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節水優先方針,把節水作為生態環境保護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舉措,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強化水資源的剛性約束,落實目標責任,實施重大節水工程,強化監督管理,推動制度、政策、技術、機制創新,通過示範引領和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節水意識,促進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努力把浙江建設成為南方豐水地區實施節水行動的標桿省份。
(二)主要目標。
到2022年,重點領域節水取得快速突破,節水型生產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節水產業初具規模,非常規水利用占比進一步增大,用水效率和效益顯著提高,全社會節水意識明顯增強。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分別降低42%和48%以上,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91%以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城鎮居民年人均生活用水量控制在55立方米以內,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606以上,全省用水總量控制在186億立方米以內。到2025年,節水政策法規體系、標準體系、市場機制基本完善,技術支撐能力不斷增強,用水效率指標持續向好,全社會形成良好節水風尚,全省水資源節約循環利用水平走在全國前列。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分別降低50%和55%以上,全省用水總量控制在196億立方米以內。到2035年,形成健全的節水政策法規體系和標準體系、完善的市場調節機制、先進的技術支撐體系,節水護水惜水成為全社會自覺行動,全省水資源節約循環利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實現水資源利用與發展規模、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的協調發展。
二、重點任務
(一)實施“雙控行動”。
實行總量強度控制。健全省市縣三級區域用水總量、強度控制指標體系,落實年度用水控制目標管理,開展縣域水資源承載能力評價,合理確定產業布局和發展規模。建立監測預警機制,水資源超載地區制定實施用水控制計畫。全面開展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到2022年,95%以上縣(市、區)達到節水型社會標準。推進江河水量分配。制定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明確水資源利用上限和生態流量底線,強化流域用水管控。到2022年,完成錢塘江、甌江、苕溪、甬江、椒江、飛雲江等跨區域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推行區域水資源論證。全面推行“區域水資源論證+水耗標準”制度,明確產業平台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指標,制定項目準入水耗標準,簡化取水審批程式,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到2022年,區域水資源論證完成率達到95%以上。實施用水全過程管理。完善規劃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建立節水評價機制,控制水資源開發利用強度,嚴格管控跨區域、跨流域引調水規模。從嚴審批新增取水許可,堅決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加強對重點用水戶、特殊用水行業用水戶的監督管理,依法將用水戶違法取水和建成水效領跑者、節水標桿等信息納入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二)推進“六大工程”。
1.農業節水增效。
實施農業節水灌溉。繼續推進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加大田間節水設施建設力度。加快種植結構最佳化調整,發展精品化、高效化、集約化農業,持續推進農業“兩區”建設。到2022年,全省水肥一體化面積保持在50萬畝以上,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0萬畝以上,建成節水型灌區180個。發展節水畜牧業漁業。開展規模養殖場標準化改造與建設,規範取水用水和計量監測,鼓勵採用節水型自動飲水裝置和乾清糞工藝,每年開展50家以上規模養殖場節水改造與建設。推進漁業健康養殖,減少養殖用水和尾水排放。到2022年,年出欄萬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場節水設施設備安裝率達到100%。推進農村生活節水。實施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行動,加快村鎮生活供水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與改造,實行計量收費。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推廣使用節水器具。到2022年,全省農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證率保持在95%以上,全面落實水費收繳制度。
2.工業節水減排。
實施工業節水改造。大力推廣高效冷卻、洗滌、循環用水和廢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產工藝替代等節水工藝、技術,支持企業開展節水技術改造及再生水回用改造,高耗水工業用水戶定期開展水平衡測試及水效對標,超過取水定額標準的企業限期實施節水改造。組織實施一批重點用水行業企業節水改造項目,到2022年,高耗水工業企業水效達標率達到90%以上。推行水循環梯級利用。推進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綠色升級,支持企業開展節水和水循環利用設施建設,促進企業間串聯用水、分質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環利用。新建工業園區在規劃布局時,要統籌供排水和循環利用等基礎設施建設,優質水源緊缺地區大力推進工業園區水源分質供水。到2022年,全省新(擴)建10個以上工業水廠,建成3個節水標桿園區。
3.城鎮節水降損。
建設節水型城市。提高城市節水工作系統性,將節水落實到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用水消費各環節,實現優水優用、循環循序利用。將非常規水納入城市供排水規划進行統一配置,不斷提高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規水利用量。從嚴控制高耗水服務業用水,積極推廣循環用水技術、設備與工藝,優先利用非常規水源。到2022年,所有設區市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標準。控制供水管網漏損。制定和實施城鄉供水管網改造建設方案,降低原水輸水損失率和製成水供水管網漏損率。加強公共供水系統運行監督管理,推進城鎮供水管網分區計量管理,建立精細化管理平台和漏損管控體系,協同推進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和專業化管理,建立全國領先的城鄉清潔高效供水管網。到2022年,在10個試點城區開展城市供水管網分區計量管理,新(改)建供水管網3000公里以上,全省設區市城區、縣級市城區和90%以上的縣城區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開展公共領域節水。公共機構率先開展供水管網、綠化澆灌系統節水診斷,推廣套用節水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全面使用節水器具。大力推廣綠色建築,新建公共建築應安裝節水器具。推動城鎮居民家庭節水,普及推廣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到2022年,公共場所及公共建築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100%,全部省級機關、60%以上的省級事業單位和市縣級機關建成節水型單位。
4.非常規水利用。
加強非常規水利用。推動非常規水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逐年提高非常規水利用比例。新建小區、城市道路、公共綠地等因地制宜配套建設再生水和雨水集蓄利用設施,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廠尾水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和工業再生水利用。到2022年,全省建設10個城市再生水利用項目和10個以上工業再生水利用試點項目,全省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16%以上,其中缺水城市利用率達到20%以上。沿海地區充分利用海水。推動海島地區海水淡化規模化套用,高耗水行業和工業園區優先利用海水、亞海水。在海島地區和產業園區開展試點,探索海水淡化水進入城市市政供水管網的模式及投資、運營和管理機制,完善供水水源結構和產業鏈條,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到2022年,海水淡化產能規模達到40萬立方米/日。
5.節水標桿引領。
打造節水標桿。聚焦聚力重點用水領域,分級建立重點用水戶名錄,打造一批節水標桿工程。推進節水宣傳教育基地建設,常態化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到2022年,打造100個節水標桿酒店、100個節水標桿校園和300個節水標桿小區,培育300家節水標桿企業,完成3000個節水型公共機構建設,建成70個節水宣傳教育基地。推行水效領跑者引領。在重點用水行業、用水產品、灌區、公共機構和節水型城市中開展水效領跑者建設工作。到2022年,全省遴選出5家水效領跑者工業企業、5個水效領跑者用水產品型號、2個水效領跑者灌區、10個水效領跑者公共機構和2個水效領跑者城市。
6.節水裝備製造。
發展節水裝備產業。支持節水產品和裝備製造,鼓勵使用節水技術和裝備。引導節水裝備製造企業圍繞各行業節水需求,開發產業關聯度高、市場潛力大的節水裝備及產品,提高研發和製造水平,提升中高端品牌的差異化競爭力。推廣節水技術和裝備。加大先進技術引進和推廣套用力度,重點支持用水精準計量、水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精準節水灌溉控制、管網漏損監測智慧型化、非常規水利用等先進技術及裝備的推廣套用。實施金華市國家節水型社會創新試點,推廣南方節水適用技術。
(三)完善“八項機制”。
1.深化水價綜合改革。完善居民階梯水價和非居民用水差別化水價制度,全面推行城鎮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繼續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落實農業用水精準補貼。逐步形成水價動態調整機制,促進節約用水和水源保護。
2.推動水資源稅費改革。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積極推動水資源稅費改革,建立差別化稅率體系,發揮促進水資源節約的調節作用。
3.健全節水獎勵機制。研究集成促進節水的政策措施,對節水工作成績突出的地方政府給予政策支持,對再生水回用、雨水集蓄利用、節水技改等節水項目給予政策激勵。
4.探索水資源產權改革。推進水資源使用權確權,合理確定區域取用水權益,科學核定取用水戶許可水量,強化水資源用途管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水資源資產價值轉化、水權交易實踐和研究。
5.拓展節水融資模式。鼓勵金融資本進入節水領域,依法合規支持節水工程建設、節水技術改造、非常規水利用等項目。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有一定收益的節水項目建設和運營,積極探索契約節水管理試點工作,公共機構因產生節水效益支付給節水服務機構的契約費用在其公用經費預算中列支。到2022年,完成20個契約節水試點項目。
6.落實水效標識制度。貫徹實施《水效標識管理辦法》,強化市場監督管理,加大專項檢查抽查力度,逐步淘汰水效等級較低產品。加強水效標識制度的宣傳,積極引導用水戶選擇高效節水產品。推動節水認證工作,促進節水產品認證逐步向綠色產品認證過渡,完善相關認證工作採信機制。
7.完善定額管理機制。嚴格執行國家節水標準,不斷完善用水定額體系,逐步建立節水標準執行情況跟蹤、評估和監督機制。健全用水定額動態修訂機制,建立覆蓋主要農作物、工業產品、生活服務業的先進用水定額體系,嚴格用水定額管理。
8.健全用水監測統計制度。加強用水計量監測能力建設,提高用水計量覆蓋率,對各行業重點用水戶實行用水動態監測,建立健全用水統計制度。按照省政府數位化轉型的要求,推進跨部門、跨層級節水數據共享和套用,打造節水數位化平台。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水資源管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委員會負責協調全省節水行動實施中的重大問題,省節約用水辦公室(設在省水利廳)承擔日常工作。省水利廳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制定年度實施計畫,對執行情況開展監督檢查。各市、縣(市、區)政府對本轄區節水工作負總責,加強工作協調,完善工作機制,制定節水行動實施方案,明確任務分工,確保節水行動目標任務完成。
(二)保障資金投入。加大省水利建設與發展專項資金對節水行動方案實施的支持力度,對節水行動績效優秀的市縣通過以獎代補方式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市縣財政部門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重點支持節水“六大工程”建設、水資源節約保護、節水宣傳教育等,助力節水行動順利推進。
(三)強化監督考核。建立政府節水目標責任制,將單位GDP用水量等用水指標納入市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動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及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節水行動年度目標任務納入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和“五水共治”考核。
(四)增強節水意識。加強宣傳教育,把節約用水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充分發揮主流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提高公眾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客觀規律的認識。倡導綠色消費新風尚,鼓勵購買使用節水產品。開展民眾性宣傳教育活動,普及節水知識,增強全民節水意識。
印發的通知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各單位:
《浙江省節水行動實施方案》已經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0年6月4日
政策解讀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動全社會節水,全面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家節水行動方案》,結合浙江實際,在廣泛徵求省級有關單位、設區市政府及社會公眾意見基礎上,制定了《浙江省節水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現將《實施方案》制定背景和主要內容解讀如下:
一、制定背景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代治水思路。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施國家節水行動。2019年4月,經中央深改委審議,《國家節水行動方案》印發實施,標誌著節水上升為國家意志和全民行動。同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再次強調,要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實施全社會節水行動。同時,《國家節水行動方案》明確要求加強黨對節水工作的領導,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對本轄區節水工作負總責,制定節水行動實施方案,確保節水行動各項任務完成。
為貫徹落實“節水優先”方針,高水平實施國家節水行動,省水利廳按照省政府的統一部署,會同省級有關部門認真分析全省節水工作現狀和主要矛盾,找問題、定目標、明舉措,先後4次徵求25家省級有關單位、11個設區市政府及社會公眾意見,完善形成《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於2020年4月24日通過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5月12日通過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6月4日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
二、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主要內容包括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三個部分。
(一)總體要求。通過實施節水行動,爭當踐行新時代治水思路的排頭兵,努力把浙江建設成為南方豐水地區實施國家節水行動的標桿省份。由此確定了三階段主要目標:到2022年底,重要領域節水取得快速突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分別降低42%和48%以上,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91%以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城鎮居民年人均生活用水量控制在55立方米以內,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606以上,全省用水總量控制在186億立方米以內。到2025年底,節水政策法規、標準體系、市場機制基本完善,用水效率指標持續向好,全社會形成良好節水風尚,全省水資源節約循環利用水平走在全國前列。到2035年,形成健全的節水政策法規體系和標準體系、完善的市場調節機制、先進的技術支撐體系,節水護水惜水成為全社會自覺行動,水資源節約循環利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二)重點任務。堅持目標引領和問題導向,提出工作體系和政策體系,通過實施“一項行動”、推進“六大工程”、完善“八項機制”,構建政府主導、市場發力、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的節水新格局。
一是實施“雙控行動”,強化剛性約束。實行總量強度控制,開展縣域水資源承載能力評價;推進江河水量分配,明確水資源利用上限和生態流量底線;推行區域水資源論證,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實施用水全過程管理,建立節水評價機制。
二是推進“六大工程”,提升節水能力。近三年取得快速突破,形成示範效應。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全省水肥一體化面積保持在50萬畝以上,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0萬畝以上,建成節水型灌區180個,年出欄萬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場節水設施設備安裝率達到100%;推進工業節水減排,高耗水工業企業水效達標率達到90%以上,全省新(擴)建10個工業水廠,建成3個節水標桿園區;推進城市節水降損,所有設區市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標準,全省設區市城區、縣級市城區和90%以上的縣城區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推進非常規水利用,全省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16%以上,缺水城市達20%以上,海水淡化產能規模達40萬立方米/日;推進節水標桿引領,聚焦聚力重點用水領域,打造節水標桿,開展水效領跑者建設;推進節水裝備製造,支持節水產品和設備製造產業發展,加大先進技術引進和推廣套用力度。
三是完善“八項機制”,激發節水動力。深化水價綜合改革,逐步形成水價動態調整機制;推動水資源稅改革,建立差別化稅率體系;健全節水獎勵機制,研究集成促進節水的政策措施;探索水資源產權改革,開展水資源資產價值轉化;拓展節水融資模式,探索契約節水管理試點;落實水效標識制度,逐步淘汰水效等級較低產品;完善定額管理機制,嚴格執行節水標準;健全用水監測統計制度,打造節水數位化平台。
(三)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完善節水工作組織協調機制,統籌協調推進節水行動。二是保障資金投入,加大財政資金對節水行動方案實施支持力度,對節水行動績效優秀的市縣通過以獎代補方式給予資金支持。三是強化監督考核,建立政府節水目標責任制,節水行動年度目標任務納入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和“五水共治”考核,全力推進節水行動落地見效。四是增強節水意識,充分發揮主流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普及節水知識,倡導綠色消費新風尚,增強全民節水意識,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節水行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