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王國

法蘭西王國

法蘭西王國(法語:Royaume de France,英語:Kingdom of France;987年-1792年,1814年-1848年)為西歐的一個君主制國家。

987年西法蘭克王國卡洛林王朝絕嗣,法蘭西島公爵雨果·卡佩被貴族推舉為法蘭克人的國王,建立卡佩王朝,歷史學家視之為法蘭西王國的開端,但是自雨果·卡佩至路易七世諸王仍然稱自己是法蘭克人的國王,腓力·奧古斯都是第一個使用法蘭西國王頭銜的君主。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1792年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死,進入羅伯斯庇爾雅各賓派恐怖統治時代及拿破崙帝國時代。1814年,法蘭西王國復辟,直至1848年歐洲革命,由拿破崙三世建立的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後為法蘭西第二帝國)推翻王室統治,法蘭西的王政時代才宣告結束。

整個王國共經歷了四個王朝,分別是卡佩王朝(Capétiens)、瓦盧瓦王朝(Valois)、波旁王朝(Bourbon)及奧爾良王朝(Orléans)。法蘭西王國是歐洲最早發展封建制度的國家。

基本介紹

王國建立,早期概況,王國發展,全盛時期,王國的覆亡,路易十五時期,路易十六時期,拿破崙時期,奧爾良王朝時期,

王國建立

自從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大帝逝世後,王國內部就開始分裂。公元843年,查理曼大帝的三位後人,洛泰爾一世(Lothair)、日耳曼人路易(Louis II de Germanie)、禿頭查理(Charles II le Chauve)簽署了《凡爾登條約》,協定把王國分成三份。其中禿頭查理的“西法蘭克王國”成為日後法蘭西王國的雛型。
法蘭西王國紋章(17世紀)法蘭西王國紋章(17世紀)
其後,管治著西法蘭克王國卡洛林王朝開始走向衰落,而卡佩王朝卻開始崛起。在9世紀末至10世紀初的這段時間,兩個家族開始出現對立。987年,國王路易五世逝世,卡洛林家族後繼無人,卡佩家族的雨果·卡佩因此被擁立為西法蘭克國王,建立卡佩王朝。由於卡佩本來為法蘭西島公爵,因此國家也改稱為“法蘭西王國”。
當時的封建主割據一方,法蘭西王權旁落,為此,卡佩王朝的君主致力於法蘭西的統一。11世紀起,法國國內的城市開始興起,國王和城市間合作對付割據一方的封建主,再加上很多時候被封建主剝削的市民發動起義,令部分封建主只得依附國王,以避免再次發生流血事件。法蘭西國王此時也逐漸掌握了司法權及財政權,令封建主勢力大大被削弱,自此,法蘭西王國開始趨向統一。

早期概況

經過卡佩王朝的統一後,法蘭西王國奠定了基本的統治政制。可是公元1328年卡佩王朝的查理四世離世後,由於他膝下無嗣,其堂兄安茹伯爵腓力和外甥英王愛德華三世相互爭奪法蘭西王國的王位,最後由腓力得到王位,法蘭西王國進入瓦盧瓦王朝
波旁王室旗幟波旁王室旗幟
經過英國和法國之間斷斷續續一百多年的百年戰爭,法國在1453年成功擊退英國,結束百年戰爭。但經歷了百多年戰爭的法國經濟出現衰退,當時又逢黑死病流行於歐洲,法國的國力開始削弱。即便如此,法蘭西王國在這場戰爭後成功統一整個民族,仍舊為以後法蘭西王國爭霸歐洲奠定了基石。
法蘭西王國在12世紀至13世紀期間參與十字軍東征隨遭屢次失敗,但十字軍東征以及和英國的戰爭卻促進了法蘭西王國國內的手工業及商業帶來重大的發展,令法國國內的商品經濟及資本主義得以萌芽,也為法國的文藝復興打下基礎。

王國發展

1461年路易十一即位後,便開始打擊其他不順從的封建諸侯,如勃艮第公國、安茹公國等,成功把它們納入法蘭西王國版圖。路易十一在位期間,大部份諸侯國都併入了法蘭西王國,法蘭西王國在15世紀末基本上完成了統一。
除了領土上的統一外,路易十一的繼任人開始發動擴張戰爭,如查理八世路易十二曾經出兵義大利,引發持續數十年的義大利戰爭。此外,後來的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對於新興的基督新教感到受威受脅,開始大力鎮壓國內的新教徒,是法國宗教改革的肇始。
波旁王室紋章波旁王室紋章
16世紀40年代,加爾文教派在法國開始流傳,並逐漸形成一個稱為“胡格諾派”的集團,和當時的攝政者吉斯家族對立。不久後,雙方爆發了“胡格諾戰爭”。經歷戰爭後,瓦盧瓦王朝的最後一任國王亨利三世去世,瓦盧瓦王朝後繼無人,由納瓦拉亨利(即亨利四世)即位,法國開始了波旁王朝的統治。

全盛時期

亨利四世即位後,推行一連串的經濟政策,以改善法國當時的經濟,致力改善民族工業的發展。此外,他大力發展基礎建設,改善國內運輸、水利及民生等不足。他在1598年4月13日簽署《南特敕令》,對新教徒採取寬容政策,和天主教並存。另一方面他為了加強法蘭西的王權,打擊國內反對勢力,剷除外敵,以爭取平民支持。經過亨利四世的改革後,法蘭西王國國力大增,在歐洲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
亨利四世亨利四世
17世紀初,法蘭西王國開始全面的擴張。1618年,三十年戰爭打響,法國聯合瑞典、英國、德意志新教諸侯、丹麥等國,全面攻擊哈布斯堡王室統治下的神聖羅馬帝國及西班牙。經歷三十年戰爭後,雙方停戰,法國成功把疆域推向萊茵河一帶,取得歐洲霸主的地位。自此以後,法國的國力開始進入全盛時期。
1643年,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即位,法國的君主專制達到高峰。路易十四廢除了首相制,並致力對外擴張,參與了對西班牙及對荷蘭的戰爭,17世紀末,法國又面對英國、尼德蘭及神聖羅馬帝國三國的大同盟戰爭
1700年,西班牙的卡洛斯二世逝世,王朝無子嗣繼承,法國便欲爭奪西班牙王位,爆發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13年,各國簽署《烏得勒支條約》,同意由路易十四之孫腓力五世繼承西班牙王位,但法國因在這場戰爭中消耗過度,其影響力不復從前。
路易十四路易十四
此外,17世紀時,法國也開始發展其海外的殖民地,建立起其殖民地帝國。這個殖民帝國的版圖涵蓋當代的加拿大、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河流域、西非的塞內加爾及印度等地,令法國的版圖大幅度擴張。
可是,由於路易十四的連年征戰,令國家的財力開始乾涸,在他晚年的時候,國內的生產幾乎停頓,經濟大幅度下滑,法國人民生活困苦,法蘭西王國的國力開始回落。

王國的覆亡

路易十五時期

由於路易十四的連年征戰,令法蘭西王國元氣大傷。因此,路易十五即位一段時間後,開始攝政的弗勒里便大力推行和平政策。他先後與英國、西班牙進行結盟及和解,致力發展一個和平的關係,以免再次出現衝突。對內則致力於經濟及基礎建設的發展。但路易十五仍然主張對外用兵,在七年戰爭後,法國被迫割讓加拿大殖民地予英國,法國的聲威也因此而滑落。

路易十六時期

路易十五死後,由其孫路易十六繼承王位。1775年,美國發生獨立戰爭,法國為了奪回被英國搶去的土地,撥出一筆龐大的款項援助美國的獨立革命,這使得法國瀕臨破產的邊緣。因此,路易十六打算增加國庫收入,並召開三級議會尋求新興資產階級的援助。然而,由於雙方的意見不合引致了衝突,更演變成蔓延全國上下的法國大革命。1792年,資產階級以叛國罪把路易十六送上斷頭台,法蘭西王國的統治暫時結束,取而代之的是督政府及後來的法蘭西第一帝國
路易十六路易十六

拿破崙時期

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後,拿破崙開始四處征戰,因而遭到各國組成七次的反法同盟攻擊。1814年,拿破崙戰敗,被流放到厄爾巴島,而波旁王室的路易十八伺機復辟王朝,繼續進行王政。此後拿破崙曾逃出厄爾巴島,返回法國建立“百日王朝”,再度戰敗後,被流放聖赫倫那島,路易十八再次掌政。
拿破崙拿破崙

奧爾良王朝時期

經歷十年的統治後,傳王位於查理十世。查理掌政後,主張恢復特權階級的利益,並打算建立一個君主集權的政體。他的種種舉動,引起了平民的憤怒,觸發了“七月革命”。七月革命後,由議會確認路易·菲利普加冕為法蘭西國王,奉行君主立憲制,開始奧爾良王朝的統治。可是,他在位期間,大資本家開始對低下階層進行剝削,而政府規定人民必需交一定的稅款才能獲得選舉權,這使得民眾開始反對這個王室的統治。法國在1848年爆發了二月革命(“六月起義”實為意圖推翻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成功推翻了王室統治,建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至此,法蘭西王國一千多年的統治覆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