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恐龍化石地質遺蹟調查與評價

《浙江省恐龍化石地質遺蹟調查與評價》是由浙江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浙江自然博物館擔任主要完成單位,俞方明、翁祖山、馮長明、盧炳生、金幸生、王耀忠、張環、王磊、王志勵、呂正良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省恐龍化石地質遺蹟調查與評價
  • 主要完成單位:浙江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浙江自然博物館
  • 主要完成人:俞方明、翁祖山、馮長明、盧炳生、金幸生、王耀忠、張環、王磊、王志勵、呂正良
  • 等級:二等
基本信息,項目摘要,

基本信息

獲獎序號
20160021
項目名稱
浙江省恐龍化石地質遺蹟調查與評價
主要完成單位
浙江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浙江自然博物館
主要完成人
俞方明、翁祖山、馮長明、盧炳生、金幸生、王耀忠、張環、王磊、王志勵、呂正良
獲獎證書編號
KJ2016-2-09
獎種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等級
二等

項目摘要

浙江省國土資源廳為加強對恐龍化石的保護與管理,科學開發與利用這一珍貴資源,支持浙江省經濟建設與科普事業發展,於2006年10月批准開展《浙江省恐龍化石地質遺蹟調查與評價》項目。項目由浙江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實施,浙江自然博物館協助,於2013年6月完成,歷時6年余。
調查與研究涉及浙江省9個白堊紀盆地,面積約11000平方公里。通過大量野外實地觀察、化石清理和鑑定,重要地段的搶救性挖掘,以及系統的綜合研究,查明浙江省恐龍化石具有分布廣、產地多、品種豐富和罕見品種多等特徵。查明浙江省(18個縣、市)恐龍化石產地78處、296個化石點。查明和鑑定出浙江省有恐龍5科6屬6種,恐龍蛋7科10屬20餘種。其中新發現了11種珍稀恐龍化石,有8種為新屬、新種,原生態保存的25枚1窩陸龜蛋化石、晚白堊世翼龍腳印和水鳥腳印遺蹟等化石,均是國內外首次發現。調查與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取得原創性豐碩成果,豐富了我國恐龍化石名錄,為國內外同行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區域和方向,使浙江省成為我國乃至世界最為豐富的恐龍化石產地之一。
項目採用創新的研究思路。運用區域地質學、古生物學、岩相古地理學、地史學、岩石化學和地層年代學等相結合的綜合研究方法,首次系統全面的闡明了浙江省恐龍和恐龍蛋化石的種類和分布以及當時的環境背景等,這是一種創舉。結合蛋殼痕量元DNA實驗、化石表部病變等研究成果,對恐龍生存、繁衍和滅絕進行探索。
研究緊跟國際專業前瞻。除編寫有《報告》、《照片集》、《登錄表》以及大量圖件外(因涉密原因,本次只提供《報告》),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2篇,其中8篇為SCI收錄;編寫科研專著1部,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公開出版。項目成果得到了世界著名古生物學家周忠和院士、恐龍科學家董枝明教授、中科院沈樹忠院士等眾多科學家的高度肯定。
成果已廣泛直接套用於地勘單位、博物館和高等院校的生產、教學和科普教育等多方面。舉辦的大型科普巡展,觀眾超200萬人次,社會效益巨大。為東陽市和天台縣申報了國家級重要古生物化石產地保護區,獲國家批准。
經國內知名專家評審認為:“本項目是我國首個以省為單位的恐龍化石綜合調查與評價,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這是浙江省迄今為止最為系統和全面的恐龍化石調查和研究成果,有一系列新的發現,並發表了一批具有重要影響的成果,大大豐富了白堊紀恐龍化石的科學內容,在國內外引起很大的關注和反響,具有重要的科學和實際意義,在國內大範圍古生物化石資源調查和保護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建議國土資源部向全國推廣。本項目成果資料翔實,內容豐富,圖文並茂,綜合研究深入,受到國內外學術界和多家套用單位的高度評價,社會效益大,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一致推薦參加國土資源部科技成果評獎。
2016年4月,項目榮獲《浙江省“十二五”十大地質成果獎(列首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