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罷工事件

法國罷工事件

2009年1月發生在法國約200個地區的大罷工事件。起因是工人要求法國政府在經濟危機中能夠更好的保護他們的利益。這是法國20年來規模最大的工人集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國罷工事件
  • 外文名:French Strikes
  • 地點:法國
  • 發生時間:2009年1月29日
罷工原因,罷工影響,

罷工原因

薩科齊改革操之過急
在法國,罷工是家常便飯,前一段時期的卡車司機大罷工就是例證。一個原因是,在西方國家中,歐洲的工會組織性比較強;而在歐洲國家中,法國的工會組織性則比較強。
近些年來,法國經常發生罷工事件,主要原因在於法國正在經歷一場經濟改革。作為傳統老歐洲的代表,法國經濟存在諸多結構性的問題,比如高福利導致一些人不願上班,經濟活力不足。
雖然同樣身為老歐洲代表的德國也在推行經濟改革,但由於德國的民族特性,其經濟狀況在歐洲多國經濟走勢低迷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不錯的勢頭,罷工事件也相對較少。
法國罷工事件法國罷工事件
法國罷工事件法國罷工事件
不過,考慮到當前的經濟形勢,罷工改變不了經濟改革的趨勢,改變不了裁員、降薪的勢頭,工會最終可能不得不表現出更多靈活性,作出讓步。
此次罷工的直接動因是金融危機導致法國民眾的心理恐慌;政治方面的動因則是,薩科齊政府的各項社會經濟改革政策引發了民眾的不滿和牴觸;深層的歷史原因則是,法國民眾從大革命時代以來,就有一種捍衛民主的傳統,此次大罷工從巴士底獄出發,就有強烈的象徵意義。
對於這樣一場大罷工,不應簡單的肯定或者否定,一方面,罷工有其合理性,另一方面,薩科齊政府推行的改革也有其必要性。
在西方已開發國家中,法國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是最完整的之一,這一方面為民眾提供了完善的社會保障,一方面也使法國經濟和社會承受沉重的負擔。此次法國罷工的一大主力是法國公共服務部門的員工,而這些人也正是法國現有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因此,從制度層面上看,改革有其必然性。
但薩科齊的改革存在三方面的問題。首先,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薩科齊注重擴大投資,忽視刺激消費的做法有所欠缺,引起了民眾的不滿。
其次,身為右翼的薩科齊在推行改革時操之過急,改革政策過於激進,激化了其與民眾的矛盾;
第三,薩科齊的經濟改革碰上了金融危機,可謂“屋漏偏逢雨狂”,時機不當。

罷工影響

薩科齊並不是一個堅定的改革者,而是一個投機者。薩科齊是否會因為大罷工而調整或者改變經濟改革政策取決於罷工是否會長期持續、罷工規模是否會進一步擴大以及薩科齊政府面臨的壓力狀況,這一切都還有待觀察。
這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西方已開發國家中爆發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大罷工。此次大罷工的直接影響是法國民眾對本國經濟前景的悲觀。從長遠看,則可能引發法國民眾對資本主義制度的總的質疑。
法國罷工事件
法國罷工事件法國罷工事件
這次大罷工也是對薩科齊政府拒絕對話的傲慢態度的一次激烈反應。如果法國政府不採取果斷有力的措施,與民眾進行對話,展開合作,罷工可能進一步擴散。目前,在法國國內,罷工的主體還是公共服務部門的雇員,但不排除罷工擴散到法國的製造業等主體經濟部門。
與此同時,此次大罷工的影響還可能越過法國邊界,蔓延到其他國家。當然,西方各國受金融危機的衝擊程度不同,應對危機的舉措和力度也各有不同,不能一概論之。至於薩科齊政府是否會調整其社會經濟改革政策,有三個前提條件。
第一,薩科齊政府是否願意放下身段,展開對話,傾聽民眾的不滿並給予積極回應。第二,薩科齊政府是否能夠客觀綜合分析其一攬子改革計畫,以確定是否可以分階段緩步推行。
第三,要有整體上的相互的理解。一方面,政府要理解民眾捍衛民主的歷史傳統和守護既有利益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民眾也要理解政府推行改革的必要性。
罷工肯定會促使薩科齊調整政策。這包括,一方面用外交轉移內部注意力,調整和改善與其他大國的關係。與此同時,特立獨行的薩科齊也不會立即對罷工者作出讓步,而是會進行策略性的妥協和處理。有跡象表明,法國政府正在發出信號,願意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大國改善關係。
金融危機對法國的影響很大。在此前的金融危機中,已經有一些歐洲國家的金融機構受到衝擊。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新一輪金融危機的來源可能就在歐洲大陸,包括法國。
面對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法國政府認識到必須進行經濟改革。在當前世界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這種經濟改革顯得更有必要。但這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也使得法國進行經濟改革的條件大大惡化,激化了推行改革的政府與利益受損的法國民眾之間的矛盾。
薩科齊上台後,不少競選期間的承諾沒有兌現,加上薩科齊注重營造個人形象,對諸多國內問題有所疏忽,而且,他還趕上了金融危機。
前一段時期,我們就預計,歐洲國家,包括法國在內,會出亂子。現在看,這次罷工正是法國民眾在失業、養老、社會保險等問題上不滿情緒的一次總爆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