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 年,法國海軍航空兵希望能夠獲得一種新式的魚雷轟炸機以取代其老舊不堪的法爾芒F.60“哥利亞”式轟炸機;巧的是,當時的法國陸航(法國陸軍航空兵在 1933 年 4 月 1 日改稱法國空軍)同樣需要將手中的LeO 20 BN5雙翼夜間轟炸機更新換代。頗會察言觀色的馬塞爾·布洛克(Marcel Bloch)飛機公司立刻聞風而動,依靠其在研製 MB.200 雙發上單翼晝間轟炸機時所獲得的經驗,很快便搞出了聲稱能同時滿足陸海航雙方要求的新設計,這便是後來的 MB.21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法國BLOCH210轟炸機
- 研製時間:1993
- 國家:法國
- 全長:18.9米(62英尺)
- 機高:6.7米(22英尺)
- 空重:5990公斤
發展歷史,研發背景,原型機,最後命運,性能數據,武器系統,實戰套用,
發展歷史
研發背景
1932 年,法國海軍航空兵希望能夠獲得一種新式的魚雷轟炸機以取代其老舊不堪的法爾芒 F.60“哥利亞”式轟炸機;巧的是,當時的法國陸航(法國陸軍航空兵在 1933 年 4 月 1 日改稱法國空軍)同樣需要將手中的 LeO 20 BN5 雙翼夜間轟炸機更新換代。頗會察言觀色的馬塞爾.布洛克(Marcel Bloch)飛機公司立刻聞風而動,依靠其在研製 MB.200 雙發上單翼晝間轟炸機時所獲得的經驗,很快便搞出了聲稱能同時滿足陸海航雙方要求的新設計,這便是後來的 MB.210。該機採用全金屬結構下單翼布局,機體截面呈長方形,機翼則為略有後掠的梯形翼,同時在機身和機翼表面大量套用外部加強筋以提高結構強度。根據設計,MB.210 可以在機身彈艙內攜帶重達 1,600 公斤(3,527 磅)的炸彈,而自衛武器則是機頭和機背兩個手動機槍塔內的兩挺 7.5 毫米 MAC1934 型機槍。有趣的是,為了滿足水陸兩棲的條件,該機最初被設計成可以自由選擇安裝陸上機場用的固定起落架或是用於水面起降的浮筒。老實說,儘管結構堅固,MB.210 仍然算不上一個如何出眾的設計。
原型機
兩架原型機的製造工作始於1933年,第一架飛機(Bloch210No.01)仍採用老式的固定起落架,配備的動力則是兩台“土地神-羅納”14Kdrs/Kgrs“西北風”式十四缸氣冷引擎。1934年7月27日,該機被用卡車從庫爾貝伏瓦(Courbevoie)送到了維拉庫布萊(Villacoublay),並於11月24日在那裡進行了首次試飛。技術人員們針對試飛中暴露出的問題對原設計做不少修改,包括重新設計機尾改善飛機的操縱性,調整背部炮塔的位置以調節重心分布等等。當這些改造全部完成後,01號原型機從1935年1月15日起開始繼續其未完成的試飛工作。改造後的MB.210同樣稱不上完美,其後又陸續引入的改良包括:加大外翼段的後掠角度,在機腹增設了一個可收放的機槍塔加強自衛火力等。最後,經歷反覆修改後終於大致令人滿意的原型機被送到了法國空軍的航空器材測試中心(CEMA),從第二年2月14日開始由軍方的飛行員進行試飛。一個月後,Bloch210No.01又裝上了全部武裝轉送卡佐(Cazaux)測試其機載武器系統。當空軍對該機的性能表示基本滿意後,這架忙碌的原型機立刻按照法國海航的要求馬不停蹄地飛往馬塞-馬里尼亞訥(Marseille-Marignane),在那裡用兩個浮筒換下固定式起落架後便開始在貝爾湖(BerreLake)上進行水上起降的試驗。很可能是因為海航對這種飛機並不欣賞的關係,帶浮筒的MB.210沒有能獲得其他的訂單。
根據“I計畫”,空軍在1935年4,5月間訂購了130架Bloch210轟炸機。其中第一架完工的飛機被命名為“凡爾登
MB.210第一架生產型,被命名為“凡爾登”號(VERDUN)”號,於1935年12月10日在安德雷·居爾瓦勒(AndréCurvale)操縱下順利升空,並在4,000米高度(13,123英尺)達到了335公里/小時(208英里/小時)的最高時速。該機安裝了870匹馬力的“土地神-羅納”14Kirs/Kjrs星型引擎以及“拉蒂埃”型(Ratier)三葉變距螺旋槳,同時還改裝了可以向後方收起的主起落架。第二架飛機在1936年4月交到空軍手中,和前者比較起來這架飛機又有了些微的不同,最主要的不同便是加大了外翼段的上反角,而其後所有的量產飛機亦全部按照第二架飛機的標準製造。
最後命運
法國試飛員里奧奈爾·德·馬米埃(LioneldeMarmier)在1936年的七八月間將第一架MB.210送到了西班牙。最初該機被編入“西班牙”中隊,不過很快又轉到了第七十二轟炸機大隊。到九月份又有兩架飛機直接從布洛克公司的梅里尼亞克工廠飛到了西班牙,到第二年五月共和政府一方已經有了十五架布洛克轟炸機。由於該機在晝間戰鬥中的生存力極低,很快便被轉用於夜間轟炸。1938年,倖存的MB.210全部被編入第十一夜間轟炸大隊,其後這些飛機的命運便鮮為人知了。
賣給羅馬尼亞的十架MB.210被編入駐克拉約瓦(Craiova)的第八十二轟炸中隊。當該國加入軸心國陣營並於1941年6月22日隨德國入侵蘇聯後,該機同樣擔任了一部分晝間和夜間轟炸任務,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對比薩拉比亞地區阿克曼(Akkerman)機場的空襲中,羅馬尼亞飛行員們聲稱摧毀了駐紮在那裡的一百多架蘇軍飛機!不過,由於事故及戰鬥損失,到比薩拉比亞戰役結束時該中隊手中只剩下了五架飛機,且只有兩架還可以飛行。到1942年3月,羅馬尼亞空軍所有的MB.210已經全部退出了一線。
性能數據
翼展:22.8米(74英尺10英寸) 空重:5990公斤(13206磅)
滿載起飛重量:10,200公斤(22,487磅)
動力裝置:動力為兩台910匹馬力的“土地神-羅納”14N10/11十四缸氣冷星型發動機
在3,500米(11,483英尺)高度的最大時速為322公里/小時(200英里/小時),實用升限9,900米(32,480英尺),航程1,700公里(1,056英里)。
滿載起飛重量:10,200公斤(22,487磅)
動力裝置:動力為兩台910匹馬力的“土地神-羅納”14N10/11十四缸氣冷星型發動機
在3,500米(11,483英尺)高度的最大時速為322公里/小時(200英里/小時),實用升限9,900米(32,480英尺),航程1,700公里(1,056英里)。
武器系統
正如前面提到的,該機的自衛武器是機頭,機背和機腹三個手動機槍塔內的三挺7.5毫米MAC1934型機槍,每挺機槍備彈800發。而1,600公斤的有效載荷主要有以下幾種組合方式:兩枚500公斤炸彈或八枚200公斤炸彈,也可以是三十二枚50公斤炸彈。如果選擇10公斤的人員殺傷彈,那么該機的彈艙內可容納一百二十八枚。MB.210的機組成員為五人,包括:駕駛,副駕駛/導航員,首部自衛機槍手,腹部自衛機槍手/無線電報務員和背部自衛機槍手。
實戰套用
由於所需的變距螺旋槳不能保證供應,布洛克轟炸機的生產及交付遠遠落後于軍方的日程安排。在整個1936年中,法國空軍只拿到了23架MB.210。不過,該機的銷售倒是紅紅火火,羅馬尼亞也發來了二十四架飛機的訂單(後來減到十架),法國空軍則追加了三十六架飛機的訂貨,而到該年年底時,又將這一數字提升到了一百架。為了應付如此繁重的生產任務,除了國營西南飛機製造公司(SNCASO),國營中央飛機製造公司(SNCAC)及國營西方飛機製造公司(SNCAO)也按照許可證加入了該機的生產。這樣,到1939年初該機的生產線關閉為止,MB.210BN5的產量已經達到了二百五十三架。
法國空軍在1937年中共接受了125架布洛克210轟炸機,但磨合期產生的大量問題明顯拖延了實戰部隊的換裝進 程。再加上由於引擎過熱及汽化器故障引發了不少飛行事故,空軍不得不在1937年9月24日要求所有的飛機停飛。最終的解決之道是用910匹馬力的“土地神-羅納”14N10/11或14N20/21型發動機替換了不可靠的14Kirs/Kjrs發動機,不過這一切已經令飛行員們對這種醜陋的飛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甚至還令他們在私底下為MB.210取了個“飛行棺材”的外號。
考慮到這時MB.210已經顯得過時,法國空軍並不打算將這些魚腩部隊送上前線與兇猛的德國空軍死拼,而是趁著“假戰”的空閒依次將這些部隊抽調到了法國南方,抓緊為其換裝較新型號的飛機。
到1940年5月10日德軍開始閃擊西歐時為止,整個法國空軍的一線部隊中已經只剩下第七轟炸機群所屬駐伊斯特爾(Istres)的GBI/23還全部裝備著MB.210。英勇的法國飛行員不顧手中裝備的老舊,毅然決然地駕駛著這些“飛行棺材”投入戰鬥。由於德國裝甲部隊的快速推進,GBI/23不得不連續變換駐地,先是遷到了蓬蘇約訥(Pont-sur-Yonne),然後又是肖蒙(Chaumont);不過該部仍然頻頻出擊,陸續對法國北部和比利時境內的德軍目標發起了好幾次夜間攻擊,直到6月1日才奉命撤出戰鬥,退往奧朗日(Orange)開始換裝LeO451轟炸機。幾乎與此同時,駐高歇堡(LaFerté-Gaucher)機場的GBI/21和GBII/21的MB.210機群也對德軍地面部隊發起了一次又一次攻擊,雖然取得了一些戰果,但自身的損失亦很慘重,短短几天便損失了十架飛機。而正在換裝途中的GBII/11也在6月10日義大利對法宣戰後開上前線,用六架MB.210和十五架LeO451組成混合編隊拚命抗擊企圖落井下石的義大利人。
當法國於6月22日簽署停戰協定時,在未被占領的法國本土還駐有九十九架MB.210,法屬北非則還保留著二十架該型號飛機。維希法國空軍不再使用這些飛機,開始將其封存或拆毀,只將其中六架翻新後用於導航員的訓練而已。
西班牙右翼軍官在1936年7月18日發起叛亂對抗共和政府,由此直接引發了血腥的西班牙內戰。交戰雙方不約而同地向其他國家尋求軍用機的補充,而法國便是共和派一方主要的軍火來源之一。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在大戰初期,法國空軍早已開始退役部分MB.210型轟炸機,約有35架過剩飛機在西班牙內戰結束階段轉讓西班牙共和國當局軍隊。但法國第12、19、21、23和51轟炸機聯隊仍然裝備使用MB.210型轟炸機,每個轟炸機聯隊有兩個轟炸機中隊,編制飛機數量為13-16架。儘管當時許多MB.210型轟炸機交付時間並不長,而且從數量上來說,該機型屬於法國最重要的轟炸機,但軍方認為該機型已經落後,因此在空軍服役過程中.該機型的使用次數也相對較少。一有可能,作戰部隊便要重新裝備更為先進的機型,因此,法國空軍MB.210型轟炸機後來轉入實施次要任務,如訓練等。即使如此,1940年夏季德國開始入侵之後,法國軍隊曾經套用該型轟炸機對德國萊因蘭地區實施夜間轟炸任務。1940年6月,法國空軍最後兩支裝備MB.210型轟炸機的部隊GB-1/21與GB-II/21轟炸機大隊撤退到北非。1940年夏季,法國軍隊最後裝備使用的MB.210型轟炸機於北非全部退役,大多數都作報廢處理,但其中一部分被儲存起來,並於1942年重新啟用,充當導航教練機。
1942年11月,德國占領法國維希,俘獲MB.210型轟炸機37架。據說,後來德國將其中6架轉讓保加利亞空軍,但並沒有有關此事的確切資料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