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背村(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馬安堂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河背村,位於坂田街道東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2千米。相鄰自然村有楊美村、禾塘光村和新圍仔村。始建於清乾隆年間,黎姓先祖從今廣東梅州五華遷移至此而形成。因該村位於一條小河邊而取名河背村。該村有銀湖山,海拔330米;附近有正坑水庫。20世紀90年代初在原地重建。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背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
  • 地理位置:坂田街道東南部
1949年10月,屬寶安縣布吉鄉;1958年10月,屬紅旗公社;1959年1月,屬布吉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華區布吉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布吉公社;1983年7月,屬布吉區;1986年10月,屬布吉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布吉鎮;2004年,屬布吉街道;2006年,屬坂田街道馬安堂社區。世居村民主要為黎姓,清乾隆年間從福建遷入今廣東五華,再由今五華遷入此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320人,其中男性196人,女性124人;80歲以上10人,最年長者90歲(女);實際在村人口212人。非戶籍外來人口9528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30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12人,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歸僑1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果蔬。1994年,河背村被納入組建的坂雪崗高新技術工業園區,村集體經濟得以快速發展。現集體經營以工商業經營、廠房出租及管理為主。村民自主創業或外出務工。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村集體經濟分紅、工資性收入等。特色農產品有沙梨、楊梅、柿子等。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米通、油角、清明節的茶果、艾板、農曆六月初六或小孩滿月時招待客人的手指糍等。南坪快速S301線、布龍路、環城東路、坂雪崗大道經過該村。1965年通電,1993年通電話,1995年通自來水,1998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0年通網際網路。
村中存有《黎氏族譜》,黎博文於1989年續編;《河背村黎氏族譜》,漿裕森於2011年續編,均記載了河背村黎氏世系源流。
傳統民居為客家圍屋,已無存。現存黎氏宗祠,始建於清代,重修於2000年,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正門有匾額“黎氏宗祠”,有楹聯“穹城世德;京龍家聲”。
每年重陽節,村民祭祖。按照輩分、年齡順序依次祭拜。活動結束後,大家一起吃大盆菜。該村有喬遷“揀日”習俗。入宅前一天晚上,要貼對聯,如“吉日進居天賜福;良入宅地生財”等。晚上,先請自家老人進入新宅,至子夜時分,屋主全家各攜物品,男主人或長子提著煤油燈(火種),主婦挑著盛放各種物品的擔子,小孩背書包、拿算盤等,到達新居後,男主人在外敲門,與屋內老人對答,獲老人允許才能開門,全家按尊卑長幼依次進人。
代表性人物:黎子文(1922一?),抗日戰爭時,從事中共地下活動,後加入東江縱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河背村幹部。黎盤生(1923一?),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金虎隊戰士,百花洞游擊隊情報員,在陽台山戰役中受傷,1950年參加了內伶仃島戰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