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三部曲

流亡三部曲

《流亡三部曲》是在抗戰時期萬眾傳唱、膾炙人口的一組愛國歌曲,對激勵民眾走向抗日戰場發揮了難以估量的推動作用。《流亡三部曲》有三部分組成:第一部《松花江上》,創作者張寒暉;第二部《流亡曲》、第三部《復仇曲》,創作者均為劉雪庵

基本介紹

歌曲創作,作者小傳,張寒暉,劉雪庵,三曲合一,重新唱響,老兵回憶,歌唱比賽,傳唱情深,口述往事,

歌曲創作

第一部《松花江上》
該曲是《流亡三部曲》之一。歌曲開頭“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曾風靡中華大地,激發人們對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的滿腔怒火。
西安事變”前夕,西安愛國青年去臨潼請願時,行至十里舖張學良將軍驅車趕來,勸導學生勿去臨潼,怕有危險。這時,有人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歌聲悲壯,令人斷腸。張學良將軍沉痛地說:“請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內,用事實來答覆你們。”可以說,這首歌,對“西安事變”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
1937年除夕,周恩來在《現階段青年運動的性質與任務》一文中,也提到:“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人傷心斷腸。”上個世紀60年代,周總理指示,將《松花江上》編進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可見當年這首歌曲的流傳和對中國人民抗戰,有著巨大的影響。
第二部《流亡曲》
又名《離家》,是繼《松花江上》“整天價在關內流浪”之後,提出了“流浪到哪年,逃亡到何方”的責問,以“心的顫動”“靈的叫喊”,向千千萬萬的同胞發出民族危難的警報。
歌詞: “泣別了白山黑水,走遍了黃河長江。流浪、逃亡,逃亡、流浪。流浪到哪年?逃亡到何方?我們的祖國已整個在動盪,我們已無處流浪,也無處逃亡。哪裡是我們的家鄉?哪裡有我們的爹娘?百萬榮華,一霎化為灰燼;無限歡笑,轉眼變成淒涼。說什麼你的、我的,分什麼窮的、富的。敵人殺來,炮毀槍傷,到頭來都是一樣!
看!火光又起了,不知多少財產毀滅!聽!炮聲又響了,不知多少生命死亡!哪還有個人幸福?哪還有個人安康?誰使我們流浪?誰使我們逃亡?誰使我們國土淪喪?誰要我們民族滅亡?來,來,來!來,來,來!我們休為自己打算,我們休顧個人逃亡。我們應當團結一致,走上戰場誓死抵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爭取中華民族的解放!”
第三部《復仇曲》
又名《上前線》,是繼《流亡曲》之後喊出“跑上戰場,誓死抵抗”的誓言。歌曲情感熾熱,旋律高昂,在抗日救亡的民眾運動中影響極大。當時,凡是有愛國心的人們,無不為他那高亢奮進的激情所感染,情不自禁地產生出一種為國獻身的戰鬥要求,許多熱血男兒,高唱著它,扛槍奔赴前線。
歌詞:“走,朋友!我們要為爹娘復仇!走,朋友!我們要為民族戰鬥!你是黃帝的子孫,我也是中華的裔胄。錦繡的河山,怎能讓敵人踐踏?祖先的遺產,怎能在我們手裡葬送?走,朋友!我們走向戰場,展開民族解放的戰鬥!
走,朋友!我們要為爹娘復仇!走,朋友!我們要為民族戰鬥!全世界被壓迫的人民,都是我們的兄弟;愛好和平的國家,都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有沒有力量?有!我們有沒有決心?有!拿起我們的槍桿筆桿,舉起我們的鋤頭斧頭,打倒這群強盜,爭取我們的自由。看,光明已在向我們招手!”

作者小傳

張寒暉

張寒暉,男,河北定縣人,“九一八”事變後來西安省立二中(今陝西師大附中)執教。曾在北平人藝劇專學習。1925年加入中共,1930年加入左聯,組織劇社等。他耳聞目睹西安街頭,幾十萬東北軍和人民流亡悲痛的聲音與慘景。激起了他的創作靈感,他以北方失去親人的女人,在墳頭上的哭訴哀聲為素材,寫成《松花江上》的曲調。他的友人姚一征說:“當歌曲寫完後,我們唱到‘爹娘啊,爹娘啊’時,竟嗚咽地哭了。”
松花江上》先在省二中唱起,後流傳東北軍,並迅速唱遍大江南北和長城內外。張寒暉還參與省民教館組織的救亡宣傳,成立實驗劇團、鐵血劇團,自導自演,演出了《不識字的母親》等許多話劇。編輯出版《老百姓報》,深受廣大民眾歡迎。1941年8月,他到延安,任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秘書長、戲劇委委員等職。1946年3月11日病逝延安,時年45歲,長眠於寶塔山麓。

劉雪庵

劉雪庵(1905~1985)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四川(今重慶)銅梁人。幼時受其兄影響愛好音樂。1926年入成都私立美術專科學校學習鋼琴、小提琴和作曲並學唱崑曲。1929年轉入上海私立中華藝術大學。1930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師範組,隨蕭友梅黃自學習作曲與和聲學。畢業後曾從事過救亡歌詠運動。1931年考入上海國立音專主修理論作曲,師從黃自,與賀綠汀等被稱為“黃自四大弟子”。
“九·一八”事變也驚破了劉雪庵悠悠揚揚的抒情樂曲,他不再歌吟風月,代之而起的是鐵與血的吶喊。他先後創作的《出發》《前進》《前線去》等歌曲,向千千萬萬的同胞發出的抗戰號召。空軍歌、海軍歌、我是軍人等歌曲,成為激勵軍人英勇抗戰,奮勇殺敵的戰歌。但在抗戰歌曲中,最為激動人心的,還是他的《流亡三部曲》之二《離家》、之三《上前線》,以及《長城謠》,這三部歌曲可稱當時的扛鼎之作。著名音樂家劉雪庵因《何日君再來》一曲蒙冤數十年,《流亡三部曲》便一直“殘缺”了三分之二。

三曲合一

1937年,劉雪庵把自己從上海流亡到香港途中譜寫的《離家》及《上前線》兩首歌與張寒暉的《松花江上》編為《流亡三部曲》,在《戰歌》音樂期刊上發表,因當時對《松花江上》創作者張寒暉缺乏了解,只能署以佚名。這是三首歌曲以《流亡三部曲》之名首次正式發行,對激勵國人奮起抗戰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抗戰爆發後,劉雪庵加人了上海市文藝界救國聯合會,並與黃自、李惟寧、賀綠汀等愛國師生組織成立了“中國作曲者協會”,志在“宣傳鼓動抗日救亡運動,發揮音樂工作者在抗戰中的重要作用”,活動場所就設在劉雪庵家中。在上海地下黨的支持下,劉雪庵出資辦起了著名的《戰歌》音樂期刊。自1937年10月至1940年4月,該刊在戰火中山上海遷武漢再轉移到重慶,輾轉三地共出版了18期,全部由劉雪庵自費主編,但落款為“中國作曲者協會”“戰歌社”等名稱。賀綠汀的《游擊隊歌》《上戰場》,夏之秋的《歌八百壯士》《賣花詞》,劉雪庵的《長城謠》《流亡三部曲》等抗戰歌曲,就是通過這塊小小的音樂園地傳遍全國的。

重新唱響

老兵回憶

人們大多聽到過《松花江上》這首歌,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兩個姊妹篇流亡三部曲之二《流亡曲》、之三《復仇曲》。10月26日,在高陽縣石家莊村一座普通的農家小院裡,記者有幸聽到包括後兩首在內的許多現在已經或正在失傳的抗戰歌曲,這些歌曲由一位84歲高齡的老革命高聲唱出。雖然時光已走過60多年,但這些歌曲卻深深紮根於老人的腦海里,成為永遠抹不掉的記憶。
2010年已經84歲的宮天才老人,1921年秋天出生在華北平原上的一個小村莊———高陽縣石家莊村,當時他家房無一間,地無一壟,一家人借住在別人家的土坯房裡,兄弟姐妹7箇中有3個夭亡。宮天才只上過一年學,15歲時父親去世。宮天才當過學徒,做過童工,1937年和本村同學一路乞討到徐水,參加了呂正操東北軍五十三軍一團。宮天才因為能寫出自己的名字,被安排做了通訊員。部隊在行軍休息時,一有時間就學唱抗日歌曲,當時唱的有流亡三部曲《松花江上》《流亡曲》《復仇曲》和《五月的鮮花》等。

歌唱比賽

1937年8月宮天才加入共產黨,跟同樣是共產黨員的團宣傳隊長學唱《國共合作歌》。1937年10月,在晉縣小樵鎮的一個大土圍子裡,呂正操宣布全團脫離五十三軍,改編成“人民自衛軍”,從此部隊真正成了在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隊伍。在此後的歲月里,宮天才又學會了許多抗日歌曲。
1938年冬天,部隊在駐地任丘縣李莊舉辦了一次軍民大聯歡,通訊連推薦宮天才參加唱歌比賽。宮天才滿懷對日本侵略者的怒火,演唱了《復仇曲》:“走,朋友,我們要為爹娘復仇!走,朋友,我們要為民族戰鬥!你是黃帝的子孫,我是中華的遺胄,錦繡的山河,怎不叫人愁……拿起我們的槍桿筆桿,舉起我們的鋤頭斧頭,打倒日本強盜,爭取我們的自由。看!光明已在向我們招手!”一曲結束,全場掌聲雷動。最終評比結果,宮天才得了第一名,獎勵品是兩個白報紙本和一支黑色鋼筆。
此後,宮天才更加喜歡唱歌,先後學的歌有《大路歌》、《大刀進行曲》、《救亡進行曲》、《叫老鄉快去把兵當》、《太平洋戰爭爆發了》、《海燕之歌》、《冀中人民離不開共產黨》、《快舉起抗戰的戰旗》等,總共有幾十首。

傳唱情深

10月26日,在老人家中,宮天才老人動情地為記者唱起了《流亡曲》:“離別了白山黑水,走遍了黃河長江,流浪、逃亡,逃亡、流浪,流浪到哪年?逃亡到何方?我們的祖國已整個在動盪,我們已無處流浪,已無處逃亡。”一曲還沒有唱完,84歲高齡的宮天才老人聲音已有些哽咽,最後竟動情地哭起來。宮天才老人想起了往日烽煙歲月,想起了為抗戰死難的戰友。
在記者的一再懇請下,宮天才老人唱了一首又一首,把他會唱的抗日歌曲幾乎全部唱了一遍。老人邊唱邊和著節拍揮動著右手,看得出來,此時的老人又回到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60多年過去了,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宮天才老人,對那段歷史記憶如此深刻,完全銘記在腦海中。老人的子女說,老人沒有什麼愛好,每天除看看書、聽聽廣播之外,就是哼唱抗戰時的老歌了,現在還能完整地唱出16首抗戰歌曲。

口述往事

30年前,宮天才患腦血栓留下了後遺症,很長時間只能躺在床上,但他憑著堅強的毅力重新站了起來,每天柱著拐棍在院子裡或到家門口走一走。2003年,高陽縣在整理地方文史資料時,評論家冉淮舟被邀請回到家鄉,他聽到老人的戰鬥經歷後,鼓勵宮天才的兩個女兒把老人的事跡記述下來寫成一部回憶錄。
從此,由宮天才口述,三女兒紀齋和二女兒冀蓮記錄,把老人經歷的近70個故事一一整理,編輯成冊。由老人歌唱,女兒錄音整理的抗戰歌曲一首首被記錄下來,這些歌曲大部分已被淹沒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今年年初,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了老人的回憶錄。101歲的呂正操上將聞訊親筆題詞“勿忘歷史”,評論家冉淮舟親自做序,並給予高度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