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河峽谷景區

洋山河峽谷景區

洋山河峽谷景區位於德江縣高山鄉南部的洞門阡,距離德江縣城20公里,面積12平方公里。景區年平均氣溫13.8-15.5℃,年平均降雨量1250毫米,各景點海拔有680-1120米不等。景區由洋山河峽谷、洋山河天坑群,洋山河天生橋群和洞穴群等主要景點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洋山河峽谷景區
  • 地理位置德江縣高山鄉南部的洞門阡
  • 著名景點:上天坑、馬家天坑、三岩阡天坑
  • 海拔:680-1120米
主要景點,地理環境,

主要景點

洋山河峽谷景點包括橋上天坑、馬家天坑、三岩阡天坑、石牌橋洞、黑洞、橋上水洞、七洞、櫻桃門洞、挑水洞、當門灣1號洞、當門灣2號洞、劉家坨洞、徐家坨洞、洋山河羊水1號洞、洋山河羊水2號洞等12個洞穴和多條地下河,以及峽谷邊坡上的柱狀石峰、牛鼻子洞穴、陡崖、瀑布、梨子水石林等,同時景區較高的森林覆蓋率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還成就了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天麻。

地理環境

洋山河峽谷發育二疊系石灰岩之中,屬典型喀斯特峽谷。峽谷呈南北走向,長2.5公里,深度100-200米,寬度140-400米。峽谷底部有小溪流淌,兩岸是連綿的陡崖,肩部為小煤窯留下的小道,頂部是平緩起伏的喀斯特峰叢景觀。峽谷北部與寬谷相連,而南部末端為石牌橋穿洞,從而通過穿洞與沙河壩相連。
洋山河天坑群與洋山河峽谷毗鄰,位於洋山河峽谷右岸,發育於二疊系石灰岩之中。其中橋上天坑坑口直徑250×350米,深度150-180米,天坑一側與橋上天生橋相通。因此,可以通過天生橋底部斜行進入天坑底部,底部為較豐富的天坑森林,且發育有高大的洞穴-橋上水洞。馬家天坑坑口直徑70×110米,深度60-100米,天坑靠近峽谷一側通過一裂隙狀穿洞與峽谷相通。天坑附近還發育構造清晰的兩個斷層,斷層底部為裂隙狀洞穴,天坑中部是因斷層緣故垮塌的巨型塊石。三岩阡天坑坑口直徑150×180米,深度110-140米,天坑一側與三岩阡天生橋相通,與天生橋對應一側為長度100米的三岩阡洞穴,洞道橫截面近似正方形,洞道末端少量塊石堆積,頂部是頂蝕形成的三口天鐘。洞穴群中已探測的為石牌橋洞和橋上水洞,其它洞穴都有待進一步探測。石牌橋洞長度1020米,為宏大的地下河穿洞,洞道高度40-50米,寬度30-40米,洞道底部為流淌的小溪,同時分布數個小湖泊,湖泊直徑30-60米,深度0.7-2.5米,湖中有洞穴魚。洞道基本平坦,鐘乳石沉積物較少,但溶蝕形態豐富。橋上水洞為橋上天坑底部流向洋山河峽谷的高大地下河洞穴,洞道長度890米,高40-70米,寬度30-40米,洞底平坦,末端為尒水水塘。
梨子水石林位於峽谷左岸,發育於三疊系石灰岩之中,分布面積0.2公頃,石林平均高度1.5-4米,部分石林7米以上。
洋山河峽谷景區許多景觀,尤其是洞穴、地下河景觀均有待進一步探測,可能更精彩的喀斯特景觀。
中法葡聯合探險隊考察,認為洋山河峽谷景區喀斯特景觀資源豐富,而且相對集中,在典型性、自然完整性、多樣性、安全性、景觀規模、美學價值、科學價值、旅遊價值、可進入性、適游季節等評價指標方面均具有較高分值,非常值得旅遊開發。只是景觀稀有奇特性方面稍有不足,但通過進一步的調查和勘測,有望發現珍稀景觀。在典型性、美學價值、科學價值和旅遊價值方面,洋山河峽谷景區中,如洋山河喀斯特峽谷典型,美學價值較高,而且由於景觀組合多樣性強,即景點數量眾多,觀賞性強,其美學價值、科學價值較高,加上早期小煤窯留下的小道,為進一步的旅遊開發提供了良好的便利條件,使得峽谷旅遊價值得以進一步提升。在景觀的自然完整性方面,如地下河洞穴、峽谷和天坑群絕大部分處於原始狀態,人類活動痕跡較少,可讓遊客深刻體會自然界原始美。在景區可進入性方面,洋山河峽谷距離德江近20公里,且景區緊鄰公路一側,非常方便到達。峽谷景區兩岸植被豐富,小溪流量較小,旅遊開發安全可靠;而景區適游季節在全年大部分時光,均可光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