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中醫基礎理論歌訣白話解
- 作者: 程紹恩,王貴臣,劉志光
- ISBN: 9787530409282
- 出版社: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9版,基本信息,內容簡介,2013版,摘要,目錄,
2009版
基本信息
出版時間: 2009-08-01
版 次: 1
頁 數: 224
裝 幀: 平裝
開 本: 32開
所屬分類: 圖書>醫學>中國醫學
內容簡介
醫乃仁術,鐵肩之道義,為蒼生患疾活命之所依託者。故范文正公有言日:“不為良相,必為良醫。”然則良相易,而良醫實難矣。 祖國醫學浩博源長,其籍汗牛充棟。雖有良醫之願,每致初學者望洋興嘆。何得舉綱而目系其中,置樞紐而寓於縱橫,循階造頂,方能捷徑於後人。茲軒岐至今,惟清代吳謙等所撰《醫宗金鑒》一書,致後人行由有徑,言簡而意賅。終因年移代革,醫學速飛,成日新其用而華葉遞榮。但因多為論述之文,而篇長幅廣,致讀者難以誦記,多有合卷茫然之感而其書又落於時代之後,遠不濟於今日之需。
2013版
中醫基礎理論歌訣白話解
拼音題名
zhong yi ji chu li lun ge jue bai hua jie
其它題名
並列題名
ISBN
978-7-5304-6329-1
責任者
郭霞珍,王彤,許筱穎主編
出版者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地
北京
出版時間
2013
中圖分類號
R22
附註
傳統中醫培養手冊
摘要
本書是按照中醫基礎理論教學大綱的要求編撰,以歌訣為主,通過“歌訣總括”、“難點注釋”、“歌訣詳解”來解釋重點的基礎理論知識,最後還附有“名言名句”的內容。
目錄
緒論
第一節中醫學理論體系的概念
一、中醫學
二、中醫學理論體系
三、中醫基礎理論
第二節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一、理論體系形成的基礎與方法
二、理論體系確立的依據
三、理論體系的發展
第三節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
一、整體觀念
二、辨證論治
第一章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第一節精氣學說
一、精氣與精氣學說的基本概念
二、精氣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精氣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第二節陰陽學說
一、陰陽的基本概念
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第三節五行學說
一、五行學說的概念
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五行學說的臨床套用
第二章藏象
第一節概述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學說的特點
三、五臟、六腑、奇恆之腑的共同特點
第二節五臟
一、心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腎
第三節六腑
一、膽
二、胃
三、小腸
四、大腸
五、膀胱
六、三焦
第四節奇恆之腑
一、腦
二、女子胞
第五節髒與髒之間的關係
一、心與肺的生理、病理聯繫
二、心與脾的生理、病理聯繫
三、心與肝的生理、病理聯繫
四、心與腎的生理、病理聯繫
五、肺與脾的生理、病理聯繫
六、肺與肝的生理、病理聯繫
七、肺與腎的生理、病理聯繫
八、肝與脾的生理、病理聯繫
九、肝與腎的生理、病理聯繫
十、脾與腎的生理、病理聯繫
第六節腑與腑之間的關係
一、六腑生理功能的相互關係
二、六腑病理變化的相互影響
第七節髒與腑之間的關係
一、臟腑表里配合關係的依據
二、心與小腸的生理、病理聯繫
三、肺與大腸的生理、病理聯繫
四、脾與胃的生理、病理聯繫
五、肝與膽的生理、病理聯繫
六、腎與膀胱的生理、病理聯繫
第三章氣血津液
第一節氣
一、人體之氣的基本概念
二、氣的運動
三、人體之氣的生理功能
四、元氣的概念、生成、分布與生理功能
五、宗氣的概念、生成、分布與生理功能
六、營氣的概念、生成、分布與生理功能
七、衛氣的概念、生成、分布與生理功能
第二節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及其與相關臟腑關係
三、血的運行與相關臟腑的關係
四、血的生理功能
第三節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生成、輸布與排泄
三、津液的功能
四、氣與血的關係
第四章經絡
第一節經絡學說概述
一、經絡的基本概念
二、經絡系統的組成
第二節十二經脈
一、走向和交接規律
第三節奇經八脈
一、奇經八脈的特點和作用
二、督脈、任脈、沖脈、帶脈的基本功能
第四節經絡的生理功能
第五節經絡學說的臨床套用
一、在病理、診斷中的套用
二、在治療中的套用
第五章病因與發病
第一節病因
一、外感性致病因素
二、內傷性致病因素
三、病理產物類致病因素
第二節發病
第六章病機
第一節基本病機
一、邪正盛衰
二、陰陽失調
三、氣血津液失常
第二節內生五邪
一、風氣內動
二、寒從中生
三、濕濁內生
四、津傷化燥
五、火熱內生
第七章防治
第一節預防
第二節治療原則
一、治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三、調整陰陽
四、調理氣血
五、因時、因地、因人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