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和人治是治理國家的兩種不同主張和方法。是政治學和法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治和人治
- 屬性:治理國家的兩種不同主張和方法
法治和人治是治理國家的兩種不同主張和方法。是政治學和法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法治與人治是兩種不同的治理國家的政治思想。法治主張嚴格依據法律治理國家。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最早論述了法治勝於人治的觀點,提出“法治應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
人治是法治的對稱。又稱“賢人政治”。關於依靠執政者個人的賢明治理國家的治國方式和理論主張。在中國,儒家的政治思想中提倡人治。如孔子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篇》。孟子也說:“君仁莫不仁,君...
法治是依據法律的治理。法治實際上包含了許多層面的含義,它是指一種治國的方略、社會調控方式,法治是與人治相對立的一種治國方略。法治強調以法治國、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亞里士多德就明確提出“法治應當優於一人之治”。法...
法治社會是和人治社會相對而言的;它是指國家權力和社會關係按照明確的法律秩序運行,並且按照嚴格公正的司法程式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解決社會糾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依照執政者的個人喜好以及親疏關係來決定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
《法治與人治問題討論集》是200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法治與人治問題討論集》編輯組。內容簡介 依法治國,在實行法治的過程中加強民主已經成為我國基本的政治共識和法律共識,而這一共識的達成無疑經歷了極為漫長而艱辛...
《反腐人治與法治的PK》是2008年12月1日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琳。該書主要介紹了探討了腐敗的本質和反腐敗制度的建設。作者簡介 王琳,曾擔任9年檢察官,現為海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兼任《政法網路輿情》執行主編,《法治...
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也有過法治與人治之爭,但在內容上與古希臘的法治大相逕庭,從發生學的意義而言,中國古代法家的主張也並演繹出近代和現代的法治理論。從一定意義而言,現代中國的法治理論只是西風東漸的結果。憲法形式體現 不論是把...
人治主義,是儒家創立的中國古代治國理論,被封建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思想。儒家的人治主義對於維持封建社會的穩定起到一定作用,就是在現代社會倡導的法治,也需要建立在人治基礎上,需要重視人的道德發展,需要思想道德建設 人治主義 人治主義...
《明治金融風云:橫濱正金銀行的人治與法治》是2020年3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遲王明珠。內容簡介 在正金銀行的發展中,政府(大藏省)出於實現貨幣目標的目的,對正金銀行給予了大力支持,而同時又設法加強控制,大藏省、...
提出全面依法治國,一個重要意圖就是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法治和人治問題是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各國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綜觀世界近現代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
《從人治到法治:粵商家族企業的治理》是201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沆、李煒文。內容簡介 《從人治到法治:粵商家族企業的治理》基於豐富的數據與案例、點面結合呈現了新粵商家族企業的治理特徵,通過對知名粵商家族...
《發展、人權與法治研究:加強人權司法保障》是2015年12月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汪習根。內容簡介 法治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法治比人治具有相當的可靠性、穩定性,更加的文明。法治也是現代文明國家的標誌。本書以法治國家、法治...
從人治到法治 從人治到法治是一本2018年出版的圖書,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就人類社會政治的巨觀發展而言,主要存在“人治”和“法治”兩種社會政治形態。與此相對應,“法治”與“德治”的關係及其性質,主要存在於“人治”和“法治”兩種社會政治形態之中。在“人治”政治形態下,政治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中心...
人治到法治 人治到法治是一本2018年出版的圖書,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法治與人治的根本對立 法治概念的科學性 依法治國的理論根據和重要意義 現代法的精神論綱 法的人本主義 什麼是良法 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法治“官”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的里程碑 堅持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司法獨立的幾個問題 黨委審判案件的...
二、法治與人治 三、法治與法制 四、法治與法治國家 五、依法治國的基本含義 第三章 依法治國的基本原則 一、人民主權原則 二、憲法和法律至上原則 三、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 四、依法行政原則 五、公正司法原則 六、監督制約公權力原則...
《法治中國建設述要》是為法治中國建設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鼓與呼之作。該書以馬克思主義特別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法治中國建設定於幾千年中國法制史一脈相承的宏大的歷史敘述中,將人治、法制、法治、依法治國、...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當代中國,“法治”和“依法治國”這兩個概念是根本一致的,依法治國實際就是法治的另一種表述,二者之間是一體兩面的關係。 要全面認識法治的內涵,必須對法治與法制、法治與人治、法治與德治的概念做一下辨析,搞清楚...
法治和人治的根本對立/李步雲 應儘快頒布施行民事訴訟法/楊榮新 關於法制建設中的幾個理論問題/陶希晉 關於經濟法的幾個理論問題/佟柔 一個必須認真研究、探索的問題 ——關於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的問題/...
《法治是什麼》是2013年8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貴連。該書將法治在中國的歷史源流及發展演變作為一個核心議題,對中國自秦以前直至近代發生的社會結構變遷、政治形態與法治的轉型進行了全面梳理,時間跨度涵蓋了整箇中國...
①人治指統治者的個人意志高於國家法律,國家的興衰存亡,取決於領導者個人的能力和素質,人治不可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②法治是眾人之治,是與民主相聯繫的。在社會主義國家,法律是在黨的領導下,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是黨的主張...
區別在於:法制相對於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法治則相對於人治;法制內涵是指法律及相關制度,法治內涵則相對於人治的治國理論、原則和方法。法制一詞,中外古今用法不一,涵義也不盡相同,通常在兩種意義上使用:①泛指國家的法律和制度。法...
簡而言之,法制是一種社會制度,屬於法律文化中的器物層面;法治是一種社會意識,屬於法律文化中的觀念層面。與鄉規民約、民俗風情、倫理道德等非正式的社會規範相比,法制是一種正式的、相對穩定的、制度化的社會規範。法治與人治則是相...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圍繞著君本民本、人治法治、性善性惡、法古師令,以及軍事、經濟、用人等方面展開激烈的爭論。君本與民本思想的爭論 儒、墨、道、法諸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質上都是專制主義理論。但是,它們對於君主、民眾、國家...
這種分歧不但表現重禮輕法或重法輕禮、重德輕刑或重刑輕德、重“人治”輕“法治”或重“法治”輕“人治”等基本傾向上,更大量地表現肉刑的廢、復,親屬應否相容隱,復仇、赦罪,刑訊、株連、以贓論罪是否恰當和子孫能否別籍異財...
法治與人治”、“法治與禮治”的關係;對於“如何實現法治”的問題,他提供了幾種答案,包括教育人們自覺守法、在地方自治過程中訓練人們守法和重視律師等。在此基礎上,他憧憬一個“東方法治國家”的建立。
二、禮治、法治和人治 三、道義分析與道高於君 四、富國與富民 第五節《易傳》以應變為核心的政治思想 一、《易傳》的理論特點 二、社會結構本於自然說 三、應變政治 四、聖人治道 第四章法家以法、勢、術為中心的政治思想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