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山恐龍化石群(四川省自貢市榮縣觀山鎮境內的一處遺蹟)

青龍山恐龍化石群(四川省自貢市榮縣觀山鎮境內的一處遺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青龍山恐龍化石群(榮縣青龍山恐龍化石群、復興青龍山恐龍化石群遺址)位於觀山鎮大樹村朱家廟,是一處距今1億5千萬年至1億8千萬年的侏羅紀中期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化石的遺址。分布面積100000平方米。青龍山恐龍化石群多數為峨眉龍,還有肉食性恐龍及蛇頸龍的牙齒化石。集中分布在呈南北走向的青龍山頂部青龍嘴、大灣一帶。

青龍山恐龍化石群地處榮縣觀山鎮,是一處距今1億6千萬年至1億7千萬年的中侏羅世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化石遺址。這裡出土了四川省第一塊恐龍化石。

這裡的恐龍化石由河流搬運、沉積形成。單純從野外露頭化石點來看,數量上、規模上超越大山鋪恐龍化石群。自貢市已發現的三個恐龍化石群中,青龍山化石群的埋藏面積和數量是最大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龍山恐龍化石群
  • 地理位置:四川省自貢市榮縣觀山鎮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地質背景,發掘歷史,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1987年自貢榮縣復興鄉的村民朱伯勛和鄒春芳夫婦到自貢恐龍博物館報告,說他們村可能發現了恐龍化石,並將在青龍山田地里撿到的骨骼化石交給博物館。經科研人員確認,這是一段蜥腳類恐龍的肱骨化石。但是由於博物館當時剛剛建成開放,專業人員不足,加上化石點位置很偏僻,交通很不方便,因此沒有及時派人前往實地調查,只作了記錄,建立了檔案。
1995年,自貢恐龍博物館委派地質工程師傅乾明前往調查,在鄒春芳最初發現化石的地方又找到半節蜥腳類恐龍的肱骨化石。此外,沿著這個山崖追蹤,還在此化石點周邊相同岩層中發現連續的恐龍化石露頭,在該小山嘴頂上面的岩層中也發現了恐龍化石露頭。隨後,自貢恐龍博物館組織對該化石點進行試探性發掘,發現化石60餘塊。
1996年,青龍山恐龍化石群被榮縣人民政府設立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9年,自貢恐龍博物館再次對該點進行發掘,發現化石200餘塊,進一步確認了該化石群的埋藏狀況。
2008年,自貢世界地質公園申報成功,青龍山恐龍化石群成為自貢世界地質公園青龍山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執行局委派2位專家對自貢世界地質公園進行實地評估,專家現場考察青龍山恐龍化石群。
2019年,自貢世界地公園管理中心組織專家對該遺址的原發掘區進行揭露與保護處理,發現化石600餘塊,將一個數量巨大、種類多樣、保存密集、場面壯觀的恐龍化石群遺址展現在人們面前。
2022年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區域地質調查隊開展調研,新發現包含恐龍股骨、肋骨、脊柱等多個部位,空間分布上跨度約3.3公里。

地理環境

在已探測性發掘的60m2範圍內,化石層迭堆積,綿延分布,化石大多數為峨眉龍,還有肉食性恐龍及蛇頸龍的牙齒化石等。在青龍山鄰近的方丘灣、胖泥沖一帶的砂岩陡壁上,隨處可見化石層露頭,其出露面積之大,國內罕見。已探明的分布面積達10萬平方米,部分地段化石重疊堆積,種類豐富,是繼大山鋪恐龍化石群後發現的又恐龍化石富集區,對恐龍化石類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996年11月,被批准為榮縣文物保護單位。

地質背景

青龍山恐龍化石群遺址位於榮縣復興鄉青龍山,地質構造上屬威遠背斜構造的北西翼,層位為中侏羅統下沙溪廟組下部,距下伏龍井砂岩約40米。該遺址分布範圍較大,化石埋藏比較集中,層疊堆積,連續分布,化石露頭隨處可見,以蜥腳類恐龍骨骼為主,也見肉食性恐龍及蛇頸龍牙齒化石,為異地埋藏化石遺址類型。

發掘歷史

1995年發現6個化石露頭點,其中兩個化石點厚度達1—1.5米,岩層陡坎上可看到連續的化石出露,輻射面積達2平方公里。1999年4月進行了發掘,在60平方米探方內層層疊疊埋藏著的200多塊恐龍骨骼化石,有牙齒、頸椎、尾椎、肢骨等不同部位,還有20多塊不能確定的其他骨骼化石。

所獲榮譽

2023年3月,入選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的《四川省第一批中國特品級旅遊資源推薦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