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城,位於山東東南部,泰沂山脈與膠萊平原之間,被譽為“中國龍城”,境內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恐龍化石資源,全市13處鄉鎮(街道),已發現恐龍化石點多達30處,是我國重要的以大型鴨嘴龍類為代表的晚白堊世恐龍化石產出地,在我國乃至世界恐龍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諸城恐龍化石群
- 外文名:Zhucheng dinosaur fossil
- 位置:泰沂山脈與膠萊平原之間
- 組織: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發現
介紹
尚未正式命名,這是世界上目前已經裝架成功的最高大的鴨嘴龍個體,身高、身長都打破了此前的世界紀錄。趙喜進正在對其進行進一步研究,初步定名為“巨大華夏龍”。
諸城恐龍化石群以大型素食性恐龍鴨嘴龍為主,在此次大規模發掘中,鴨嘴龍化石產出量占90%以上。研究人員陸續在恐龍澗發現大量大尺寸的鴨嘴龍骨骼化石,其中有長175cm的股骨,長140cm的肩胛骨,長110cm的肱骨等。
黃龍溝恐龍足跡群。已探明的恐龍足跡密集區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規模最大的恐龍足跡群。這裡恐龍足跡種類齊全,有大型獸腳類、小型獸腳類、蜥腳類和鳥腳類等至少6個不同屬種的恐龍足跡化石存在,是目 前發現的唯一確證的鳥腳類和蜥腳類恐龍遺蹟化石同時存在的剖面。徐星認為,這一剖面的發現,糾正了人們以往所認為的蜥腳類和鳥腳類屬於不同生境的片面觀念。
德國古生物學家阿萊特·里納德對該足跡群考察後認為,黃龍溝恐龍足跡疊覆情況是世所僅有的,大型蜥腳類恐龍足跡化石之上存在著大型獸腳類足跡化石,大型獸腳類恐龍足跡化石之上還疊覆著小型獸腳類和鳥腳類恐龍的足跡化石,層層疊覆而又清晰可辨,這需要非常苛刻的自然環境和異常活躍的恐龍活動才能形成。
現場
專家考證,這一恐龍化石群形成於約7000萬年前,屬中生代白堊紀晚期,化石的典型性、稀有性及代表性非常突出。2009年8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執行局專家組對該化石集群進行考察後給予高度評價,一致認為諸城恐龍化石群“規模之大、保護之完好無與倫比,是令人震撼的地質奇觀”。
這裡的恐龍種類繁多,目 前發現的恐龍屬種至少已達10個,包括三種角龍、三種暴龍、至少兩種以上的鴨嘴龍,以及甲龍和虛骨龍等。“還有一些從未見過的新屬種。”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研究員介紹說,諸城恐龍化石埋藏豐富、種類齊全、保存完好,為世界罕見。
意義
謎團
■集體滅絕之謎 科研人員發現,恐龍骨骼形成化石的幾率是千萬分之一,然而諸城地區有這么多白堊紀晚期的恐龍化石遺存下來,並集群化地埋葬在一起,說明它們在同一時間內大規模死亡。當時這裡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毀滅性變故?是誰殺死了這些當時地球的統治者?
■化石層疊之謎 在諸城臧家莊化石點,同一剖面上,最多有七層白堊紀不同時期的化石分布。是什麼原因造成不同時期、不同屬種的恐龍化石層疊在一起?恐龍是否如同大象一般,有自己固定的墓地?
■千龍奔騰之謎 位於諸城市皇華鎮大山社區西南部的黃龍溝恐龍足跡群,大部分恐龍的足跡是自西向東奔去,有人稱是“龍拉松比賽”。它們在乾什麼?是集體遷徙,還是逃避兇猛的霸王龍獵捕?
■腳印疊加之謎 同樣在黃龍溝,有些岩石上竟會有三層以上的恐龍足跡疊加,也就是說,恐龍腳印的下面還有腳印。不同時期的恐龍腳印為什麼會如此巧合地“走到一起”?黃龍溝是恐龍遷徙的必經之地,還是恐龍聚會的天然“舞池”?
地圖信息
地址:龍鄉街3833號山東諸城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