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佛禪寺

活佛禪寺

活佛禪寺位於信陽市雞公山國家森林公園。活佛禪寺對面一座古色古香的大門就是活佛寺的“山門”,因為有三個入口,所以又叫“三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活佛禪寺
  • 位於:信陽市雞公山國家森林公園
  • 又叫:三門
  • 重新修建:1991年
簡介,活佛寺廟,重建,右手邊,三潭映月,老活佛,

簡介

活佛禪寺位於信陽市雞公山國家森林公園。活佛禪寺對面一座古色古香的大門就是活佛寺的“山門”,因為有三個入口,所以又叫“三門”。中間的是“空門”,東西分別是“無相門”和“無作門”象徵三解脫,為什麼又稱“山門”呢?因為“自古名山僧占多”,“深山藏古剎”,寺廟的大門常在大山入口處,所以又叫山門。

活佛寺廟

原售票處有一對聯“退後一步想,能有幾回來”,活佛寺雖小卻有特別之處,是今日全國唯一一座供奉濟公活佛的寺廟。在佛教里也是有等級的,濟公活佛雖然尊為佛,但既不是佛,也並非菩薩,卻是羅漢身,加上輩份不高,所以未受到應有的待遇。由於其性格放蕩不羈、不守禁忌、衣衫破爛、經常酒肉穿腸過,被稱為“濟癲”、“濟癲僧”,各位細心遊客或許會在大型寺廟的頂樑柱上,看到有濟公的神位。濟公活佛又被戲稱為“樑上濟公”。相傳南宋僧人道濟,俗名也稱李心遠,即濟公,雲遊到此,看到雞公山風光旖旎,死後在此坐化。當地人為其修建了寺廟,取名活佛寺。

重建

1991年,尹本言等人集資數萬元,在原地重新修建了活佛寺,恢復了寺院的原貌。現在廟內除供奉濟公活佛,正中供奉的佛祖是釋迦牟尼,另外還有南海觀音、送子娘娘、財神、神童玉女等9座神像。 活佛寺院內有兩棵銀杏樹,這是寺主尹壽賴生前所種,東側為雌株,樹高12米,胸圍1.37米,枝葉較密、碩果纍纍;西側為雄,略高雌株,胸圍1.32米,樹枝粗壯,空枝無果。每到秋天,銀杏樹的葉片金黃,成為寺廟裡的一大景觀寺廟面牆有四個畫像,他們是四大天王,他們是“佛、法、僧”三寶的守護神,代表“東南西北”、象徵“風調雨順”,確保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南方增長天王,身青色,手持寶劍,職“風”與劍鋒之諧音;東方持國天王,身白色,手拿琵琶,職“調”,琵琶能調弦;北方多聞天王,身綠色,手把混元珍珠傘,職“雨”,傘能求雨防雨;西方廣目天王,身紅色,手有纏龍,職“順”。大殿正面供奉是佛祖釋迦牟尼,世界上各大宗教、佛教創立的時間最早,約於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5世紀的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的藍毗尼),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即釋迦牟尼,他是淨飯王的太子。其母親是摩耶夫人,相傳佛祖誕生於藍毗尼花園。長大後深感人間的苦惱,所以29歲出家,苦修6年得道,釋迦牟尼就是“釋迦族的隱修者”的意思。公元一世紀,佛教傳入中國。
活佛禪寺

右手邊

寺廟的右手是放生池、石城洞天、成仙洞、一步登天、飛來石、仙桃石等,仙桃石邊缺了一個小口,傳說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吃了一口的蟠桃,落在此處。在往右走,有一巨石,酷似元寶,乃“天下第一元寶石”,嗬!這大一個元寶放在這兒,是不是有一點,“深山藏寶人未知”的味道,一定是佛祖對濟公的獎勵,用手摸一下,或者留個影,希望給大家帶來好財運!
活佛禪寺活佛禪寺

三潭映月

從活佛寺回來,過慈航普渡橋,走右邊的一條小路,曲曲折折,兩邊茂林修竹,十分幽靜,再往前走就是另一景點三潭映月啦。若是上世紀初二三十年代你可得止步喲,說不定有外國男女在那裡洗澡呢?因為當時這裡是西人聚住時的人工浴池,所以舊時亦稱三潭映月為西人浴池。此山池水系人工,然若天開,依山作勢,構思精巧,潭水清澈,仿杭州盛景,名曰“三潭映月”。在三潭的中間,有一大樹為“茶條槭”,樹齡近130年,此樹胸圍5米,高20米,冠幅20平方米,每當秋天,滿樹盡染,這棵樹得一美稱“南崗紅葉”。落紅有意,流水含情,樹葉落入溪流和潭水中,又是一道流動的風景,這條溪因此得名“瀉紅澗”。
三潭映月三潭映月
相傳了真大師於1681農曆10月23日出生在安徽省樅陽縣東鄉一個段姓的貧苦農民家庭,他從小愛好武術和醫學。長大後,以篾工活為生.四處為窮苦人家做蔑器活,他做的蔑器既漂亮又實用,許多蔑器在這一帶一直用到上個世紀破四舊時才被一些小青年破壞、焚毀,蔑匠似乎生來佛根就深,每到出門做活,總是自帶炊具,不要工錢;只要少許柴米,餓了就自做自吃,拒絕東家提供任何沾染葷腥的食物。由於他手藝好,心地善良,一副菩薩心腸,老百姓們都喜歡他。在塵世生活了四十九年後,他來到源浦寺出家當了和尚,從此以後,他每天白天在寺院邊耕田種地,晚上默誦經文,經常為貧苦百姓免費看病行醫,並廣結善男信女,深得當地老百姓的敬重與愛戴。苦修了四十七年後,這時他已經是九十六歲的高齡了,在生命的彌留之際,大師將他的弟子叫到跟前說:“我日子己經不多了,我死後,你們把我的身子坐立在缸內,三年後再開缸,如果我的身子腐爛了,你們可以任意處理,要是我的身子完好無損,你們就要把我的身子遷到庵涯建一座塔供養,塔外建座八角亭。”三年後,弟子們開缸,發現大師的遺體完好無損,已修煉成了金剛不壞之體,於是弟子們遵照師父遺囑,隨即裝金,在庵涯修建了閣塔,供養其中。到了清朝初期,寺院常常遭到土匪的襲擊,為避匪患,當地老百姓將源浦寺遷移到橫橋下方以求平安:到了解放初期,台灣的國民黨反動政權揚言耍反攻大陸,寺里的“活佛”曾經被無知的小人強行開缸,慘遭鐵戮;多么令人痛心啊!到了文革期間,寺院徹底被毀後,“活佛”再次被強行開缸。開缸時,天空忽然電閃雷鳴,一場狂風暴雨呼嘯而來,大師頭頂處突然湧出大量蜂群撲向開缸的人,把他們蜇咬得鼻青臉腫.四處逃竄,人們嚇呆了,都說這是天意啊!報應啊!這樣“活佛”才幸免於難,得以保留。據老人們說,雖然文革中嚴加禁止信佛,但信奉者還是在夜間偷偷前來寺內禮拜、還願。人們知道大師生前喜歡吃粑,尤其喜歡吃糯米粑,每當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三日大師誕辰這天,香客們都送粑前來供奉,這種習慣一直流傳至今。後來,人們追奉了真大師為九聖佛,今天人們都習慣稱他為“老活佛”。

老活佛

現在,“老活佛”端坐低首在月身寶殿里,仿佛仍在默誦經文,念著普渡眾生。如果傳說不虛,那么已成為“活佛”的了真大師,已以自身的磨難渡了這一方眾生。如今,源浦寺香火漸盛,帶著一臉的敬重與虔誠的香客和遊人往來不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