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埭林氏宗祠———“翰林學士添福公祠”坐落於福建省晉江市陳埭鎮洋埭村內。
翰林學士添福公祠保留明代建築風格,為宮殿式大五間二進式土木結構,建築面積448平方米。宗祠大廳明敞開闊,左右並列議事小廳。中廳後閣原供奉翰林學士林添福暨誥命夫人劉氏神像,及列祖列宗神主牌位。廳堂彩繪雕鏤,井藻龍文,玄鳥鳳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洋埭林氏宗祠
- 外文名稱:Yangdai Lin's Ancestral Hall
- 地理位置:福建省晉江市陳埭鎮洋埭村
- 占地面積:448平方米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 全名:翰林學士添福公祠
- 奠基時間: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
- 竣工時間:明嘉靖四年(1525年)十月
景區簡介,歷史沿革,人物淵源,遷居方向,宗祠特色,興建與重修,建築風格,
景區簡介
洋埭林氏宗祠又名翰林學士添福公祠,為晉江洋埭林氏、漳州泥泊林氏、漳浦港頭林氏後裔共同奉祀祖祠。
據《洋埭林氏族譜》載:明·洪武庚戌年(1370 年)正月,林添福以經明行修擢授翰林學士亞中大夫、知制浩兼修國史。其為官清正,竭誠職守,是明初一位忠臣。明·永樂元年(1403年),因方孝孺抗旨拒絕起草朱棣登基詔書一案受到株連,與其長子林友樹死節南京。
2001年6月~7月,於赤塘山新出土明·宣德五年庚戌(1430年)《洋埭林氏一世祖靖齋公墓志銘》載:添福字汝錫,以經明行修,國初洪武擢授翰林學士。墓銘由中順大夫泉州知府雲間馮禎等書題,由賜進士出身潮州府海陽縣儒學教諭清源謝敏撰文。
2001年6月~7月,於赤塘山新出土明·宣德五年庚戌(1430年)《洋埭林氏一世祖靖齋公墓志銘》載:添福字汝錫,以經明行修,國初洪武擢授翰林學士。墓銘由中順大夫泉州知府雲間馮禎等書題,由賜進士出身潮州府海陽縣儒學教諭清源謝敏撰文。
歷史沿革
明朝洪武年間建立,附近有大小分宗祠不下十座,規模宏大。晉江市陳埭鎮洋埭村位於泉州灣南畔晉東平原,洋埭村面積約8平方公里,人口8000餘人,其中林氏村民占了95%以上。坐落於陳埭鎮洋埭村舊村的林氏宗祠始建於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由漳浦林氏分裔倡議,經泉州府同知李緝批准興建,歷時九年,於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十月竣工落成。門堂階廡,效法古制。左昭右穆,井然有序,附近有大小分宗祠不下十座。宗祠規模宏偉、金碧輝煌,宗祠匾額署“翰林學士添福公祠”。
人物淵源
林添福,字汝錫,祖居漳州東門外龍溪詩浦里。明洪武初年,以經明行修擢授翰林學士。添福公博學多才,正學淵源,以其“恭勞勤政、竭誠職守”受到皇帝朱元璋的倚重。因此名貴京師,榮顯一時。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破京師(今南京)稱帝(即靖難之役)。六月,時任侍講學士的方孝孺因拒絕為朱棣起草登極詔書被殺,遭“誅十族”的殘酷迫害,死者達873人。林添福也因此受株連,與長子林友樹死節南京。
遷居方向
林添福娶劉氏,生三子。長子林友樹,其後裔徙居泥泊(今漳州市龍文區土白村);次子林友春,避遷泉州洋埭(今晉江洋埭村),為洋埭一世祖;三子林友清,遷漳浦港頭村(今漳浦縣佛曇鎮港頭村),為黛峰港頭林氏一世祖。洋埭林氏所建奉祀之添福公祠,實際上為漳泉林氏三村社共同祖祠,以致後來有漳浦港頭“三世進士”來洋埭謁祖之舉。
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66年),因漳浦嘉靖癸丑科進士、長沙府牧林敬來謁祖,宗祠重新修葺。
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再次重修,大書法家前清甲辰科進士林羽中鶴書寫宗祠全部對聯,書法遒勁流美。可惜,這些書法珍品於1966年的“文革”中全部被毀。1981年,因祠堂破損比較嚴重,海內外林氏後裔共同修復,已故大書法家虞愚教授為祠堂題寫“林氏宗祠”匾額。
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66年),因漳浦嘉靖癸丑科進士、長沙府牧林敬來謁祖,宗祠重新修葺。
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再次重修,大書法家前清甲辰科進士林羽中鶴書寫宗祠全部對聯,書法遒勁流美。可惜,這些書法珍品於1966年的“文革”中全部被毀。1981年,因祠堂破損比較嚴重,海內外林氏後裔共同修復,已故大書法家虞愚教授為祠堂題寫“林氏宗祠”匾額。
洋埭林氏宗祠經歷了五百年風風雨雨的滄桑變化,經洋埭林氏祖祖輩輩前賢的精心呵護,不斷修葺。至今,比較完整地保留明代宗祠建築風格,是閩南地區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文物古蹟。
宗祠特色
據《洋埭林氏族譜》載:添福故居漳州龍溪施浦里,娶劉氏,生三子。長子茂,字友樹,永樂初與父死節南京,其後裔徙居漳州泥泊村。次子松,字友春,以永樂癸未事避遷泉州洋埭,為洋埭林氏一世祖。三子泉,字友清,人贅漳浦鄭主薄家,後為漳浦港頭林氏之祖。
洋埭林氏添福公祠為漳州、漳浦分裔親所倡建。漳、泉三地林氏後裔於祖先春、冬二祭,均有共同合祭慣例,後因年代久遠,合祭之事漸疏。
興建與重修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由漳州、漳浦分裔親所倡建。經泉州府同知李緝、晉江知縣錢梗核准批示動工興建,歷時9年,於明·嘉靖四年(1525年)農曆十月初一竣工。門堂階房,效法古制,左昭右穆,井然有序,規模雄偉。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因漳浦嘉靖癸丑科進士、長沙府牧林敬來洋埭謁祖,宗祠重新修葺。涵江陳維周為此撰寫了祠堂贊記。
明·萬曆四十四年丙辰(1616年),三房五世林俊、林喬及五房六世林存棟主持重修。
民國十年(1921年)再次重修。大書法家、泉郡進士林翀鶴為宗祠書寫全部楹聯,為宗祠增色。
明·萬曆四十四年丙辰(1616年),三房五世林俊、林喬及五房六世林存棟主持重修。
民國十年(1921年)再次重修。大書法家、泉郡進士林翀鶴為宗祠書寫全部楹聯,為宗祠增色。
文革期間(1966~1976年),該宗祠慘遭破壞,楹聯等悉數珍寶損毀。
1981年,因破損嚴重,重新修復,書法家虞愚書寫“林氏宗祠”匾額。
1981年,因破損嚴重,重新修復,書法家虞愚書寫“林氏宗祠”匾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