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胡菜(中藥)

泥胡菜(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泥胡菜,中藥名。為菊科植物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 (Bunge) Bunge的全草或根。泥胡菜我國南北各地大都有分布。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功效。常用於痔漏,癰腫疔瘡,乳癰,淋巴結炎,風疹瘙癢,外傷出血,骨折。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泥胡菜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桔梗目
  • :菊科
  • :泥胡菜屬
  • :泥胡菜
  • 分布區域:我國南北各地
  • 採收時間:夏、秋季採集,洗淨,鮮用或曬乾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別名

苦馬菜、牛插鼻、石灰菜、糯米菜、貓骨頭、剪刀草、絨球、苦郎頭、苦藍頭菜、石灰青、田青、野苦麻、苦蕒菜、豬兜菜、艾草

入藥部位

全草或根。

性味

味辛、苦,性寒。

歸經

歸肝、腎經。

功效

清熱解毒,散結消腫。

主治

用於痔漏,癰腫疔瘡,乳癰,淋巴結炎,風疹瘙癢,外傷出血,骨折。

相關配伍

1、治各種瘡瘍:泥胡菜、蒲公英各30g。水煎服。(《河北中草藥》)
2、治疔瘡:糯米菜根、苧麻根、折耳根各適量。搗絨敷患處。
3、治乳癰:糯米菜葉、蒲公英各適量。搗絨外敷。(2-3方出自《貴州草藥》)
4、治頸淋巴結炎:鮮(泥胡菜)全草或鮮葉適量,或加食鹽少許。搗爛敷患處。(《浙江藥用植物志》)
5、治刀傷出血:糯米菜葉適量。搗絨敷傷處。
6、治骨折:糯米菜葉適量。搗絨包骨折處。(5-6方出自《貴州草藥》)
7、治牙痛,牙齦炎:泥胡菜9g。水煎漱口,每日數次。(《青島中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集,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二年生草本,高30-80cm。根圓錐形,肉質。莖直立,具縱溝紋,無毛或具白色蛛絲狀毛。基生葉蓮座狀,具柄,倒披針形或倒披針狀橢圓形,長7-21cm,提琴狀羽狀分裂,頂裂片三角形,較大,有時3裂,側裂片7-8對,長橢圓狀披針形,下面被白色蛛絲狀毛;中部葉橢圓形,無柄,羽狀分裂;上部葉條狀披針形至條形。頭狀花序多數,有長梗;總苞球形,長12-14mm,寬18-22mm;總苞片5-8層,外層較短,卵形,中層橢圓形,內層條狀披針形,各層總苞片背面先端下具1紫紅色雞冠狀附片;花紫色。瘦果橢圓形,長約2.5mm,具15條縱肋;冠毛白色,2列,羽毛狀。花期5-6月。

生長環境

生於路旁、荒草叢中或水溝邊。我國南北各地大都有分布。

藥材性狀

全草長30-80cm。莖具縱棱,光滑或略被綿毛。葉互生,多捲曲皺縮,完整葉片呈倒披針狀卵圓形或倒披針形,羽狀深裂。常有頭狀花序或球形總苞。瘦果圓柱形,長2.5mm,具縱棱及白色冠毛。氣微,味微苦。

藥理作用

1、抗炎作用;
2、抗細菌作用。

相關論述

1、《質問本草》:“性寒。”
2、《貴州草藥》:“性涼,味微苦。”
3、《青島中草藥手冊》:“性平,味辛。”
4、《質問本草》:“煎湯,洗大腸痔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