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地貌,氣候,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水力資源,生物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社會保障,歷史文化,民間藝術,古遺址,交通運輸,公路,鐵路,風景名勝,饅頭山生態園,草鏈嶺,名優特產,洛南核桃,洛源豆腐乾,歷史人物,
歷史沿革
唐虞(約公元前26世紀~前21世紀初)夏商(約公元前21世紀~前11世紀)時期,洛南均屬
梁州。據《
范志》載:“唐虞之間,契封於商。舜之子均九人,亦封於商,號為十商。洛在當時為諸商分壤。”
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時,洛南原系梁州,後改梁州合於雍州,又合為豫州,屬華陽地,稱為“上洛”。當時周武王“縱馬於華山之陽”,“華山之陽”即指洛南。
東周(前770~前256年)時,洛南屬豫州華陽地,春秋屬晉,戰國屬秦。
西漢元鼎四年(前113)置上洛縣,治所設在今商州境,轄今洛南縣和商州市,屬弘農郡。東漢建武十五年(39)屬京兆尹,三國時屬魏弘農郡。自西漢元鼎四年(前113)至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的554年中,洛南境內均屬上洛。
西晉泰始二年(266),分京兆尹南部置上洛郡,領上洛縣。泰始三年(267),分上洛縣北另設拒陽縣,不久即廢。時拒陽縣隸屬上洛郡所轄。南北朝時,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在縣東40里的武谷川(今古城川)又設定拒陽縣,隸屬洛州上洛郡。北周宣政元年(578)設立拒陽郡,領拒陽一縣,仍屬洛州。後周改洛州為商州,拒陽縣又屬商州。
隋開皇三年(583),廢郡制而設定州縣,以州統縣,實行州、縣二級制。在廢止拒陽郡時改拒陽縣為洛南縣,屬商州所轄。大業十一年(615),縣治由武谷川移到今址。
唐代(618~907),地方行政機構始設道制,下設州、府、縣,而基本建制仍為州、縣二級制。洛南當時隸關內道,屬商州。
五代十國(907~960)時,廢除道一級建制,實行以州統縣二級制。當時洛南縣原屬華州,後周時又割屬商州。
北宋(960~1127),仿唐代道制,不久改道為路。初分境內為15路,後有分有合,分合不一,下仍沿州、縣制。當時洛南縣屬永興軍路,屬商州所轄。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秦檜割商之半給予金人。《
陝西通志》載:“商之半即洛南縣境。”
金(1115~1234)時,仍沿用宋代的路制,分境內為19路。洛南縣仍屬商州,先隸屬京兆府路,後又改屬河南路。金宣宗貞祐年間(1213~1216)曾改隸陝州,興定二年(1218)復隸屬商州。
元(1271~1368)時,仍沿用路制,洛南縣先屬安西路,後改為奉元路,仍隸屬商州。後改行省制,另設行中書省,洛南當時屬陝西行中書省管轄。
明(1368~1644)時,降商州為縣。
洪武七年(1374)洛南縣改屬西安府華州轄。洪武九年(1376)後,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宣德(1426 ̄1435)以後,全國的州、府、縣等分屬兩京及十三個布政使司,洛南縣又屬陝西布政使司。成化十三年(1477),升商縣為州,洛南又隸屬於商州。
泰昌元年(1620),為避光宗(朱常洛)諱,將原“洛”字改為“雒”字,洛南遂改為“雒南”。
清(1644~1911)時,仍沿明制,雒南先隸屬西安府商州。雍正二年(1724)屬商州直隸州,由陝西潼商道管轄。
民國(1912~1949)時期,初沿用省制,省下設道,雒南縣屬關中道。民國16年(1927),撤銷道制,隸屬陝西省所轄。民國24年(1935),在商縣設立第四行政專員公署督察區(系十九綏靖區),雒南屬其轄縣之一。
1949年5月,雒南縣城解放,隸屬陝南區商雒專員公署領導,10月,隸屬陝南區商雒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商雒區專員公署)領導。1955年4月為陝西商雒專員公署領導。1964年9月,因“雒”字生僻,經國務院批准改“雒”為“洛”,遂復名“洛南”。1968年9月,隸屬商洛專區(地區)革命委員會領導,1978年6月,隸屬商洛地區行政公署領導。
行政區劃
名稱 | 面積 km2
| 直轄情況 |
| 148 | 轄40個村民委員會,6個社區居委會,337個村(居)民小組 |
| 187.6 | 轄34個行政村,1個居民社區、241個村民小組,7個居民小組,10175戶 |
| 121.6 | 轄19個行政村,164個村民小組,6638戶 |
| 150 | 轄10個行政村,84個村民小組,3528戶 |
| 190.6 | 轄28個行政村、172個村民小組、5505戶 |
| 147.2 | 轄11個村,81個村民小組,2029戶 |
| 146 | 鎮轄10個行政村,70個村民小組,2062戶 |
| 356 | 轄22個行政村,189個村民小組,6632戶 |
| 180 | 轄20個行政村,184個村民小組,6792戶 |
| 137.7 | 轄17個村,155個組,4506戶 |
| 129 | 轄14個行政村,135個村民小組,4582戶 |
| 108 | 鎮轄18個村,153個村民小組,6596戶 |
| 56 | 轄14個行政村,184個村民小組 |
| 50 | 轄11個行政村,130個村民小組,3740戶 |
| 51.8 | 轄11個行政村,45個村民小組,1825戶 |
| 138 | 轄11個村,89個村民小組,3204戶 |
地理環境
位置
洛南縣位於陝西省東南,秦嶺東段南麓,洛河上游。介於北緯33°52′00"~34°25′58″、東經109°44′10″~110°40′06″之間。北依
秦嶺與華陰、潼關縣相鄰,南憑蟒嶺與商州市、丹鳳縣毗連,東與河南省靈寶、盧氏縣接壤,西同華縣、藍田縣、商州市交界。東部有近百里長的省界線,延伸於秦豫邊陲。縣城與相鄰縣距離為:西經葡萄嶺距
商州市區72公里,西南經胡河妗子溝距商州市區45公里,南經楊洞距丹鳳縣城71公里,北經黑彰距
潼關縣城72公里,東南經箭桿嶺距河南省盧氏縣城135公里,西距西安市155公里,東北經河南道距首都北京1200公里、經山西道距北京1100公里。
地貌
洛南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形似飛鴿。
秦嶺嶂其北,山坡北陡南緩,在構造上屬斷塊掀升的山地。蟒嶺繞其南,向東南延伸,形成與商州市、丹鳳縣的分界嶺,
洛河與
丹江水系的分水嶺。境內最高點草鏈嶺海拔2646米,最低點蘭草河口海拔670米,相對高差最大值1976米。洛水從縣境中部穿流而東,大小支流均以指狀分布,北部由北向南,南部由南而北,次第皆注入洛河,構成山峰林立,河川交匯、丘陵起伏的山地地貌。
氣候
洛南縣屬於暖溫帶南緣季風性濕潤氣候。由於群山連綿,起伏懸殊,具有明顯山區氣候特徵。季風影響明顯。冬季氣候寒冷,雨雪稀少,為一年中乾燥季節;春季氣溫回升較快,降水逐漸增多,如果伴有大風,土壤蒸發加劇,極易形成春旱,當寒潮入侵時,往往出現凍害;夏季是一年中最高氣溫季節,也是降水量最大的季節,雨量集中,多有雷陣雨、暴雨出現,有時伴有冰雹,有時還出現局部伏旱和夏旱;秋季氣溫速降,初期多有連陰雨,常常形成澇災,末期偏少,天氣晴朗,秋高氣爽。總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總面積423.8萬畝,其中耕地67.6萬畝,發展空間得天獨厚,有“陝西小關中”之稱。有色金屬儲量豐富,礦產資源居全省、全國前列,已探明礦產資源有鉬、金、銀、鐵、煤、鉀長石、矽石、白雲石、花崗岩、大理石、陶土等38種。鉀長石儲量過億噸,居亞洲第一。鉬儲量30萬噸以上,居全省第二。黃金產量全省第三。是“中國核桃王”古樹之家,“中國核桃之鄉”,全國“十大金牌核桃縣”,核桃產量全國第一。豆製品負有盛名。野生中藥材種類豐富,連翹、丹參、桔梗、秦皮、菖蒲等中藥材產量居全國之首。
水力資源
洛南縣的地表水資源主要是河流,分屬黃河、
長江兩大水系。境內長度在1公里以上大小河溝1366條,構成扇形或葉脈形的水系網路。河網密度為0.754平方公里。流域面積在3平方公里以上者231條;10平方公里以上者75條;30平方公里以上者31條;50平方公里以上者19條;100平方公里以上者15條;300平方公里以上者4條,500平方公里以上者2條;1000平方公里以上者1條。水力資源較為豐富,總徑流量8.449億立方米,高於陝西省人均水平。水能理論蘊藏量12.3萬千萬瓦。洛南縣水庫22座,總庫容1348萬立方米。
生物資源
洛南生物資源得天獨厚,種類繁多。水杉、雪松、銀杏等稀有樹木遍布,
大鯢、林麝、青羊等珍稀生物在此棲息,設立靈口大鯢自然保護區,填補全地區沒有
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空白,結束
北亞熱帶沒有大鯢自然保護區的歷史。洛南中藥材量大、質優、
連翹、丹參、
桔梗、秦皮、菖蒲收購量居中國之首。
林業用地面積248.91萬畝,常見樹種160多個品種,主要有柏、松、殼斗、樺樹、楊樹、玄參、核桃、柿子、薔薇、漆、苦木、槭及竹亞等科。
人口
明代始有人口記載,嘉靖年間有人口3.3萬人,到清
乾隆年間降為3萬人,道光三年(1823)增至17.3萬人。1949年,洛南縣人口為22.9萬人。
1964年,洛南縣69882戶,295546人。其中男154486人,女141060人。農業人口289533人,非農業人口6013人。
1982年,洛南縣總戶數87058戶,總人口391206人。其中男203362人,女187844人。
1989年7月1日至1990年6月30日,出生人口為11541人,死亡人口為3434人,出生率26.65‰,死亡率為7.93‰,自然增長率為18.72‰。1994年,洛南縣人口43.7萬人。
2010年,洛南縣戶籍人口453324人,比2009年增加1160人。
2017年末,全縣總戶數151697戶,戶籍人口462192人。總人口中,男性242273人。據1‰人口變動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末全縣常住人口449600人,比上年增加3800人。其中城鎮人口204300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5.4%。
經濟
綜述
2017年,洛南縣生產總值136.70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88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79.30億元,增長11.4%;第三產業增加值35.52億元,增長8.4%。第一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6%,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8%,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6%。全年人均生產總值30465元。
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75.55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為55.27﹪。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3.1億元,比上年增長22.9%。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50.87億元,增長23.3%。
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中,第一產業投資9.91億元,比上年下降17.9%;第二產業投資34.97億元,下降22.8%;第三產業投資105.99億元,增長63%。
全年計畫建設的100個重點項目全部動工建設,完成投資145.2億元,占計畫105%。
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48元,比上年增加1335元,增長9.8%。其中:工資性收入9017元,增長12.2%;經營淨收入2302元,增長19.9%;財產淨收入735元,增長12.4%;轉移淨收入2894元,下降3.7%。
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30元,比上年增加2109元,增長8.3%。其中:工資性收入21073元,增長11.1%;經營淨收入2681元,增長11.5%;財產淨收入2407元,增長2.4%;轉移淨收入1369元,下降19.3%。
全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60元,比上年增加785元,增長9.4%。其中:工資性收入4310元,增長12.4%;經營淨收入1923元,增長20.8%;財產淨收入98元,增長36.1%;轉移淨收入2829元,下降1.6%。
全縣城鄉居民收入比3.01︰1,較上年縮小0.03。
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658元,增長2%。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2921元,增長2.8%.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6682元,增長1.1%。
第一產業
2017年,洛南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8.86億元,同比增長4.4%;增加值23.38億元,增長4.6%。全年新建良種核桃園1.5萬畝,綜合科管1200萬株;種植烤菸7.23萬畝,烤菸總產1.03萬噸,產值1.49億元,上繳稅金3178萬元;薯類面積達到18.25萬畝,其中洋芋面積達到14.25萬畝;袋料栽培1560萬袋;種植油菜18279畝,栽植萬壽菊12000畝。農業產業化水平穩步提高。累計登記註冊農民專業合作社1065個,新增218個。累計發展家庭農場882個,新增88個。改造基本農田6300畝,完成節水灌溉面積3100畝。
第二產業
2017年,洛南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3戶。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59.82億元,比上年增長13.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8.51億元,增長13.9﹪。
全面落實促銷保產政策措施,紮實開展“百人包百企”活動,促進主要工業品銷售,工業品產銷率均達到93%以上。強化工業項目建設,中天佳陽20兆瓦光伏發電、華鉬集團西部鑫興技改等7個項目建成投產,維維核桃深加工、寶玉石加工、坤元萬壽菊加工等21個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強化園區建設,市級洛河新型工業園區總體規劃和產業規劃已通過評審。
年底,全縣資質等級建築業企業7戶。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19.48億元,比上年增長6.6﹪。
年底,全縣資質等級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5戶。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71億元,比上年增長31.5 %。
第三產業
2017年,洛南縣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17戶,住宿和餐飲企業8戶。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86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其中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1億元,增長19.7%。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5.52億元,增長15.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9.34億元,下降1.3%。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29.25億元,增長2.3%;餐飲收入5.61億元,增長91.1%。
全年財政總收入46178萬元。 財政總收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3.4﹪。 地方財政收入29426萬元。地方財政支出283434萬元,增長5.7﹪。
全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87億元,比上年增長7.8﹪。
社會事業
科技
2017年,洛南縣申報專利122項,授權181件。
教育
2017年,洛南縣共有國小65所,招生5177人,在校學生24521人;國中22所,招生3570人,在校學生10449人;普通高中5所,招生2520人,在校學生8336人;職中1所,招生973人,在校學生3018人;幼稚園(學前班)96所,招生10329人,在校學生16686人。教育事業穩步發展,高考二本上線1132人,上線率40.11%,淨增186人,增長率20%。全縣義務教育段入學率100%,國小無輟學,國中輟學率控制在1.8%以內。“雙高雙普”順利通過省政府達標驗收。
文化
2017年,洛南縣開展文化惠民演出、放映電影2540場次。公共文化服務目標任務完成率100%,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961平方米。倉聖祠保護修繕順利推進。《洛南豆腐乾》等2項非遺項目完成省級申報工作。
衛生
2017年,洛南縣3家縣級公立醫院順利通過二級甲等複審,為5個衛生院配備了救護車、生化分析儀、彩超等設備。全縣新農合參合率達99.75%,城鄉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為76.5%,縣域內住院就診率為90.24% ,公共衛生項目覆蓋率達100%。
社會保障
2017年,洛南縣城鎮職工已參加養老保險人數23678人,其中企業職工12609人,機關事業單位職工11069人。城鎮職工已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0642人;城鎮居民已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5309人。
年末,全縣擁有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11個。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7394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5894人。
歷史文化
民間藝術
高蹺,又名柳木腿。此種藝術形式,遍及洛南縣,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裝扮內容不斷變化創新。
獅子舞,在洛南有文、武兩種,其技法都是由一人頂頭,一人頂皮,一人前引,只是文獅子是用紙糊頭,青麻做皮;而武獅子頭、皮均用紅色纓毛製成,比文獅子輕便、靈活。
龍燈,洛南縣以石門的王橋、黃龍鋪和縣城東街的舞龍燈最好。龍一般為7節、9節。舞時一節一人,彩燈引路,
鑼鼓伴奏,時而抬頭,時而擺尾,時而戲珠,燈光輝映,動作變化多端。
鑼鼓,敲打鑼鼓是遍及洛南縣的民間傳統娛樂活動形式。其形式和內容大同小異,有的鼓點繁多,結構嚴謹;有的氣勢磅礴,粗獷有力;有的清脆流利,細膩傳神,起到烘托氣氛、鼓舞人心的作用。通常使用的鼓點有快麻桿、緊三伙、長城、一流水、南瓜蔓等。它多用於
秧歌、
社火和各種集會遊行的伴奏。
古遺址
洛南縣境內已發現古遺址24處。其中
新石器時期6處,
商周時期5處,明清時期兩處,待考10處,均分布在洛河流域。
洛南猿人遺址,位於尖角鄉東河村,1995年9月1日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主要出土有洛南猿人牙齒化石,
大熊貓、獏牙齒化石,
食肉類、
食草類和部分生活在水裡的兩棲哺乳動物牙齒化石270多枚,化石塊100多公斤、舊石器18000多件。此遺址屬早更新世晚期類型。部分遺址已損毀。
河口遺址,位於石坡區梁頭塬關帝廟村河口(又名雞眼窩),北至西峪河,南至梁沿,西至牛窪,東至路邊,面積1000多平方米。1983年9月15日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主要出土有大量石球打擊片及有帶形的石杵等。此遺址屬
新石器時期早期類型。東邊部分因民眾炸石,山岩震動而裂縫。
焦村遺址,位於靈口鄉焦村,地處龍河和洛河交匯的三角地帶,三面臨水,東北靠山,面積1500多平方米。1983年9月15日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主要出土有戰國時期的石斧、石鏟刀、石鋤、
陶碗、
陶盆、骨針、骨錐等。此遺址屬新石器時期中期仰韶文化及龍山文化類型,遺址保護完好。
交通運輸
公路
秦以後,洛南境內崎嶇小路遍于山野,古道通達各地。但因山重水複,不利舟車,運輸依靠人力擔挑、畜力馱運,直到民國時期仍無大的變故。1949年,境內公路通車裡程僅18公里。建國後,人民政府以國家投資、民眾投勞、以工代賑等多種方式進行公路建設。
1976年實現了
公社全部通公路,先後改建洪(門河)箭(桿嶺)路,修通洛(南)華(縣)路、景(村)丹(鳳)路、商(州)洛(南)路等省、地、縣級公路和一批鄉、村公路。
1994年底,洛南縣有公路71條,計747.3公里,橋樑93座,以縣城為中心的“井”字形公路網路基本形成。
2010年,洛南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27億元,比上年增長10.6%。洛南縣保有機動車34311輛。其中,汽車2853輛,機車31441輛,其他17輛。截止到2016年,已形成省道S307、S202及
洛商高速公路的交匯。
榆商高速(商州-洛南段):即
洛商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全長12.6公里,2010年正式開工建設,已於2012年8月14日上午與
西商二線高速公路同時通車。該線路的建成通車正式宣告洛南縣結束了不通高速的歷史,使洛南邁入西安一小時經濟圈,對於洛南縣全面融入關天經濟區、最佳化區域經濟布局、加快率先突破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也是商洛在全省率先實現縣縣通高速,成為全省高速公路密集區。設計時速在每小時80至120公里之間。
鐵路
風景名勝
饅頭山生態園
洛南縣饅頭山位於陝西省洛南縣城對面。饅頭山生態園始建於公元2005年,其規模東起
乾河,西至川口,南到黃塬,北屹縣河,東西長3.1公里,南北寬1.5公里,總面積4.2平方公里,該園依託饅頭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承襲洛南豐厚的文化底蘊,順應民眾健身娛樂的需要,以山門、山頂廣場、雲燕樓、倉頡園等為主要景觀。饅頭山山門是一座四柱
牌坊、整體風格為仿明代建築,斗拱飛檐、紅柱彩梁、高寬均為9米,取“九九歸一”之意。
草鏈嶺
草鏈嶺為
秦嶺東段山脈,位於
洛源鎮與華縣交界處,主峰海拔2465米,與西嶽華山遙呼相望,比華山海波高出300餘米(華山海拔為2154.9米)。因其嶺上數峰相連猶如鏈條(西高東低),加之布滿高山草甸,遠處仰望宛如一條青草編織的鏈帶擺放在東部秦嶺之上而得名,為洛南海拔最高的山峰。草鏈嶺北麓水源流入
渭河,南麓水源匯入
洛河,是洛河的源頭之一。草鏈嶺植被密布,南麓植被林木保持最好,隨海拔高低不同植物種類分布各異,底部多為
原始次生林,其與灌木混交,併兼有部分高大櫟樹林,往上逐步以闊葉雜交林遍布山麓,常有紅樺樹分布其中,升至海拔兩千米以上還有華山松構成的針葉林遍布,嶺下方有大面積
高山杜鵑林。
名優特產
洛南核桃
洛南縣素稱“核桃之鄉”,核桃的栽培歷史已有兩千多年。
洛南核桃個大、仁飽、皮薄、質優,曾連續多次獲得國家、部、省等有關部門的表彰獎勵。洛南
核桃仁醫用價值高,保健作用明顯。具有“補氣養血、補腎固精、溫肺潤腸、補腦益壽、通潤血脈、生髮養顏”之功效。長期食用,可以促進發育、健腦益智、增強記憶、提高免疫力,有明的防癌抗癌作用。
洛源豆腐乾
洛源豆腐乾早在數百年前的明清時代就負有盛名,曾被清皇御為御膳貢品,並隨當年商賈走各地。紅軍在洛南時,洛源人民曾用豆腐乾支援紅軍作戰。洛源豆腐乾略呈茶褐色,一律一寸見方,雙筷薄厚,以青肯藤穿連,十塊一串。食用時只需用刀切成薄片,點幾滴醬醋即可下箸就酒。其特點是:香爽油鹹,柔勁適口,若拌以蒜泥、芥末、蔥段、麻油等佐料。
歷史人物
王辯(562~617),字警略,洛南縣石門庵溝人。祖父陝西蒲城人,以經商為業,西魏時多次資助軍糧,被封為清河郡太守。王辯少時喜讀兵書,善騎射,成年後投軍,北周時屢立戰功,授帥都督。
隋文帝統一中國後,又升任大都督。大業十三年(617年),王辯和領隋軍於洛口倉(今河南鞏縣東北)與義軍李密作戰,當時已攻破李密義軍外圍,不料王世充鳴鼓收兵,李密率軍反攻,隋軍大敗,王辯率余卒退至洛河岸,因橋壞而涉水渡至河中,被水中義軍拉下戰馬,李密義軍又前後夾擊,王辯終死於洛水中,時年56歲。
韋善俊,唐朝著名醫學家,京兆(今長安縣一帶)人,後徙居洛南縣。據《
列仙傳》記載:“唐武后朝韋善俊,京兆人,長齋奉道法,嘗攜黑犬,名烏龍。世俗謂為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