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革命

流通革命是指在流通產業的發展進程中,以流通方式創新為主體的,以新的經營方式、新的經營手段取代傳統的經營方式和手段,以及由此引發的流通組織、經營管理方法等方面的變革,反映的是發生在流通領域的革命性變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流通革命
流通革命,其他信息,

流通革命

流通在經濟發展進程中地位的不斷提高,要求流通領域的各個方面不斷完善,以迎合經濟發展的需要。工業革命以後。為適應當時生產、消費變革的現實需要,西方國家自19世紀下半葉起,出現了多次以“零售革命”為特徵的流通變革,戰後的日本為迎合迅速發展的生產需要,流通領域也發生了兩次根本性變革。流通領域的變革刺激了流通及流通產業的現代化發展,新的流通方式不斷出現、新的流通業態不斷形成,受生產、消費變革的共同驅動,流通活動更具效率性。

其他信息

(一)西方國家的“零售革命”
流通革命的歷史可追溯到西方國家早期出現的三次零售業態的創新。
第一次零售革命始於17世紀中期,以法國巴黎誕生的世界第一家百貨商店為標誌。百貨商店一改傳統零售業的產權形式和經營方式,將現代企業制度和經營管理方式帶入零售業,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實行資本運作和集約化經營的大量銷售組織,為現代零售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零售革命興起於19世紀中期,以美國出現的連鎖商店這一新的零售組織形式為標誌。連鎖商店的出現,改變了零售業規模擴張的方式,為零售企業的規模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三次零售革命始於20世紀30年代,以一種新的零售業態——超級市場在美國的誕生為標誌。超級市場的出現掀起了一場零售技術革命,將專業化、社會化生產方式引入零售經營,並為後來運用電子技術,尤其是計算機網路技術進行信息化管理創造了條件。
零售業態革命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革命的同時又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發展,加速了流通現代化的進程。
(二)日本的二次“流通革命”
流通革命是零售革命的進一步延伸和拓展,是整個流通方式、流通體制的變革。“流通革命”的完整概念由日本的流通專家林周二教授在其1962年出版的《流通革命:產品、路徑及消費者》一書中提出,反映了戰後日本兩次流通領域的典型變革。
1.第一次流通革命
第一次流通革命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日本擺脫了戰後國內經濟衰落、蕭條的困境,開始步人高速增長的軌道,日本國民經濟全面地轉向了以實現經濟現代化、趕超歐美為目標的戰略方向。
大批量生產體制的確立和國民消費需求快速增長的巨大變化,要求流通機構具有大量、快速流通的功能。然而在現實中,日本流通部門的現實情況是零售業的零細性、批發業的多階段性,且主導流通渠道與生產部門相比,表現出發展遲緩、現代化程度滯後等特性,從而使製造商、批發商和零售商都面臨著如何適應大規模生產和犬量消費問題的挑戰,這一階段的日本,商品生產、消費以及聯結兩者的流通部門呈“啞鈴”狀態,打破這種流通瓶頸需要一場革命。在這樣的背景要求下,日本發生了以生產廠商的流通系列化和大型零售店的發展為主要內容的流通變革,這場流通變革的目標是促進流通的合理化和現代化的發展。這次變革,在日本文獻上被稱為戰後日本的“第一次流通革命”。第一次流通革命使流通部門在日本整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得以確立。
2.第二次流通革命
第二次流通革命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明顯,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日本國內自80年代進入泡沫經濟破滅後的經濟低速增長期,以持續增長為前提的流通體制不得不進行方向轉變與結構改革,流通政策調整和流通機構變革不斷推進,新的流通體制開始出現。
在這之前,日本傳統流通機構的複雜性;壟斷廠商流通系列化的封閉性、排他性;國內傳統交易習慣的不合理、不透明;《大店法》過於嚴厲的競爭限制和流通現代化的落後等,使日本的流通環境受到越來越大的國際壓力,日本政府認識到,必須謀求國際通用的流通規則,才能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並促使經濟獲得新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信息化技術在全球範圍發展得風起雲湧,信息費用的急速降低和信息量的快速膨脹,降低了外部交易的信息成本,使企業內部交易轉為外部交易,從而對生產和流通企業的組織形態和企業間的交易關係產生了重大影響.促進了生產體制由少品種大批量生產向多品種少量生產方向的轉化。在這樣的背景要求下,日本的流通體制發生了一系列的變革,開放性、競爭性、消費者指向性的流通體制逐步確立;以《大店法》修正為標誌的政府流通規制逐步緩和;電子商務、連鎖經營成為流通現代化主導。並相應帶來了物流、批發業的一系列變革。這場流通變革被稱為戰後日本的“第二次流通革命”或“新流通革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