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日續志(1985-2003)

泰日續志(1985-2003)

《泰日續志(1985-2003)》是上海市奉賢區《泰日續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泰日續志(1985-2003)
  • 作者:上海市奉賢區《泰日續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時間:2009年3月
  •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 ISBN:978-7-5326-2695-3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趙一琴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為《泰日誌》(下稱《前志》)的續志,定名為《泰日續志》。 二、本志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與方法,力求全面系統、準確翔實地記述改革開放以來泰日鎮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狀況。

作品目錄

封面
泰日續志
附圖
2003年泰日鎮地理位置圖
2003年泰日鎮政區圖
2003年泰日鎮各村委會駐地及主要河流道路村宅分布圖
2003年泰日鎮集鎮示意圖
2005年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龔學平題字
2005年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龔學平題詞
2007年12月,奉賢縣原政協主席周關根題詞
2002年10月5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龔學平(左二)視察明星村
2005年4月7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龔學平(右三)、副主任劉倫賢(右四)與鎮長錢勤規(右五)、副書記陸琴(右一)合影(去市人大取續志題詞)
泰日新貌——鎮區大葉公路一瞥
泰日鎮鎮標
2003年11月28日,《解放日報》頭版頭條登載泰日鎮每月“乾群對話”報導
泰日鎮機關大樓:黨委辦公樓(左)政府辦公樓(右)
泰日公社管理委員會主任薛永清(1984年3月~1987年4月)
中共泰日鄉委員會書記吳國清(1984年3月~1987年6月)
泰日鄉鄉長王仁權(1984年3月~1987年4月)
泰日鄉鄉長方福興(1987年4月~1990年3月)
中共泰日鄉委員會書記韓德殿(1987年6月~1990年6月)
泰日鄉鄉長馬永道(1990年3月~1992年4月)
中共泰日鎮(鄉)委員會書記馬天龍(1990年6月~1996年7月)
泰日鎮(鄉)鎮(鄉)長施新官(1992年4月~1997年6月)
泰日鎮鎮長李伯才(1998年7月~2002年1月)
中共泰日鎮委員會書記陸益(1996年7月~1998年7月)
1997年6月~1998年7月,2002年1月~2002年7月,泰日鎮鎮長;1998年7月~2003年11月,中共泰日鎮委員會書記施連規
泰日鎮鎮長吳曉華(2002年7月~2003年11月)
1987年6月,中國共產黨奉賢縣泰日鄉第八次代表大會召開
1997年7月1日,泰日鎮召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76周年大會
2003年2月26日,泰日鎮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召開
人民代表投票選舉
1998年度精神文明表彰會
機關事業單位思想務虛會
下鄉員家訪
1990年1月,中共泰日鄉第九次代表大會主席團成員合影
2003年泰日鎮領導班子成員合影
左上角為衛曉江(副鎮長),右上角為黃仁軍(黨委委員)
泰日鎮歷年所獲榮譽(一)
泰日鎮歷年所獲榮譽(二)
六岔道
泰日電信發射塔
陽光大道
鎮區休憩亭
綠色家園——居民別墅區
泰日老街(人民路)
泰日大昌路
泰日新建路
泰南二村居民區
泰日泰青路
大葉公路泰日鎮區段
沿浦公路
泰日泰南一號路
人民港石駁岸
泰日振泰路
人民港綠色護坡
泰日母親河-泰青港
農貿市場一角
金葉超市
小商品市場
泰昌超市
金鑫酒家
新泰商貿中心一角
上海奉泰經濟開發區
22萬伏電網
上海奉賢泰日自來水廠
泰順經濟園區
2002年8月9日,泰日鎮在奉賢南橋古華山莊舉行招商會。圖為泰日鎮鎮長吳曉華接受記者採訪
上海泰日針織服裝廠
上海文泰運動鞋廠
惠光化學有限公司
華昌集團
上海奉賢泰日機械廠
允發化工(上海)有限公司
華環熱能實驗廠
聯洲工藝品廠樣品陳列室
泰日窯廠職工制磚現場
上海天輪鋼絲廠生產車間
農村機口
農田機械化收割
蔬菜大棚
華日農莊
明星村千畝生態林區
葡萄園
葡萄
辣椒
草莓
藕塘
奶牛場
萬頭養豬場
豬崽
蝦塘
蜜蜂
貴婦雞
觀賞魚
鷓鴣
肉鵪鶉
鵪鶉養殖示範戶
泰日中學
泰日國小
民工子弟學校——泰日誌華學校
泰日中心幼稚園
泰日中心幼稚園小朋友活動場景
泰日鎮“關工委”舉辦的校外書法輔導站
泰日鄉黨技校電腦培訓
泰日國小民族小樂隊集訓現場
泰日中學邀請鎮“關工委”老同志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中學生籃球興趣小組
農家會所
健身苑
海獅俱樂部垂釣中心
泰日醫院
無償獻血
中小學生積極參與街頭衛生宣傳
河道保潔
2003年6月27日,奉賢區委副書記韋源(中)、泰日鎮黨委書記施連規(左)慰問載譽歸來的“抗非”勇士王惠芳
治理中的泰日小閘港
治理後的泰日小閘港
1997年“華昌杯”廣場文藝演出
泰日鎮春節團拜會文藝演出
韓忠明夫婦在上海電視台演出
泰日書場
老年文體隊參加市區文藝會演
行書臧載陽
隸書丁洪根
行書(一)褚尚仁
行書(二)褚尚仁
行書張中
楷書周根全
攝影《雪景》劉夢瑩
雕塑《騰飛》王明龍
剪紙楊浩傑(六年級學生)
剪紙王東平(六年級學生)
篆刻臧載陽
國畫顧鞍鋼
國畫談永明
建於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 1年)的飛雲橋
銅件手工製作雙龍戲珠吳明官
資福二組樹齡730多年的古銀杏
農民舊居
80年代農民住房
新世紀農民住房
《泰日續志》編纂人員合影前排楊賢妹(左),沈德圭(右);後排趙一琴(左)、倪伯龍(中)、唐伯官(右)
《泰日續志》編纂人員名錄
《泰日續志》編纂委員會
《泰日續志》編修領導小組
《泰日續志》編纂成員
《泰日續志》資料採訪及撰稿人員
凡例
目錄
總述
大事記
第一章 地理建置
第一節 地理
一、位置 面積
二、河流
第二節 建置沿革
一、政社分設
二、撤鄉建鎮
三、並鎮
第三節 行政區劃
第四節 村(居)委概況
一、國光村
二、光耀村
三、光輝村
四、光星村
五、明星村
六、北丁村
七、木行村
八、南陳村
九、樂善村
十、行南村
十一、陸厙村
十二、梁典村
十三、面丈村
十四、吳窯村
十五、資福村
十六、梅園村
十七、姚堂村
十八、周家村
十九、華星村
二十、墩頭村
二十一、居委會
第五節 特產
一、草莓
二、鵪鶉
第六節 集鎮
一、秦日集鎮
二、梁典
三、周家弄
第二章 人口
第一節 人口總量
第二節 人口構成
一、性別構成
二、文化構成
三、年齡、民族構成
第三節 人口普查
一、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
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
第四節 人口流入
一、三峽移民
二、外來人口
第五節 壽星
第六節 計畫生育
一、機構團體
二、政策措施
三、計生服務
四、成效
第三章 土地環境保護
第一節 土地
一、土地資源
二、土地管理
三、土地利用
四、土地整治
五、土地墾復
第二節 環境保護
一、工業污染治理
二、生活環境污染治理
三、上海華環熱能實驗廠
第四章 中國共產黨泰日鎮(鄉)委員會
第一節 中共泰日鎮(鄉)歷次代表大會
一、中共泰日鄉歷次代表大會
二、中共泰日鎮歷次代表大會
第二節 組織機構
一、中共泰日鎮(鄉)委員會
二、中共泰日鎮(鄉)紀律檢查委員會
三、基層組織
第三節 重大決策
一、促進經濟發展
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
三、推行民眾工作下鄉員制度
四、乾群對話制度
第四節 紀檢工作
二、違紀查處
第五節 組織工作
一、組織建設
二、黨員隊伍
三、幹部工作
第六節 宣傳工作
一、宣傳教育
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三、編印簡訊手冊
四、黨員、幹部培訓
第七節 政法工作
一、機構
二、主要工作
第八節 統戰工作
一、僑聯
二、主要活動
第五章 泰日鎮(鄉)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泰日鎮(鄉)人民代表大會
一、代表選舉
二、大會主席團
三、代表大會
第二節 代表工作
一、行使權利
二、主要活動
第六章 泰日鎮(鄉)人民政府
第一節 政府組成
一、政府領導機構
二、政府工作機構
三、政府事業機構
四、區(縣)鎮(鄉)雙管單位
五、政府下轄單位
第二節 政府實事
一、修築路橋與疏浚河道
二、農業設施與電網改造
三、市政建設與房地產業
四、改水改廁與衛生村鎮創建
五、改善教育與文化、通信設施
六、合作醫療、社會養老保險
第三節 綜合政務
一、行政監察
二、勞動人事管理
三、信訪
四、檔案與機要管理
五、政務公開
第七章 團體
第一節 人民團體
一、工會
二、中國共產主義共青團
三、婦女聯合會
第二節 社會團體
一、工商業聯合會
二、個體勞動者協會
四、關心下一代協會
六、紅十字會
第八章 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節 機構與運行
第二節 宣傳教育
一、思想道德教育
二、崇尚科學教育
第三節 創建活動
一、文明單位創建
二、文明村創建
三、文明小區創建
四、文明家庭創建
五、文明視窗創建
第四節 文明新風
一、尊老敬老
二、奉獻愛心
三、見義勇為
四、拾金不昧
五、助人為樂
六、新人新事
七、資助家鄉建設
第五節 區(縣)“十佳”好事、“五十件”好事
一、縣“十佳”好事
二、縣“五十件”好事
第九章 政法 人民武裝
一、機構隊伍
二、綜合治理
第二節 公安
一、泰日鎮(鄉)派出所
二、公安工作
第三節 司法
一、調解
二、普法教育
三、法律服務
第四節 人民武裝
一、泰日鎮(鄉)人民武裝部
二、兵役
三、民兵
第十章 民政 社會保障
第一節 民政
一、基層政權建設
二、優撫安置
三、社會救助
四、敬老院
五、婚姻登記殯葬管理
六、老齡工作
第二節 社會保障
一、養老保險
二、農村養老保險金收支
第十一章 鎮村建設
第一節 集鎮建設
一、集鎮範圍
二、市政建設
三、公共建築
四、居民小區
五、市政管理
第二節 基礎設施建設
一、道路
二、橋樑
第三節 農村住房
一、住房建設
二、住房使用
三、住房動遷
第四節 建築業和房地產開發
一、建築企業
二、房地產開發
三、集鎮公房和住房管理
第十二章 農業
第一節 農業經營體制改革
一、土地承包與延包
二、土地流轉
三、規模化經營
四、產業結構調整
第二節 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
一、購銷體制改革
二、行銷經紀人協會
三、經營公司
第三節 “萬家富”工程
第四節 農業招商引資
第五節 種植業
一、熟制與茬口調整
二、作物品種調整
三、主要作物
第六節 養殖業
一、禽類養殖
二、畜類養殖與特種養殖
三、水產養殖
第七節 水利建設
一、老河道疏浚
二、開挖泰青港
三、排灌
四、防汛抗災
第八節 機構服務
一、機構
二、農機服務
三、科技服務
第九節 生態林建設
第十三章 工業
第一節 工業體制改革
一、經營機制轉換
二、企業產權制度改革
第二節 企業構成
一、鎮(鄉)辦企業
二、村辦企業
三、市、縣企業
四、國、集聯營企業
五、港台和外商投資企業
六、民營企業
七、校辦企業
第三節 主要行業
一、製鞋業
二、化工業
三、針織服裝業
四、機械加工業
第四節 工業企業選介
一、華昌公司
二、上海泰日針織服裝廠
三、上海文泰運動鞋廠
四、泰日機械廠
五、上海新美閣木製別墅有限公司
六、上海皮鞋廠泰日聯營廠
七、允發化工(上海)有限公司
八、奉秦實業公司
九、泰日磚瓦廠
十、上海天輪鋼絲廠
第五節 招商引資 經濟園區
一、招商引資
二、奉泰經濟開發區
三、秦順經濟園區
第六節 工業管理
一、管理機構
二、資金運營
三、職工情況
第十四章 商業 金融
第一節 國營商業
一、泰日糧管所
二、泰日食品站
三、泰日國藥店
第二節 集體商業
一、秦日供銷社
二、泰日合作商店
第三節 部門辦商業
第四節 個體商業
第五節 集市貿易
一、農貿市場
二、小商品市場
三、集市展銷會
第六節 超市連鎖店
一、華聯超市泰日連鎖店
二、金葉超市泰日連鎖店
三、聯華超市泰日連鎖店
第七節 金融
一、中國農業銀行泰日營業所
二、泰日農村信用合作社
三、泰日郵政儲蓄
第十五章 公用事業
第一節 供電
一、管理機構
二、用電建設
第二節 供水
第三節 供氣
一、泰日鎮(鄉)液化氣站
二、上海燎原液化氣燃料有限公司資福供應站
第四節 交通運輸
一、客運
二、貨運
三、重大交通事故
第五節 郵政 電信
一、泰日郵電支局
二、泰日電信分局
三、泰日郵政分局
第十六章 綜合經濟管理
第一節 財政
一、財政所
二、財政收入
三、財政支出
第二節 稅務征管
一、稅務機構
二、稅收
第三節 農村經濟管理
一、機構
二、管理
三、農村經濟收益分配
一、工商行政管理機構
二、工商管理
第五節 審計
一、機構
二、審計事務
第六節 統計
一、機構
二、統計事務
第七節 普查
一、人口普查
二、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
三、第一次全國農業普查
四、全國基本單位普查
第十七章 科技
第一節 科普活動
一、開展科技宣傳
二、舉辦科普講座、專題討論會
三、開展科技培訓
四、科技節活動
五、學組科普活動
第二節 科技成果
第十八章 教育
第一節 鎮(鄉)教育委員會
第二節 學前教育
一、泰日幼稚園
二、村辦幼稚園
第三節 國小教育
一、泰日中心國小
二、村校
第四節 中學教育
一、泰日中學
二、周家中學、梁典中學
三、泰日二中
第五節 成人教育
一、黨技校培訓
二、老年大學
第六節 教師隊伍
一、隊伍狀況
二、隊伍建設
第七節 教育投入與學校布局
一、教育投入
二、學校布局
第八節 民工子弟學校
第十九章 文化
第一節 文化設施
一、泰日文化娛樂中心
二、圖書館
三、泰日影劇院
四、電影隊
五、廣播電視
第二節 文化活動
一、廣場文化
二、文藝演出
三、“三下鄉”活動
第三節 商業娛樂場所
一、舞廳
二、茶館書場
第四節 民間文藝
一、鶴逢春民樂隊
二、燈彩表演
三、民間歌謠
四、上海說唱
第五節 文藝創作
一、創作概況
二、作品選
第六節 文藝廠
第二十章 衛生
第一節 農村醫療制度
一、合作醫療
二、大病住院制度
一、泰日衛生院
二、村(廠)衛生室
三、老年護理院
第三節 醫療衛生服務
一、門急診住院
二、衛生防疫
三、抗擊“非典”
第四節 愛國衛生
一、糞水管理
二、飲用水管理
三、除害滅病
四、環境衛生
第二十一章 體育
第一節 體育設施
一、燈光球場
二、溜冰場
三、桌球房
四、健身苑
五、學校體育設施
第二節 學校體育
一、體育鍛鍊達標
第三節 民眾體育
一、機構
二、全民健身活動
四、職工體育賽事
第四節 競技體育
一、民眾競技體育
二、學校體育競技
第五節 垂釣中心
第二十二章 宗教
第一節 天主教
一、宗教場所
二、教徒、神職人員
三、宗教活動
第二節 耶穌教
一、宗教場所
二、教徒、神職人員
三、宗教活動
第二十三章 風俗
第一節 婚俗
一、婚嫁習俗
二、便親婚俗
第二節 節慶習俗
一、歲時節慶
二、喜慶
第三節 喪葬習俗
第四節 社會陋習
一、“黃”
二、毒
三、賭
四、迷信
第五節 服飾習俗
一、服飾
二、鞋帽
三、飾品
四、髮型
第二十四章 語言
第一節 方言
一、地方諺語
二、地方歇後語
三、地方俗語
第二節 新詞語選錄
一、新詞語
二、新地方語
第三節 民間謎語選錄
第四節 國語普及
一、學校國語普及
二、社會國語普及
第二十五章 人民生活
第一節 收入水平
第二節 衣食住行
一、衣著
二、飲食
三、居住
四、出行
第三節 生活用具
一、家電
二、通信
三、家具、用品
第二十六章 人物
第一節 人物傳略
許掌林
劉秀斌
吳桂昌
殷德福
姚耕莘
第二節 人物簡介
丁三立
丁角立
丁惠華
丁德立
王明龍
孫冠士
劉永連
朱保和
朱詠春
朱慈勉
汪光烈
陸孝道
吳彩霞
周陽
趙文騮
施國光
姚棣榮
俞德貴
姜林章
徐士欣
夏勤林
錢銀章
錢燉煒
顧潛
蕭秉權
蔡國琨
第三節 人物表錄(部分)
一、上海市勞動模範名錄
二、國家、市級條線先進個人名錄
三、區(縣)級先進工作者名錄
四、副處級(含副處)以上幹部名錄
五、高級職稱(含副高)專業技術人員名錄
六、軍界人士名錄
七、泰日鎮(1985年~2003年)出國定居人員名錄
專記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龔學平和明星村
泰日鎮推行民眾工作下鄉員制度
泰日鎮離退休黨支部
創建市一級衛生鎮
附錄
《前志》述要
補遺
後記
著作權頁
附圖
《泰日續志》編纂人員名錄
第一章 地理建置
第一節 地理
第二節 建置沿革
第四節 村(居)委概況
第五節 特產
第六節 集鎮
第二章 人口
第二節 人口構成
第三節 人口普查
第四節 人口流入
第六節 計畫生育
第三章 土地環境保護
第一節 土地
第二節 環境保護
第四章 中國共產黨泰日鎮(鄉)委員會
第一節 中共泰日鎮(鄉)歷次代表大會
第二節 組織機構
第三節 重大決策
第四節 紀檢工作
第五節 組織工作
第六節 宣傳工作
第七節 政法工作
第八節 統戰工作
第五章 泰日鎮(鄉)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泰日鎮(鄉)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節 代表工作
第六章 泰日鎮(鄉)人民政府
第一節 政府組成
第二節 政府實事
第三節 綜合政務
第七章 團體
第一節 人民團體
第二節 社會團體
第八章 精神文明建設
第二節 宣傳教育
第三節 創建活動
第四節 文明新風
第五節 區(縣)“十佳”好事、“五十件”好事
第九章 政法 人民武裝
第二節 公安
第三節 司法
第四節 人民武裝
第十章 民政 社會保障
第一節 民政
第二節 社會保障
第十一章 鎮村建設
第一節 集鎮建設
第二節 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節 農村住房
第四節 建築業和房地產開發
第十二章 農業
第一節 農業經營體制改革
第二節 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
第五節 種植業
第六節 養殖業
第七節 水利建設
第八節 機構服務
第十三章 工業
第一節 工業體制改革
第二節 企業構成
第三節 主要行業
第四節 工業企業選介
第五節 招商引資 經濟園區
第六節 工業管理
第十四章 商業 金融
第一節 國營商業
第二節 集體商業
第五節 集市貿易
第六節 超市連鎖店
第七節 金融
第十五章 公用事業
第一節 供電
第三節 供氣
第四節 交通運輸
第五節 郵政 電信
第十六章 綜合經濟管理
第一節 財政
第二節 稅務征管
第三節 農村經濟管理
第五節 審計
第六節 統計
第七節 普查
第十七章 科技
第一節 科普活動
第十八章 教育
第二節 學前教育
第三節 國小教育
第四節 中學教育
第五節 成人教育
第六節 教師隊伍
第七節 教育投入與學校布局
第十九章 文化
第一節 文化設施
第二節 文化活動
第三節 商業娛樂場所
第四節 民間文藝
第五節 文藝創作
第二十章 衛生
第一節 農村醫療制度
第三節 醫療衛生服務
第四節 愛國衛生
第二十一章 體育
第一節 體育設施
第二節 學校體育
第三節 民眾體育
第四節 競技體育
第二十二章 宗教
第一節 天主教
第二節 耶穌教
第二十三章 風俗
第一節 婚俗
第二節 節慶習俗
第四節 社會陋習
第五節 服飾習俗
第二十四章 語言
第一節 方言
第二節 新詞語選錄
第四節 國語普及
第二十五章 人民生活
第二節 衣食住行
第三節 生活用具
第二十六章 人物
第一節 人物傳略
第二節 人物簡介
第三節 人物表錄(部分)
專記
附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