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琴藝術

泉州古琴藝術

泉州古琴藝術,福建省泉州市傳統音樂,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20年5月18日,“泉州古琴藝術”經泉州市人民政府列入第六批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22年1月29日,“泉州古琴藝術”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Ⅱ-1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泉州古琴藝術
  • 批准時間:2022年1月29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項目編號:Ⅱ-10
  • 申報地區:泉州市豐澤區
歷史淵源,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古琴,又名七弦琴,是漢族最古老的民族樂器之一,意義與價值遠遠超出了一般的傳統音樂。晉唐以前,古琴藝術主要在以河洛為中心的中原地區發展,晉宋之際,隨著政治經濟中心的南移也帶來江南文化藝術的繁榮。其後漸及閔粵。南宋時福建人徐理著述了有名的《琴統》,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例證。明代福建古琴已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三種地域風格之一,劉珠《絲桐篇》稱:“近世所習琴操有三,曰江、曰漸、曰閩。習閩操者百無一二,習江操者十或三四,習浙操者十或六七。”雖然學習閩操的人數不多,但已經能和江浙相提並論 ! 明代福建代表性琴人楊表正所著的《真傳正宗琴譜》,清代浦城祝鳳諧的《與古齋琴譜》,都是在全國極負盛名的琴譜。

傳承保護

泉州古琴藝術歷史悠久,一千年來代有傳人,未曾中斷,但在1985年黃松逝世後,古琴藝術在泉州的傳承處於瀕危狀態。近十餘年來,有志於古琴藝術的琴人又努力接續了這一傳統。萬寒月為豐澤區城東街道潯美社區居民,自幼學習南音、南音琵琶和梨園戲,古琴始啟蒙於福州李禹賢的弟子;後師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丁承運,為其入室弟子;兼向閩派古琴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陳長林學習琴歌。現為中國崑劇古琴研究會會員,近年熱情在泉州傳播古琴藝術,先後在泉州市豐澤區多個藝術培訓機構擔任古琴老師,已經教授學生百餘人。泉州古琴藝術傳統有著悠久而光輝的歷史,希望這一傳統能夠在國家的關注與幫助下得到更好的保護與傳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