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傷化燥,是“內燥”,是指體內津液不足,導致人體各組織器官失於濡潤而出現一系列乾燥枯澀症狀的病理狀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津傷化燥
- 所屬:內燥
- 釋義:是指體內津液不足
- 類型:病症
津傷化燥,是“內燥”,是指體內津液不足,導致人體各組織器官失於濡潤而出現一系列乾燥枯澀症狀的病理狀態。
津傷化燥,是“內燥”,是指體內津液不足,導致人體各組織器官失於濡潤而出現一系列乾燥枯澀症狀的病理狀態。...
經脈不通則瘀阻,甚則燥勝成毒,發展演變為燥痹、燥毒痹、燥瘀痹、燥痰痹等。燥痹中醫診斷 編輯 診斷要點:1.有稟賦不足,陰液失充;或外燥侵襲,或津傷化燥,...
3 濕濁內生 ▪ 概念 ▪ 形成 ▪ 表現 4 津傷化燥 ▪ 概念 ▪ 形成 ▪ 表現 5 火熱內生 ▪ 概念 ▪ 形成 ▪ 表現 內...
二、津傷化燥 三、虛火內生 第三節 五臟陰虛病機 一、心陰失調 二、肝陰失調 三、脾陰失調 四、肺陰失調 五、腎陰失調 第四節 臟腑陰虛相關病機 一、心...
如氣虛宜補氣益氣,氣鬱宜理氣解郁,氣滯宜理氣行氣,氣逆宜順氣降逆,血虛宜補血養血,血瘀宜活血化瘀,津傷化燥宜滋陰潤燥。2.氣血津液的病證,雖有其共同性,但...
四、津傷化燥五、火熱內生第七章防治第一節預防第二節治療原則一、治病求本二、扶正祛邪三、調整陰陽四、調理氣血五、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2] 參考資料 ...
四、津傷化燥五、火熱內生第三節 疾病傳變一、疾病傳變形式二、影響疾病傳變的因素第七章 防治原則第一節 預防一、未病先防...
四、津傷化燥 五、火熱內生 第七章 防治原則 第一節 預防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變 第二節 治則 一、治病求本 二、標本論治 三、扶正祛邪 四、調整...
四、津傷化燥 五、虛火內生 第三節 經絡虛證病機 一、經絡經氣虧虛 二、經絡氣血虛衰 第四節 五臟虛證病機 一、心虛病機 二、肝虛病機 三、脾虛病機...
* 內生五邪,包括:風氣內動、寒從中生、濕濁內生、津傷化燥、火熱內生* 病位傳變,包括:表里出入、六經傳變、三焦傳變、衛氣營血傳變、臟腑傳變等...
4.津傷化燥5.火熱內生細目六:疾病傳變要點:1.疾病傳變的形成2.影響疾病傳變的因素中西醫結合助理醫師第十三單元 防治原則 細目一:預防要點:...
少陽膽熱傷津,津傷化燥因燥成實,邪熱與膽腑精汁相合,而形成少陽膽腑熱實證。 少陽膽腑也屬於六腑之一。 出處:現代中醫傷寒學家郝萬山所提出的理論。 (臨床...
(四)津傷化燥(五)火熱內生第三節 疾病的傳變與轉歸一、疾病傳變(一)傳變的形式(二)影響疾病傳變的因素二、疾病轉歸第七章 養生·預防·治則第一節 ...
4.津傷化燥5.火熱內生細目六:疾病傳變要點:1.疾病傳變的形成2.影響疾病傳變的因素第十三單元 防治原則細目一:預防要點:1.未病先防...
4.津傷化燥5.火熱內生細目六:疾病傳變要點:1.疾病傳變的形成2.影響疾病傳變的因素第十三單元 防治原則細目一:預防要點:1.未病先防...
8.13外感燥邪與津傷化燥8.14火熱之邪的致病特點8.15外感火熱與內生火熱8.16六淫實質的現代研究8.17癘氣概念與致病特點8.18七情概念與致病條件...
4.津傷化燥5.火熱內生細目六:疾病傳變要點:1.疾病傳變的形成2.影響疾病傳變的因素第十三單元 防治原則細目一:預防要點:1.未病先防...
內生五邪,包括:風氣內動、寒從中生、濕濁內生、津傷化燥、火熱內生病位傳變,包括:表里出入、六經傳變、三焦傳變、衛氣營血傳變、臟腑傳變等...
(三) 濕濁內生(四) 津傷化燥(五) 火熱內生第三節 疾病的傳變與轉歸一、疾病傳變(一) 傳變的形式(二) 影響疾病傳變的因素二、疾病轉歸...
(2)內生“五邪”病機的內容:風氣內動(肝陽化風、熱極生風,陰虛風動、血虛生風、血燥生風)、寒從中生、濕濁內生、津傷化燥、火熱內生等的概念、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