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人

流人

流人,拼音liú rén,是指被流放的人,古代中原流放關外的犯人。被流放的,古代中原流放關外犯人。離開家鄉,流浪外地的人。浪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流人
  • 釋義:古代中原流放關外的犯人
  • 拼音:liú rén
  • 出處:《莊子·徐無鬼》
詞語釋義,流人文化,史料記載,

詞語釋義

流放之人也,犯人的一種,流放是古代刑罰的一種類型。流放的人中,有反抗滿清壓迫而起義的回教徒,有反清復明的前朝遺老,有追隨三藩叛亂的通謀人,有為官不正、或失職得咎、或瀆職得罪、或官場角斗失寵的官員,也有因科場案、文字獄而獲罪的文人雅士。流放王朝的罪人,是清朝的《大清律》中笞、杖、徒、流、死等五種刑罰之一,“流人”近的發2000里,遠的可發至4000里。
中原大地出山海關外,東北寒帶地區,荒涼偏僻、原始未鑿、人煙稀少,從瀋陽直到黑龍江的齊齊哈爾和璦琿,遂被劈為流徙要地。盛京寧古塔、伯都納、黑龍江等,這些當時著名的流放地。方家兩代人方登嶧方式濟一起流放卜奎,居十餘年“冬無裘帛,或閱日不舉火,洒然忘身之在難”。父子倆住在低矮狹窄,四面漏風的草房子裡,“篤志經學,吟詠不輟”。方氏父子來卜奎就帶來了大量書籍,並著書《易說未定稿》6卷、《五經一得》若干卷。呂留良後代一大家子12戶110多人流放黑龍江。國學大師章太炎在其著述《書用晦事》中稱:“初,開原領外皆胡地,無讀書識字者,……齊齊哈爾人知書,由用晦後裔謫戍者開之。”對呂氏在老卜奎的教化之功,予以了高度評價。

流人文化

黑龍江,和哈爾濱這座城市的文化結構屬於“流人文化”。有古代中原漢人、滿清帶罪流徙的流人後代,有在黑龍江充當站了的吳藩殘部(他們自己稱是“站人”的後代)的後人,還有逃荒逃犯盲流探險者的子孫後裔。

史料記載

1.被流放的,古代中原流放關外犯人。《莊子·徐無鬼》:“子不聞夫 越 之流人乎?去國數日,見其所知而喜。” 宋 葉適 《故贈右諫議大夫龔公謚節肅議》:“蓋元符之末, 建中靖國之初,既昭雪流人,生死蒙澤,天下望盡復元佑政事。” 清 陳維崧 《送張若水出關》詩:“ 漢庭早晚流人赦,望爾歸鞭度隴頭。”
2.離開家鄉,流浪外地的人。 漢桓寬《鹽鐵論·執務》:“天下安樂,盜賊不起;流人還歸,各反其田裡。” 宋 蘇軾 《上富丞相書》:“明公居於 山東 ,而傾 河 朔之流人,父棄其子,夫棄其妻,而自歸於明公者百餘萬。”《清史稿·食貨志一》:“乾隆時,令官山、 官地 ,無論土著、流人,以呈報之先後予墾。” 郁達夫 《沉淪》四:“他又忽然想到初次赴新大陸去的清教徒身上去。‘那些十字架下的流人,離開他故鄉海岸的時候,大約也是悲壯淋漓,同我一樣的。’”
3.浪子。《金瓶梅詞話》第六八回:“ 銀姐 ,見了那個流人兒,好歹休要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