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革命根據地反圍剿

1930年11月~1931年6月,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在洪湖革命根據地反對國民黨軍大規模圍剿的作戰。

基本介紹

  • 名稱:洪湖革命根據地反圍剿
  • 地點:洪湖
  • 時間:1930年11月
  • 參戰方:中國工農紅軍
簡介,影響,

簡介

1930年10月,洪湖革命根據地發展到擁有監利、沔陽、潛江、公安、石首、華容、南縣等7座縣城和大片鄉村,縱橫達數百里。國民黨南京政府對此十分恐慌。11月,蔣介石令其第10軍軍長“湘鄂川邊區清鄉督辦”徐源泉指揮4個師又7個旅的兵力,採取分區重點圍攻,步步為營、逐步清剿的戰法,組織對湘鄂西地區的大規模圍剿,並把重點放在洪湖地區。“圍剿”預計分三期:第‘期以江北的潛江、沔陽、監利為重點,第二期以江南地區為重點;第三期向湘鄂邊進攻。11月上旬,“圍剿”軍陸續向洪湖蘇區進逼,至12月下旬進占南縣、華容、監利、潛江、沔陽等縣城。為了粉碎敵人的圍剿。中共鄂區特委和聯縣政府決定:利用洪湖地區複雜地形開展游擊戰爭;集中兵力打擊、遲滯敵人;要求紅2軍團回師保衛蘇區;組成新6軍(不久改為獨立團)作為反圍剿的骨幹力量。
1931年1月1日,“圍剿”軍之第48師第143、第144旅及新編第3旅、第lo軍特務團、湖北警備旅、新編第2旅等部,分自潛江、岳口、仙桃、新堤等地出動。發起第一期“圍剿”,企圖殲火洪湖紅軍江左軍於柳家集、瞿家灣地區。1月中旬,“圍剿”軍進占監利、沔陽、潛江地區。在此期間,洪湖紅軍江左軍在赤教軍的配合下,運用夜襲、伏擊、圍困等戰術積極打擊“圍剿”軍。隨後,留少數兵力在蘇區內堅持鬥爭,主力分別轉移到沙湖及其以東地區。漢川的刁叉湖地區、江陵的白露湖一帶作戰。為配合江左軍民的反“圍剿”作戰,在華容地區活動的紅軍江右軍和獨立團,先在鰱魚須殲敵1個營,繼在華容附近殲敵2個連,並收復華容城。接著,獨立團北渡長江,於2月初在胡家楊、拖茅鋪兩地各殲敵一部,收復了石首地區,不久返回江南。
3月1日,圍剿軍以第48師1個多旅、新編第11師主力向江南地區進攻,開始了第二期圍剿。蘇區的藕池、石首等地相繼失陷。中共湘鄂西特委決定,組織江南江北所有武裝開展游擊戰爭,力爭保住江南蘇區,恢復江北蘇區,並準備開闢洞庭特區作為依託。獨立團和特委機關北渡長江,打擊進入監、沔、潛地區的圍剿軍。江右軍一部進入洞庭西岸建立洞庭特區,一部掩護民眾撤至華容以東的東山地區。4月初。“圍剿”軍第48師第142旅、第19師、新編第ll師和第15師第44旅等部,分自調弦口、萬庾、華容、岳陽等地向東山地區合圍。紅軍江右軍一部及華容游擊隊在三葑寺、松板橋等地進行了頑強阻擊,但未能阻止住圍剿軍的進攻。中旬,除少數游擊隊堅持鬥爭外,部分骨幹和地方幹部轉移到江北,東山地區被圍剿軍占領。在此期間,北渡的獨立團和江左軍四次攻占朱河,殲火國民黨軍新編第2旅第2團大部;兩次攻占峰口,殲滅守軍2個營,擊潰其新編第3旅1個團。江北蘇區大部恢復。4月,中共湘鄂西特委將獨立團擴建為紅軍第3軍第9師(轄第26團),並組成了湘鄂西警衛團、教導團、沔漢獨立團,江左各縣都組編了獨立營。整編後,即向“圍剿”軍發起進攻。4月中、下旬。先後在老新口殲敵新編第3旅2個營,擊潰其2個團,收復了龍海灣、熊口、漢河口、大豐口等地。此時。蔣介石與兩廣軍閥矛盾激化,徐源泉部相繼調往長沙,其第三期圍剿計畫隨之流產。紅9師乘機向江陵地區進攻,於6月初在三官殿、沙崗、普濟觀、郝穴、汪家橋等地殲敵2000餘人,繳槍1000餘支。

影響

至此,江北蘇區除監利、沔陽、潛江等縣城外,已全部恢復。紅軍江右軍在,江南地區也向敵展開進攻,很快恢復了東山地區。不久,江右軍開赴汀北,改編為紅9師第25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