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心論(panpsychism)認為每一存在——準確地說,我們這個現實的宇宙中、自然中的每一個現實存在(actual entity)——皆具有其相應的主體性形式,這種主體性形式被我們一般地稱之為“心智”(mind)或者“體驗”(experience),前兩種現代術語用來替代並沒有現代對應術語的希臘詞“psyche”。泛心論的同義詞也包括“泛體驗論”(panexperientialism)和“泛主體論”(pansubjectivism)。根本來說,“泛主體論”這個詞更好地在字面上說明了泛心論運動的時代意義。
根據大衛·斯科比納(David Skrbina)在《泛心論在西方》(Panpsychism in the West)的考證,是義大利自然主義者弗蘭西斯科·帕特里齊(Francesco Patrizi)最早杜撰“泛心論”一詞,拉丁文拼寫為“pampsychia”,不過,並不清楚為什麼沒有拼寫成“panpsychia”。
泛心論在當代意識哲學-科學研究中的復興是心身關係理論發展的內在要求推動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泛心論
- 外文名:panpsychism
- 觀點:每一存在皆具有相應的主體性形式
- 代表人物:懷特海;德日進;熊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