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症狀,注意力缺損,多動,衝動,角色管理失調,喚醒不足,共病,學習障礙,對立反抗與行為規範障礙,憂鬱症,抽搐 / 妥瑞氏症,躁鬱症,睡眠障礙,原因,神經及化學性因素,遺傳性因素,環境因素,解剖學原因,診斷方法,神經生理檢測,行為檢查,心理測驗,治療方法,
簡介
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首次在20世紀初被討論。1902年,由一位對孩童疾病有興趣的喬治史提爾(George Still)醫生在倫敦發表了相關文章。他發現一些孩子似乎停不下來,情緒容易起伏,常常惹麻煩。ADHD的主要特徵是不專注、過動和衝動,但這些症狀多會造成他們很難遵守規則行為或者維持固定的表現。史提爾醫生認為這些
兒童“對於動作控制有不正常之處。”他寫了一篇以此為主題的文章並發表在
英國醫學期刊上。
美國心理學會公布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簡稱DSM)在1980年對於過動症作了第一次的描述,並將它稱之為“兒童期的過動反應異常。”之後相關學者經過多次修改後,“注意力缺陷過動症”這個名詞終於產生,而它的症狀以及診斷的規範也越來越明朗。
對ADHD比較確切的定義,記載於美國精神醫學會(APA)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文本修改版(DSM-IV-TR,APA,2000年)。ADHD的主要病徵是:注意力散渙;集中困難;活動量過多;自制力弱。而基於以上三種病徵出現的優勢,再把ADHD細分為以下三個分類:注意力缺陷型;過動/衝動控制障礙型;混合型 。
症狀
ADHD兒童通常有如下行為特徵:
注意力缺損
難以根據人為的要求自覺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方面。主要表現為根據任務要求的主動注意力差,而被動注意亢進,易被弱小刺激吸引。
多動
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地多動,動作與環境極不協調,不是環境所要求的。
衝動
行為無計畫,不能看到行為的結果,對過去的行為也不能總結,不能吸取教訓。
角色管理失調
違紀,不能按順序等待,不能按規則管理行為,對刺激反應過激,常攻擊同學。
喚醒不足
需長時間保持注意時,就表現出懶散、拖拉,對目標明確的活動冷漠。ADHD是一組症候群,並不是每一種行為特徵在每一個案例中都必須出現。如多數年齡較大的ADHD兒童學習時並不表現出多動,僅表現出煩躁不安。但ADHD兒童表現出的症狀必須具有幼發性(通常在2歲~3歲就開始有表現)、持續性和跨場合的一致性。
共病
共病是指,一個病患同時患有2個以上不同疾病的現象(Pliska等,1999)。通常 ADHD 兒童中,有許多會同時患有學習障礙、憂鬱症等其它小兒精神方面的障礙。
學習障礙
所謂的學習障礙是指,在聽、說、讀、寫、推理、運算,以及在其使用上明顯地出現困難的情況,而其原因來自中樞神經功能障礙。經歷學習障礙的兒童,也會在行為的調整,與社會相互作用中經歷種種問題。
對立反抗與行為規範障礙
在 ADHD 兒童中,約有 30-50% 出現對立反抗與行為規範障礙的情況,尤其在男童的比率偏高。一般認為引起行為障礙的原因有遺傳性因素、神經學性異常、皮膚傳導速率的異常、低心縮壓、兒茶酚胺血清素的神經傳導物質異常、血中
男性荷爾蒙過多、腦波( EEG )與事件誘發電位異常等,以及其它心理社會性因素。由於這種兒童與人的互動較敏感,因此當他心情不好時,會向他人破口大罵或推擠,甚至會出現暴力傾向。通常這種兒童個性固執、易怒,且會做出反抗的行為。
憂鬱症
報告顯示出, ADHD 兒童中,約有 1/3 的比率患有憂鬱症。 雖然在青春期前患有憂鬱症的比率非常稀少,但是卻有 1% 的兒童會經歷憂鬱症。兒童憂鬱症的症狀有鬱卒、沮喪、愛計較、注意力下降、記憶發生障礙、與朋友之間的互動不好、睡眠型態與體重變化、活力不足、自我批評等症狀。
抽搐 / 妥瑞氏症
抽搐與本身的意志無關。其可分為兩類:其一為不自主地反覆發出詭異聲音之聲音型;與持續在臉部與身體部位做出小動作的動作型( Motor Tic )抽搐。簡單的就如晃手這些快速而短促的動作;比較複雜的就有像摸鼻子、碰別人、亂踢腿、作鬼臉等等的表現,甚至也有的小孩會模仿別人或作出疑似猥褻的動作。其症狀有眨眼睛、皺眉、噘嘴、聳肩膀、搖頭晃腦、搖擺甚至扭動整個身體、像清喉嚨般的咳嗽聲、蹙鼻或發出類似吸進鼻涕的聲音、模仿他人說話、或發出似罵人的聲音等。雖然可暫時抑制抽搐,但由於抽搐本身與意志無關,是一種不由自主的出現的動作。因此家長的指責或處罰不會有任何幫助,反而會加重病童心理不安,使症狀更加惡化,甚至亦會誘發其它情緒上的問題。如果同時出現運動抽搐和聲語抽搐,且其現象持續 1 年以上,即稱為妥瑞氏症。由於同時出現兩種抽搐現象,症狀會較嚴重,但只要接受藥物治療就能獲得改善。
躁鬱症
躁鬱症是一種交替極端性的情緒,例如高昂的情緒(躁症)與低落的情緒(憂鬱症)交替。大部分會出現在成人期,但也會出現在 10 歲以上的青春期,出現在兒童期的比率非常稀少。通常躁症可以輕易地被發現,但在躁鬱症中的憂鬱症發病期較短,因此鬱症的部分很難被觀察到。躁症的症狀有:情緒變化非常大(例如:幸福 → 煩躁 → 憤怒 → 攻擊等)、過度自信、活力充沛、好幾天沒有睡覺也不會感到疲倦、話變得多、散漫、且會反覆做出危險動作等。鬱症的症狀有:煩躁、情緒低落、持續性的憂傷、無法解釋的哭泣、會有自殺的念頭、無法感到快樂、感到頭痛、腹痛等的身體上的不適、亦會感到全身無力、疲倦、無法集中精神、感覺生活很枯燥等。
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亦稱為夜驚,主要症狀為睡眠中感到極度的恐怖而被驚嚇等。通常會在入睡後 1-2 小時內發生,驚嚇現象會持續約 1-10 分鐘左右。心跳急速加快,大量地流汗,呼吸急迫,一時無法保持清醒狀態,早上起床只記得曾發生過非常可怕的事情,但幾乎不記得晚上所夢到的內容。
原因
神經及化學性因素
人的腦中有主管學習、自我抑制、產生動機等的網狀活化系統RAS(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而在網狀活化系統RAS內,有主管注意力的多巴胺(Dopamine)、正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的物質。專家認為,當缺乏這些物質或這些物質有異常時,即會誘發ADHD。在ADHD發病的相關研究中,目前亦持續提出除了多巴胺與正腎上腺素外的神經傳導物質,如色胺酸(serotonine)等亦與ADHD發病有關。所以要有前述的神經及化學性因素才會引起ADHD,更重要的是,由於ADHD是一種疾病,需要接受具體的診斷和治療,千萬不要單純地認為ADHD是因為孩子天生的個性或周遭環境所引起的。
遺傳性因素
在許多ADHD基因研究中發現,ADHD兒童的父母或其兄弟姊妹中,有30%的比例也有注意力缺失的問題。但是目前並沒有很具體的下結論表示,ADHD會單純地因某種遺傳性而引起,只是認為其因素會與家人有關。
環境因素
亦有報告指出,懷孕時胎兒的狀態亦與注意力缺失有關。換句話說,ADHD的罹患率會受到懷孕時期孕婦的營養不良、吸菸、過多的壓力、感染等因素的影響。同時,早產兒或難產時頭部受損等因素,也可能成為引起ADHD的因素。但這並不代表這樣的環境因素就一定能引起ADHD。專家認為,過去所認為的“過度看電視”、“鉛中毒”、“高壓電流地區的輻射暴露”、“日光燈暴露”、“
電動玩具”、“過敏”等也會引起ADHD的說法,是毫無醫學根據的。另外,其它說法像是缺乏維他命,攝取過多的食物添加物、鹽醃製的食物、精緻砂糖等,會造成過動的說法,在科學方面並沒有確實的證據。
解剖學原因
大部分的學者認為注意力缺失為先天性,或可能是神經及化學性原因所造成的現象。通常ADHD兒童腦部的基本構造在外觀上並無異常,但在腦功能方面可發現細微的功能障礙。以正常兒童為例,在胎兒期以及出生後的1年間,他們的腦部會持續成長,而在其發展過程中,會適當的形成與結合神經細胞。但是,也有可能因孕婦吸菸、飲酒、濫用藥物等各種原因,無法正常形成上述的腦部功能。以平均值而言,ADHD兒童的前額葉(Frontal lobe)比正常的兒童小10%,且大腦 Anterior superior與 Anterior inferior的容積也比正常的兒童小10%左右。
診斷方法
神經生理檢測
神經生理檢測是直接檢測神經系統的整體生理機能。最常見的測量方法是腦電圖和注意力變數檢測,它們多用於對多動症的檢測。
行為檢查
由於長久以來認為多動症與輕微腦功能失調(MBD)相關,所以多數檢測方法是針對MBD.特別是神經系統檢查,但這些方法都有一定局限性。針對所有的病例,檢測特殊行為和兒童之間的相互反應才有重要價值。
在臨床上,按照1989年美國精神醫學會和中華神經精神學會的診斷標準診斷為ADHD。另外,還常用康納斯行為檢查表和阿肯巴赫兒童行為檢測表簡稱(CBCL)來進行評定。
心理測驗
ADHD兒童的檢測還要用到
智力測驗、注意測驗等心理測驗手段以輔助診斷。下面介紹一些常用於ADHD診斷的心理測驗。
(2)數字劃消測驗:測查兒童的注意水平。另外還有一些測量兒童注意的方法,如兒童校對測驗、圖形匹配測驗、解碼測驗、迷津測驗等。
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
多數ADHD兒童在服藥物後多動行為或認知功能都有改善,但藥量難掌控及藥物副作用可導致因
營養不良影響骨骼生長和成長發育,以及停藥可能引起行為反彈現象(出現未用藥前更加嚴重的行為症狀)等問題,要求在用藥過程中,藥物劑量的控制和藥物療效的評價一定要做得專業精確可靠。目前市場上主要有兩種藥物:擇思達和專注達(鹽酸托莫西汀膠囊);立他林(鹽酸哌甲酯片)。
2、心理治療
主要針對ADHD兒童的情緒、親子關係、人際交往、
自我認知等方面展開,這些方面對於ADHD兒童適應社會、發展自我是非常有益的,但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本身的症狀效果不明顯,可作為ADHD的一個常規的輔助治療出現。行為治療對改善兒童行為有明顯作用。主要體現在自我管理、時間管理、學校及家庭行為控制等方面。行為治療是ADHD的必要治療措施。如果單純的藥物治療很可能隨著停藥效果就消失了,但如果同步配合行為學治療就會在停藥後保持某些有效的行為特點。此外還有生物反饋訓練。
3、神經生理訓練
對改善ADHD兒童的神經反應能力有效。ADHD歸根到底是一種神經病學疾病,因此有著明確的神經反應缺陷。神經生理訓練可以有針對性的、循序漸進的切實改善這種神經反應缺陷。具體效果的可反應在兒童對目標刺激反應的正確率越來越高、疏漏越來越少、反應在正確的前提下越來越快。因此,神經生理訓練對改善ADHD兒童學業反應的高錯誤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