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義
治,從
水從
台(胎的本字)。自水的初始處、基礎、細小處開始,以水的特徵為法,進行的修整、疏通,是為治。
漢字:治
廣韻音:丈之切
拼音:zhì
注音:ㄓˋ
筆畫數:8
部首:氵
筆順編號:44154251
五筆:ick
釋義:管理,處理:~理。~家。~喪。~標。~本。~國安邦。自~。統~(a.管理;b.分配)。
一、整理:~河。~水。
二、懲辦:~罪。處(ch?)~。
三、醫療:~病。~療。醫~。
四.消滅農作物的病蟲害:~蝗。~蚜蟲。從事研究:~學。~史。
五、安定:~世。~安(社會的秩序)。天下大~。
六、舊稱地方政府所在地:府~。~所。
七、姓。
近義詞:汩;整;亂;處;字;尹;用;牧;易;靖;理;拔;庀;相;經;緯;管;論;綸;平;乂;里;聽;御;厘;甸;紀;為;艾;陳;有;班;屈;道;事;攝;統;督;毒;調;領;斷;居;辯;別;稽拔;眡;視
詞源
<動詞>
(形聲。從
水,台聲。①(chí)本義:水名。②
引申義:治水;整治;修治)
同引申義 [prevent flood by water control;dredge a river;rebuild;repair]
其後
治裝行,東入海求其師雲。——《
史記·孝武本紀》
又如:
治酒(置辦酒食);
治步(修整儀容,舉止合乎法度);
治任(整理行裝);治行(
治嚴。整理行裝);
治繕(修繕);治茸(修繕)
治理;管理;統治 [administer;govern]
或勞心,或勞力。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
孟子·滕文公上》
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治威嚴,樹立
威信。)——《後漢書·
張衡傳》
又如:
天下大治;法治;人治;自治;根治;
治公(治理公務;辦公);
治戎(治軍,用兵);治具(治理國家的各項措施);治術(治理國家的方法);
治制(治理國家的法制、體制);治道(治理國家的方針、政策、措施等);治亂(治理混亂的局面,使國家安定、太平);
治掌(掌管);
治市(古代掌管市場貿易的官員)
辦理;處理 [handle;treat]
後頻歷武威二郡太守,隨俗化導,各得治宜。——《後漢書·廉范傳》
皆尚威嚴,有治辦名。——《漢書·酷吏傳·尹賞》
又如:治辦(善於辦理事物);
治劇(辦理繁雜的工作);治事(辦理公事);
治數(處理各種事務);
治宜(處理事務合宜);
治乾(處理政務的才幹)
經營 [manage]
治;治療 [cure]
如人有疾,不治則寢以深。——《鹽鐵論·世務》
又如:治得病治
不得命(迷信指命定該死,怎么治療也不行);他的病不久就治好了;
治聾(醫治耳聾)
懲處;懲辦 [punish]
高有大罪,秦王令
蒙毅法治之。——《史記·蒙恬列傳》
審理 [try]。如:
治獄(審理案件);
治問(猶審問);
治驗(審問證實)
修築 [build;construct]
整頓,訓練 [drain]
治其
大禮。——《周禮·大宗伯》。注:“猶簡習也。”
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資治通鑑》
研究 [rearch;study]
此真治異國語言文字者之至樂也。——
嚴復《譯天演論序》
(袁可立)十一歲始專治《尚書》。――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治——1 治理,管理。 如:故治國無法則亂。所以治理國家沒有法令制度就會混亂。《
察今》
7醫治。如: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您有病,在皮膚的紋理里,如果不醫治,恐怕會更厲害。《
扁鵲見蔡桓公》
8處理,處治。如;願陛下托臣以
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出師表》
9講求,研究。如:此為救死而恐不瞻,奚暇治禮儀哉!《孟子·
齊桓晉文之事》
<名詞>
1.一個較大地區政府的所在地 [seat of a local government]。如:
省治;縣治
治所,即辦公之地。例如:《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九回:“春夏則治於城外,秋冬則治於城中。”
2.政治 [political affairs];治理。《載敬堂集·民說》:“民為
邦本,官因治設。”
冢宰掌
邦治,統百官,均四海。——《書·周官·
太宰》
姓
治
zhì
<形容詞>
社會安定、太平(跟“亂”相對) [stable]
又
受時與治世同,而殃禍與治世異》
君子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亂。——《易·繫辭下》
又如:
治強(安定強盛);
治康(國家太平安寧);治亂(安定與動亂)
--------------------------------------------------------------------------------
通“殆、始”
治、殆、始——《公羊傳》:“莒將滅之,故相與往,殆乎晉也。”殆、治古音相近。音近義通。《荀子·強國》:“強殆中國。”楊驚註:“殆”或為“治”,“治”謂訟理也。以
鄭子欲立異姓為後,故相與訟理於晉也。《春秋公羊傳·僖公二十八年》:“叔武……為踐土之會,治反衛侯。”註:“叔武訟治於
晉文公,令白王者,反衛侯使還國也。”足知殆、治同義。殆古音“以”,《
說文》:“以聲。”與治、始為一音之轉,故同義。(《毛詩古音考》卷三“殆”
字條)治又與始同義。錢大聽謂:“古文故治與始通,《尚書》:‘在
治忽’,《史記·
夏本紀》作‘來始滑’,《漢書·律曆志》作‘七始詠’,是‘治’即‘始’字。”《淮南子·主術訓》:“能多者無不治也。”《詩經·魯頌·駒·思馬斯作傳》中作“始也”,是治與始本可
通訓。(《潛研堂詩文集》卷十《爾雅
廣雅》)(摘自
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入門》(
油印本),廣西師範學院教材部,1962年2月;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第468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辭彙
治安
zhì'ān
[public order;public security]∶國家與社會的安寧
擾亂治安
[maintain public order]∶治理,使社會安定
治安保衛工作
治本
zhìběn
[effect a permanent cure]∶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radical measures]∶指治國的根本措施
治標
zhìbiāo
[merely alleviate the symptoms of an illness]∶僅僅在於減輕病症
[bring about a temporary solution (of a problem,etc.)]∶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僅對表面的毛病或細枝末節加以處理
治病救人
zhìbìng-jiùrén
[cure the sickness to save the patient] 原義是指治療疾病,挽救生命,現在多用來比喻有針對性的批評人的缺點錯誤,促使其改過
治國
zhìguó
[administer a country;manage state affairs] 治理國家政務,使強盛安定
zhìguó-ānmín
[run the country well and give the people peace and security] 治理內政、外交,增強綜合國力,使人民和平安定地生活
治家
zhìjiā
[homemaking] 建立和保持一個健康的家庭環境
治經
zhìjīng
[study classics] 治:研究;經,指《易》、《詩》、《書》、《禮記》、《春秋》等儒家經典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資治通鑑·漢紀》
治理
zhìlǐ
[administer;govern;manage;rule;bring under control;put in order]∶整治調理
一個治理不善的政府難望維持長久
[harness]∶整修;改造
治理河道
治療
zhìliáo
[treat] 醫治療養
他住院時,受到精心治療
zhìquán
[administrative power] 指統治權,即政府執行政務的權力,包括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考試權、監察權五種
治喪
zhìsāng
[make funeral arrangements] 承辦喪葬事宜
治喪委員會
治世
zhìshì
[times of peace]∶和平昌盛之世
[conduct state affairs]∶管理國家,處理國務
治水
zhìshuǐ
[prevent floods by water control;regulate rivers and watercourse] 整治水利,疏通江河,避免泛濫成災
治水工程
治下
zhìxià
[within the jurisdiction]∶所管轄的範圍以及屬下的吏民;統治之下
暴君治下的人民紛紛起義
[rule people]∶統治和管理人民
治下嚴酷∶屬下吏民對地方長官也自稱治下
治學
zhìxué
[do scholarly research;pursue one's studies] 做學問;鑽研
治學嚴謹
治癒
zhìyù
[mend] 使恢復健康
在骨折完全治癒之前不要上班
治人
1.統治他人。 2.指治理國家的人才。
治外法權
1.指外交官﹑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以及其他服務於國際的政治機關的官員(如聯合國所屬官員),在他國所享受的各項特權,包括人身和住宅的不受侵犯﹑不受當地法院審判﹑不服役﹑不納捐稅等。一國的軍艦﹑軍隊根據有關協定,通過他國國境時,也享有這種權利。
治裝
zhìzhuāng
[purchase things necessary (esp.clothes)for a long journey] 備辦行裝;整裝
治罪
zhìzuì
[punish] 根據法律給罪犯以應有的懲處
依法治罪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乿《唐韻》直之切《集韻》《韻會》澄之切《正韻》陳知切,𠀤音持。水名。《說文》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
又水,出泰山。《前漢·地理志》泰山郡南武陽冠石山,治水所出,南至下邳入泗。
又《集韻》湯來切,音胎。水名。水出鴈門郡。《前漢·地理志》鴈門郡隂館累頭山,治水所出,東至泉州入海。
又理也。《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七日嬪婦,化治絲枲。
又盈之切,音怡。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直利切《正韻》直意切,𠀤音穉。亦理也。《荀子·修身篇》少而理曰治。
又𥳑習也。《周禮·春官·大宗伯》治其大禮。
又校也。《戰國策》皆無敢與趙治。
又有所求乞也。《周禮·地官·旅師》凡新甿之治,皆聽之。
又監督也。《周禮·地官·鄕師》用役則帥其民而至,遂治之。
又聽獄之成辭亦曰治。《周禮·秋官·方士》凡都家之士所上治,則主之。《注》所上治,謂獄訟之小事,不附罪者也。
又才多亦曰治。《左傳·莊九年》鮑叔曰:管夷吾治於高傒,使相可也。《注》言管仲治理政事之才多於敬仲。
又道家靜室曰治。《六朝詩話》送謝靈運於杜治,猶今之宮觀也。
又所都之處曰治。《前漢·田儋傳》更王膠東,治卽墨。《注》治,謂都之也。
又州郡所駐曰治,如蜀刺史曰治成都,揚刺史曰治會稽。 《毛氏韻增》治字本平聲,脩治字借為去聲,經典釋文治字平聲皆無音,假借治道平治字,𠀤直吏切。
成語
治國安邦
猶治國安邦
不治之症
拼音: | bù zhì zhī zhèng | 簡拼: | bzzz |
近義詞: | 不可救藥 | 反義詞: | |
用法: | 偏正式;作賓語;表示治不好的絕症 | | |
解釋: | 治不好的病、絕症。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錯誤 | | |
出處: | 魯迅《偽自由書·電的利弊》:“說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臟及心,已成不治之症,即釋放亦不免於死云云。” | | |
例子: | 假使她們真“知道立國數千年的大中華民國”的國民,往往有自欺欺人的~,那可真是沒有面子了。(魯迅《二心集·以腳報國》) | | |
歇後語: | 大麻風爆了皮 | | |
謎語: | | | |
成語故事: | 劉德夫妻是宣德年間天津河西務鎮人,在運河邊開了個小酒店,老兩口六十多歲了,膝下無子。一日,寒天大雪,一個叫方勇的老軍士帶著十二歲的兒子方申回山東老家,來店裡躲避風雪。劉公不嫌棄他們窮,用酒肉款待他們,還挽留他們過夜,說:“四海之內都是兄弟。”方勇受了風寒,半夜發作起來。劉公夫婦又是端湯、又是加被。一早劉公冒雪請來醫生。此時方勇已是不醒人世,醫生診了脈,說:“這叫‘雙感傷寒’,是不治之症,只有七日了。”劉公夫妻把店中生意歇了,全力照料方勇。幾天后方勇死了,劉公夫婦將方勇葬在自家祖墳里,將無依無靠的方申收為義子,改名劉方。劉方辛勤幫家、奉侍義父母,家業漸漸興隆。大家都說這是陰德報應。 幾年後,義父母患病,劉方衣不解帶服侍。義父母相繼亡故,劉方將他們葬了,又回山東遷來將自己母親的墓,兩家合葬在一處,自己守著酒店安心過活。 “不治之症”指絕症或無法解決的問題。 (出自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 | | |
大禹治水
拼音: | dà yǔ zhì shuǐ | 簡拼: | dyzs |
近義詞: | | 反義詞: | |
用法: | 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 | | |
解釋: | 禹:三皇五帝時中原的領袖。大禹治理水患為百姓謀福 | | |
出處: | | | |
例子: | | | |
歇後語: | | | |
謎語: | | | |
成語故事: | | | |
治絲益棼
zhìsī-yìfén
[sort out silk threads improperly only to tangle them further—do sth.which only makes matters worse] 整理蠶絲不找頭緒,結果越理越亂。比喻做事不得要領,反而使問題更加複雜
治所
zhìsuǒ
[seat of a local government] 舊指地方各級官吏的任職所在地
厲精圖治
厲精圖治 | | | |
拼音: | lì jīng tú zhì | 簡拼: | ljtz |
近義詞: | | 反義詞: | |
用法: | | | |
解釋: | 圖:謀求,設法。厲:奮勉。治:治理。振奮精神,設法把國家治理好。亦作“勵精圖治”、“厲精求治”、“厲精為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