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律規則
- 外文名:legal rules
- 構成:假定條件、行為模式、法律後果
- 上位概念:法律規範
法律規則是指經過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關於人們行為或活動的命令、允許和禁止的一種規範。法律規則的上位概念是法律規範(法律規範可以分為法律規則和法律原則)。中國法學...
法律規範,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現的一種社會規範。它是構成法的體系的最基本細胞。它是法學研究和法律實踐的基礎,可以說它是...
國際法指適用主權國家之間以及其他具有國際人格的實體之間的法律規則的總體。國際法又稱國際公法,以區別於國際私法或法律衝突,後者處理的是不同國家的國內法之間的...
法律法規,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地方法規、地方規章、部門規章及其他規範性檔案以及對於該等法律法規的不時修改和補充。其中,法律有...
法律規則論,新分析法學的倡導者H.哈特關於法律概念的主張,他反對J.奧斯丁以來的法律命令論,認為它有四大缺點,即:“命令”只對下面的人起作用,對上面的人不起...
法律原則,是指集中反映法的一定內容的法律活動的指導原理和準則。法所確認的一定社會生活和國家活動的規律性要求。貫穿於具體法律規範之中。法律原則較之法律規範,更...
法律制度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所有法律原則和規則的總稱。...... 行政機關為達到行政目的而必須經歷的步驟、採用的方式,以及實現這些步驟和方式的時間和順序的法律規...
法律解釋,是指對法律和法規條文的含義所作的說明。依據解釋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分為正式解釋和非正式解釋;依據解釋所具有的法律效力範圍分為規範性解釋和個別性解釋;...
行為規則是人們參與社會活動所遵循的具體的、基本的原則和規範,具有長期的、穩定的適用性。根據對象不同、內容不同、場合不同,行為規則的叫法也有所不同,如規章、...
法律規範的種類,法律規範按照不同的標準所劃的類別。按照法的職能的不同,可劃分為調整性規範和保護性規範;按照其在法律調整過程中執行的特殊使命,可把專門化規範...
法律技術規範亦稱“技術法律規範”。人們在認識、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在運用勞動資料作用於勞動對象的生產活動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律屬性的某些行為規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法律要素是指構成法律的基本因素或元素。一般認為,法律由規則、原則和概念三種要素構成。...
法律規範的邏輯結構,法律規範的構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關於法律規範由哪些因素構成,法學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二因素說,即認為法律規範是由“行為模式”和“...
所謂法律優先,是指上一層次法律規範的效力高於下一層次法律規範。...... 在上一位階法律規範已有規定的情況下,下一位階的法律規範不得與上一位階的法律規範牴觸;...
哈特著述相當豐富。主要著作有:《法律中的因果關係》(1959,與A·M·奧諾里合著)、《法律的概念》(1961)、《法律、自由和道德》(1968)、《懲罰與責任》(1968)...
法律條文,法律規範的條文化的文字表述形式。一個法律條文可以表達一項或幾項命令性規範,而一項包括了調整性規範和保護性規範的完整的邏輯性規範往往要體現在幾項具有...
法律思維是法律職業者的特定從業思維方式,是法律人在決策過程中按照法律的邏輯,來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考模式,或叫思維方式。 一位普通人看到鐘錶不走了,可能...
法律條文中的條款項目的區分,是由編、章、節、條、款、項、目構成的法律條款項目區分。意義是指規範執法行為,提高執法質量。...
法律體系,法學中有時也稱為“法的體系”,是指由一國現行的全部法律規範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門分類組合而形成的一個呈體系化的有機聯繫的統一整體。法律體系(Legal ...
法律手段是依法治國、行政法治的武器和工具。具體貫徹到行政執行中,是指行政機關以法律為武器,根據法律活動的規律、程式和特點實施行政管理。即國家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
法律制定,又稱法律創製,法律創立,最通常的稱之為“立法”。它是指有法的創製權的國家機關或經授權的國家機關在法律規定的職權範圍內,依照法定程式,制定、補充、...
任意性規範是“強行性規範”的對稱。在法定範圍內允許法律關係參加者自己確定相互權利義務的具體內容的法律規範。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契約法第9條規定:“當事人...
法規是法令、條例、規則和章程等法定檔案的總稱。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範性檔案。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