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巡邏兵”飛行表演隊正式成立於1931年,是世界五大特技飛行表演隊之一,其表演內容豐富、動作驚險刺激,在國際上享有較高聲譽。飛行表演隊的飛行員全部是法國空軍殲擊機飛行員,飛行時數均超過數千小時,每個新動作飛行員至少要訓練500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國空軍法蘭西巡邏兵飛行表演隊
- 歷史:每年7月14日法國國慶日
- 機種:飛機塗著紅、白、藍三種顏色
- 表演:終點斤斗
簡介
自組建以來,表演隊平均每年進行大約50次表演,至今表演總次數已接近2000次。“巡邏兵”的足跡遍及各地,他們曾經飛越約旦褐紅的沙漠、美國的自由女神像、埃及的金字塔、杜拜的帆船型超豪華賓館、吉隆坡的雙子塔等,此次他們希望能有機會俯瞰中國長城。到目前為止,全世界30多個國家總計6000多萬人有幸成為“巡邏兵”飛行表演的觀眾。
“巡邏兵”在空中“表情”十分豐富,時而做“菱形”檢閱飛行,時而做“酒杯型翻滾”;表演隊似乎特別迷戀“筋斗”,僅這個“規定”動作,飛行高手們就能做出“對頭”筋斗、“履帶”筋斗、“集合”筋斗、“箭形”筋斗、“分開式”筋斗、“三角形”筋斗和“終點”筋斗等。
歷史
2003年5月17日,“法蘭西巡邏兵”舉行了成立50周年紀念日,法國總統席哈克、國防部長阿利奧·馬里耶女士和空軍參謀長沃茨廷斯基上將出席了慶祝儀式,並授予該表演隊法國航空獎章。
法國和美國一樣,是最早的飛機發詳地之一。它的航空表演活動歷史最悠久、而且水平相當高超,是國際上公認的老牌航空表演大國。富有冒險精神與浪漫氣質的法國人在世界特技飛行史上留下了動人的一筆。如1913年9月21日駕“布萊在奧”單翼機進行空中翻筋斗的阿道夫佩古就是世界聞名的特技飛行家。20世紀初,法國成立了由3架“莫拉納.索爾尼埃”公司生產的“莫拉納”230飛機組成的改裝表演隊,並命名為“巡邏兵”,這也是今天法國“法蘭西巡邏兵”飛行表演隊的雛形。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法國的特技飛行又一次得到了蓬勃的發展。法國空軍的第二、三、四連隊紛紛組建了自己的飛行表演隊,1953年,駐巴黎基地的第三連隊被正式命名為“法蘭西巡邏兵”飛行表演隊。這一年便成為“法蘭西巡邏兵”的成立紀念日。
其實一年以後,這個稱號又授予了駐‘第戎’基地,使用“暴風”戰鬥機的第二聯隊。從1955年到1963年,不少類似的聯隊都使用了“巡邏兵”這個名稱,如駐紮康布雷基地使用“暴風”飛機的第20聯隊,駐紮布雷姆阿廷基地使用“暴風”和“神秘”式飛機的第四聯隊,駐南錫基地使用7架“神秘”式飛機的第七聯隊等等。直到1964年2月10日,“法蘭西巡邏兵”這個名稱才真正成為專用名詞,法國國防部長宣布:普羅旺斯高級飛行學院的特技飛行表演隊取代原命名的各種“巡邏兵”表演隊,成為法國空軍唯一的正式飛行表演隊,這就是今天“法蘭西巡邏兵”飛行表演隊。
機種
表演
“法蘭西巡邏兵”飛行表演隊常用的大編隊隊形有十幾種,如:8機十字編隊、8機人字形編隊、8機三角形編隊、8機菱形編隊、8機正方形編隊、8機T形編隊、8機“箭”、“燕”、“天鵝”形編隊等等。主要的表演項目有:終點筋斗,三角形筋斗和菱形檢閱飛行、“協和”式飛機檢閱飛行和“箭”形飛行、“酒杯”形橫滾、對頭橫滾、“阿波羅”橫滾、繞轉、旋轉木馬、集合筋斗、傘形解散、垂直上升、五機與四機分開交叉等等。其中不少表演科目在世界航空表演史上是獨一無二的。“法蘭西巡邏兵”飛行表演隊自組建以來,平均每年進行35——45場表演,至今表演總次數已經接近1200場。它以精湛的技術和較好的安全性為觀眾所稱道。
成員
特技
為了觀眾的安全以及飛行員的安全,“法蘭西巡邏兵”每次表演之前都需要制定詳盡的計畫。無論表演在世界哪個角落進行,他們的招牌動作永遠不會變。第一,彩帶隊形通過。8架“阿爾法教練機”採取緊密編隊,以150到300節(時速280到550公里)的速度划過藍天,並且不斷變換隊形。進行這個動作的時候,飛行的相對距離都不會超過3米。8架飛機炸開之後,就輪到兩架飛機表演交叉轉彎、對飛閃避等動作。為了應會變幻莫測的天氣,他們準備了三套節目因應表演場地不同的雲層高度。天氣好的話,雲層高度至少在1500米,就可以進行運用垂直空間的動作。天氣尚可,即雲層只有750米,就做桶滾的動作。天氣狀況不佳的話,雲層往往只剩300米,就只能表演運用水平空間的動作。
事故
![法國空軍法蘭西巡邏兵飛行表演隊 法國空軍法蘭西巡邏兵飛行表演隊](/img/0/beb/nBnauUDZilTOwczNmVmYjRWYlNTZkZzN0QjNzcjYyImM4kTN0MDZhRDNwE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