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具有目的性》是2017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利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治具有目的性
- 作者:王利明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06月
- 開本:16 開
- ISBN:9787301283646
《法治具有目的性》是2017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利明。
《法治具有目的性》是2017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利明。內容簡介法治需要從生活、習慣中汲取營養,法治本身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從細微處去觀察法治、體驗法治,從生活中思考法治,並將這些思考和觀察的心得與讀者分享,...
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讓人們建立起基本、穩定、持續的生活預期,保障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
亦指依法處治。《史記·蒙恬列傳》:“ 高有大罪, 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法治”一詞很早就出現在古書中。但有時並非作為一個詞組,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奢)收租稅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殺平原君用事者九人。”法治是依據法律的治理。法治實際上包含了許多層面的含義,它是指一...
簡言之,法治思維就是將法治的諸種要求運用於認識、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一種以法律規範為基準的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因此,法治思維需以法治概念為前設。人類政治文明發展至今,於法治概念之認知儘管不完全一致,但對其核心內涵包括精神、實體、形式等層面諸要件已經有基本共識存在。就中國當下而言,經過30...
歷史上,法學家們給出了若干種不同的答案,但朗·富勒的“目的性事業”法律觀則是開創性的,他從制度設計與良好社會秩序的建構角度把過程論哲學引入法學,視法律為一項人類持續努力的有目的的活動或過程,是使人的行為服從規則治理的事業。《作為目的性事業的法律(朗·富勒的法律觀研究)》在研究富勒法律理論的哲學...
③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④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⑤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
目的解釋指根據法律所要實現的目的來確定法律的意思。這裡,目的既指法律過去的目的,也指當前的目的。這種解釋方法側重於解釋結果的社會影響和社會效果,比較靈活。擴大解釋 是指超過被解釋對象的字面含義或日常含義範圍,如擴展、使用該字詞的較為邊緣含義,但沒有超出該詞句的應有含義範圍,或者說仍在該條文用語“...
三、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新方針:“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五、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有法可...
與法治思維相應的法治方式,其外延更為寬泛。通常人們所說的“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都是屬於法治方式的範疇。凡作決策、處理問題,都要先找法律依據。有法律依據的,看看法律是怎么規定的,所提出的處理措施是否符合法律規定。沒有法律的具體依據的,看看上位法、憲法中有沒有原則性的...
有序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將更多涉企經營許可事項納入改革。積極推進“一業一證”改革,探索實現“一證準營”、跨地互認通用。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推進投資領域行政執法監督,全面改善投資環境。全面落實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新設證明事項必須有法律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依據。推動政府管理依法進行,把更多行政資源...
法律規定行政活動的目的、程式和條件,行政活動必須受法律的拘束,符合法律的規定;(3)行政機關必須採取行動保證法律規範的實施。行政機關不僅有消極的義務遵守法律,而且有積極的義務採取行動,保證法律規範的實施。相關背景 法治的基本意思是依法辦事、依法治國、依法管理國家。法治要求政府在法律範圍內活動,依法辦事,...
生存權、發展權是基本的民生權利,從這個意義上講,民生問題的實質是一個法治問題。維護人民權益,法治是必由之路,也是根本保障。習近平同志強調,要依法保障全體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努力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這既突出了法治的核心價值,也使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具有廣泛深厚的民眾...
六、作為社會選擇的刑法目的調整/406 主要參考文獻/414 後記/429 作者簡介 曾明生,男,漢族,1971年生於江西寧都,法學博士,現為華東交通大學人文社科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華東交通大學鐵路法治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華東交通大學“天佑”法學教學團隊負責人;國家社科基金成果鑑定專家,國家鐵路局法律專家庫專家,江西...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內容按照2021版教材的順序依次展開,根據各章節所涉及的理論和現實問題選擇課程的重難點,並對重難點中涉及的知識點進行闡述,重難點問題的選擇展開,希望便於學生線上學習和教師課堂翻轉。該課程講授具有專題性、生動性、針對性、互動性、綜合性和多樣性等特點,是教師從事“思想道德與法治...
濫用行政自由裁量權違背了法律授權的目的和意願,干擾和破壞了法制秩序,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對自由裁量權必須加以控制。(四)權責一致 作為一個法治政府,應該帶頭守法,切實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如果其行為違法越權,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則應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如其行為造成公民、法人或...
”“法治有時被稱為法律的最高原則,它要求法官制定判決(決定)時,只能依據現有的原則或法律而不得受隨意性的干擾或阻礙。”德國《布洛克豪斯百科全書》第15卷認為:法治國家的要素有如下內容:頒布在法律上限制國家權力(尤其是通過分權)的成文憲法;用基本法規來保障各種不容侵犯的民眾權利;法院從法律上保護公民...
如果沒有法治環境的保障,個體就無法預測行為的後果。為了使自己的行為只帶來利益而避免損失,揣測權力者的心態,取悅權力者的“趨利避害’’行為就不可避免。競爭失去規則,個體失去自由,弱者難得利益,權力失去制約,穩定也就難以實現。改革、穩定、發展的關係協調,依賴於法治環境的形成和完善。良好的法治環境保障了...
《民法精神與法治文化民本模式論》,是2023年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利民。《民法精神與法治文化民本模式論》以民法精神為基礎,以民本模式為架構,建構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生態秩序理論體系,提出了諸多具有理論與實踐價值的問題。內容簡介 該書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民法精神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
程式法治的核心是程式正義。程式正義就是要實施和實現正當的法律程式。程式法治必須存在程式法律制度,但有程式法律制度不一定就能達到實現法律正義,因為法律程式本身可能不具備體現內在正義的價值內容。即程式法治涉及的法律程式是正義的,通過程式的實施能夠使人們看見公正,這樣,法治也才有權威。程式正義具有獨立的價值...
②特指統治階級按照民主原則把國家事務制度化、法律化,並嚴格依法進行管理的一種方式。這種意義上的法制與民主政治聯繫密切,即民主是法制的前提,法制是民主的體現和保證,只有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並嚴格依法辦事,以確立一種正常的法律秩序的國家,才是真正的法制國家。中國古書上所說的“命有司,修法制”《...
資本主義法制,是指資本主義法律和制度的簡稱。資本主義國家按照資產階級民主原則創製法律,並依法實現其統治的一種方式。這種意義上的法制有的學者稱為資本主義法治,是資產階級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並嚴格依法行使其國家權力,進行國家管理的一種原則。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提出法治主義的主張,在資產階級取得政權以後,...
法律的明示作用可以使人們知曉法律而明辨是非,即在人們的日常行為中,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絕對禁止的,觸犯了法律應受到的法律制裁是什麼,違法後能不能變通,變通的可能性有多少等等。這樣人們在日常的具體活動中,根據法律的規定來自覺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從而來達到有效避免違法和犯罪現象發生的目的。...
這種價值是法追求的理想和目的,因此又稱為法的“目的價值”。第二種使用方式是指法的“形式價值”,它是指法律在形式上應當具備的那些值得肯定或好的品質。比如任何一種法律都應該具有邏輯嚴謹、簡明扼要、明確性等特徵。(1)同價值的概念一樣,法的價值也體現了一種主客體之間的關係;(2)法的價值表明了法律...
與之相對,主觀立法則是指立法過程和立法行為出自於立法者單方面的主觀認識,這種主觀認識並沒有法治實踐中相對客觀的素材。例如有些法律規範的制定是出自某人的個人感情,某些法律規範的制定是出自某位專家的不成熟提案。總之,立法過程和所需要立之法律在沒有作到充分論證情況下而為之的都可以被認為是主觀立法。在...
就其本質而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當是一個法治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過程。只有依照法律規則來治理社會,人們和政府的行為才會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社會才有有和諧的基礎。這是由法律本身的特點決定的。作為法治社會最主要的規則,法律是所有社會規範中最具有明確性、確定性和國家...
法之所以公布,其目的有二:一是“使萬民知所避就”,能以法律自戒,二是為了監督官吏公開斷案,防止罪犯法外求情。依法辦事 要嚴格依法辦事,維護其權威性。法家堅決反對在“法令”之外講仁愛、道德,韓非子明確指出:“明其法禁,察其謀計。法明,則內無變亂之患;計得,則外無死虜之禍。故存國者,非仁義...
而這兩化都需要有法治來推動來保障。因而現代社會更為顯著的標誌,就在於要求建設法治國家,實現國家生活的法治化和法治生活的現代化。像中國這樣的有著長久的人治傳統的國家,要實現現代化,更需要丟棄人治而實現法治。立法作為建設法治國家的前提和基礎,也因此需要實行法治化,需要堅持法治原則。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和...
⒇任意性規範、授權性規範(即肯定被授權者有完成這樣或那樣積極行為的權利)與禁止性規範或強制性規範不同,前者注重當事人的自由意志的體現,強調法無明文禁止即自由的精神;注重鼓勵民事主體積極主動參與民事活動並對此予以引導。後者則體現為主體不為或必須依法定方式為一定行為的義務,重在對民事主體行為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