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A.von

德國自然科學家,近代地理學創建人之一。1769年9月14日生於柏林,1859年5月6日卒於同地。出身貴族家庭。1789年入哥廷根大學,1790~1792年在弗雷堡礦業學院學習地質學,並旅行西歐各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洪堡,A.von
  • 國籍:德國
  • 出生日期:1769年9月14日
  • 職業:自然科學家
正文,配圖,

正文

洪堡,A.von
後到普魯士礦產部供職,從事植物學、地質學、氣象學研究。1793年任礦產部高級礦務師。1797年辭去政府官職,籌劃出外旅行。1799年6月至1804年6月,和法國植物學家A.J.A.邦普朗去美洲考察了奧里諾科河流域和安第斯山等地區,到過委內瑞拉、哥倫比亞、智利、秘魯、巴西、古巴、墨西哥和美國,廣泛觀察自然現象和居民生活,採集了大量植物和地質標本,測定經度、地形高度、地磁和其他地球物理現象,作了大量的考察記錄、圖表和日記,這些資料成為後來幾十年撰寫科學論著的主要資料來源和依據。1808~1827年與邦普朗在巴黎用近20年時間整理分析考察資料,用法文寫成30卷的《新大陸熱帶地區旅行記》。1827年遷回柏林。曾在柏林大學舉辦自然地理專題講座,參與建立柏林地理學會的工作,並組織第一次國際科學會議(1828)。1829年應俄國政府邀請,到西伯利亞考察,曾到達中國邊界,並在回途中考察裏海。晚年在柏林從事著書和講學,寫成《宇宙》(5卷)一書。
洪堡的科學活動涉及地理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氣象學和生物學等各個方面。他把自然界作為互相聯繫、互相影響的一個整體,對不同地域、不同環境的現象進行比較研究。他認為有關自然或物質世界的知識可分為3類:①按形態和內容作分類研究的現象,即根據相似的特點而分類的現象(例如植物學、動物學、地理學)。它們是系統的科學,是描述自然史或自然現象志。②討論現存的各現象組合的歷史科學──動物、植物和岩石的發展史。它們研究的是地球的歷史。③地球科學。研究地表各種現象的分布或排列。洪堡對這一類曾下過各種不同的名稱,如地理學、地球理論、自然地理學等。他稱地理學為“地球描述”,目的是研究現象的空間分布、空間關係和相互依存。洪堡注重野外觀察和現象的描述,其科學研究方法是經驗的和歸納的。
洪堡在科學上的主要貢獻包括:首創世界等溫線圖,指出氣候不僅受緯度影響,而且與海拔高度、離海遠近、風向等因素有關;研究了氣候帶分布、溫度垂直遞減率、大陸東西岸的溫度差異、大陸性和海洋性氣候、地形對氣候的形成作用;發現植物分布的水平分異和垂直分異性,論述氣候同植物分布的水平分異和垂直分異的關係,得出植物形態隨高度而變化的結論;根據植被景觀的不同,將世界分成16個區,確立了植物區系的概念,創建了植物地理學;首次繪製地形剖面圖,進行地質、地理研究;指出火山分布與地下裂隙的關係;認識到地層愈深溫度愈高的現象;發現美洲、歐洲、亞洲在地質上的相似性;根據地磁測量得出地磁強度從極地向赤道遞減的規律;根據海水物理性質的研究,用圖解法說明洋流;發現秘魯寒流(又名“洪堡寒流”)。此外,還促進了沸點高度計的發明和山地測量學的發展。洪堡的科學考察和著作對近代科學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宇宙》(全名為《宇宙:物質世界概要》)是洪堡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反映了他追求自然界統一的思想,匯集了洪堡一生的研究和發現,全書共5卷,分別於1845、1847、1850、1858、1862年出版。第 1卷是關於宇宙全貌的概述;第2卷是歷代對自然風光的論說和人類致力於發現及描述地球的歷史過程;第3卷論述天體空間的法則;第4卷講地球;第5卷是根據他死後遺留下的大量筆記付印。此書總結了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原理和區域地理研究的法則,是近代地理學(見地理學發展史)最為重要的著作。此書曾被譯成多種文字,幾乎包括所有歐洲語言。
洪堡的主要著作還有《植物地理學論文集》(1805)和《中央亞細亞》(3卷,1843)等。

配圖

洪堡,A.vo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