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市“十四五”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

濮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4月2日印發濮陽市“十四五”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請認真貫徹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濮陽市“十四五”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4月2日
  • 發布單位:濮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為進一步促進醫療衛生資源最佳化配置,實現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協調發展,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全面增強,公平性與可及性有效提升,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健康中原2030”規劃綱要》(豫發〔2017〕2號)、《河南省三級醫療機構設定規劃(2020—2025年)》(豫衛醫〔2020〕4號)、《濮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濮陽市“十四五”公共衛生體系和全民健康規劃的通知》(濮政〔2022〕8號)等檔案精神,結合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衛生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劃。
第一章 規劃背景
一、現狀
(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
我市地處河南省東北,位於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全市總面積4188平方公里,現轄五縣一區,即濮陽縣、清豐縣、南樂縣、范縣、台前縣、華龍區,設有一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一個工業園區和一個城鄉一體化示範區,89個鄉鎮、街道辦事處,2867個村民委員會,295個居民委員會。
我市2020年全年生產總值1649.99億元,同比增長3%。全年全市財政總收入213.8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3.42億元,增長2.9%。其中,稅收收入71.82億元,下降1.9%,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69.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56.56億元,增長1.9%。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84元,比上年增長4.6%。按常住地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81元,增長7.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43元,增長1.1%。
(二)居民健康狀況
全市常住人口377.21萬人,全年出生人口4.54 萬人,出生率11.35‰,死亡人口2.56萬人,死亡率5.92‰,人口增長方式呈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長率態勢。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已達到77.71歲,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分別下降至2.79‰、4.27‰和13.68/10萬,主要指標總體上優於河南省平均水平。
(三)醫療衛生資源狀況
1.醫療衛生機構狀況。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114個,包括:醫院59個(其中中醫類醫院11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996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86個、鄉鎮衛生院76個、村衛生室3286個、門診部23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共525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40個(其中婦幼保健機構6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8個、衛生監督機構7個、采供血機構1個、急救中心1個、計畫生育技術服務機構17個),其他衛生機構19個。
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24075張,其中,醫院15558張(其中中醫類醫院2370張),專業公共衛生機構970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7317張,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6.38張。2020年全市病床使用率67.13%,平均住院日8.1天,病床周轉次數29.29次。
全市共有衛生人員34517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4746人,執業(助理)醫師9986人,註冊護士10135人。每千常住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2.65人,註冊護士2.69人,醫護比為1∶1.02。全市專業公共衛生機構衛生人員2771人,每千常住人口擁有公共衛生人員0.73人。
2.醫療衛生服務狀況。2020年,全市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量2380.93萬人次,其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1558.65萬人次,占全市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總診療量的65.5%。門急診人次2233.97萬人次,急診死亡率0.08%。住院人數70.65萬人,出院人數70.09萬人。住院病人手術人次14.53萬人次,死亡率0.2%。
二、存在的問題
(一)衛生資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全市醫療衛生資源整體利用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2020年全市病床使用率67.13%,低於河南省平均水平(72.47%)。其中,基層床位利用效率問題尤為明顯。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病床使用率60.91%,較醫院(72.27%)低11.36%,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病床使用率僅為35.78%。這表明我市基層醫療衛生資源存在閒置,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定位不夠清晰,分級診療協作機制不完善。
(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有待加強
我市目前仍存在基層優質醫療資源不足,基層衛生人才隊伍不穩定等問題。基層居民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是全市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的主要組成部分,2020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數1558.65萬,占全市總診療人次數65.5%,是全市醫院診療量的二倍左右,而現階段我市基層醫療衛生技術人員數(12516人)與醫院(13472人)有一定差距,優質資源則更為稀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師的人均每日擔負診療人次也超過醫院的醫師。
(三)衛生人才配置和發展有待改善
衛生人才發展出現瓶頸,衛生人才總量仍存在缺口。首先,衛生人才結構亟待最佳化,優質人才依然短缺,醫療衛生機構執業(助理)醫師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46.2%;註冊護士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30.6%。其次,衛生人才年齡結構需要調整,後續人才培養不到位,全市執業(助理)醫師中,34歲以下的僅占20.1%,35—59歲的占68.6%。再次,人才梯隊後勁不足,學科帶頭人等高層次醫療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相對較弱,高水平醫學重點學科、高水平醫學學科團隊不足。最後,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滯後,基層衛生人才引進培養機制尚未健全。
三、形勢與挑戰
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為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指明新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影響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已逐步從傳染性疾病轉變為由不良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導致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因此,我市要全面加強預防、保健、醫療、康復等多層面服務體系建設,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治已病”向“治未病”轉變,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民眾健康。
公共衛生形勢日益複雜對提升防控應急能力帶來新挑戰。濮陽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人員的快速流動可能加大傳染病疫情輸入風險,新發和再發傳染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潛在威脅不容忽視。我市亟需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強化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應急處置等職能。落實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責任,建立醫防融合的重大疾病防治體系,提升重大疾病的預防救治能力。
整合型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構建對夯實醫療衛生網底建設提出更高要求。以健康為中心的發展戰略要求居民健康管理實現標準化、格線化,實現“關口前移、重心下沉、預防為主”。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質增效,需要從降低服務成本,提升服務質量,改善患者就醫體驗等方面出發,全面提升服務能力,形成有序的分級診療體系,切實踐行高價值醫療衛生服務,促進我市基層醫療衛生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醫藥科技發展為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激發新動力。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化技術加速發展,為創新醫療衛生服務形式、提高服務效率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醫療衛生服務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撐。我市需加快更新配置大型醫用設備,進一步最佳化和完善區域衛生健康信息平台,全面推進衛生健康數位化轉型。
第二章 指導思想、目標和原則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切實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最佳化資源配置,提升服務能力,創新體制機制,全面提升人民民眾健康水平,為建設健康濮陽奠定堅實基礎。
二、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
到2025年,以“調結構、補短板,建秩序、促效率,升能級、建中心”為主線,合理布局衛生資源,最佳化資源配置結構,增進資源利用效率,建立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善能夠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公共衛生體系,使醫療和公衛體系更加協同高效。推進中醫藥等特色領域創新,提升居民健康服務連續性、可及性和公平性,主要健康指標優於全省平均水平。
(二)具體目標
表1 2025年我市醫療資源配置指標
主要指標
2025年目標
2020年現狀
指標性質
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張)
7.2
6.38
指導性
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人)
3.6
2.65
指導性
每千常住人口註冊護士數(人)
4.3
2.69
指導性
每千常住人口公共衛生人員數(人)
0.9
0.73
指導性
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生數(人)
4.67
3.99
指導性
醫護比
1∶1.2
1∶1.02
指導性
二級甲等以上綜合醫院1小時公共運輸車程覆蓋率
100%
100%
指導性
三、基本原則
(一)堅持人民至上,突出健康第一
切實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民眾健康權益作為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市居民提供,讓人民民眾共享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發展成果。
(二)堅持平戰結合,實現高效協同
立足平時,補齊短板,落實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責任,提升重大傳染病救治能力、儲備能力和心理危機干預能力。著眼戰時,統籌應急狀態下醫療衛生機構動員回響、區域聯動、人員調集,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機制和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三)堅持系統整合,最佳化資源配置
堅持全市衛生和事業發展一盤棋和分類指導、分步推進、重點突破相結合,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明確方向,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根據實際差異化發展,整合資源,實現率先突破。
(四)堅持多元參與,強化共建共享
營造平等競爭、公平開放的發展環境,樹立人人參與、共建共享的大健康理念,完善政府主導、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激發全民參與熱情,充分調動社會參與的積極性。
(五)堅持改革賦能,促進健康公平
以公平可及和民眾受益為目標,推進政策協同和政策創新,調動醫務人員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不斷把醫改向縱深推進,努力化解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中的深層次問題和矛盾。深化衛生健康領域全鏈條改革,提供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一體化服務,提升民眾健康獲得感。
第三章 主要任務
一、資源配置上調結構、補短板
(一)促進醫療資源均衡布局
根據我市行政區劃調整、人口規模布局變化和經濟功能區的設定,適時配置、調整醫療衛生機構及相關衛生資源。鼓勵通過遷建、合併、轉型等多種形式,推動資源從配置富餘地區向配置短缺地區橫向轉移;鼓勵通過醫聯體、網際網路醫療等措施,推動資源縱向合理分布。
(二)夯實醫療衛生網底建設
全面落實“強基層、促健康、兜網底”原則,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內涵建設,切實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成為全方位、全周期維護人民民眾健康的“守門人”。統籌推進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標準化建設,深化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一體化管理。
(三)提升公共衛生應急水平
建立健全四大公共衛生體系。完善公共衛生防控體系,構建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監測預警和防控網路。健全公共衛生救治體系,建設市級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提升縣級公立醫院救治能力,推進公共設施平戰兩用改造。完善應急管理指揮體系,構建覆蓋全市、動態靈敏的公共衛生監測預警系統。健全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治專用藥品和醫療防護物資儲備,確保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可隨時調用。
(四)加強短缺衛生資源配置
加強重點專科建設,建好心血管、兒科、神經疾病、傳染病、腫瘤、呼吸、創傷、婦產、口腔、康復“十大專科”。鼓勵存量衛生資源向康復、老年護理調整,新增衛生資源優先向婦科、兒科等領域傾斜。健全以社區為依託,預防保健、醫療救治、康復護理並重的老年健康照護體系。
(五)最佳化醫療衛生人才結構
加強衛生健康人才引進工作,創新醫療衛生單位編制管理方式,健全人才保障體系。加強在崗人員專業培訓,大力培養培訓麻醉、康復等緊缺型專門人才。實施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衛生人才向基層流動。建立公共衛生醫師制度。加強疾控隊伍建設,保證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隊伍建設各項任務落實到位。
二、資源利用上促整合、提效率
(一)上下聯動實現梯度就醫模式
深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實現不同醫療機構根據功能定位開展相應的醫療服務診療活動。推動醫聯體建設取得實質成效,強化格線化建設布局和規範化管理,科學規劃、發展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支持具備條件的社會辦醫療機構納入或牽頭組建緊密型醫聯體。
(二)平戰結合健全醫防協同機制
建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綜合性醫院和專科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位一體”的重大疾病防控機制。落實各級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責任與能力,完善政府購買公共衛生服務機制。建立醫防統一的市域公共衛生事件監測數據系統,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發揮全科醫生主導作用和醫共體牽頭單位技術優勢,構建醫防融合和服務效果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
(三)中西並重完善中醫服務體系
加快建立以市中醫醫院為龍頭、縣級中醫醫院為主體、非中醫類醫院中醫科為骨幹、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中醫診所和村衛生室為網底、社會辦中醫服務機構為補充的中醫藥服務網路。開展非中醫類醫院中醫科室標準化建設,提升中西醫結合能力。建立多學科、跨部門共同參與的中醫藥協同創新機制,開展重大疾病、傳染性疾病等中西醫臨床協同攻關。
(四)社會辦醫推動多元辦醫格局
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依法舉辦和運營醫療機構,進一步最佳化政策環境。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改革,支持社會辦醫與公辦醫療機構合作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與醫聯體開展橫向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形成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共同發展的多元辦醫格局。
(五)信息融合促進醫療資源共享
夯實全民健康信息化基礎,建設全市統一規範、功能齊全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依託市全民健康大數據中心,發揮健康大數據在疫情監測、病毒溯源、重點人群管理等方面的支撐作用。加快推進電子居民健康卡(碼)推廣套用,推進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智慧醫院建設,大力發展網際網路醫院,發展基於“網際網路+”的醫療服務流程。
三、資源規模上建中心、升能級
(一)建好築牢區域醫療服務高地
依託濮陽市人民醫院和濮陽市安陽地區醫院重點打造癌症區域醫療中心、消化區域醫療中心和心血管區域醫療中心。圍繞臨床醫療與醫學科研建設醫療高地,引領區域內醫學技術發展,帶動提升縣域醫療中心醫療服務能力。
(二)紮實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實現公立醫院“三個轉變、三個提高”。開展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示範工作,強化公立醫院內部運營管理,制定公立醫院章程,明確黨組織在醫院內部治理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醫院運行效率。落實政府對公立醫院“六項”投入政策,積極創新完善財政投入方式,推動公立醫院從高速發展過渡到高質量發展。
(三)促進大健康產業高品質發展
高位布局大健康產業體系,整合和最佳化配置衛生科技資源,構建濮陽新型衛生科技創新體系。加快發展健康服務新業態,打造健康產業聚集區。支持社會資本投資設立醫學檢驗中心、影像中心和醫學獨立實驗室,發展第三方醫療服務評價、健康管理服務評價以及健康市場調查和諮詢服務。
(四)創新醫療大數據套用與發展
推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以本地區常見多發重大疾病為切入點,加大對腫瘤、心血管病等重點領域大數據研究支持力度,加強對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套用及成果轉化支持力度。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和數據云技術搭建城市智慧急救體系,最大效率和最快時間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急救資源。
第四章 各類衛生資源配置
一、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設定
醫療衛生機構主要包括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等。其中,公立醫院是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應當堅持公益性,充分發揮其在基本醫療服務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難病症診療等方面的骨幹作用,承擔醫療衛生機構人才培養、醫學科研等任務,承擔法定和政府指定的公共衛生服務、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援外、國防衛生動員、支農、支邊和支援社區等任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要提供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畫生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以及部分基本的康復、護理服務,向醫院轉診超出自身服務能力的危急和疑難重症病人;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主要開展疾病預防與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健康管理與健康促進、婦女兒童保健、院前急救、血液供應、監督執法等專業公共衛生服務,並承擔相應管理工作;社會辦醫療機構是醫療服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滿足人民民眾多層次、多元化醫療服務需求的有效途徑。
到2025年,建立起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醫院、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合理分工、密切配合、相互補充、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並存的多元化辦醫格局,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素養。
(一)醫院設定
1.區域醫療中心。穩步推進省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對內整合我市專業人才、設備、技術等優質醫療資源,對外積極開展與域外高端醫療機構合作,支持建設河南省癌症區域醫療中心、消化區域醫療中心及心血管區域醫療中心。依託濮陽市中醫醫院建設省級區域中醫骨傷病、心病與康複診療中心。依託濮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及濮陽市第三人民醫院爭創眼科區域醫療中心和口腔區域醫療中心,促進資源最佳化配置。以市遠程醫學中心為平台,形成一批以區域醫療中心為核心的專科醫聯體,推動區域內癌症、消化、心血管、眼科、骨傷病及康復等重點病種治療水平進入全省先進行列,實現區域內相關專業疑難危重病例醫療水平快速提高,跨區域就醫大幅減少,打造輻射豫魯冀三省交界的豫東北區域醫療中心。
2.綜合醫院
(1)三級醫院。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規模適度”的原則,最佳化調整全市綜合醫院的數量和規模。依據《河南省三級醫療機構設定規劃(2020—2025年)》,原則上不再增設政府舉辦的三級綜合醫院,以遷建、擴建、合併等形式調整布局。社會辦三級醫院的數量、結構與空間布局則不受限制,支持社會資本優先在人口較密集、醫療資源較薄弱的地區舉辦綜合醫院。現有社會辦醫院申請設定為三級醫院的,應首先通過“二級甲等”醫院評審,且評審結果在有效期內,並同時滿足與城市公立三級醫院相同的必備條件。
(2)二級醫院。我市常住人口數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391萬人,新建城區原則上設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和婦幼保健院各1所,人口數在50萬以上的縣(區)可適當增加醫院的數量。鼓勵醫療資源密集區的二級綜合醫院通過實施功能調整,逐步轉為康復治療型醫院、護理院、老年病醫院或其他專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錯位發展。
(3)一級醫院。我市現有一級綜合醫院16個,病床使用率56.7%。規劃期間加強一級醫院建設、提升醫療水平、完善硬體設施,根據實際需求適度控制,鼓勵現有的一級醫院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養康復醫療機構轉型。
3.中醫類醫院。做強市中醫醫院。重點支持市中醫醫院建設省級中醫臨床研究基地,把市中醫醫院建設成省內領先、國內一流的現代化中醫醫院。
做優縣(區)級中醫醫院。實施縣(區)級中醫醫院強基工程,促進中醫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完善和服務水平的提高。在中醫醫療資源薄弱區域建設中醫醫療機構,促進中醫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化。
強化綜合醫院中醫科建設。開展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範單位創建活動。市、縣(區)婦幼健康服務機構按照相關要求,加強中醫婦科和中醫兒科建設,促進婦幼保健與中醫藥融合服務。
支持社會資本舉辦中醫醫院。鼓勵社會資本優先舉辦中醫康復、婦科、兒科、骨傷、肛腸等中醫醫療機構和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主的護理院、療養院,探索設立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機構,發展門診部、診所等多種中醫藥服務形態。
4.專科醫院。依據《河南省三級醫療機構設定規劃(2020—2025年)》,到2025年,我市可增設兩所三級公立專科醫院。優先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婦產科、老年病、兒童、腫瘤、口腔等社會急需的醫療服務機構,重點發展專科醫院和高端醫療,與公立醫院實現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根據職業病防治需求,支持油田職業病防治所劃轉為濮陽市職業病防治院。
採取提升、新建和扶植並舉的措施,在我市建設品牌專科醫院群。提升一批,即大力提升眼科、骨科、肛腸科、傳染病等現有專科醫院的能力,達到省內一流水平,力爭將濮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眼科專科醫院創建為三級甲等專科醫院;新建一批,即選擇適合區域,依託市屬大型綜合醫院的醫療資源,新建一批高水平專科醫院,建成濮陽市兒童醫院;扶植一批,即創新醫院內部管理和運營機制,在醫院統籌管理的前提下,突出專科品牌特色,加大財政投入,扶植現有綜合醫院中的特色重點專科,建設“院中院”專科品牌。
5.接續性醫療機構。堅持政府主導,大力發展接續性醫療機構,加強對康復醫院、護理院、臨終關懷醫院、療養院等特色醫療機構的規劃和設定,推動二級及以上醫院與接續性醫療機構之間的轉診與合作。採取新建、引導二級公立醫療機構轉型,鼓勵和支持優質社會資本投資等方式舉辦一批高水平的接續性醫療機構,整體提升全市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與資源配置效率。
(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定
貫徹落實“以基層為重點”的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全面落實“保基本、強基層、補短板、強弱項”原則,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和服務能力建設,切實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成為全方位、全周期維護人民民眾健康的“守門人”,滿足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為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市實際的分級診療體系提供保障。
1.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鄉鎮、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服務人口和服務半徑等要點綜合考慮確定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布局,城市化程度高的區根據城鄉一體化進程,可逐步將鄉鎮衛生院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行政街道合併的,應保留原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業務用房用於社區衛生服務。
到2025年,力爭所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服務能力基本標準,並設定符合要求的中醫館等中醫綜合服務區,推動發熱門診或發熱哨點診室(感染性疾病門診)建設。其中30%以上達到服務能力推薦標準,15%以上達到或接近二級綜合醫院水平。努力實現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礎設施標準化、診療設備數位化、綜合管理信息化。
2.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推行緊密型鄉村一體化管理,將公有產權村衛生室全部納入鄉鎮衛生院統一管理,全面形成縣鄉一體、鄉村一體的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到2025年,全市村衛生室標準化達標率達到100%,公有產權村衛生室比例達到90%以上,80%的村衛生室能提供中醫藥服務。支持交通便利、面積較小的行政村合併建設村衛生室。人口較多或居住分散、居民就醫不便的行政村可增設村衛生室。推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一體化管理。社區衛生服務站可根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情況以及服務半徑、服務人口等因素合理設定,原則上以居委會為單位設定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既可由公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延伸託管,也可由具備條件的個體醫療診所和閒置醫療資源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站。到2025年,實現90%社區衛生服務站能提供中醫藥服務。
3.門診部、診所等其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個體診所等其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設定,不受規劃布局限制,實行市場調節的管理方式。支持有資質的中醫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名老中醫開辦中醫門診部、診所。鼓勵具有中高級職稱的執業醫師舉辦個體診所。
(三)其他醫療衛生機構設定
主要包括檢驗檢查中心、病理診斷中心、影像診斷中心、血液淨化中心、消毒供應中心等獨立設定的第三方機構。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在全市範圍內科學設定獨立的第三方機構,整合資源,逐步實現區域內醫療資源共享。
(四)專業公共衛生機構設定
專業公共衛生機構要按照轄區內常住人口數、服務範圍、工作量等因素合理設定。加強區域公共衛生服務資源整合,鼓勵組建綜合性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實行按行政區劃分級設定,縣級及以上每個行政區劃內同類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原則上只設定1個、縣級以下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承擔相關工作。
1.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設定。縣級及以上每個行政區劃內原則上設定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不再單設其他專科防治機構。按照《省、地、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建設指導意見》(衛辦疾控發〔2004〕108號)要求,加強疾控機構實驗室能力建設,確保用房面積達到總建築面積35%的最低要求,確保設備達標率達到90%以上,提高實驗室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傳染病防控、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等工作的檢測能力和水平。籌建急性傳染病病原體快速檢測實驗室,每個縣(區)至少建成1個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提高生物安全防護能力。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加強職業病防治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衛職健發〔2020〕5號),在現有職業病防治所的基礎上,爭取單獨設立專科機構,或與有關醫院共建職業病防治救治專科、基地、中心。
2.婦幼保健機構設定。“十四五”期間,繼續加大對婦幼保健機構投入,各縣婦幼保健院均達到二級甲等以上標準。加強濮陽市婦幼保健院能力建設,切實提高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以及產前篩查和診斷能力。加強各級婦幼保健機構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相關人員的培訓和指導,提高基層婦幼保健人員服務技能,規範孕產婦保健、兒童保健系統管理。
3.衛生綜合監督執法機構設定。全市衛生綜合監督執法機構按市、縣(區)二級設定,市級及各縣(區)各設定1家,基層應當設定衛生監督協管服務人員崗位。堅持監督力量下沉,強化格線化管理,促使監督執法能力和水平邁上新台階。
4.衛生應急醫療救治機構設定。我市設定1所政府辦衛生應急醫療救治中心,縣(區)原則上設定1所政府舉辦、獨立運行的120指揮中心或依託有實力的綜合醫院建設120指揮中心。結合各縣醫院優勢科室,有側重地完善各縣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五大中心”建設,實現急危重症患者醫療救治快速、高效、高質量。
5.精神衛生防治機構設定。按照專業精神衛生機構為主體,綜合醫院精神科為輔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精神疾病社區康復機構為基礎的原則,建立健全我市精神衛生服務體系和網路。市和各縣依託現有精神衛生機構(醫院)建設市、縣兩級精神衛生中心,統籌轄區精神障礙預防治療、技術指導、人員培訓、信息管理等業務職能。鼓勵社會資本舉辦精神衛生機構(醫院),確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均具備精神(心理)衛生服務能力。
6.采供血機構設定。設定1所市級中心血站,中心血站難以覆蓋的縣可依託縣辦綜合醫院規劃設定1箇中心血庫。按照國家、省關於血站建設要求和標準,加強血站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血站新建、擴建項目等建設的支持力度。根據全市臨床用血需求,對採血點進行合理布局,在全市每個區建立固定採血屋採集血液,進一步增設流動獻血車固定停靠點,保障臨床用血需求和安全。
7.結核病防治機構設定。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內設定結核病預防控制(所、科),或設定1家獨立的結核病預防控制中心(院、所),負責管理轄區內結核病防治工作。各縣(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內各設定1家結核病防治機構履行工作職責。
二、床位配置
(一)床位總量
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控制在7.2張,其中,醫院床位數5.2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2張。在醫院床位中,公立醫院床位數3.15張,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於2.05張為社會辦醫院預留規劃空間。詳見表2。
(二)結構分布
中醫類床位數可以按照每千常住人口0.5—0.8張配置。適當增加康復、老年護理、兒科、精神衛生等緊缺專科床位配置。
(三)區域分布
根據各地資源差異,在現有基礎上,按照適度發展、平穩發展、控制發展等策略對各縣(區)分別制定出床位配置標準。詳見表3。
(四)單體規模
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單體(單個執業點)床位規模。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單體床位規模的不合理增長。二級綜合性醫院床位數一般以500張左右為宜,50萬人口以上的縣可適當增加。三級綜合性醫院床位數一般以800張左右為宜,市級綜合性醫院可適當增加。專科醫院床位根據實際需要合理設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根據需要,原則上單體規模不超過99張,承擔有醫養融合任務的機構,可適當增加康復、護理床位。
三、衛生人員配置
(一)人員配備
到2025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3.6人,註冊護士4.3人,公共衛生人員0.9人配置,醫護比逐步達到1∶1.2;我市執業(助理)醫師總數應達到14081人,註冊護士總數達到16819人。
1.醫院。到2025年,全市醫院執業(助理)醫師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不低於55%,具有中級以上職稱占比不低於60%;註冊護士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不低於60%,具有中級以上職稱占比不低於20%。按照醫院級別與功能任務的需要確定床位與人員配比,承擔臨床帶教實習、支援基層、應急救援、醫學教研等任務的醫院可適當增加人員配置。市屬醫院床護比不低於1∶0.6,未達到床護比和醫護比要求的,原則上不允許擴大床位規模。
2.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到2025年,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基層衛生人員數達到3.5人。基本建成全科醫生制度,形成“首診在基層”的服務模式,城鄉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生數達到4.67人,參加或已完成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的人員不低於20%。至少有1名全科醫生提供規範的兒童基本醫療服務,全科醫生服務水平全面提高,更好滿足人民民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確保每個鄉鎮衛生院至少有1名公共衛生類別執業(助理)醫師、1名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全科醫生、2名高級職稱臨床醫師;具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鄉村醫生達到45%以上並普遍實行“鄉聘村用”。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應當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人員承擔精神衛生防治任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至少配備1名專職精神衛生醫師。
3.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到2025年,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公共衛生人員數不低於0.9人,人數達到3520人,各級各類公共衛生人才滿足工作需要。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結合我市疾病預防控制任務、人口等情況合理配備人員。市縣兩級疾控預防控制中心總編制原則上按不超過轄區常住人口萬之分1.7的比例核定,其中專業技術人員占編制總額的比例不得低於85%,衛生技術人員不得低於70%。
慢性病防治機構應根據服務人口、慢性病流行形勢和慢性病防控任務等情況合理配備專業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占編制總額的比例不得低於85%,衛生技術人員不低於70%。
健康教育機構應按照區域健康促進功能、公眾健康教育需求和健康素養提升任務等情況合理配備人員。區域健康教育專業機構參照有關標準、結合本地區實際配備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占編制總額的比例不得低於85%。
衛生綜合監督執法機構人員編制應當根據我市人口、工作量、服務範圍和經濟水平等因素科學合理制定,市級按編制人數不少於40人配置;縣級編制按照1—1.5人/萬名服務人口的標準核定,最低不少於30人;衛生監督員(持有效執法證件)人數不低於在崗在編人數的85%。市級衛生監督機構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員數占比達到95%以上,縣級達到80%以上。
婦幼保健計畫生育服務機構應當根據當地服務人口、社會需求、交通狀況以及承擔的功能任務等合理配備人員。市、縣、鄉級婦幼保健計畫生育服務機構中衛生技術人員比例應當不低於總人數的80%。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不低於0.69名。
專業精神衛生機構應當按照區域內人口數及承擔的精神衛生防治任務配置公共衛生人員。到2025年,全市每10萬人口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不低於2.8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普遍配備專職或兼職精神衛生防治人員。
承擔職業病救治的職業病防治院所(職業病專科醫院),市級參照三級綜合醫院標準配置專業技術人員,縣級需要設立的,參照二級綜合醫院標準配置專業技術人員。疾控中心職業病防治機構人員配比不得低於專業技術人員占編制總額比例的85%,衛生技術人員不得低於70%。
專業結核病防治機構應當按照區域內人口數及承擔的結核病防治任務配置專業衛生技術人員。市級結核病防治機構至少由15名有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組成,並根據所轄縣(區)的數量適當增加;如果市級同時承擔縣(區)級的防治任務,要按照縣(區)級的工作要求,增加相應數量的人員;市級單獨設立的結核病防治機構,可根據相關醫療衛生機構設定標準和實際需要適當增加專業人員數量。縣(區)級結核病防治機構至少由8名有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組成,並根據轄區人口數量適當增加;超過40萬人口的縣(區),每增加5萬人口增加1名人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普遍配備專職或兼職結核病防治人員。
中心血站衛生技術人員數量應當根據年采供血等業務量進行配備。
急救中心人員數量應當根據服務人口、年業務量等進行配備。
(二)人才培養
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注重醫療、公共衛生、中醫藥以及衛生管理人才的培養,完善與我市人才政策相銜接、與當前醫療衛生行業發展需求相適應的醫療衛生人才保障政策。強化醫教協同,加強與省內乃至全國醫學院校的合作,吸引高質量醫學人才在濮陽實踐與就業,提升本地醫學院校及教學醫院的教學能力,培養更多高質量醫學人才留在濮陽。繼續發展畢業後醫學教育體系,加強住院醫師和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建設,培養合格臨床醫師。以衛生人才需求為導向,改革完善繼續醫學教育制度,加強繼續醫學教育能力建設,推動醫學臨床技能模擬培訓中心建設,提升衛生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到2025年,建成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三階段有機銜接的標準化、規範化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院校教育質量顯著提高,畢業後教育得到普及,繼續教育實現全覆蓋。到2025年,所有新進醫療崗位本科及以上學歷臨床醫師均接受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
加大高層次衛生人才培養力度。健全醫學領軍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完善醫學人才成長機制。加大對我市醫學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醫學人才等高層次人才培養。通過加強人才引進、完善選拔機制、建立研修制度和資助重大學術活動等措施,努力打造醫學人才高地。
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健全在崗培訓制度。大力發展全科醫學教育,繼續深化本地“3+2”(3年臨床醫學專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助理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制度,鼓勵鄉村醫生參加學歷教育。通過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在崗醫師轉崗培訓、提升基層在崗醫師層次等渠道,全面提升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服務能力水平。加強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培訓麻醉、康復等緊缺型專門人才,大力支持中醫類人才培養。
(三)人才使用
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為主要內容的事業單位用人機制,完善崗位設定管理,保證專業技術崗位占主體(原則上不低於80%),推行公開招聘和競聘上崗。健全以崗位職責要求為基礎,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符合衛生人才特點的科學化、社會化評價機制,完善專業技術職稱評定製度,促進人才成長發展和合理流動。建立健全公立醫院員額制管理機制,建立衛生人才評價指標體系和標準。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建立以服務質量、服務數量和服務對象滿意度為核心、以崗位職責和績效為基礎的考核和激勵機制,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人員收入分配重點向關鍵崗位、業務骨幹和做出突出成績的醫療衛生人才傾斜。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用人單位和社會資助為輔的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投入機制,優先保證對人才發展的投入,為醫療衛生人才發展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認真落實“369人才工程”相關政策,推動醫療衛生人才向基層流動,研究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及縣辦醫院專科特設崗位制度計畫,創造良好的職業發展條件,鼓勵和吸引醫務人員到基層工作。
四、設備配置
堅持資源共享和接替配置,引導醫療機構合理配置適宜設備,逐步提高國產醫用設備配置水平,降低醫療成本。加強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管理,嚴控公立醫院超常配備,嚴禁公立醫院舉債或以投資合作投放方式配置大型醫用設備。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合理配置大型醫療設備。逐步建立大型設備共用、共享、共管機制。
大型醫用設備配置。大型醫用設備配置嚴格按照《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與使用管理辦法(試行)》(國衛規劃發〔2018〕12號)執行,甲類設備配置由省衛生健康委審核後上報國家衛生健康委審定,乙類設備實行總量控制。到2025年,全市共配置X線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裝置(CT)65台,醫用磁共振成像設備(MRI)45台,800毫安以上數字減影血管造影X線機(DSA)10台,單光子發射型電子計算機斷層掃瞄器(SPECT)2台,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LA)10台。探索建立設備共享中心。
常規醫用設備配置,參照《醫療機構基本標準(試行)》《綜合醫院建設標準》《中醫醫院建設標準》《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標準》《婦幼保健院、所建設標準》《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基本標準》《血站基本標準》《鄉鎮衛生院建設標準》等配置。
五、衛生經費配置
統籌利用中央預算內投資、本級財政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抗疫特別國債、特殊轉移支付資金及醫院自籌資金,保障項目建設資金投入。一是加大公共衛生財政投入,使城鄉居民都能平等享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二是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公立醫院補助政策,在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的同時,加大政府對公立醫院投入,對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任務給予專項補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緊急救治、救災、援外、支農、支邊和城鄉醫院對口支援等公共服務經費。三是落實基本醫療保障補助政策。四是支持建立藥品供應保障體系。
六、信息資源配置
到2025年,以“智慧濮陽”為引領,強化突發公共衛生智慧型回響,構建以傳染病及重大疫情防控為重點的智慧型監測預警體系,增強疾病預防控制智慧化能力。建立以個人身份信息為索引的人口基礎信息協同治理路徑,實現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動態監測,加快建立分級診療信息化支撐體系,提升面向基層(5G)遠程醫療服務能力,助力分級診療互聯互通。建成全市統一預約掛號平台,方便居民就醫問診,提升居民就醫獲得感。全面推行二級以上定點醫療機構“刷臉就醫”“先看病後付費”工作。推進院前急救車載監護系統與醫院信息系統(平台)連線,實現院前院內急救一體化,提高急救效能。
七、學科配置
加強三級醫院臨床重點專科建設,以專科特色明顯、綜合實力強的市級醫院為核心,主要建設一批具有核心實力的臨床重點專科,打造專科品牌,減少市域內患者外轉率;縣級醫院依託省市縣共建縣級醫院臨床重點專科,提高縣級醫院專科疾病診治水平,減少縣域內患者外轉率。以健康需求和解決人民民眾主要健康問題為導向,集中力量發展水平高、基礎設施好、醫療技術先進、人才團隊強、服務能力強的優勢學科,力爭到2025年,建設國家級醫學重點學科和重點培育學科5個,省級醫學重點學科和重點培育學科40個,市級醫學重點學科和重點培育學科60個。著力打造專病診療示範中心,建設醫療技術套用示範基地,建成高層次人才孵化器,開展高水平臨床科學研究。
第五章 保障政策與措施
一、加強黨的領導
進一步加大黨委、政府對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推進力度,將黨的領導、黨的建設貫穿於規劃實施全過程,全面增強黨在工作中的引領作用,堅持高位推動規劃落實。深化衛生健康系統黨建陣地功能,以黨建促進醫德醫風建設,進一步完善新設立的黨委、黨支部建設,發揮各級黨組織堅強領導作用、基層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先鋒的模範作用,對醫療隊伍體系中真正經得起民眾考驗的幹部進行表彰、提拔。
二、嚴格規劃實施
及時發布機構設定和規劃布局調整等信息,將規劃作為建設項目立項的前提條件,嚴格床位規模分級審查備案和公示制度,規範機構、床位、人員、設備、技術的許可準入,對所有新增醫療衛生資源,特別是公立醫院的設定和改擴建、病床規模的擴大、大型醫療設備的購置,按照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的要求和程式進行管理。
三、強化協調推進
發展改革部門要將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安排,依據規劃對新改擴建項目進行基本建設管理。衛生健康部門要制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並適時進行動態調整,合理調控公立醫院床位規模、建設標準和大型設備配置,禁止舉債建設,同時對新增醫療衛生資源按照規劃要求和程式,嚴格管理並及時發布機構設定和規劃布局調整等信息。財政部門按照政府衛生投入政策落實相關經費,保障規劃實施;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依據規劃保障醫療衛生機構用地需求;醫療保障部門要加快醫保支付制度改革;其他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共同做好相關工作。
四、深化監督評估
建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監督評價機制,成立評價工作小組,組織開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實施進度和效果評價,及時發現實施中存在的問題,並研究解決對策。在評價過程中,要實行公開評議、公平競爭,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手段規範、管理和保障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的實施。市直相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開展規劃實施進度和效果評價,適時開展聯合督查,推動規劃落實,確保醫療衛生資源發展有序、配置合理、結構最佳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