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再生稻米

洪湖再生稻米

洪湖再生稻米,湖北省荊州洪湖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洪湖再生稻米外觀好,米粒晶瑩透亮,細長,均勻,無腹白,開鍋香噴噴,入口綿甜,香味濃郁,米飯鬆軟而不粘。洪湖再生稻米含膠質多,有豐富的澱粉與植物蛋白質,營養豐富。

2015年2月1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洪湖再生稻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洪湖再生稻米
  • 產地名稱:湖北省荊州市洪湖市
  • 品質特點:米粒晶瑩透亮、入口綿甜、含膠質多、豐含澱粉與植物蛋白質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231號 
  • 批准時間:2015年2月10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特徵,內在品質指標,產地環境,地理土壤,水文情況,氣候情況,生態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歷史文化,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特徵

洪湖再生稻米屬晚秈稻,外觀商品性好,米粒光澤潤滑、晶瑩透亮、細長、均勻、腹白少;米飯縱向長度好、不開裂,煮熟後鬆軟可口,不粘結,開鍋香噴噴,入口綿甜,清香可口,食後餘味無窮,冷飯不回生,口感好。

內在品質指標

洪湖再生稻米營養價值較高,含膠質多,有豐富的澱粉與植物蛋白質。蛋白質≧7.5%,膠稠度≧60毫米,直鏈澱粉≧15~20%。

產地環境

地理土壤

洪湖再生稻米種植區域位於江漢平原腹地四湖流域下游,內臨洪湖、南靠長江、北依東荊河,境內河湖港汊眾多,溝渠縱橫,地勢低洼,地下水位高。地貌類型比較單一,主要是沖積、湖積平原。境內以水稻、水生蔬菜種植和水產養殖為主。生產區域稻田多為潛育型和沼澤型水稻土,土壤剖面構型多呈AG型和APG型,質地偏粘,呈中性~微鹼性,pH值6.8~7.5。因常年秸稈還田有機質含量較為豐富,平均含26.5克/千克,理化性狀好,土壤硒元素含量豐富,土地肥沃,耕作性良好,適宜種植水稻。
洪湖再生稻米洪湖再生稻米

水文情況

洪湖湖區“四湖”(長湖、三湖、白露湖、洪湖)諸水匯歸之地,因而成為具有江南地理特徵的水網地區,素有“百湖之市”、“水鄉澤國”之稱。主要河渠除南沿長江、北依東荊河外,區域內還有內荊河、“四湖”總乾渠、洪排河、南港河、陶洪河、中府河、下新河、蔡家河、老閘河等大小河渠113條,總長度達900千米;千畝以上的湖泊有洪湖、大沙湖、大同湖、土地湖、里湖、沙套湖、太馬湖、金灣湖、形斗湖等21個。洪湖市地表水資源為19.10億立方米,占湖北省水資源總儲量19%,人均2528立方米。境內雨量充沛。由於江河環繞,湖多河密,地表水極其豐富,為地下水提供了充足的補給來源。洪湖湖區水面53萬畝,是水質優良的大型淡水湖泊之一,是中國重要的濕地保護區,2006年獲“世界生命湖泊最佳保護獎”。洪湖再生稻米生產區域稻田灌溉用水主要來源於洪湖區域內的湖泊和河流。基地內水利設施齊全完善,溝渠配套,有大小電排站115座,能排能灌,排灌方便,有效灌溉面積達100%。

氣候情況

洪湖地區位於溫暖的北亞熱帶中緯度南緣,屬中國季風氣候較明顯的地區,近地層為季風環境所控制,所以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是洪湖濕地的基本氣候特徵。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乾燥,盛行東北季風;夏季氣候炎熱多雨,多為東南季風或西南季風控制;而春、秋兩季為過渡季節,兩種季風交替出現。受到季風氣候的影響,該地區7月平均氣溫28.9℃,比同緯度全球均值24.0℃高,1月平均氣溫3.8℃又比同緯度均值5.5℃低,年平均氣溫16.6℃。由於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洪湖地區具有光能充足,降水充沛,熱量豐富,雨熱同季的特點。該地區年輻射總量為455.4焦耳/平方厘米,年降水量平均在1060.5~1331.1毫米之間,且4~10月份總降水量約占全年總降水量的77%,年均蒸發量為1354毫米;本區平均徑流深度為360毫米,徑流量為37.35×108立方米;現有湖泊可調蓄容量為4億立方米左右;年積溫≥10℃的年活動積溫一般為5100~5300℃,其初日在4月上旬,終日在11月上旬,平均日照時數1980~2032小時,無霜期長,一般為250天以上,有利於洪湖再生稻米種植。
洪湖再生稻米洪湖再生稻米

生態環境

洪湖再生稻米生產基地區域無大型工礦企業,無工業三廢污染。空氣清新,微粒懸浮量、二氧化硫含量、氮氧化合物含量都很低,符合GB 3059-2012《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的一級標準;產地環境質量符合NY 5115-2008《無公害食品 稻米》;灌溉用水主要取於洪湖及周邊主要河流,水質優良,符合GB 5084-92《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歷史淵源

公元208年三國時期,魏國曹操率軍下江南,曾食用再生稻米。後地方官在洪湖設立糧倉庫,專收此穀物,僅供州府以上官員享用。
洪湖再生稻米洪湖再生稻米
20世紀70年代,沙口鎮的永固、劉橋、海嶺等村在湖田裡用常規稻“691”品種做再生稻種植,生長出來的稻蓀谷畝產100多千克。
20世紀80年起,洪湖地區把提高複種指數與最佳化耕作模式相結合,用當時的雜交稻品種“汕優63”在湖區試行“油稻稻”三熟制和“油菜、中雜再生”新三熟制,面積達1.2萬畝。
20世紀90年代,洪湖地區用“Ⅱ優838”雜交稻品種在湖區作再生稻(一種雙收),面積2.5萬畝,第二季單產250千克。
2000年後,洪湖地區再生稻(一種雙收)面積逐步擴大。

生產情況

2013年,洪湖再生稻米種植為44.7萬畝。
2017年,洪湖再生稻米種植面積為230萬畝,再生稻米銷售突破500萬斤。
洪湖再生稻米洪湖再生稻米

產品榮譽

2015年2月1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洪湖再生稻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8年,洪湖再生稻米入選“2018年湖北省二十強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
洪湖再生稻米洪湖再生稻米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洪湖再生稻米的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洪湖市所轄沙口鎮汊河鎮新灘鎮峰口鎮螺山鎮烏林鎮、老灣鎮、龍口鎮燕窩鎮黃家口鎮萬全鎮曹市鎮戴家場鎮瞿家灣鎮等14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3°07′~114°05′,北緯29°39′~30°02′。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選擇洪湖境內沿湖、沿河地區,具備土壤肥力高、有機質豐富、適耕性好、排灌方便、生態環境好等條件的區域,種植洪湖再生稻。
洪湖再生稻米洪湖再生稻米
2、品種選擇:根據米質優、抗性好、產量高、再生力強的要求,選用部、省級審定並通過多年試驗示範,且適合洪湖市區域種植的再生稻種子。種子從正規大公司統一採購,每三年更新一次,要符合質量GB/T 17891-1999《優質稻穀》標準和GB 4404.1-2008《糧食作物種子 第1部分 禾穀類》,純度不低於98%,發芽率不低於90%,淨度不低於91%,含水量不高於15%。洪湖再生稻米在選擇種植的品種為豐兩優香一號。
3、生產過程管理:
3.1、秧田管理:
(1)種子處理:頭季浸種前將種子攤曬2~3天,風選後浸種。
(2)適時播種:在充分考慮品種特徵,確保全全齊穗,頭季稻3月25日到4月2日播種。
(3)培育壯秧:選擇避風向陽,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田塊作秧田,施足基肥。採用機械軟碟育秧,一葉一心噴施“斷奶肥”,二葉一心噴施多效唑,秧齡20~25天。
3.2、大田管理:
(1)移栽時間:4月20日開始機械插秧,採用寬窄行、東西向,保證每畝插足1.6~1.8萬蔸,按照品種特性合理密植。秧苗隨取隨栽,不插隔夜秧,移栽質量要求淺、穩、直、勻。
(2)施肥:堅持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氮、磷、鉀元素肥料合理搭配,大量元素肥料與中微量元素配合的施用原則,結合耕整畝施腐熟農家肥100千克和含量45%的洋豐有機質肥料50千克。返青後畝施用尿素10千克。
(3)管水:要求淺水(2厘米)插秧,寸水(4厘米)返青,露蔸分櫱、曬乾結紮、深水孕穗、濕潤割谷的管水原則。曬田要堅持苗到不等時,時到不等苗,總苗數達到20~25萬時曬田,曬到不陷腳為宜。
(4)病蟲防治:
農業防治:翻耕前田間灌深水7天,以消滅二化螟越冬蟲蛹,降低田間害蟲基數。
生物防治:保護青蛙、燕子、蜻蜓、蜘蛛等病蟲天敵,稻田養鴨、養魚治蟲,控制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稻薊馬、紋枯病。
物理防治:利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一般30~40畝設一盞燈。同時進行人工捕捉,拔病株和打撈菌核防治病蟲。
化學防治:
蟲害防治: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畝用康寬15毫升兌水50千克噴霧;防治稻飛虱畝用吡蚜酮40毫升兌水50千克噴施。
(5)病害防治:防治水稻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畝用肟菌﹒戊唑醇20克兌水50千克噴霧。
3.3、收穫及貯運:當稻穀成熟度達到82~90%時,搶晴機械收割,邊收邊曬乾,以免降低品質。儲運時注意防霉防鼠,運輸時不與其它物質混載。頭季稻在8月15日前必須收完,以保證第二季在9月22日以前能安全齊穗。
3.4、再生稻水肥管理:頭季收割前10天上一次淺水,以促進腋芽萌發。收割當天再上一遍“催芽水”,頭季收割前結合上水,每畝追洋豐有機肥20千克做“催芽肥”,8月中旬頭季稻機械收割時,邊割邊碎稻草返田,畝鮮草720千克。收割後再及時畝追尿素10千克,做“提苗肥”,促使再生芽早生快發。到10月下旬再生稻蓀收割時用機械收割,邊割邊碎,稻草全部返田,作為來年的底肥,畝秸桿施用量510千克。
3.5、包裝標籤:大米包裝按國家標準,註明品種名稱、品質級別、淨含量、生產日期、保存期、執行標準、產地及生產者等內容。稻穀要求新鮮,色澤金黃,形狀整齊,無破損,無雜谷、秕粒、米粒、泥土、石子等,穀粒表面清潔無斑點、污垢,含水量12.5%以下。
3.6、生產記錄:洪湖市水稻種植協會定期組織培訓洪湖再生稻米種植大戶,生產加工企業員工,做好品種選擇、栽培、土肥管理、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購管理、成品整理及收後的出入庫台帳等,認真仔細做好記錄處理並加以收集整理,為洪湖再生稻米質量追溯提供依據。
3.7、生產加工:為了保證洪湖再生稻米的質量,提高整精米率,制定統一的乾燥、貯藏與加工技術規程,嚴格控制再生稻穀水分,洪湖再生稻米全部實施定點加工。
  • 質量安全規定
洪湖再生稻米符合綠色食品要求,NY/T419-2007。

專用標誌使用

洪湖再生稻米專用標誌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實行公共標識與地域產品名稱相結合的標註制度。洪湖再生稻米專用標誌的使用具體依據《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和《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規範》執行:
洪湖再生稻米洪湖再生稻米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持有人“洪湖市水稻種植協會”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①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
②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③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④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
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明確使用的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
2、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
①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洪湖再生稻米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等)
②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
3、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①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
②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③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4、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5、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
6、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

歷史文化

公元208年三國時期,魏國丞相曹操率83萬人馬下江南,想消滅“孫劉”統一天下,不料“孫劉”聯合抗曹,在赤壁被周瑜火燒戰船,曹操敗走華容,途經烏林(現屬洪湖市烏林鎮),當時人困馬乏,飢餓勞累,缺少糧食,士兵們奄奄一息,生命垂危,道爾等漁民見魏軍士兵可憐,獻上自己偷偷留下的稻耳米給曹操和士兵們吃,魏軍吃後精神大振,才得以重返魏國。曹操感慨的說:“劫後重生,全賴此米,實乃我魏軍‘再生’之米也。”所以後來人們將此米改為“再生稻米”。地方官在洪湖設立糧倉庫,專收此穀物,僅供州府以上官員享用。
洪湖再生稻米洪湖再生稻米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7~1937年),賀龍周逸群段德昌等一批中國工農紅軍將領在瞿家灣(現屬洪湖市瞿家灣鎮),成立湘鄂西省政府,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以百里洪湖為基地,以河湖港汊為據點,以蘆葦荷蓮為掩護,以吃魚蝦、再生稻米為食糧,與敵人展開游擊戰,創造了功勳。紅軍當時吃的稻米就是沿湖漁民用叫“青占”的稻種在湖田中種植,不淹水就收兩季(一種雙收),如淹水後就將上部割去留下稻樁生長“稻耳”,只收一季再生稻穀。因此當時紅軍在洪湖與“白匪”作戰時不愁糧食,進退自如,也全賴有再生稻米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