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發布
洛陽市人民政府
關於印發洛陽市“十四五”公共衛生體系和
全民健康規劃的通知
洛政〔2022〕15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洛陽市“十四五”公共衛生體系和全民健康規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22年3月16日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時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健康洛陽建設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全力提升衛生健康服務能力,順利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和任務,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居民健康水平顯著提高。2020年全市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7歲,較2015年的75.6歲提高了2.1歲;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分別為2.01‰、3.27‰、7.44/10萬,較2015年3.18‰、4.66‰、15.86/10萬分別下降了36.8%、29.8%、53.09%,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優於全省平均水平。
(二)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國家、省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順利實施,縣域醫療中心實現全覆蓋,城鄉醫療衛生資源總量增加、結構最佳化、布局逐步均衡,基層衛生人才工程全面推進,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不斷深化,基層服務能力不斷增強,中醫藥服務進一步普及。2020年全市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7.83張、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3.26人、註冊護士數達到3.75人,較2015年的5.92張、2.39人、2.58人分別增長了32.3%、36.4%、45.3%。
(三)公共衛生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重大疾病防治成效顯著。2020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經費達到74元,較2015年的人均40元增長了85%,服務內容從12類擴展到31類,服務覆蓋666.4萬常住人口,覆蓋率達到97.68%。慢病防控、重點傳染病防控有力有效。老年人、嬰幼兒、殘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點人群健康管理持續強化。嬰幼兒照護服務紮實推進,老年健康服務擴大供給,勞動者工作環境不斷改善。食品安全形勢穩步向好,愛國衛生運動深入開展,健康教育和控煙履約工作持續推進,居民健康素養水平不斷提高,2020年達到27.39%。
(四)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統籌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效明顯。不斷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先後恢復5家改制醫院為公立醫院,進一步強化了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在全市公立醫療機構全面取消藥品和耗材銷售加成,推行藥品購銷“兩票制”,降低了民眾用藥負擔。積極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健全外部治理和內部管理機制,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得到全面加強。分級診療制度全面推開,醫聯體建設逐步規範,緊密型醫共體實現縣域全覆蓋,遠程醫療普及套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擴面提質。全民醫保制度更加健全,職工和城鄉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分別穩定在80%以上和75%左右。藥品供應保障改革持續深化,國家基本藥物品種增加到685種,藥品耗材集中帶量採購穩步實施,短缺藥品保供穩價制度逐步健全。
(五)中醫藥事業發展成效明顯。大力推進多層次、廣覆蓋的中醫藥服務網路建立,中醫藥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市級三級中醫醫院建成區域高水平中醫醫院,縣級中醫醫院建成縣域中醫診療中心,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和婦幼保健院設定中醫科並全面參與臨床診療服務,基層“中醫館”提檔升級,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中醫藥服務基本普及。推動中醫藥科技進步,不斷拓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新業態。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持續加強。
(六)人口家庭發展更加均衡。全面落實兩孩政策,出生人口性別比連續多年保持在合理水平,各項獎扶政策落實率達到100%,特別扶助對象保障有力。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全面覆蓋,公民出生缺陷預防意識顯著增強,嬰幼兒照護服務紮實推進。
(七)健康扶貧三大目標全面實現。一是貧困人口看病就醫有保障,個人就醫費用負擔大幅減輕。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基本醫療保險100%全覆蓋,民眾醫療負擔切實減輕,貧困人口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穩定控制在省定90%左右。二是貧困地區醫療服務條件明顯改善,服務能力明顯提升,貧困人口縣域內就診率95.39%,實現省定貧困人口縣域內就診率90%左右目標。三是貧困地區人民民眾健康水平明顯提高,民眾防病意識明顯提高。
(八)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堅持把人民民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5.8萬醫務人員快速反應,堅決阻斷疫情擴散蔓延,成功救治新冠肺炎感染患者,中醫參與重症患者會診率達到100%,構築起堅強穩固的“洛陽防線”,展示洛陽擔當的“硬核”力量。
二、面臨形勢
“十四五”時期是我市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洛陽新征程、譜寫新時代洛陽更加出彩絢麗篇章的關鍵時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由大到強的轉型攻堅期,衛生健康事業進入新發展階段,進一步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衛生健康發展迎來重要發展機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維護和增進人民健康,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和重要論斷,強調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核心,把衛生健康事業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明確作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省委、省政府落實中央和國家決策部署,推動健康中原建設提速提質。市委、市政府將推進健康洛陽建設作為洛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對衛生健康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全力推動,努力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後,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衛生健康工作,社會公眾的健康意識大幅提升,健康日益成為人民民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5G、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合成生物學、微生物組、腦科學、幹細胞等前沿醫學技術、生命科學交叉融合態勢愈發明顯,“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新技術新模式不斷出現,為衛生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二)衛生健康發展仍面臨著重大挑戰。人民民眾對高品質健康服務需求大幅增長,優質資源和服務供需不匹配矛盾日益凸顯,區域一體化加快,統籌服務全省人民與保障本地居民就醫的難度加大。民眾健康知識理念掌握不足,健康生活方式還未完全建立,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病成為主要的健康問題。精神心理健康、道路交通傷害等問題不容忽視,不合理膳食、缺乏體育鍛鍊等不良生活方式仍較普遍。重大傳染病威脅持續存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有發生,境內外交流的日趨頻繁加大了傳染病疫情和病媒生物輸入風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依然很大,公共衛生安全治理難度持續加大。影響人們生育意願的問題仍然存在,人口結構性問題、老齡化進程加速、失能失智、高齡空巢老人健康問題突出。城鎮化率不斷提高,醫療衛生資源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信息化、智慧型化發展迅速,要求衛生健康領域順應城市數位化轉型發展戰略,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和管理方式,加快行業治理變革。
(三)制約衛生健康發展的問題依然存在。衛生健康資源供給不足,優質資源總量不足,布局結構不均衡。健康服務體系整合、協同不夠,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不足,基層防控能力薄弱。衛生人才短板突出,優勢學科建設領軍人才不足,緊缺專業學科建設相對滯後,高水平臨床研究不足。衛生健康服務模式亟待轉變,“醫防”融合不夠,上下聯動不足,服務碎片化現象嚴重,亟待建立以健康為中心的整合型服務模式。醫保、醫療、醫藥、醫改、醫養改革系統集成不足,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不夠,體制機制、利益格局調整難度增加。公立醫院精細化管理水平不夠高,內部管理還需最佳化完善。基層醫療機構發展相對滯後,服務品質仍需加強,分級診療成效不夠顯著。持續的衛生與健康財政投入長效機制尚不健全,醫療衛生的公平性和投資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兒科、康復、老年護理等領域還需加強。健康事業與產業協同互促格局有待建立,產業創新發展與聚集效應不強。
總體看,“十四五”時期,我市衛生健康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並存。要深刻認識新形勢新要求,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順應全市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加快構建現代化衛生健康服務體系、保障體系和治理體系,不斷滿足民眾高品質健康生活需求。
三、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健康中國建設系列重要論述,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堅持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醫療衛生事業公益性,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為目的,提速提質推進健康洛陽建設,不斷增強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建強副中心、形成增長極”提供堅實衛生健康保障。
(二)基本原則
1.以人為本,健康優先。以增進人民健康為根本,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促進形成有利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經濟社會發展模式。
2.預防為主,強化基層。堅持預防為主方針,推動醫療衛生資源向基層和農村流動,促進健康關口前移、重心下移,織密築牢基本醫療衛生健康保障網。
3.提高質量,均衡發展。堅持高質量發展,中西醫並重,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推動資源配置理念和方式轉變,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
4.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屬性,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為導向,以公立醫療機構為主體、非公立醫療機構為補充,擴大醫療服務資源供給。
5.深化改革,創新驅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全力推進衛生健康理論、制度、管理、技術創新,提升全市人民健康受益度。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促進全民健康的政策體系基本建立,健康服務體系持續完善,健康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廣,健康服務模式實現轉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更加穩固,衛生健康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健康公平顯著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全面優於全省平均水平。
1.居民健康水平進入全省前列。人均預期壽命比“十三五”末提高1歲,健康預期壽命同步提高。健康行為全面普及,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高到30%以上。“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健康需求得到更好滿足,老齡健康支撐體系基本建立,城鄉、區域、人群間健康差異進一步縮小。
2.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更加強大。建設現代化、專業化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重大疫情救治體系、應急醫療物資保障體系,創新醫防協同、監測預警、應急回響和處置機制,公共衛生基層“網底”更加穩固,醫防高效協同,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救治能力達到全省領先水平。
3.優質高效醫療服務體系更富活力。全面建成四級醫療中心服務體系,打造一批高水平醫院,創建一批國內、省內領先的重點優勢學科,構築國家、省、市、縣四個層級醫療服務高地,縣域就診率達到90%左右,疑難危重病例市域外轉率持續降低,使人民民眾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的高水平健康服務。
4.中醫藥強市實現跨越式發展。最佳化中醫醫療資源布局,加強中醫醫療機構建設,建立與副中心城市相匹配的中醫藥服務體系,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培育一批中醫藥領軍人才和高端創新團隊,打造洛陽中醫藥文化品牌,發揮中醫藥的獨特作用,做大做強現代中藥產業,打造拳頭產品和知名品牌。
5.健康保障制度更加健全有力。以“一老一小”為重點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照護體系基本建成,健康服務模式更加先進有效,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公立醫院、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現高質量發展,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例控制在27%左右。
6.衛生健康核心競爭力全面提升。實施高端醫學人才團隊建設,大力培養和引進省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專家和優秀學科、專科帶頭人。爭創省級研發平台及醫學重點學科,建成高效、協同的科技創新體系。建成權威、統一的市縣兩級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提升衛生健康數位化水平。
2035年,建立起與我市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公共衛生安全體系,衛生健康綜合實力位居全省前列,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0歲左右,健康預期壽命相應提高,建成健康強市。
“十四五”主要發展指標
四、主要任務
(一)推進公共衛生體系現代化,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
堅持補短板、強弱項、堵漏洞,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專業能力,健全以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各類專科疾病防治機構為骨幹、綜合性醫療機構為依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網底、防治結合的強大公共衛生體系,全力保障人民民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1.構建現代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重新組建市縣兩級疾控中心,理順體制機制、穩定基層隊伍、提升專業能力,從更廣領域、更大範圍、更多角度做好疾病防控工作。最佳化完善市縣兩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能設定,健全整體協同、功能完善、反應快速、高效專業的現代化疾病預防控制網路。推進我市公共衛生中心建設,全面改善市縣兩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設施設備條件,重點提升現場檢驗檢測、流行病學調查和現場應急處置能力,強化疾病預防控制和健康管理的組織實施、技術指導、監測預警、風險評估、現場檢驗檢測、流行病學調查、應急處置等職能。推進疾病預防控制科研發展,提高重大疾病防控的套用性技術研究水平,構建區域疾病預防控制信息共享平台。加強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科學合理設定疾控機構崗位,按照1.7人/萬人的省定標準核定編制,配足配齊人員。到“十四五”末期,市縣兩級疾控機構專業技術崗位原則上不低於單位崗位總量的85%,其中衛生技術崗位不低於70%。
2.最佳化專業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完善醫防協同機制,建立健全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綜合性醫院和專科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位一體”的重大疾病防控機制,推進公共衛生機構與醫療機構深度合作。加強醫療機構公共衛生科室建設,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設定公共衛生科,按規定配備醫師。加強疾控機構對醫療機構疾控工作的技術指導和監督考核,制定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責任清單,依法履行傳染病、慢性非傳染病、食源性疾病、職業病、精神疾病、地方病等疾病預防控制職責。建立疾控機構和醫療機構協同監測機制,落實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責任。完善職業病防治服務網路,加強職業病防治機構基礎設施、技術裝備、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提升各級醫療機構婦幼健康服務能力,構建以婦幼保健機構為龍頭、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婦幼健康服務科室為骨幹、鄉村兩級基層醫療機構為網底,覆蓋市、縣、鄉、村四級的婦幼健康服務網路,滿足城鄉居民對婦幼健康服務的新需求。完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路,強化各級檢驗檢測能力建設,推進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工作逐步向基層延伸。加強市縣兩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病防治能力建設,提升職業病防治專業技術隊伍建設質量。加強市縣兩級衛生健康監督執法體系建設,推進衛生監督執法機構規範化建設。健全采供血服務體系,開展血站規範化建設,到2025年,全市所有二級精神專科醫院設立心理門診,30%的兒童專科醫院、婦幼保健院、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開設精神(心理)門診。
3.強化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統籌縣域公共衛生資源配置、任務管理、工作考核,推進縣、鄉、村公共衛生體系標準化建設,提升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創新縣域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探索公共衛生機構融入縣域醫共體發展機制,推進醫共體內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實現人員、資源、服務、信息融合。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傳染病防控能力,推進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一體化、全流程服務,充分發揮基層“雙網底”功能。紮實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穩步拓展服務內容,擴大服務受益面,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加強格線化管理,築牢鄉鎮(街道)“防控一體”疾控網底。健全基層醫務人員定期到上級醫療機構進修學習機制,加強家庭醫生的實踐技能培訓。
4.加快精神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健全社會心理健康服務網路,構建醫防融合、功能互補、上下協同、優質高效的市縣兩級心理健康服務網路,加強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影響人群的心理援助、心理危機干預。強化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綜合管理,進一步完善醫療康復和社區康復相銜接的服務機制,促進精神障礙患者康復後回歸社會。著力提升精神專科醫院和綜合性醫療機構心理治療及心理諮詢服務功能,普及常見精神障礙防治知識,提高人群對抑鬱、焦慮等心理行為問題的自我識別能力。到2025年,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0%以上。
5.健全公共衛生機構運行機制。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創新科研和社會化服務機制。在落實財政全額保障責任的基礎上,允許疾控機構在確保履行職責的前提下,提供社會化技術服務。強化市縣兩級疾控中心疫情防控和衛生監督機構監督執法職責,財政部門按規定落實相關人員經費保障。選優配強專業公共衛生機構領導班子,實施崗位分級分類管理,提高專業技術人才比例。推動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兩個允許”,落實醫療衛生機構分配自主權。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完善基層衛生人才激勵機制,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嚴格落實公益一類保障。健全公共衛生醫師制度,完善公共衛生人員準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制定醫療機構(醫療聯合體)公共衛生責任清單,建立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保障機制。
|
現代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全面加強市縣兩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標準化建設,著力提升監測分析、預防控制、公共管理、應急處置水平,建成市縣一體化的現代化疾病預防控制網路。 衛生監督機構體系規範化建設:全面加強市縣兩級衛生監督機構規範化建設與執法裝備配置、信息化建設,建成功能完善、運行高效、智慧監管的衛生監督執法網路。 |
6.深化愛國衛生運動。加強愛國衛生工作體系建設,健全各級愛國衛生工作機構,完善鄉鎮(街道)、村(社區)、學校和機關企事業單位愛國衛生組織機構建設,建立專兼職愛國衛生人員隊伍。強化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加強城市飲用水衛生的監測管理。積極開展病媒生物預防控制活動,有效防控病媒疾病傳播,城市建成區病媒生物密度水平控制在C級標準以上。到2025年,國家衛生縣城覆蓋率達到100%,國家衛生鄉鎮覆蓋率達到15%,實現省級衛生城市、縣城全覆蓋,省級衛生鄉鎮比例不低於60%。推進健康細胞工程建設,大力倡導“無疫小區(村組)”建設,築牢基層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到2025年,全市打造“健康細胞”不低於300個,積極推進全社會健康環境改善、健康服務最佳化、健康教育普及和健康行為養成,健康洛陽建設基礎更加堅實。實施控煙專項行動,以健全公共場所無煙法規、加強青少年控煙、完善戒菸服務體系為重點,加快推進無煙機關、無煙醫療衛生機構、無煙學校等無菸環境建設,持續提高全面無煙法規保護人口比例。推廣愛國衛生運動創新實踐基地建設、“一科普六行動”等,加大愛國衛生運動宣傳教育,普及健康綠色生活方式,推動愛國衛生運動融入民眾日常生活,在全社會營造愛祖國、講衛生、樹文明、重健康的濃厚文化氛圍。
|
衛生城鎮與健康城市創建:積極創建衛生城市、衛生縣城、衛生鄉鎮、衛生村、衛生居民小區、衛生先進單位,加快建設健康城市、健康縣城、健康鄉鎮、健康村莊、健康單位、五星健康文明家庭。 一科普六行動:開展衛生防疫和健康知識普及宣傳,深入開展農貿市場、鄉村、社區、工作場所及校園等疫情防控重點場所病媒生物綜合防制專項行動。 病媒生物預防控制:持續開展鼠、蚊、蠅、蟑等病媒生物的密度監測、常用化學殺蟲劑抗藥性監測等。 控煙行動:認真履行《菸草控制框架公約》,實施減少菸草危害行動。 |
(二)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增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堅持底線思維、平戰結合、防微杜漸,構建統一領導、權責匹配、權威高效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健全職能明確、分工合作、運轉順暢、銜接有序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回響制度,全面提升重大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及嚴重災害等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
1.強化監測預警機制。完善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系統,強化各級疾控機構的信息收集、分析、利用、處置能力。改進不明原因疾病、異常健康事件和自然災害監測機制,提高評估監測敏感性、準確性。推動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和醫療機構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實現傳染病報告、災害預警信息直報和患者就醫症狀信息直接抓取。建立智慧化多點預警觸發機制,在機場、車站、長途客運站、學校等人員密集場所建立監測哨點,實現多點觸發。健全網路直報、醫療機構報告、醫務人員直接報告、科研發現報告、民眾個體報告、防疫科普、輿情監測等多渠道疫情監測和快速反應體系,建立健全重大疫情綜合預警、回響、指揮和救治機制,構建全程監控和全程追蹤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和預警體系,提高早發現、早報告能力。
2.健全應急指揮和快速回響體系。完善公共衛生事件和衛生健康系統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體系,明確部門職責,構建統一領導、權責匹配、權威高效的公共衛生大應急管理格局。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回響制度,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細化事件分級標準,按照級別和規模,完善監測、預警、報告、救治等應對處置方案。制定完善平疫結合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建立公共衛生應急培訓、應急演練、應急徵用機制,完善應急狀態下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動員回響、區域聯動和人員調集機制。提高大型體育場館、展覽館(會展中心)等公共設施建設標準,公共設施新建或改擴建應充分考慮應急需求,完善場地設定和後勤保障設計,預留管道、信息等接口和改造空間,使其具備快速轉化為救治和隔離場所的基本條件。提升120急救指揮體系能力建設,強化院前急救公益屬性。健全公共衛生實驗室檢測網路,建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與醫療機構、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三方檢測機構的聯動協同機制。建立應急狀態下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保障機制,為急危重症患者、需要維持定期治療的患者以及孕產婦、兒童等重點人群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保障。
3.完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完善市縣兩級傳染病救治網路,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機制。全面加強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中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和發熱門診建設,加強重症、急診、呼吸、檢驗等能力建設,提高醫療機構實驗室檢測能力。高水平建設豫西公共衛生中心(萬安醫院),擴大傳染病集中收治容量,提高重大疫情快速反應能力。全面改善縣級醫院傳染病區、重症醫學科等基礎設施條件,建設縣級公共衛生醫學中心,提高縣級醫院傳染病快速檢測和診治水平,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提高重大疫情應對能力。加快推進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哨點診室建設。建立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醫療救治“預備役”制度,完善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方艙醫院等場所儲備清單。
4.強化緊急醫學救援體系。分區域謀劃建設若干市級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立市縣兩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隊,引導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建立應急醫療隊,提升緊急醫學救援能力。推進大型醫院通用直升機停機坪建設,加強與現有直升機救援力量協作,形成陸空一體、信息化、專業化協同救援網路。以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為依託,建設市級緊急醫學救援基地;以市中醫院為依託,建設市級中醫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及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加強院前醫療急救網路建設,構建政府主導、覆蓋城鄉、運行高效、服務優質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體系。加強急救車輛、設備配置,完善院前急救系統監測機制,實現院前醫療急救網路與院內急診無縫銜接。通過合理布局,城市地區急救服務半徑不超過5公里,農村地區服務半徑不超過10-20公里,平均反應時間不超過30分鐘。
5.健全應急醫療物資保障體系。建立科學合理的公共衛生應急戰略物資儲備制度,健全應急醫療物資緊急生產、政府採購、收儲輪換、調劑調用、物流配送機制。建立和完善應急醫療物資保障應急預案制度。加快完善市縣兩級應急醫療物資儲備和醫療機構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立物資儲備目錄管理制度,完善政府應急徵用補償制度。健全應急物資實物儲備、社會儲備和生產能力儲備等管理機制,完善儲備品類、規模、結構,提升儲備效能。加強醫療衛生機構防護物資、重點救治藥品及醫療救治設備儲備,確保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可隨時調用。加強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
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建設:高水平建設豫西公共衛生中心(萬安醫院),擴大傳染病集中收治容量,提高重大疫情快速反應能力。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門診和發熱哨點診室規範建設。 緊急醫學救援體系建設:建設1個市級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和1個市級中醫緊急醫學救援基地。 |
(三)實施健康洛陽行動,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全面聚焦人民民眾主要健康問題,有效控制健康影響因素,強化重點人群健康促進,加強重大疾病防治,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建立政府、社會和個人共同行動的體制機制,推進健康洛陽建設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共享。
1.最佳化健康洛陽推進機制。健全各級黨委政府健康工作組織領導體系,完善健康洛陽政策體系、工作體系、指標體系和評價體系,建立黨政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參與的大健康格局。加強試點探索,建立完善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有效實施路徑。深入實施《“健康洛陽2030”規劃綱要》和健康洛陽15項專項行動,全面形成有利於健康的經濟發展方式、社會治理模式和生產生活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民眾健康生活品質,提升健康整體發展水平。最佳化健康洛陽行動考核評價體系,建立常態化監測、評估、督查、考核機制,加強考核評估結果套用。
2.完善健康教育和科普體系。大力普及健康知識。完善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健全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實現健康知識與技能宣傳的系統化、常態化、全覆蓋,推動全民健康素養水平不斷提升。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開展健康促進與教育的激勵約束機制,深入推進健康促進縣區(醫院、學校)等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加強對城鄉居民營養和膳食指導,推動全社會營養健康素養不斷提高。開展食物營養成分監測,推進各縣區營養健康食堂、營養健康餐廳、營養健康學校建設,強化對食品企業和公共的營養標籤知識指導,基本建立營養健康工作體系,逐步將營養融入部門健康政策。
3.營造健康生活環境。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城鄉體育健身設施,加強健康主題公園建設,打造高質量的“15分鐘健身圈”,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慢性病預防與慢性病非醫療干預機制,引導民眾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到2025年,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達到290萬以上。加強與民眾健康密切相關的飲用水、空氣、土壤等環境質量監測、環境健康影響評價,採取有效措施預防控制環境污染相關疾病。加大飲用水工程設施建設、管理和維護力度,保障飲用水安全。加強城市公共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固體廢棄物、醫療廢棄物分類處置管理。加強傷害監測網路建設,實施交通安全生命防護工程。逐步建立環境與健康的調查、監測和風險評估制度,採取有效措施預防控制與環境污染相關疾病。
4.強化重點人群健康服務。加強青少年等重點人群健康服務。加強學校體育、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完善學生健康體檢制度和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制度,把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納入對學校的績效考核內容。推動實施青年體育活動促進工程,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片聯繫中國小校制度,中國小衛生保健機構人員和設備配備到位,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監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諮詢和心理危機預防干預等服務。強化青少年近視、齲齒、肥胖等防控,建設全市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及其相關危險因素監測網路,全市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力爭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左右。推動落實用人單位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預防和控制職業病危害。開展重點行業領域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健全職業健康風險監測、評估預警機制,拓展職業健康保護範圍。開展社區亞健康人群運動健身干預行動,鼓勵堅持運動健身,改善亞健康指標,降低社區慢病發病率。
加強婦女兒童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婦幼健康服務能力,開展婦幼保健機構標準化建設工作,實現二級婦幼保健院全覆蓋,4-5家縣級婦幼保健院達到二甲標準。實施預防出生缺陷免費產前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及產前診斷等民生實事,強化出生缺陷預防、篩查、診療全過程服務,完善三級預防措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到2025年,產前篩查率達75%以上,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率保持在98%以上。持續實施適齡婦女免費宮頸癌、乳腺癌篩查民生實事。全面加強母嬰安全保障,嚴格落實母嬰安全五項制度,強化孕產婦健康管理,推進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體系建設,孕產婦系統管理率保持在85%以上。做實0~6歲兒童健康管理,加強兒童早期發展服務,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保持在85%以上。加強愛嬰醫院及托幼機構監督管理。強化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加強對留守兒童、老年人、殘疾人、職業群體等重點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務。
5.最佳化重大疾病防治策略。加強疫情常態化防控。加強源頭管控,緊盯重點區域、重點人群,把防線前移到風險源頭,把關口內置到所有社區、鄉村和企事業單位,壓緊壓實“四方責任”,落實落細“四早”要求,嚴防輸入,嚴防擴散。加大對疫情防控藥械企業的監督檢查力度,抓好疫情防控藥械質量監管。全力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構建堅實的全社會免疫屏障,切實控制疫情流行。
健全政府主導、全社會參與、多部門合作、專業機構支持的慢性病綜合防控機制。繼續以慢性病綜合示範區建設為抓手,全面推進全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加強慢性病高危人群發現和預防性干預,推廣心腦血管疾病防治適宜技術,制定全市癌症篩查和早診早治實施方案,建立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體系。繼續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加強高血壓、糖尿病等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高血壓和2型糖尿病患者規範管理率均達到65%以上。“十四五”末,全面建成市縣兩級癌症、慢阻肺、糖尿病防治網路,初步建立覆蓋全市的心腦血管疾病1小時黃金急救圈。加強齲病和牙周病防治,擴大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覆蓋面。鞏固和提高國家擴大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到90%以上。推進消除麻疹進程,維持無脊髓灰質炎狀態。完善預防接種異常反應保險補償機制。強化愛滋病、結核病綜合防控措施落實,保持愛滋病低流行水平。完善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和措施,實施結核病規範化治療。鞏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關注伊波拉、登革熱、黃熱病等傳染病,全面落實綜合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擴散。保持血站血液愛滋病病毒、B肝病毒、C肝病毒核酸檢測全覆蓋,全面落實病毒性肝炎各項防治措施。繼續實施重點地方病防治策略,加強監測,鞏固控制和消除重點地方病防治成果。
|
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全面實施“兩建三融四行動”,建立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和健康知識傳播體系,推動健康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創建、愛國衛生運動和全民健身活動,開展“健康洛陽行•大醫獻愛心”、健康促進“321”行動、健康促進縣區(醫院、學校)等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行動、健康素養監測行動。 合理膳食行動:開展減鹽、減油、減糖專項活動,實施重點人群營養干預、營養指導能力提升工程。 全民健身行動:加快“兩場三館”建設,推進體醫結合。 心理健康促進行動:規範心理健康服務,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 健康環境促進行動:深入開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做好城鄉飲用水衛生監測、農村環境衛生監測、公共場所健康危害因素監測、空氣污染等對人群健康影響監測。 婦幼健康促進行動:加強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出生缺陷防治體系建設,推進市縣兩級婦幼保健機構標準化建設、婦幼保健機構能力建設,持續開展免費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農村婦女宮頸癌、乳腺癌檢查,實施兒童營養改善計畫,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工程。 中國小健康促進行動:實施青年體育活動促進工程,建立健全學生健康體檢制度和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制度。 職業健康保護行動:健全職業健康服務體系、風險監測預警體系,開展職業病危害源頭治理。 老年健康促進專項行動: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促進健康老齡化。 慢性病綜合防控行動:建設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實施癌症早診早治工程,強化腦卒中、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慢性病預防篩查及綜合干預,開展兒童等重點人群口腔疾病綜合干預。 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動:強化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深入開展愛滋病、結核病防控,做好流感和不明原因肺炎監測,開展手足口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熱、登革熱、麻風等傳染病監測及早期干預。做好瘧疾等重點寄生蟲病防控,持續推進碘缺乏病、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等地方病防控。 |
(四)服務區域發展戰略,建設高品質醫療服務體系
堅持創高峰、建高地、補短板、促均衡原則,以提高服務質量為核心,創建醫學高峰,打造醫療高地,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夯實基層基礎,創新服務模式,使人民民眾就近享有高水平醫療衛生服務。
1.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以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和區域醫療中心為引領創建醫學高峰,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為平台打造醫療高地,構築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新格局。加快建設國家呼吸區域醫療中心、國家中醫骨傷科區域醫療中心,積極創建中醫腦病等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打造國內一流、輻射華中區域的高水平臨床診療中心、人才培養基地、科研創新平台。培育一批跨區域服務的高水平醫院,更好滿足洛陽周邊民眾醫療服務需求。在優勢臨床專科布局上,圍繞神經疾病、婦產、兒童、癌症等專業,建設5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努力實現省級醫學中心零突破,建成省級一流醫學學科,引領區域醫學發展。加快9個縣域醫療中心提質升級,實現縣人民醫院三級全覆蓋,推動實現“大病不出縣”。
2.促進城市醫療資源均衡布局。整合城市區醫療資源,構建四級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升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整體效能。第一級:推進國家、省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更好滿足人民民眾高水平醫療服務需求。第二級:試點建設3-4家城市醫療集團。以區域醫療中心和三甲公立醫院為龍頭組建優勢學科相近的城市醫療集團,推動專科相近的優質醫療資源集團化發展。第三級:以三級醫院和二級醫院為骨幹,建立城市醫療集團支撐網路。第四級:以二級以下醫院為主體構建城市區基層服務體系。一、二、三級以優勢專業相近為中心進行組建,三、四級突出社區衛生服務重點,劃片提供服務。全面提升城市醫療服務水平,重點建好“四所公立醫院”,全部達到三級水平,建設心血管、兒科等“十大專科”,達到省級重點臨床專科水平。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單體(單個執業點)規模,引導大型公立醫院一院多區發展。在城市新建居住區或舊城改造中,同步規劃建設、同步驗收交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原則上每個街道辦事處建設一個政府舉辦或公建民營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個社區設定一個社區衛生服務站。
3.夯實縣域綜合服務能力。優先發展縣級公立醫院,每個縣重點建好“三所公立醫院”,到“十四五”末,全市9家縣級人民醫院(含偃師區、孟津區)達到三級水平。加強縣級醫院能力建設,提升核心專科、夯實支撐專科、打造優勢專科,著力提高兒科、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防治能力,有效承擔縣域內常見病及多發病診療、危急重症搶救與疑難病轉診等任務,不斷提高縣域就診率。加強城市醫院對縣鄉醫療機構的對口幫扶,實現對口支援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全覆蓋。發揮縣級醫院在縣域醫共體中的龍頭作用,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按照縣鄉一體化、鄉村一體化原則,加強縣級醫院對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統籌管理。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基礎設施和信息化水平,提升常見疾病基層首診能力、急危重症識別轉診能力、下轉患者接續服務能力、慢性病健康管理能力、傳染病防控救治能力。持續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十四五”期間,支持鄉鎮衛生院提質升級,推進公有產權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公有產權村衛生室比例達到100%。
4.提升醫療衛生防災減害能力。健全應急、氣象、水利、電力、通訊等多部門與衛生部門聯動的自然災害監測預警、應急處置機制。發生重大災害時,優先保障醫療衛生機構供電、供水、交通、通訊、網路等“生命線”暢通。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機構內部防災減災工作機制,確保極端條件下醫療衛生機構正常運轉。根據國家防災減害相關建設標準,加強醫療衛生機構防災減害應急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發生突發事件情況下醫療衛生機構安全防護能力。
5.強化鄉村振興健康保障。加強衛生領域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堅持基本醫療有保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過渡期內保持健康幫扶主要政策總體連續穩定,健全動態監測和預警幫扶機制,調整最佳化政策措施,不斷補短板強弱項,確保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和合格醫務人員“空白點”持續動態清零。實施縣域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行動,全面推進健康鄉村建設,將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公有產權村衛生室建設、鄉村醫生“鄉聘村用”、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城市醫院對口支援縣鄉醫療機構、縣域內就診率、縣域內基層就診率等指標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動態監測、年度考核指標體系。
6.著力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堅持以關口前移、重心下移、內涵拓展為導向,以健康為中心,著力形成主動、連續、綜合、高效的整合型服務體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以滿足重大疾病臨床需求為導向建設臨床專科,重點發展重症、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兒科、麻醉、影像、病理、檢驗等臨床專科,以專科發展帶動提升醫院診療能力和水平。持續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和控制體系,規範和最佳化診療行為,提高不同地區、不同級別醫院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健全醫療機構評審評價事中事後監管機制,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醫院評審和專項評價相結合的醫院評審評價體系。強化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體系,規範醫療機構感染防控工作,建立院內感染防控多部門協調機制,確保院內感染事件零發生。允許公立醫院在基本醫療服務基礎上,針對有較高需求的部分患者提供特需門診、家庭化產科等特需醫療服務,自主決定項目和價格的收費項目和費用所占比例,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的10%。健全護理服務體系,推進“網際網路+護理”服務,穩步推進優質護理服務能力和水平,完善以病人為中心的責任制整體護理。加強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持續做好抗菌藥物臨床套用管理工作,加強對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的管理,開設合理用藥諮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開展精準用藥服務。加強無償獻血及臨床用血管理,提高臨床合理用血水平,杜絕非法采供血現象發生,實現無償獻血工作穩步發展,繼續保持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榮譽稱號。
7.創新健康服務模式。全面推行預約診療和日間服務,鼓勵符合條件的三級醫院大力開展日間手術、日間病房、日間治療中心等服務,推動三級醫院日間手術等服務常態化、制度化。全面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以腫瘤、疑難複雜疾病、多系統多器官疾病為重點,建立多學科病例討論和聯合查房制度,推動門診和住院多學科診療模式制度化。創新急診急救服務,推進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和危重新生兒五大中心建設,為患者提供醫療救治綠色通道和一體化綜合救治服務。深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依託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以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為切入點推進基層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醫防融合,完善上下轉診標準,不斷擴展服務內涵,推動開展個性化簽約服務。加快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信息化和智慧型化建設,提升基層慢性病診療、隨訪、健康管理全流程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簽約服務激勵政策,調動家庭醫生團隊開展簽約服務的積極性。立足健康全過程,促進預防、治療、護理、康復有機銜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
四級醫療中心建設:高質量建設國家呼吸區域醫療中心和國家中醫骨傷科區域醫療中心,力爭國家中醫腦病區域醫療中心落地洛陽。加快提升癌症、呼吸、婦產、神經疾病、皮膚等5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能力水平,建設9個縣域醫療中心,全力打造國家、省、市、縣四個層級醫療服務高地。 城市“四所醫院”提升:重點建好1所公立綜合醫院、1所公立中醫院、1所公立婦幼保健院、1所公立兒童醫院,全部達到三級水平,著力保障人民民眾健康。 縣級“三所醫院”提升:7縣、偃師區及孟津區人民醫院實現三級全覆蓋、重點建好1所公立中醫院、1所公立婦幼保健院,加快提質升級和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建設心血管、兒科等“十大專科”,達到省級重點臨床專科水平。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每個鄉鎮建好1所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每個街道辦事處建好1所政府舉辦或公建民營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支持17所中心衛生院達到或接近二級綜合醫院水平,支持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改造,推進村衛生室產權公有化、建設標準化。 |
(五)最佳化“一老一小”服務,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全面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著力解決“一老一小”照護問題,多渠道、多領域擴大適老健康服務供給,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1.促進人口均衡發展。依法實施國家三孩生育政策,落實配套支持措施。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全面取消社會撫養費和與生育掛鈎的入學、入職、入戶等政策。促進生育政策與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切實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釋放生育政策潛力。完善幼兒養育、青少年發展、老人贍養、病殘照料等政策,加強協調督導,切實落實婚假、產假、父母育兒假制度。開展計畫生育特殊家庭住院護理補貼保險和計畫生育特殊家庭實施試管嬰兒人工輔助生殖技術補助工作,建立健全計畫生育特殊困難家庭幫扶保障制度。全面落實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探索建立計畫生育獎勵扶助網上申請辦理系統。積極推動健康家庭建設,建立完善市縣兩級面向家庭的優生優育宣傳指導服務網路。改革完善人口統計和監測體系,密切監測生育形勢,建立出生人口監測和預警機制。
2.加快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充分發揮政策引導和市場主體作用,制定落實支持政策和優惠措施,調動社會力量積極推進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將托育機構建設納入城市發展規劃,每個社區規劃建設1所託育機構。新建小區規劃建設、老舊小區改造完善托育服務設施,以公辦民營、民辦公助方式引進社會力量建設社區托育服務中心,支持鼓勵通過市場化方式,加強人群密集區域托育服務設施建設,支持企事業單位建設為職工提供服務的非營利性福利性托育服務機構。加強托幼一體化建設,支持幼稚園建設托班,新建公辦幼稚園開辦托班。建立托育機構監督檢查、質量評價、信息公開制度,加強嬰幼兒照護服務專業化、規範化建設。依託婦幼保健機構建立托育服務指導中心,加強對家庭嬰幼兒早期發展指導,增強家庭科學育兒能力。
3.完善老齡健康服務網路。加快推進30萬人口以上的縣區設立老齡健康工作機構,30萬人口以下區及鄉鎮(街道)、社區設有老齡健康工作專員,醫療機構要選拔優秀醫護人員從事老年健康服務工作,到2025年,市、縣、鄉、村老齡健康隊伍基本建立。加快推進區域老年醫療護理員培訓基地、省級區域老年醫學中心建設,推進市縣兩級老年醫院、護理院或康復醫院、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老年醫學科、安寧療護中心建設。支持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醫療機構設立失能老年人護理床位。到2025年,80%以上醫療機構開展老年友善醫院工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護理床位占比達到30%。
4.加強醫養結合服務。建立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醫養結合工作機制,推動醫療機構與康養企業深度融合。鼓勵醫養結合機構加入城市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建立“醫院+社區+居家”醫養結合服務網路和全市統一的醫養結合醫護服務平台,組建醫護服務團隊,開展居家社區醫養結合醫護服務。做好國家普惠養老醫養結合項目和省級醫養結合示範項目,開展醫養結合機構服務提升行動,提升醫養結合機構服務環境、管理服務能力和水平,推動醫養結合機構品牌化、規模化、連鎖化、高質量發展,確保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簽約合作率達到100%。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農村幸福院融合發展。
5.增強老年健康服務能力。開展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活動,加快建設老年友善醫療機構,最佳化老年人住、行、醫、養等環境,營造安全、便利、舒適、無障礙的老年宜居環境。採用老年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大力普及膳食營養、體育鍛鍊、定期體檢、健康管理、心理健康及合理用藥等健康知識。充分發揮家庭醫生(團隊)作用,為老年人提供綜合、連續、協同、規範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簽約服務,持續提升老年人規範化健康管理覆蓋率。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實施積極的預防和干預措施。重視老年綜合評估和老年綜合徵診治,完善老年疾病診治服務機制,實現老年醫療服務多病共治。創新服務模式,鼓勵醫療衛生機構通過家庭病床、上門巡診、家庭醫生簽約等方式,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精細化的醫療服務。落實老年人醫療服務優待政策,著力解決老年人在看病就醫中運用智慧型技術困難的問題,構建適老化就醫環境。積極探索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
托育服務能力倍增行動:推進托育服務進社區、進家庭,到2025年,全市每個城市社區開辦1家以上提供托育服務的機構(包括托育機構、幼稚園托班、家庭托育點等)。全市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4.5個,總量達到3.7萬個以上,其中,新增示範性普惠托位1500個以上。 老年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健全老年醫療服務體系,建成1個以上省級區域老年醫學中心和區域老年醫療護理員培訓基地,市縣兩級至少建1至2所老年醫院、護理院或康復醫院,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比例達到65%以上、設立康復科比例達到80%以上,80%以上醫療機構開展老年友善醫院工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護理床位占比達到30%。 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依託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或社區養老機構、敬老院,擴建一批社區(鄉鎮)醫養結合服務設施,加強城區新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社區醫養結合服務設施建設,建成不少於50個(含城市社區和農村行政村)老年友好型社區。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簽約合作服務率均達到100%,每個縣區至少有2家以上醫療機構開展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醫養結合機構服務環境、服務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 |
(六)發揮中醫藥優勢,推進中醫傳承與創新發展
堅持中西醫並重,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破解發展難題,完善服務體系,提升服務水平,擴大高質量供給,夯實人才基礎,構建創新體系,更好發揮中醫藥特色和比較優勢,探索洛陽特色中醫藥發展道路。
1.推進中醫藥服務能力提質升級。推進市級三級中醫院建成區域高水平中醫醫院,縣級中醫醫院建成縣域中醫診療中心,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和婦幼保健院設定中醫科並全面參與臨床診療服務,基層“中醫館”提檔升級,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中醫藥服務基本普及。加快推進宜陽縣中醫院、伊川縣中醫院、新安縣中醫院、嵩縣中醫院、偃師區中醫院等新建或改擴建項目建設,提升綜合服務能力,打造縣域中醫醫療中心。鼓勵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醫療機構,支持具有特色優勢的中醫專科醫院、中醫門診部、中醫診所規範經營和連鎖發展。聚焦重點優勢領域,以提升中醫疑難重症、中醫臨床診療能力和水平為核心,重點支持中醫骨傷、中醫腦病、中醫婦科、中醫針灸推拿和康復等優勢專科建設,建設一批省級、市級、縣級區域中醫臨床重點專科、特色優勢專科和中醫非藥物療法示範中心,打造中醫名院名科。“十四五”時期,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定中醫館,中醫醫師配備達標,能提供15項以上中醫藥技術服務。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提檔升級,以院(中心)為單位,中醫藥人員比例占醫藥人員比例達到10%以上,村(社區)衛生室建成中醫綜合治療室,擁有至少1名能中會西的基層醫務人員,能開展6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實現中醫藥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中的全覆蓋,推動中醫藥與醫養結合、安寧療護相銜接。
2.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實施中醫藥康復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中西醫結合康複診療規範,推進中醫藥技術方法與現代康復醫學的融合,促進中醫康復服務水平提升。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升級工程,完善食養制度體系,推廣20個適宜老年人、婦女、兒童和慢性病患者的治未病方案,二級及以上中醫醫院全部設定治未病科和老年病科。加強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的科技創新體系和攻關能力建設,建立集智攻關、團結協作模式,聚焦中醫疫病理論創新、臨床診療方案篩選及最佳化、中藥新藥研發及機制研究等領域,在傳染病預防、治療、康復等環節的關鍵點上進行突破,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獨特作用。
3.加強中醫醫療機構管理。完善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管理體系,重點加強以中醫醫院“雙核心指標”為核心的管理評價制度,強化以中醫藥服務為主的辦院模式和服務功能。加強以信息化為支撐的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建立績效考核結果運用機制,推動中醫醫院發展方式和管理模式轉型升級。加強完善中醫醫療機構醫療質量控制管理及質控中心建設。
4.健全中西醫協作機制。組建市級中醫疫病防治隊(緊急醫學救援隊),健全中西醫並重、中西醫結合和中西藥並用的衛生應急處置機制,促進中醫藥深度介入傳染病防控和臨床救治,提高中醫藥應急救治能力。建立健全緊密型、常態化中西醫聯合會診制度,總結中西醫結合在新冠肺炎等傳染病臨床救治中的有效方法,最佳化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力求輕症患者儘早治癒,減少危重症發生,最大限度提高治癒率、降低病死率,推行傳染病中西醫結合預防與治療方案,挖掘古代醫學典籍,最佳化古代經典名方,篩選有效藥方,實現中西醫結合協同應對疫情。
5.發展壯大中醫藥人才隊伍。積極推進“岐黃工程”“仲景人才工程”,打造一批全國名中醫、中醫藥創新人才,培育一批中醫藥領軍人才和優秀臨床人才,推動建設高端中醫醫學創新團隊。建立健全高年資中醫醫師帶徒制度,大力發展中醫藥師承教育,擴大師帶徒範圍和數量,建設和利用好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加強市級名中醫學術經驗傳承。通過建立健全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師承教育、確有專長人員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和保障激勵機制。大力推進西醫學習中醫,組織西學中培訓,允許臨床類別醫師通過考核後提供中醫服務。遵循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加強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開展中醫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全面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支持洛陽職業技術學院等發展中醫藥職業教育,加快中藥材種植人才培育,加大中醫藥健康服務業、中藥產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力度。鼓勵河南推拿職業學院提高中醫類專業經典課程比重,高質量培養針灸推拿等人才,打造洛陽針灸推拿教育品牌。支持指導嵩縣籌建洛陽中醫藥職業學院,加大中醫藥實用人才培訓力度。支持瀍河區發揮平樂郭氏骨科影響力,建設骨科培訓學校、骨科技術中心及骨科產業園。根據中醫醫療機構及健康產業需求,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校科學合理布局中醫藥及相關專業。
6.堅持中醫藥守正創新。推進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建設中醫藥產學研基地,支持市中醫院高質量建設中醫研究所,開展傳染病、慢性病防治等研究。鼓勵支持新型製劑、優質飲片、配方顆粒、非藥物療法和先進中醫診療、中藥設備研發。建立多學科、跨部門的中醫藥協同創新共同體,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建立中醫藥智慧財產權保障機制。開展中醫製劑質量提升行動,支持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院內製劑科研創新,不斷豐富中藥製劑數量和品種,鼓勵中醫醫療機構將傳統經方和名老中醫驗方開發為中藥製劑,積極申報中藥新藥。提升中藥生產企業中藥創新藥、中藥改良型新藥、古代經典名方、同名同方藥等科研創新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形成產業優勢,擦亮“洛陽中醫藥”品牌。開展中醫藥古籍、文獻普查登記,推進數位化保護工作。挖掘整理傳統中藥製劑技術,收集篩選民間中藥單驗方和技術,建立合作開發和利益分享機制。鼓勵傳統醫藥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授徒活動。鼓勵建設伏牛山中醫藥博物館、洛陽正骨博物館、河洛中醫藥文化館。支持中醫藥文化研究和成果推廣。實施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加強中醫藥文化和品牌的弘揚宣傳,加強傳統中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
高水平中醫醫院建設工程:推進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建設中醫藥產學研基地,支持市中醫院高質量建設中醫研究所,開展傳染病、慢性病防治等研究。加快國家中醫骨傷科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力爭國家中醫腦病區域醫療中心落地洛陽,全力打造區域中醫藥臨床高地。加快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項目(市中醫院伊濱醫院),宜陽縣、伊川縣、新安縣、嵩縣、偃師區中醫院等新建或改擴建項目建設,提升綜合服務能力,打造縣域中醫醫療中心。以中醫醫聯體為基礎,以醫療機構學科特色為依託,建設市、縣區治未病示範中心,推進臨床與治未病有機融合。 中醫藥獨特優勢培育: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升級工程,二級及以上中醫醫院實施中醫藥康復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時期,市級三級中醫院建成區域高水平中醫醫院,縣級中醫醫院建成縣域中醫診療中心,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和婦幼保健院設定中醫科並全面參與臨床診療服務。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定中醫館,中醫醫師配備達標,能提供15項以上中醫藥技術服務。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升級工程,二級及以上中醫醫院全部設定治未病科和老年病科。實施中醫藥康復能力提升工程,到2025年,所有三級中醫醫院和70%的二級中醫醫院設定規範化康復科。 中醫藥人才培養:推進“岐黃工程”“仲景人才工程”,打造一批全國名中醫、中醫藥創新人才,培育一批中醫藥領軍人才和優秀臨床人才,推動建設高端中醫醫學創新團隊。 |
(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
大力推廣三明市醫改經驗,加強黨委和政府對醫改工作的領導,落實政府對醫改的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縱深推進醫療、醫保、醫藥、醫養、醫改“五醫”聯動改革真聯真動,鞏固完善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1.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推進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和主導地位,以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標,強化體系、技術、模式和管理創新能力,加快構建新體系、引領新趨勢、提升新效能、激發新動力、建設新文化,實現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公立醫院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全面執行和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落實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落實對中醫醫院和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醫院、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等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積極穩妥推進化解公立醫院符合規定的長期債務。落實公立醫院經營管理自主權,健全運營管理體系,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深入推進人事管理制度、薪酬分配製度、醫療服務價格、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健全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和人才培養評價制度,充分調動醫務人員參與醫院改革和發展的積極性。大力弘揚抗疫精神,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醫院文化。
2.健全分級診療體系建設。最佳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提升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質量,醫共體對所屬單位行政、人員、資金、業務、信息、藥械、績效實行“七統一”管理。推動城市醫療集團與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緊密協作,組建城鄉醫療聯合體,完善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體系,醫療聯合體內實行學科共建、技術共享、信息互通、醫保政策銜接、轉診程式簡化、醫師多點執業。提升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中心鎮衛生院建成縣人民醫院分院規模,普通鄉鎮衛生院打造縣人民醫院分門診。加強城市格線化醫療集團布局管理,為網路內居民提供一體化、連續性醫療衛生服務。推進專科聯盟和遠程醫療協作網發展。
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升級。按照“家庭簽約、分類管理、團隊服務”原則,穩步擴大城鄉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範圍,建立以醫聯體為平台、全科醫生為主體、全科專科有效聯動、醫防有機融合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並與社區治理有效協同,為轄區內居民提供格線化健康管理。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有效銜接,提高簽約服務質量。
促進雙向轉診、上下聯動。完善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績效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協同聯動、連續通暢的雙向轉診機制。推動三級醫院減少常見病患者占比,提高疑難危重症和三四級手術占比,縮短平均住院日。推動實行以醫共體為單元的醫保支付制度改革,取消對醫共體內單一醫療機構總額付費,完善基本醫保門診統籌政策和轉診轉院管理辦法。落實分級診療病種目錄,遴選50種以上慢性病、常見病作為基層首診病種,引導參保患者在門診就診、到基層住院。到“十四五”末,市域外轉率顯著降低,縣域就診率控制在90%以上,縣域內基層就診率穩定在65%左右,基本實現“小病不出村、常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疑難雜症不出市”,全周期保障人民民眾健康。
3.健全全民醫保制度。健全基本醫療保險穩定、可持續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完善醫保繳費參保政策,實行醫療保障待遇清單制度,形成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做實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推動省級統籌。完善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完善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健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醫療機構充分參與、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統籌兼顧醫療發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調控醫療服務價格總體水平。建立靈敏有度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定期開展調價評估,達到啟動條件的要穩妥有序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理順比價關係,支持公立醫院最佳化收入結構,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2025年,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達35%以上。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探索按床日付費、門診按人頭付費,科學制定醫保總額預算,合理確定、動態調整按病種、按床日、按人頭等付費標準,探索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對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行總額付費,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將符合條件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範圍,落實異地就醫結算。紮實推進醫保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提升經辦服務水平。健全醫保基金監管機制。穩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探索建立家庭病床制度。合理調整老年醫療護理服務項目收費價格,探索建立安寧療護按床日付費制度。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
4.完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依據安全、有效、經濟的用藥原則,最佳化醫療機構用藥目錄,加強醫療機構藥品配備使用管理,強化基本藥物主體地位,全面配備、優先使用國家基本藥物、國家集採藥品及醫保目錄藥品,形成科學合理的用藥結構。公立醫療機構要全面配備、優先使用基本藥物,鼓勵非公立醫療機構優先使用基本藥物。各級醫療機構要形成以基本藥物為主導的“1+X”用藥模式(“1”為國家基本藥物目錄;“X”為非基本藥物)。加強醫療機構藥事管理,堅持合理使用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實施信息化、常態化監測評估機制,不斷提高醫療機構合理用藥水平。完善藥品耗材採購政策,逐步擴大政府組織集中採購和使用藥品、醫用耗材品種範圍。完善短缺藥品清單管理制度,強化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和監測預警。建立健全應急藥品保障機制和工作預案,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藥品供應保障能力。堅持以臨床需求為導向,加強藥品使用監測和臨床綜合評價結果分析套用,持續開展高值醫用耗材治理,提高臨床套用水平。強化藥師隊伍建設,開展總藥師試點工作,拓寬藥學服務範圍。
5.推進醫藥衛生監管體制綜合改革。加強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完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督查機制,構建機構自治、行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四位一體的醫療服務多元化監管體制。加強醫療服務要素準入,提高行政審批效能,強化醫療質量安全監管、醫療衛生秩序和健康產業、醫療運行效能效率監管。推進行業作風建設,加強醫療衛生從業人員監管,深化公共衛生服務監管。創新綜合監管機制,全面實施衛生健康監督“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建立完善行業信用監管制度,推進綜合監管結果統籌運用。強化信息化智慧型化監管,推進“網際網路+監管”工作,建立健全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方式,實現行政執法活動即時性、過程性、系統性管理。加強衛生健康執法體系建設,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的衛生健康監督執法隊伍建設,加強人才培養力度,市、縣級衛生健康執法機構中專業人員比例達到80%以上,提升衛生健康執法能力。
(八)提速信息化建設,助推衛生健康事業創新發展
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套用為牽引,夯實基礎網路服務能力,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推進醫療健康數據資源集聚開放,拓展服務空間,提高服務效率,創新服務業態,促進衛生健康提質增效升級。
1.加快公共衛生大數據中心建設。依託河南省電子政務外網,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省、市、縣、鄉、村衛生健康信息通信網路保障體系,推動醫療機構5G網路全覆蓋。依託智慧洛陽雲平台,構建我市公共衛生健康大數據集中共享體系,充分利用衛生大數據體系服務於智慧城市健康套用和便民服務。全面打造洛陽公共衛生大數據中心,建成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公共衛生管理綜合保障平台,提升衛生健康管理水平和行業治理能力。構建“家庭—社區—醫療機構”三位一體覆蓋洛陽市全體居民的智慧城市健康信息化系統和保障體系。全面提升我市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水平,打造全省領先的智慧醫療平台。
2.加快“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推動和規範“網際網路+健康醫療”服務,創新網際網路健康醫療服務模式。持續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加強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智慧型化建設,最佳化數位化醫院評審機制,構建智慧醫療、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創新“網際網路+數字影像”服務,全面建立完善遠程醫療套用體系。創新“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新模式,開展線上諮詢、診療、預約檢查、送藥上門一條龍服務,為患者提供全流程、個性化、智慧型化服務。推進市域內同級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市、縣建設,完善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預防、治療、康復和自主健康管理一體化居民健康信息系統。
3.推動醫療健康大數據創新套用。加強醫療健康大數據套用體系建設,推進大數據開放共享、深度挖掘和廣泛套用。建立健康醫療數據共享機制,實現公共衛生、人口監測、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醫養結合、商保理賠、綜合管理等套用信息系統數據採集、集成共享和業務協同。深化大數據在行業治理、臨床和科研、公共衛生、教育培訓等領域的套用,推進醫療健康大數據互聯共享和創新套用,重點支撐醫療機構績效考核、醫療衛生服務監測分析、智慧化預警監測、臨床科研創新等套用,培育醫療健康大數據套用新業態。
4.推動政務信息化共建共用。依託市級政務服務平台,強化公共入口、公共支撐、公共通道等基礎支撐系統能力建設,統一身份認證和服務入口。建立政務數據共享機制,實現政務信息的共建共享。強化身份認證、電子印章、電子證照等基礎支撐,推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實現政務服務事項“應上盡上”。拓展網上辦事服務廣度和深度,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的全流程線上和“一網通辦”。統籌推進電子證照建設套用,提升政務服務效能。
5.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套用。推動5G、人工智慧、物聯網、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有機融合、相互補充,構建“新基建體系”。推進5G技術與衛生健康融合套用,重構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基礎設施布局,豐富套用場景,實現5G技術在遠程醫療、院前急救、公共衛生等領域深度套用。加快智慧醫療物聯網套用,推動形成人機、機物、物物互聯。推動區塊鏈技術在疫情常態化防控中的套用,為精準防控提供決策支持。加快虛擬現實技術在醫療教學培訓、線上診療、虛擬探視等環節的套用,鼓勵發展虛擬現實健康養老等服務。加快人工智慧技術套用,積極發展人工智慧+醫學影像、輔助診療,提升智慧化、智慧型化水平。
|
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完善市級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構建全市公共衛生大數據中心,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建成覆蓋市、縣、鄉、村的遠程醫療網路。 |
(九)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打造資源要素集聚高地
整合科技、人才資源配置,搭建科技創新平台,最佳化人才發展環境,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培育一批在省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專家和優秀學科、專科帶頭人,建成開放、靈活的人才支撐體系。
1.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採取全職引進和柔性引進的方式,引進培養一批在省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專家和優秀學科、專科帶頭人。圍繞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省級臨床醫學中心,大力引進重點學科帶頭人和優秀專科團隊。提高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質量,嚴格落實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使用政策。繼續實施基層衛生人才培養工程,建設一支規模適當、相對穩定、水平適宜、服務優良的適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的隊伍。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落實鄉村醫生各項補助,做好鄉村醫生“鄉聘村用”並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工作,完善老年鄉村醫生退出機制,引導醫學專業高校畢業生免試申請鄉村醫生執業註冊,推進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推動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
2.加緊急需短缺人才培養引進。培養引進公共衛生人才,著力培養引進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衛生統計等疫情防控人才。加強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探索建立中西醫結合的全科醫師培養模式,到2025年,力爭實現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生數量達到4.3人。以中西醫結合、中藥和針灸推拿等為重點,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加強重症、感染、急診、兒科、麻醉、康復、精神衛生等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引進培養。
3.持續最佳化人才激勵評價機制。認真落實“兩個允許”要求,積極推進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加快建立適應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充分激活績效工資分配自主性,重點向關鍵和緊缺崗位、高風險和高強度崗位傾斜,對高層次衛生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可探索實施協定工資、項目工資、年薪制等市場化薪酬制度,不受當年單位工資總額限制。暢通高層次人才職稱評聘綠色通道,對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可不受本單位崗位結構比例限制參加職稱評聘。
4.構建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堅持開放式創新,推動更高層次的科技對外開放。促進各主體研究力量協同創新,加強創新網路建設,推動科研數據、科技資源、實驗設施的開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堅持機制創新,完善集聚創新要素的體制機制,最佳化政策環境,以新機制加強創新平台建設,構建創新活力更強、臨床轉化效率更高、產業化與普惠化更緊密銜接的創新服務體系。搭建新型科技創新平台,爭創省級研發平台及醫學重點學科,推動我市科研平台建設實現突破。加強醫學科技輔助創新、中醫藥科技等衛生健康科技創新平台和基地建設。進一步暢通創新鏈條,大幅提升體系化的科技創新能力。緊緊圍繞重大需求,發揮醫療機構創新資源聚集平台作用,重點開展套用基礎研究、重大產品技術研發、重大疾病防控及策略研究,提升重大疾病防控、公共衛生等技術保障能力。完善醫療衛生適宜技術研究和推廣體系。
|
衛生人才培養工程:落實好新一輪基層衛生人才工程,到2025年,特招臨床醫學、護理、藥學、醫學技術、公共衛生等專業應(往)屆大專及以上畢業生600人到縣、鄉兩級醫療機構工作。實施高端醫學人才團隊建設,大力培養在省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專家和優秀學科、專科帶頭人。 衛生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支持基礎條件較好的三級醫院爭創省級研發平台、重點實驗室及醫學重點學科。 |
(十)增加服務供給,推動健康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最佳化健康服務業營商環境,加快促進社會辦醫規範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非基本醫療領域配置資源的作用,構建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產業體系,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1.促進社會辦醫規範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水平民營醫院跨區域辦醫,舉辦全科醫療、專科醫療、中醫藥、第三方醫技服務、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機構,實現品牌化、集團化發展。鼓勵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加強學科建設和醫療業務合作,多形式帶動社會辦醫發展。支持社會力量在醫療資源薄弱區域和康復、護理、精神衛生等短缺專科領域擴大服務供給,推動社會辦醫療機構向高水平、多元化、集團化發展,滿足民眾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健康需求。引導促進第三方獨立設定機構發展。按照國家部署,開展診所備案管理,鼓勵醫師全職或兼職舉辦診所。鼓勵社會力量發展母嬰照料、殘疾人康復護理等專業健康服務機構,大力發展健康體檢、諮詢管理、體質測定、醫療旅遊等健康服務業,滿足人民民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在家庭醫生簽約提供基本服務包的基礎上,根據民眾健康管理需求和承擔能力,鼓勵社會力量提供差異化、定製化的健康管理服務包,探索商業健康保險作為籌資或合作渠道機制。大力開展健康諮詢,規範健康體檢服務,促進健康管理服務重心向預防為主轉變。
2.大力扶持優質中藥材生產。實施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護工程,加強中藥材生態種植、野生撫育和仿生栽培。加強山茱萸、連翹、丹參、柴胡、皂角刺等優良中藥材品種的選育和道地藥材種植,加快推廣生物技術和新型育種栽培技術的套用。積極鼓勵扶持洛陽企業與省內道地藥材產地對接,組建道地藥材產業聯盟。實施中藥材產業幫扶,完善“中藥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帶動一批農戶走上規範化、標準化生產的路子。“十四五”時期,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100萬畝;培育初、深加工基地10個,道地規模化種植示範基地20個,訂單基地10個;扶持20個優勢明顯的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建設10個特色中藥材基地鄉(鎮);中藥材就地加工轉化率達到75%;中藥材產量達到23萬噸,產值突破37億元。堅持一、二、三產業融合,推進大健康產業發展,打造中原地區“道地中藥材原材料基地”。促進中藥生產企業做大做強。依託民生藥業、君山製藥等規模性企業、合作社,不斷加大對本土道地中藥材原材料的消化能力,加快研發新產品力度。積極與國內大型中藥企業合作,提高中藥加工智慧型化水平,打造拳頭產品和知名品牌,為保護和發展特色產地中藥材、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作出貢獻。
3.創新健康服務業新業態。以優質旅遊、生態、醫療資源為依託,引入社會資本集聚品牌、人才、資本要素,打造一批健康服務產業集群。深入推動體醫融合,支持社會力量舉辦一大批以科學健身為核心的體醫結合健康管理機構,圍繞慢性病預防、運動康復、健康促進等目標,推廣體醫結合服務。推廣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運動,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健身休閒產業發展,豐富和發展中醫體醫結合服務。推動發展健康旅遊,加強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建設,打造一批以體檢、疾病治療為主的實體型高端醫療園區,開發和推介一批體驗性強、參與度廣的中醫藥、康復療養、休閒養生等健康旅遊路線和產品。推動醫研產學協同發展,鼓勵醫療機構與健康產業園區(基地)、企業之間的合作,建設創新藥品、醫療器械示範套用基地和培訓中心,形成“示範套用—臨床評價—技術創新—輻射推廣”的良性循環。鼓勵社會力量創新發展健康醫療業務,促進健康醫療業務與大數據技術深度融合,加快構建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鏈,不斷推進健康醫療與養生、養老、家政等服務業協同發展。增加新型健康保險供給,支持商業保險開發覆蓋特需醫療、前沿技術、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套用及疾病風險評估、疾病預防、運動健身等干預性服務的醫療保險產品,鼓勵商業健康保險參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定促進商業長期護理保險和照護服務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加快發展醫療責任保險,促進醫療糾紛化解。促進健康保險與健康服務融合,開展管式醫療試點、網際網路保險服務。發展健康數據管理業務,提高精細化管理能力。
|
中醫藥產業基地:“十四五”時期,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100萬畝;培育初、深加工基地10個,道地規模化種植示範基地20個,訂單基地10個;扶持20個優勢明顯的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建設10個特色中藥材基地鄉(鎮);中藥材就地加工轉化率達到75%;中藥材產量達到23萬噸,產值突破37億元。打造中原地區“道地中藥材原材料基地”。 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建設伏牛山中醫藥博物館、洛陽正骨博物館、河洛中醫藥文化館。依託欒川、嵩縣獨特的生態資源、自然景觀,建設龍峪灣國家森林公園、嵩縣白雲山等康養旅遊示範基地,打造集康養、旅居、養生、度假等為一體的休閒康養綜合體。 |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黨委政府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進一步提高認識,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全民共建共享的組織領導格局,加快推進健康洛陽建設。各縣區要結合自身實際,及時制定本轄區衛生健康發展規劃,細化目標和措施,建立健全目標管理責任制,強化指導、督查和考核,努力形成層層負責、層層落實的良好工作機制。強化以規劃為引領、以項目為抓手的管理機制,建立規劃執行的部門聯審聯動機制,健全規劃監督評價、反饋與調整機制,增強規劃引導力、執行力和約束力。
(二)強化法治保障
全面加強衛生健康法治建設,持續推進服務型行政執法,依法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做好行政應訴複議工作,提高醫療機構法治建設能力。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查制度及行政規範性檔案合法性審查制度。加快推進基本醫療衛生、中醫藥、控煙等地方性法規規章的研究、起草和修訂。完善衛生健康重大公共政策、行業規範和技術標準的制訂修訂。推動政務信息公開,提高行政透明度。開展衛生健康普法宣傳教育活動,建設保護醫務人員正常執業的法制環境,依法打擊涉醫違法行為。嚴格監管行業作風,嚴肅查處損害民眾利益行為。
(三)完善投入機制
進一步明確政府的衛生健康投入責任,強化政府對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投入保障責任,建立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保障機制。明確政府在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的主體地位,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投入傾斜力度,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健全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經費補償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加大對衛生健康事業的投入,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體制。進一步減輕個人就醫經濟負擔,降低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建立結果導向的健康投入機制,開展健康投入績效監測和評價。
(四)最佳化發展環境
加強正面宣傳和典型宣傳,充分發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職業精神,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營造有利於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切實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有效防範化解醫患矛盾,著力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樹立衛生健康行業和醫務人員良好的社會形象。加強衛生健康文化建設和行業精神文明建設,聚焦作品質量,聚力文藝創新,多出精品力作,建設衛生健康文化宣傳基地和文化推廣平台。完善新聞發布制度,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提升輿論引導能力。推動社會大眾和多元主體共建共享衛生健康事業,努力營造“十四五”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