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泰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泰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位於泰山東路萬仙樓至斗母宮的路旁,1946年7月建。碑系花崗石構築,呈方楞形,高10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泰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 地理位置:山東省泰安市泰山景區紅門宮萬仙樓北側
歷史沿革,建築特色,碑誌全文,

歷史沿革

正面鐫刻著“新四軍第一縱隊第三旅革命烈士紀念碑”(第一縱隊第三旅原系浙東抗日縱隊,抗日戰爭勝利後,為貫徹黨的和平民主建國方針撤至山東);東西兩面刻著“功業與日月爭光”,“英名與泰岳並壽”,碑下部銘刻著在解放泰安戰鬥中犧牲和被國民黨軍飛機轟炸殉難的烈士共708名,其中有中共浙江省委書記陳洪、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書記劉英。紀念碑周圍蒼松翠柏,鬱鬱蔥蔥,為登泰山的人們瞻仰勝景之一。

建築特色

泰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景區紅門宮萬仙樓北側,是為紀念第一次解放泰安時英勇犧牲的新四軍第一縱隊第三旅指戰員而修建。紀念碑全部用泰山花崗岩砌築而成,四周石欄環繞,古柏掩映,莊嚴肅穆,與泰山景區茂林修竹、雲蒸霞蔚的環境融為一體。紀念碑高11.1米,分三層:上層為梯形碑身和塔尖,南面刻有“革命烈士紀念碑”7個大字,另三面分別刻有題詞;中層為正四稜柱體,四面鑲嵌磨光石面,其中三面鐫刻第三旅在解放泰安以及此前浙東遊擊縱隊在抗戰時期犧牲的700多位烈士姓名及籍貫,南面鐫刻時任第三旅政委何克希撰寫的《烈士紀念碑誌》。

碑誌全文

新四軍一縱三旅原系浙東抗日縱隊。過去馳騁淞滬,轉戰四明,會稽,直至日寇無條件投降,偉大抗日民族戰爭勝利結束,受降開始,我淞滬浙東健兒,為貫徹我黨和平民主建國方針,繼念相忍為國至意,毅然撤至山東。其間經過錢塘黃浦長江諸大河,滬杭甬隴海等鐵路。公路則難數計。疊突重圍,歷盡艱險。澉浦之戰,粉碎了反動派襲澉陰謀;滬郊屯兵,搖撼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惡夢。泰安攻城三日得手,民間傳為奇談,前未曾有。
  此役由於我黨教育全軍對人民應盡其全忠全孝,以全心全意服務於人民,而烈士忠魂正宜不朽。在民族抗日戰爭,與反內戰自衛戰爭中,我全體指戰工作人員傷亡以千百計,用特將烈士英名勒諸於石,所以志不忍忘,以策來茲。
  國家多難,好戰份子竟掀起慘痛內戰,美國新式械具,正用以屠殺自衛人民,偉大的人民解放事業,尚有待於我輩之最大努力。
  泰山往昔用示統治地位永存,而今而後則更象徵人民不朽,為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犧牲的烈士們精神不死!
何克希 氏題
中華民國三十五年七月一日建立
一九五三年三月重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