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亞雲(Song Yayun),男,漢族,湖北應城人,中共黨員。北京大學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博士後。主要從事漢語語法史研究。
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亞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畢業院校:湖北大學
教育經歷,工作經歷,專業領域,教學信息,開設課程,指導學生,教學項目,科研信息,科研項目,科研獲獎,刊物論文,會議論文,
教育經歷
1999年:在湖北大學獲得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碩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9年-2008年:任教於湖北大學文學院;
2006年-200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工作;
專業領域
教學信息
開設課程
國內本科生:
2011.2-2011.6,古代漢語(下),本科生專業基礎課,64學時
2010.9-2011.1,古代漢語,本科生平台課,64學時
2010.2-2010.6,古代漢語(下),本科生專業基礎課,64學時
2009.9-2010.1,古代漢語(上),本科生專業基礎課,64學時
2009.2-2009.6,古代漢語(下),本科生專業基礎課,64學時
國外留學生:
2010年7月-8月,新漢語教程,日本大學,短訓班,32學時
2010年7月-8月,新漢語教程,日本拓殖大學,短訓班,38學時
2009年8月,新漢語教程,日本大學,短訓班,32學時
2009年8月,新漢語教程,日本拓殖大學,短訓班,38學時
2009.2-2009.5,新漢語教程,美國colgate大學,短訓班,50學時
指導學生
碩士研究生:馬曉娟、劉靜、張強勝(均已畢業)
教學項目
2009.6-2010.6,主持北京大學“教學新思路”教學改革項目(第二期)“利用北大教學網輔助古代漢語教學淺探”(已結題)
■ 教學獲獎:
……
■ 教學實踐:
……
科研信息
科研項目
2009:漢語作格動詞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主持人,已結題)。
2009:兩漢語法比較研究(200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主要參加者,進行中)
2008:漢語名動轉形的歷史考察(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青年教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已結題)
2007:兩漢動結式研究(2007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主持人,進行中)
2004:漢語受事主語句的歷史演變(200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主要參加者,進行中)。
科研獲獎
2010:獲北京大學第11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8:北京大學優秀博士論文三等獎;
2007: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五四青年學術演講會二等獎;
2006:第四十批中國博士後基金一等獎。
■ 出版著作:
2010:參編《漢語熟語小詞典》(約3萬字),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參編《漢語新探》,崇文書局。
刊物論文
2010 中國古代究竟有沒有語法學—兼評孫良明先生的系列論著,《華西語文學刊》第二輯。
2010 上古漢語“治”的詞類屬性與功能轉變,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編《漢語史學報》第十輯。
2009 上古漢語形容詞的詞類地位及其鑑別標準,《中國語文》第1期;
2009 漢語作格動詞的歷史演變與漢語動結式的語法化,《語法化與語法研究》(四),商務印書館。
2008 “V2自動詞化標準”獻疑,《古漢語研究》第1期;
2008 《說文解字注》特殊注音研究,《音韻論集》,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8 評郭芹納《訓詁學》(第二作者),《東方文化》第四十一卷第二期;
2007 古漢語反賓為主句研究,《中國語文》第3期;
2007 《左傳》反賓為主句研究,《漢語學報》第2期;
2007 《呂氏春秋》反賓為主句研究,《漢語新探》,崇文書局;
2007 漢語形容詞的一個重要來源:動詞,《長江學術》第3期;
2007 《說文解字注》“合韻”“音轉”“一字注兩部”之研究》,《國學研究》第21輯,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 再論動結式的判斷標準和產生時代,《語法化與語法研究》(三),商務印書館;
2007 東漢訓詁材料與漢語動結式研究,《語言科學》(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2007年第六卷第1期;
2006 從《左傳》杜預注和孔穎達疏看漢語被動式的發展,《周口師範學院學報》第1期;
2006 從《左傳》的“見”“聞”“伐”看上古漢語的被動構詞和使動構詞,《語言學論叢》第32輯,商務印書館;
2006 漢語從綜合到分析的演變趨勢及原因初探,《語言學論叢》第33輯,商務印書館;
2005 古漢語詞義衍生途徑新說綜論,《語言研究》(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第2期;
2004 論《馬氏文通》對漢語詞類和句子成分關係的認識,《湖北大學學報》第6期。
會議論文
2010年10月,參加“第十屆全國古代漢語學術研討會”(西南大學),提交論文《漢語單音節名詞轉為形容詞研究》;
2010年8月,參加“中國語言學發展之路——繼承、開拓、創新 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大學),提交論文《漢語單音節動詞轉為形容詞研究》;
2010年6月,參加“第十六屆現代漢語語法研討會”(香港城市大學),提交論文《漢語雙音節名動轉形研究》;
2009年8月,參加第四屆漢語史學術研討會暨第七屆中古漢語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語言大學),提交論文《漢語雙音節名動轉形研究》;
2008年4月,參加北京市語言學會第八屆年會(北京語言大學),提交論文《類型學視野下的形容詞研究——兼談上古漢語形容詞的鑑別標準》;
2007年8月,參加第四屆漢語語法化問題國際學術討論會(北京語言大學),提交論文《漢語作格動詞的歷史演變與動結式的語法化》;
2007年10月,參加“語法比較”國際學術討論會(武漢大學),提交論文《上古漢語形容詞的詞類地位及其鑑別標準》;
2006年8月,參加中國音韻學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暨漢語音韻學第九次國際學術研討會(南京大學),提交論文《<說文解字注>注音淺探》;
2006年9月,參加第八屆全國古代漢語學術研討會暨簡帛文獻語言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紅河學院),提交論文《東漢訓詁材料與漢語動結式研究》;
2005年10月,參加第三屆漢語語法化問題國際學術討論會(洛陽解放軍外國語學院),提交論文《再論動結式的判斷標準和產生時代》;
2005年11月,參加動詞和賓語國際學術討論會(武漢大學),提交論文《再論動結式的判斷標準和產生時代》;
2004年8月,參加中國音韻學會第十三次學術討論會暨漢語音韻學第八次國際學術研討會(汕頭大學),提交論文《<中原音韻>的例外音變》;
2004年9月,參加第七屆全國古代漢語學術研討會暨簡帛文獻語言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大學),提交論文《從綜合到分析:漢語結構類型的重大轉變》;
2004年10月,參加“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 (武漢大學),提交論文《論詞本位理論的困境》;
2002年8月,參加中國音韻學會第十二屆學術研討會暨漢語音韻學第七屆國際學術研討會(河北師範大學),提交論文《<讀杜詩說>辨正<杜詩詳註>叶音改讀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