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泮托拉唑鈉,適應症為適用於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急性胃黏膜病變,複合性胃潰瘍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注射用泮托拉唑鈉
- 藥品類型:處方藥、醫保工傷用藥
- 用途分類:抑制胃酸分泌藥
成份
活性成分的化學名稱:5-二氟甲氧基-2-[[(3,4-二甲氧基-2-吡啶基)-甲基]亞磺醯基]-1H-苯並咪唑鈉一水合物。
化學結構式:
分子式:C16H14F2N3NaO4S·H2O
分子量:423.38
性狀
適應症
規格
用法用量
本品溶解和稀釋後必須在4小時內用完,禁止用其它溶劑或其它藥物溶解和稀釋。
不良反應
禁忌
2、妊娠期與哺乳期婦女禁用。
注意事項
2、腎功能受損者不須調整劑量;肝功能受損者需要酌情減量。
3、治療潰瘍時應排除胃癌後才能使用本品,以免延誤診斷和治療。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兒童用藥
老年用藥
藥物相互作用
藥物過量
藥理毒理
泮托拉唑為質子泵抑制劑,通過與胃壁細胞的H+-K+ATP酶系統的兩個位點共價結合而抑制胃酸產生的最後步驟。該作用呈劑量依賴性並使基礎和刺激狀態下的胃酸分泌均受抑制。本品與H+-K+ATP酶的結合可導致其抗胃酸分泌作用持續24小時以上。
毒理研究
遺傳毒性:泮托拉唑的人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試驗、中國倉鼠卵巢細胞/HGPRT正向突變試驗及二次小鼠微核試驗中的一次結果均為陽性,而大鼠肝臟DNA共價結合試驗結果難以判斷。Ames試驗、大鼠肝細胞程式外DNA合成試驗(UDS)、AS52/GPT哺乳動物細胞正向基因突變試驗、小鼠淋巴瘤L5178Y細胞胸腺嘧啶激酶突變試驗及體內大鼠骨髓細胞染色體畸變試驗結果均為陰性。
生殖毒性:雄性大鼠經口給予泮托拉唑500mg/kg/d(按體表面積折算為臨床推薦口服劑量的98倍),雌性大鼠經口給予泮托拉唑450mg/kg/d(按體表面積折算為臨床推薦口服劑量的88倍)時,生育力及生殖行為未見明顯異常。
大鼠靜脈給予泮托拉唑20mg/kg/d(按體表面積折算為臨床推薦口服劑量的4倍),家兔靜脈給予泮托拉唑15mg/kg/d(按體表面積折算為臨床推薦口服劑量的6倍),對生育力和胎仔均未見明顯損害。泮托拉唑及其代謝產物可以從家兔乳汁中分泌。
致癌性:SD大鼠連續 24 個月經口給予泮托拉唑0.5-200mg/kg/d,胃底出現劑量依賴性的腸嗜鉻樣細胞增生及良性和惡性的神經內分泌細胞瘤。當劑量為50和200mg/kg/d(按體表面積折算為臨床推薦口服劑量的10和40倍)時,前胃出現良性鱗狀細胞乳頭狀瘤和惡性鱗狀細胞癌。泮托拉唑還導致極少數大鼠出現胃腸道腫瘤,包括50mg/kg/d劑量時偶爾出現十二指腸腺癌,以及200mg/kg/d劑量時胃底出現良性息肉和腺癌。泮托拉唑給藥劑量0.5 -200mg/kg/d時,大鼠劑量依賴性地出現肝細胞腺瘤和肝癌,200mg/kg/d劑量還可使大鼠甲狀腺囊泡細胞瘤和囊泡細胞癌的發生率增加。SD大鼠6個月和12個月的毒性研究中也偶見肝細胞腺瘤和肝癌。
Fischer344大鼠連續24個月經口給予泮托拉唑5-50mg/kg/d(按體表面積折算為臨床推薦口服劑量的1-10倍),胃底劑量依賴性出現腸嗜鉻樣細胞增生及良性和惡性的神經內分泌細胞瘤。但該試驗的劑量選擇不足以支持對泮托拉唑潛在致癌性的充分評價。
B6C3F1小鼠連續24個月經口給予泮托拉唑5-150mg/kg/d(按體表面積折算為臨床推薦口服劑量的0.5-15倍),同樣出現胃底腸嗜鉻樣細胞增生;雌鼠在150mg/kg/d劑量時,肝細胞腺瘤和肝癌的發生率升高。
上述嚙齒類動物的致癌性研究結果提示本品具有一定的致癌性,但此結果與臨床的相關性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