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獨立團

1934年6月下旬組建。1934年6月下旬,中共湘鄂西分局楓香溪會議後,紅三軍九師師長鐘炳然、政委朱紹田親自率部前往沿河縣(今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甘溪、上壩、淇灘一帶發動民眾,建立蘇維埃政權和組織工農武裝,紅九師走後。由紅軍幹部賀炳炎等帶一個班的工作隊繼續開展工作,先後組建十多個游擊大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沿河獨立團
  • 成立:1934年
  • 團長賀炳炎
  • 目的:解放中國
組織情況,活動情況,

組織情況

6月底,各游擊隊整編為沿河獨立團,賀炳炎任團長,胡宏升任政委。經整編後的獨立團共十三個大隊,每個大隊下分若干中隊,中隊下是分隊和班,基本隊伍1千人左右。沿河獨立團成立後,先後取得了多次勝利,對配合紅軍作戰,對鞏固和狀大紅軍隊伍、保衛和擴大黔東蘇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沿河獨立團團長賀炳炎沿河獨立團團長賀炳炎
沿河獨立團共十三個大隊:
1.淇灘大隊:6月底成立,大隊長楊通南,副大隊長楊光勛,紅軍代表王子龍(犧牲在淇灘),下屬八個中隊,共250人。
2.彭家山大隊:7月成立,由紅九師師長鐘炳然、政委朱紹田親自委任彭代英為大隊長,下屬三個中隊,其中一個中隊隊長為彭仕國,另一個中隊隊長為張春懷,共90餘人,隊伍比較精幹。
3.水田壩大隊:又名六大隊,7月13日成立,大隊長先為黃修正,因觸犯軍紀而被處決,後由楊正惠代理。下屬三個中隊:一中隊長楊政良,二中隊長楊少安,三中隊長楊正惠。全大隊130人。
4.上壩大隊:6月底成立,大隊長先為丁洪友,在“肅反”中以叛變被清除,後為楊宏昌,為人機智,人稱“玩意三兒”,因此又將他的姓名誤為“萬一山”紅軍代表李登月。下屬三個中隊:一中隊長蔡華章,二中隊長楊令光,三中隊長楊華宣。全大隊共有120人。該大隊戰鬥力極強,後以原紅三軍一部改編為特務連,全連60餘人。
5.甘溪大隊:6月底成立,大隊長原為楊凡昌,繼由第二中隊第三分隊長楊勝高擔任,最後由一中隊長王順安擔任,下屬三個中隊:一中隊長王順安,三中隊長蘭獻珍,紅軍代表陳芝南。全大隊140人。
6.沙子坡大隊一:又稱三大隊,6月底成立,大隊長蔡海華,副大隊長蔡海生,紅軍代表胡宏升(獨立團政委)。
7.沙子坡大隊二:6月底成立,大隊長李國棟,下屬三個中隊。
8.乾溪黑塔子大隊:又名七大隊,7月成立,大隊長先為石美良,繼為徐煥章(因通敵被“肅反”清除),後為冉隆權。下屬七個中隊,共250人。
9.毛田坪大隊:6月底成立,大隊長楊平昌,下屬四個中隊:一中隊長何廷緒,二中隊長何廷啟,三中隊長何朝樹,四中隊長譚啟仁。全大隊共200餘人。
10.杜家宅大隊:6月底成立,大隊長何榮昌,副大隊長張仲黔(珍),下屬二中隊,一中隊長張著猶,二中隊長周振漢。全大隊90餘人。
11.梨子水大隊:大隊長,趙昌順,副大隊長楊通坤,紅軍代表廖雲清。下屬三個中隊:一中隊長黃海仁(保衛特區革命委員會時在瓦廠壩犧牲),二中隊長楊通坤(紅軍撤離黔東時在川河蓋掉隊,後避難於泉口司),三中隊長黃仁禮(後在梵淨山犧牲)。該大隊作戰勇敢,且善於夜戰。
12.陳家院子大隊:大隊長陳長吉。
13.火炭溪大隊:大隊長蕭啟之。
沿河獨立團是在黔東革命根據地成立最早,活動較好的一個獨立團,國民黨當局在報導中又稱其為“賀(炳炎)獨立團”,直到1934年10月27日,在酉陽南腰界時才撤銷編制,部隊分別補充到四師和六師,賀炳炎調到六師十八團任團長。

活動情況

6月下旬 紅三軍派賀炳炎帶領一個班的紅軍工作隊到達沿河縣的上壩、甘溪、淇灘一帶,在建立10個游擊大隊的基礎上組建了沿河獨立團;7月初,在楓香溪以德江部分“神兵”和3支游擊大隊組成了德江獨立團。
8月15日 紅三軍九師、沿河獨立團襲占沿河淇灘鎮打垮守敵傅衡中旅1個營,俘獲80餘人,繳槍70支。敵溺死河中無數。
9月初 貴州軍閥王家烈集中5個團的兵力,並聯絡川、湘之敵,開始進攻黔東蘇區。紅三軍、沿河獨立團、黔東獨立和游擊隊打退竄入德江縣袁家灣之敵姜光堯部。
9月7日 沿河獨立團配合紅三軍二戰沿河,楊暢時率部逃往思渠。
同日 紅三軍七師、沿河獨立團在印江沙子坡與黔軍作戰,打垮從遵義調來“進剿”紅軍的黔軍學生隊。
9月23日 紅三軍九師及沿河獨立團在沿河縣城與楊暢時、楊昭焯二旅激戰三天,川軍達鳳崗旅從小河進入沿河,紅軍退至曉景。
9月下旬 沿河獨立團、黔東獨立團、德江獨立團及黔東縱隊在沿河淇灘會合後整編為黔東獨立師,師長賀炳炎,政委熊仲卿,副師長冉雲(即冉少波)。
10月12日 紅三軍及沿河獨立團、黔東獨立團、黔東縱隊在賀龍親自指揮下再占沿河縣城,全殲黔軍蔣在珍師第四旅楊暢時部和黃福安部,繳槍300多支,西藥材20多擔,救出為紅軍兩次送信的特別交通員傅懷忠。
10月19日 黔軍楊昭焯部占領譙家鋪,夏曦率黔東獨立師、保衛隊夜襲敵營,奪得大量槍枝彈藥,於次日凌晨退出譙家鋪。
10月20日—21日 黔東獨立師、特區保衛隊途經苦竹壩與湘軍周燮卿部、川軍達鳳崗部、田冠五部激戰兩晝夜。21日當晚宿火燒橋。紅三軍主力從松桃寨英進入江口的怒溪、寨抱、太平至官壩。沿河獨立團政委胡宏升被俘,後英勇就義。
10月24日 紅三軍領導人賀龍、關向應與紅六軍團領導人任弼時、蕭克、王震等在印江木黃勝利會師。下午,紅三軍及黔東獨立師、特區保衛隊和當地民眾在石樑熱烈歡迎紅六軍團。晚上,兩軍團主要領導人任(弼時)與夏(曦)、賀(龍)舉行了會議,決定紅三軍恢復紅二軍團番號。
10月26日 紅二、六軍團到達南腰界。兩軍領導人召開會議研究決定,堅持紅二、六軍團集中行動的方針。
10月27日 在四川酉陽南腰界時撤銷沿河獨立團編制,部隊分別補充到紅四師和紅六師,賀炳炎調到紅六師十八團任團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