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者:劉仁文法學隨筆之3

法律行者:劉仁文法學隨筆之3

《法律行者劉仁文法學隨筆之3》是2010年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仁文。本書主要收錄了過去三年間作者在從事學術研究之餘所寫的法學時評、隨筆、散文和部分記者訪談。

基本介紹

  • 書名:法律行者:劉仁文法學隨筆之3
  • ISBN:9787811399547
  • 頁數:550頁
  • 出版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2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尺寸: 23 x 17 x 2.8 cm
  • 重量: 798 g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劉仁文,湖南隆回人。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博士後(中國社會科學院),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教授。
曾任美國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及英國牛津大學等校訪問學者。著、譯有法學、社會學、經濟學著作多部,發表論文及各類隨筆若干。
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犯罪學會理事.山東大學刑事法律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科華律師事務所律師等。

內容簡介

《法律行者:劉仁文法學隨筆之3》主要包括《“寬容量刑”乃“法內開恩”》、《再談“公判大會”當禁》、《法制建設中的普世價值》、《社區矯正亟須立法》、《勞動教養制度向何處去》、《死刑執行權應從法院剝離出來》、《刑法的人道化歷程》、《社會發展與刑法的轉向》、《今夜不看電視》、《在德國參觀監獄》、《看德國人如何搞校慶》、《標語與法治》、《刑法在社會中的角色》等文章,供學者朋友們參考。

目錄

一、法治時評
“寬容量刑”乃“法內開恩”
以“寬”濟“嚴”是寬嚴相濟的時代內容
貪官也應有隱私權
“賠錢減刑”的價值衝突與協調
警惕關係盛行對法治的消極解構
潛規則盛行與社會的“法格分裂”
記者招待會也要“尊重規則”
解決“口袋罪”需要立法與執法並進
從“專政”到“嚴打”:一個知識學視角的考察
如何給警察權“減負”
通過預防增強反腐敗主動性
如何改變中國的重刑形象
中國人為何信訪而不信法
辛普森為何獲罪後才轉羈押
讓服刑親人相互見面更容易些
司法常態化與刑法完善
中國應學會應對“洋賄賂”
人民司法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展
處置新疆嚴重暴力犯罪事件的幾個法律問題
怎么又見公判大會?
“公開宣判”不等於“公判大會”
再談“公判大會”當禁
量刑改革:讓自由裁量更陽光
二、學術短論
達爾富爾案件的由來、進展及意義
法制建設中的普世價值
審前羈押的問題與改進
冤案為何發生?——《清白的罪犯》讀後
從“廣場化”到“劇場化”的刑事司法——一個立足經濟學的分析
全面建立刑事被害人的救助和撫慰制度
構建一個更加科學的刑法結構
恢復性司法不應只是“聽起來很美”
推廣套用電子腳鐐前景廣闊
建立刑事訴訟費用的思考
論我國刑事訴訟簡易審的完善
制定《反腐敗法》的兩點思考
社區矯正亟須立法
國際公約中文文本的糾錯與重譯
推進司法職業化的重要舉措
“終身監禁”並不等於在監獄中度餘生
“五個嚴禁”有利於塑造法官良好的人格
中俄犯罪構成理論比較研究的力作
羞辱感與刑事懲罰
法學著作的署名與法學者的境界
馬克思主義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發展
我為什麼提倡“立體刑法學”
勞動教養制度向何處去
三、司法細節
屍體為何三年未能火化
誰來彌補犯罪受害者的損失
認真對待被告人的道歉
公訴詞:要不要進行法制宣傳
法庭會見應從“破例”走向常態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與美國最高法院
從一則案例管窺美國政治對法律的影響
司法寬容需要這樣偉大的母親
寬容無悖於正義
司法信息受阻的困境與出路
由盧武鉉之死看如何降低刑事司法的副作用
四、再談死刑
從經濟學角度考察死刑的成本
死刑執行權應從法院剝離出來
確保死刑覆核和二審開庭的落實
注射取代槍決:實現死刑執行方法的統一
一個死刑案件的跟蹤
廢止槍決統一注射死刑的條件已經成熟——與死刑研究專家劉仁文對話
閱讀數字,感受進步
注射死刑:人道還是殘忍
一種現實的考衡——就死刑犯能否捐贈器官答記者問
死刑的悖論
刑法的人道化歷程
68個死刑罪名可廢除67個半——關於死刑的對話
五、刑法改革
刑法修改:亮點與期盼
認真對待刑法修正
修法能否管住“特定關係人”
社會發展與刑法的轉向
再談社會發展與刑法的轉向
我國刑法轉向的再補充
六、特赦
韓國的赦免制度及其改革
2008,能否成為中國的特赦年
展望刑事法治
七、汶川地震
今夜不看電視
全力維護災區社會治安
特殊時期,更要貫徹寬嚴相濟
卷宗丟失,災區該如何審案?
八、台灣語絲
台灣“9·21”地震紀念館印象
旁聽審理吳淑珍
旁聽審理陳水扁
感受台灣的學術會議
將軍·文學·美人湯(上)
將軍·文學·美人湯(下)
我的台灣學生
“中研院”參訪記
一個大陸學者眼中的兩岸法學交流
九、德意志見聞
有感於德國前議員當清潔工
德國:扔掉禁菸的“開發中國家”稱號
看德國人如何搞校慶
在德國聽庭審
在德國參觀監獄
難忘弗賴堡
訪學馬普(上)
訪學馬普(下)
讓人驚喜的德國失物招領處
十、我思故我在
海參崴紀行
食物與文化
活在農曆公曆間
郵局寄書為什麼不能夾寄信件
符號與法治
標語與法治
重提使用公筷
如何過年
不要戰爭
2008歲末感言
寄語《方圓》
我推薦的十本書
十一、記者訪談
調整刑法結構,改革勞教制度——訪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劉仁文
專家呼籲:我國應儘快建立財產申報法律制度——訪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劉仁文
酒後駕車追撞交警能否定罪要考慮四個因素
鼓勵一切適當的民意監督——訪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劉仁文
“律師偽證罪”為何頻頻出現?——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劉仁文點評“李莊案”
十二、演講
同一個屋檐下的犯罪學與刑法學
中國在打擊恐怖主義的國際合作方面的立法與實踐
冤案是如何釀成的
中國刑事法律成長的路徑
刑法在社會中的角色
關於將治安拘留和勞動教養等剝奪人身自由的處罰納入刑法的思考
十三、法律圓桌
被害人推翻報案時陳述是否構成偽證罪
民事違法分析:適用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新指標
網路言論自由要承載社會責任
十四、許霆案
畸形重判是如何形成的
輕判是如伺實現的
許霆案與“特殊減刑權”
我會對許霆案作無罪判決——訪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劉仁文
許霆案引出的其他思考
十五、交通肇事
“交通肇事罪”還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惡性交通肇事行為該當何罪
十六、情與痛
夢裡才能再見母親
紀念兩位新逝的湘籍法學家
一生求法治,師德育英才——記法學家曹子丹
我眼中的何先生
悼念一位日本友人
十七、序與
《刑事一體化下的經濟分析》前言
《犯罪學導論》譯後記
《刑法的結構與視野》
十八、人與書
劉仁文:仁者文者學者
叩問刑事政策之門
經濟分析之於刑事法的意義
一部富有時代理念的力作——解讀《環境資源保護與環境資源犯罪》
文化是限制犯罪的媒介
權利的闡釋及其實現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