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漢語史中心上古漢語研究所

浙江大學漢語史中心上古漢語研究所所屬的漢語史博士點、碩士點,是國內較早批准設點的單位,其傳統特色就是對古代文獻的訓詁(包括版本、目錄、校勘以及有關傳統文化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大學漢語史中心上古漢語研究所
  • 主管部門:浙江大學漢語史中心
研究方向,科研成就,
上古漢語研究
國學大師姜亮夫的《楚辭通故》是公認的楚辭語言訓詁的集大成之作,獲得國家教委普通高等學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著名語言學家蔣禮鴻的《商君書錐指》(列入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義府續貂》被視為詞義訓詁的經典之作,前者在四十年代就得到當時國民黨政府教育部的學術三等獎。蔣先生也是新《辭海》編纂的元老,歷任語詞分冊主編和《漢語大詞典》編纂委員。訓詁學家郭在貽的楚辭訓詁研究、《說文段注》系列研究等論文,仍屢為學人稱引。在老一輩學者的培育和帶動下,繼往開來,我校年輕一代的學者保持並發展了訓詁學的傳統優勢。具體有以下幾個特色:一是傳統文化語詞研究。 黃金貴致力於一般漢語史研究較忽視的古代文化類詞語的訓詁,發表了百餘篇這方面的論文;出版了專著《古代文化詞義集類辨考》(116萬字,上海教育1995),此書引起語言、文化界的較大反響。香港中國語文學會會長姚德懷認為此書“解決了我多年來的一些疑難”,並撰文引用和推薦此書(《詞庫建設通訊》總9期)。《古漢語研究》、《中國語文通訊》(香港)等十餘家刊物發表評論,認為此書從訓詁學對象與方法上發展了傳統訓詁學。廈門大學中文系李國正教授說:“(該書)文獻、文化史、考古發現互為印證。所考語義,證據確鑿,不能不令人折服。”(《詞庫建設通訊》,總9期)著名文化史家周積明教授在《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化史研究》的長篇總結中將此書列為本世紀文化史研究的重要工具書,他說:“黃金貴著的《古代文化詞義集類辨考》突破了傳統訓詁學模式,將古代文化詞作為訓詁對象,在文化史的系統中辨考詞義。該書不僅具有為文化史和社會科學研究服務的工具書的功能,而且富於啟發性地突出了語言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生成並具有特定文化內涵的文化原理。”(《歷史研究》,1997.6期)此書獲浙江省政府社科成果獎等四項省級一等獎。 二是辭彙語法及文字研究。祝鴻熹教授早在五十年代,就進行了上古漢語的辭彙語法研究,他撰寫的《偏義對舉詞的使用》、《古代漢語教材中的“本”與“通”》、《古代漢語“倒文以成句”質疑》、《辨析文言虛字的若干方法》等都有一定的影響,曾評獲浙江省政府優秀成果二等獎。俞忠鑫教授是我系自己培養的第一位博士,他的專著《漢簡考歷》由台灣文津出版社出版。曾在《中國語文》上發表《常用詞語尋源》研究論文。近年來先後赴日本、韓國進行學術交流,嘗試從漢字文化圈的角度,對中、日、韓三國的漢字作比較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劉利教授近年來的研究重點是上古漢語語法,他的專著《先秦漢語助動詞研究》首次對上古漢語中的助動詞作了開創性的研究,填補了這一領域存在的研究空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此外,方一新教授的《訓詁學概論》、張湧泉教授的《校勘學概論》作為教育部高校古委會確定的古文獻專業教材即將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也顯示了本中心在這一領域的實力和良好的發展勢頭。三是辭書編纂及文獻學研究。已故的蔣禮鴻、郭在貽教授都是《辭海》的分科主編、《漢語大詞典》的編纂委員,在辭書編纂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祝鴻熹教授長期來與蔣禮鴻先生一起從事新《辭海》的編纂,後繼蔣先生任該書語詞分冊主編。《辭海》於1999年新出了修訂本,祝鴻熹撰稿40萬字,審稿130萬字,為新版《辭海》付出了大量的勞動,成績突出。他還主編了多種古今漢語詞典,如《古代漢語詞典》(四川辭書1999)、《簡明古今漢語詞典》(浙大出版社2000)、《古漢語大辭典》(上海辭書2000)、《文史工具書詞典》(浙江古籍1995)等,都以其較高的編纂質量而為學界所稱道。此外,俞忠鑫教授的《漢簡考歷》(台灣文津1996)、陳東輝副教授的《阮元與國小》(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也頗獲學界好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