鎮定,不慌張。
  10. 短牆:矮牆。
  11. 銀杏:即白果樹,又名公孫樹、鴨腳等。
  12. 高閣:放置書籍、器物的高架子。
  13. 玉蘭:花木名,落葉喬木,花瓣九片,色白,芳香如蘭,故名。

白話譯文

夏日的藕盪橋邊。你住在亭亭的荷葉隔壁,用絲絲的綠萍問候湖水。你的釣竿已歸隱山林。而你,已歸隱釣竿。揮一揮左手,薴蘿山從西邊歸來;揮一揮右手,太湖在東邊流淌。你有一支筆,可以闖入許多唐朝詩人的句子裡,沒有飛鳥的群山,沒有人跡的小徑。你有茶灶,可以採擷幾片宋詞,煮成清茶一杯。你還有很多從容,留給妻子,在她眉間畫上一對對雲朵。你有一生的晴朗天氣。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嚴繩孫南下歸鄉之時,時值康熙十六年(1677年)夏,乃詞人懷念友人之作。嚴繩孫在客居京城求取功名期間,曾兩番回鄉,分別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和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描寫納蘭與漢族文人的交遊生活,透過這首詞人們可以隱約看到納蘭受儒道文化影響的痕跡。
這首詞,藝術上並無太多高超之處,卻小有別致,描述的場景全是想像嚴繩孫在故里的生活。這種反面寫法,將蓀友隱逸自由的情調描繪得很是深刻。
“藕盪橋邊埋釣筒,薴蘿西去五湖東”,“埋”字表現出沉醉垂釣的情,“藕盪橋邊埋釣”意在指蓀友過著安逸雅致的生活,橋邊垂釣,讓人羨慕不已,後一句“薴蘿西去五湖東”更是加深了這種閒適的狀態,橋邊垂釣之餘,五湖泛舟,“西”“東”二字,分明就是東坡“竹杖芒鞋輕勝馬”的瀟灑飄逸,陶然至極、令人嚮往。接下來便引出了“筆床茶灶太從容”。
夏日的藕盪橋邊,綠水青青,河柳依依,湖面上荷葉亭亭玉立,你坐在湖畔,執一竿釣竿,沉醉於湖底魚群的自由之態。偶爾抬頭,薴蘿山就從西邊出現,回首,又看見太湖在東邊流淌。於是,你執筆研磨,描畫江山綠水、飛鳥香荷,更有旁邊茶爐白煙裊裊、清香四溢。
這種從容度日、歸隱山林的方式,如此的閒適超脫。上片由景入筆,又以景寫人,很好地刻畫了蓀友的山水性情,也透露出容若對蓀友這種瀟灑悠閒生活的讚賞和嚮往。
下片“況有短牆銀杏雨,更兼高閣玉蘭風”二句繼續承襲上片的閒適之意。“短牆銀杏”、“高閣玉蘭”有了“雨”和“風”,顯得更加動人。“況有”和“更兼”二詞更是把這種怡然自得的閒適情懷表露無遺。末句“畫眉閒了畫芙蓉”。“眉”在這裡歷來註解引用的是“張敞畫眉”的典故,“芙蓉”當做“荷花”解,意指蓀友家庭生活和諧,夫妻和美。其實“芙蓉”指無錫的“芙蓉湖”,意指閒暇之餘遊逛芙蓉湖,寄情山水,妙哉妙哉,更能照應前面的“藕盪橋邊埋釣筒,薴蘿西去五湖東”的意境,矮牆邊的銀杏樹,在雨水的滋潤下,嬌俏可愛地招搖著;書架上的玉蘭花也散發出清新芳香,這樣閒適而美好的日子,笑看她的容顏,執畫筆輕掃蛾眉,然後一起泛舟湖上。
縱覽全詞,容若滿懷深情地描繪了南歸故里的蓀友的生活情景,整首詞雖然沒有用任何關於懷念友人的詞語,但是著墨於對方歸隱的山水生活,這樣更能表達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名家點評

首都師範大學東方古籍研究所研究員張秉戌《納蘭詞箋注》:“此篇作法別致,即全從對面寫來,全是想像之語。作者滿懷深情地描繪了南故里的蓀友的生活情景,不言自己對友人的懷念,而是寫對方歸隱之放情自樂。此種寫法便顯得更為深透,更加倍地表達出思念友人的情懷。”

作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