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溝

一種地理構造或地名。通常指爛泥淤積的水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泥溝
  • 外文名:Mud ditch
  • 別名:水溝、溝渠
  • 拼音:ní gōu
  • 解釋:爛泥淤積的水溝
  • 出處:《寄崔二十六立之》
詞語泥溝,地名泥溝,普寧市燎原鎮泥溝村,台兒莊區泥溝鎮,

詞語泥溝

【拼音】:ní gōu
【解釋】:爛泥淤積的水溝。亦用作比喻。
【出處】:唐·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詩:“陷身泥溝閒,誰復稟指撝。” 唐·韓愈 《題張十八所居》詩:“君居泥溝上,溝濁萍青青。”

地名泥溝

亦為地名。
其一,是位於廣東省普寧市燎原鎮腹地泥溝鄉(泥溝村),也作:彌高鄉。取老而彌高之意。
其二,在今河南省杞縣最北端,行政區劃為泥溝鄉。泥溝鄉隸屬杞縣,與開封縣蘭考縣毗鄰。
其三,位於棗莊市東南部,行政區劃為泥溝鎮。泥溝鎮隸屬於台兒莊區,南與馬蘭屯相接,東、西、北分別與嶧城區底閣鎮金陵寺鎮和吳林鄉接壤,總面積150平方公里,人口6.6萬人。
其四,廣東省普寧市燎原鎮泥溝村泥溝村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省道1930線燎原路段西側

普寧市燎原鎮泥溝村

泥溝村位於廣東省普寧市省道1930線燎原路段西側,是燎原鎮政府所在地,該村旅居海外華僑近8萬人,是普寧市重點僑鄉。泥溝村交通便利,普惠高速公路在該村設有出入口,省道1930線貫穿南北,一部分收入較高村民靠經商辦服裝加工廠,收入較低村民主要靠農業、農副產業,部分年輕村民在珠三角一帶經商打工。村集體經濟主要靠土地出讓金,年收入40多萬元。泥溝村自然資源豐富,有白坑湖水系及名貴魚類“敕瓦絲”魚;桃園荔枝,甘甜無渣;石母甘泉,經普寧市防疫站化驗為標準甘泉;還有夕陽虎山、仙羅鼓山等著名風景區。
泥溝又稱彌高,位於普寧市腹地燎原鎮、距市區流沙約5.4公里,為燎原鎮政府駐地,與果隴、光南、烏石、夏地、大員、白坑等鄉毗鄰。
鄉中有由北偏西、向南偏東走勢的崎頭山、虎地山、鳳髻山、鵝地山,山連嶺接,橫臥於後嶺溪與練江之濱,白坑湖之畔。鄉中居民住屋,依山臨水,各依地勢朝向,有“倒地梅”(節節開花)之美稱。鄉旁四周有土地肥沃平原,主產糧食。1956年普寧興修水利,引榕江水入後嶺溪,蜿蜒流注鄉中各地,再匯集牛水路溝與下柵溝入白坑湖。
鄉北以白坑湖為中心,西南有鳳髻山、崎頭山,越西北有大林山,轉東北有小石山,組成一個巨大山字形,山環而氣聚。其間有無數細流,宛如蒼龍聚首於湖心,水涌而浪復。山環口,承東南之紫氣;水凝重,作練江之源頭。泥溝選址。意涵深遠,英才輩出,與得天獨厚之自然地理條件息息相關。
泥溝屬南亞熱帶溫濕性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受海洋性氣候影響,空氣溫和濕潤,夏熱時間較長,冬寒時間稍短,終年無雪少霜,宜農作物生長。
泥溝鄉地處廣東省練江上游,東北有白坑湖斜臥、西南有後嶺溪繞流,其間溝渠縱橫交錯、池塘星羅棋布,耕地面積6000多畝,農業得天獨厚,但由於小農經濟的局限與較多的自然災害,農業長期停滯不前,許多農民求溫飽而不可得。然而泥溝人勤奮、聰明、守信,深明無工不富、無商不活之理, 深諳工商之道,海內外泥溝人努力工作,成功的工商巨子也不乏其人。

台兒莊區泥溝鎮

沿革:建國前屬嶧縣,建國後,除郭莊、趙莊、溝圈、吳莊、戴莊屬嶧縣,其餘歸屬蘭陵縣,1956年屬蘭城店區,1957年設泥溝鄉,1958年建泥溝公社,1960年撤嶧縣屬棗莊市,1962年析出蘭城店、馬蘭屯兩公社,1984年西部設泥溝鎮,東部改為蘭城店鄉,2001年3月,泥溝鎮、蘭城店鄉合併為現在的泥溝鎮,鎮政府設在泥溝,距棗莊市23公里。“泥溝”古時溝河交錯,道路泥濘而得名。現境內有兩處農貿市場和集市,泥溝駐地農曆每月逢一、四、六、九為集日,蘭城駐地農曆每月逢三、五、八、十為集日,二月初八、二月十九、四月初四、十月初一為古會。
自然環境:西北高,東南低,略有起伏。東多黑土澇窪,中西部沙河兩岸為黃土平原。主要河流有嶧城沙河及沙河分洪道流入運河。東有王場河、新溝河南北穿境而過,南有勝利渠橫貫東西。
自然資源:該鎮土地面積非常廣闊,種植、養殖業發展較快,水利條件比較優越,鎮駐地有省重點水利工作紅旗閘,蓄水後周圍村莊耕地也進行自流灌溉。南有勝利渠,沿線投資300餘萬元建提水站台10座,建石渠、“U”型渠16000餘米,全鎮大、小機井1600眼,可灌溉面積達八萬餘畝。林果業發展比較迅速,全鎮共有各類果園2600畝,林網縱橫交錯,已形成地成方、林成網生態平衡發展的良好局面。
經濟狀況:全鎮共有耕地面積9.6萬畝,以糧、菜、桑、果及食用菌生產為主,2002年該鎮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山東省十大食用菌生產基地”年農業生產總值達4.92億元。泥溝鎮境內礦產資源以石膏及石灰石為主,工業以石膏開採及深加工和水泥生產為支柱產業。全鎮主要民營企業有40餘處,2002年招商引資8100萬元,年工業生產總值4.6億元。山田石膏集團和棗莊五棉都建在該鎮境內。
文化衛生事業:全鎮共有中學二處,國小21處,中心醫院一處,文化活動中心一處,近年來,有線電視事業發展較快,全鎮有線電視網路覆蓋率達80%。
古蹟:主要有蘭祺故城(西漢時期), 鵝鴨城夏代文化遺址,南灘子(西蘭城南)為大汶口文化遺址,曬來城為龍山文化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