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那些人那些事

河套那些人那些事

《河套那些人那些事》是團結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進林。

基本介紹

  • 書名:河套那些人那些事
  • 作者:余進林
  •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 頁數:256 頁
  • 定價:30.00
  • 開本:32 開
  • ISBN:978-7-5126-2618-8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歷經數年精心研究,對於河套地區從遠古到近代以來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與故事進行了挖掘整理,揭秘了發生在河套地區高闕塞、五原、兩狼山李陵碑、狼山石刻等歷史文物古蹟背後的傳奇故事,以及在河套地區生活過的作者本人所親身經歷的唐山大地震等歷史事件。

目錄

自序——面對命運的誘惑003
第一章高闕塞——見證趙武靈王的悲慘結局 1
(一)胡服騎射——讓他震驚世界 2
(二)改革遭到了王族重量級人物的反對 6
(三)深入秦王廷虎穴的冒險行動 9
(四)夢中的美女——吳娃 13
(五)餓死沙丘宮的帝王英雄 18
第二章兵出五原引發的血腥屠殺 26
(一)一個北方美女的奇遇 27
(二)自古紅顏多薄命 31
(三)太子寶座空懸中的陰謀 34
(四)刺客從大內出發 36
(五)兵出五原發生的譁變 41
(六)李廣利死無葬身之地 46
(七)漢武帝劉徹之死 48
第三章李陵碑與楊家將 53
(一)李陵與李陵碑 55
(二)楊家將故事的來龍去脈 60
(三)老令公壯烈殉國 65
(四)楊業屍骨之謎 70
第四章狼山石刻內隱藏的驚天血案 73
(一)小金吾打狗惹禍,老幫主指點迷津 74
(二)鳳陽城廳堂拜母,三兄弟結義揚威 82
(三)金雞堡馬化龍起兵,左宗棠奉旨入陝甘 88
(四)回民軍同仇敵愾,劉松山輕敵喪命 93
(五)金運昌衣錦還鄉,三小妾飲藥殉葬 97
第五章歲月蹉跎
——“文革”中的內蒙古電影學校 101
(一)初見朱戈老師 101
(二)烏蘭夫要搞“政變” 104
(三)風雲變幻的電影學校 109
(四)艱難的長征路 116
(五)槍聲——震驚中南海 128
(六)朱戈老師之死 132
第六章余洪信之死 141
(一)軍管!軍管!十萬火急! 141
(二)余洪信的“三把火” 145
(三)余洪信——花花太歲的墮落 151
(四)軍區大院的夜半槍聲 161
(五)國家公安部發出全國通緝令 165
(六)巴盟邊防線上驚心動魄的一幕 168
第七章我的大學夢 174
(一) 紅旗雜誌社的退稿 174
(二)1976——人禍、天災 180
(三)老鄉——小趙 190
第八章唐山地震中的驚魂一刻 195
(一)地震前夕的南開大學 195
(二)奔赴唐山災區 201
(三)驚魂一刻 208
(四)搜救小趙 212
第九章司馬遷與李陵 221
參考書目 235
後記 237
推薦序
余進林先生的著作《河套那些人那些事》即將出版。余先生是我交往20多年的老朋友,在這本著作即將出版之際,他邀我寫一篇序言。我讀了書稿之後,也正有話要說。
全書由9個章節組成,書中前4章是在蒐集整理了河套地區現存古蹟遺址的相關歷史文獻基礎上而寫成的,讀起來文字流暢,敘事脈絡清晰,情節跌宕起伏,節奏安排張弛有度,故事性豐富,洋洋灑灑,夾敘夾議,字裡行間滲透著他對相關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是非邪正、美醜善惡的鮮明評判。余先生也對西漢李陵、北宋楊業兩位傑出軍事將領的悲劇遭遇寄予了深厚同情,同時也對陷害李陵的李廣利、陷害楊業的潘仁美這兩個歷史上的著名奸臣給予了無情的批判。這些精彩內容都在書中,自不贅述。
中國史家的可貴之處正在於秉筆直書、懲惡揚善、不虛美、不隱惡。歷史上一些所謂聰明的巨奸,儘管可能大偽似忠而一時得勢,殘害忠良,欺世盜名,榮貴終身,但最終逃不過歷史的審判,在史書里終將以本來面目現於後世。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和正義感就是這樣,在一代代的史書中綿綿不絕地延續到當代,使今天的人們仍可從中源源不斷地吸取寶貴的經驗。
讀史,總是會讓人受益的。
在後4個章節里,余先生回憶敘述了他幾十年的成長過程中所遭遇的天災人禍。1976年發生的唐山7.8級大地震,是建國以來發生的最嚴重的地震災害,波及數省,傷亡50餘萬人。由於取材於余先生的親身經歷,其間的悽慘恐怖與逃生救險場景纖毫畢現,讀來真切感人,如同身臨其境一般。除了“天災”,“文革”期間發生在內蒙古的深挖“內人黨”、余洪信在巴彥淖爾盟狠征“愛國糧”等“人禍”,給當地人民帶來的災難,比天災更為可怕和慘烈。雖然事情已經過去40年了,至今每憶及此,仍不免令人唏噓。
歷史是不應該忘卻的。讀了《河套那些人那些事》一書受益頗多,借寫序之機,向廣大讀者推薦此書。
西貝餐飲集團董事長 賈國龍
2016年1月10日
自序
——面對命運的誘惑
人和動物的最大不同,就是人類發明了文字,能夠把自己短暫的人生軌跡記載下來成為歷史,使後世的人可以憑藉這些記載,尋覓自己的歸屬,找到生存的依據,不但精神上得到愉悅,還可以如臨其境,從中領略到前輩們的音容笑貌,豈不是一件快事!
正因為有了文字的記載,才使我們短短几十年的人生有了意義,不至於留下苦惱和遺憾。
其實,對於像我這樣年齡的人來說,早已沒有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豪情壯志,更沒有了大器晚成、青史留名的奢望。之所以在有生之年出版這部拙著,是為了要完成我孩童時期的一個夢想——成為一名作家。
歲月倥傯,時光輪轉。回望那並不遙遠的故鄉,往事漸行漸遠,但那童年的影子,仿佛像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不時浮現在我的眼前。記憶中那調皮而又乖巧、叛逆而又膽怯的小頑童,不正是當年的我嗎?
1949年,我出生在祖國西北邊陲——寧夏銀川市。那一年,正是一個新舊交替、改朝換代的年月,我成了新中國的同齡人。我的童年在銀川度過,那是我一生中最為難忘的歲月。
我家在銀川最繁華的鐘鼓樓柳樹巷口。清晨,鐘鼓樓的鐘聲響起,我都要跟隨家人到鐘鼓樓邊喝老酒、吃油條。這時,我那頑皮搗蛋的性格就會發作,喝完老酒,抓起油條在鐘鼓樓的門洞裡亂竄亂跑,常常把小販的攤子碰倒,惹得他們高聲叫罵,每每都以家人向人家道歉、賠錢了事。
我7歲開始上學,學校是離家很近的銀川市第四國小,在那裡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奇怪的是,我的乖巧聽話常常贏得老師的讚揚,我的叛逆任性在學校里蕩然無存。因為我喜歡讀書,特別是喜愛語文課,每當新學期的課本發下來,我都要從頭到尾看上好幾遍,幾乎把語文課本背得滾瓜爛熟。每逢老師提問或要求背誦課文,我都會搶先舉手回答,幾乎全能答對,各門功課在全年級都名列前茅。
有一次在語文課上,老師問大家長大後的理想是什麼。很多同學的回答都是工程師、醫生、工人、解放軍,當老師問到我的時候,我站起來大聲說:“我的理想是長大要考上全國最好的大學,將來當一名作家!”我的這番回答讓同學們驚詫不已,老師也用讚許的眼光看著我說:“有志氣!你會成功的!”
然而,命運多桀。就在我上國小四年級的時候,由於家庭發生變故,全家被遣返至寧夏石嘴山地區,一個殷實富有的家族頃刻間敗落。從此,我這個身居富貴的小少爺,成了一個流落人世間的苦孩子。
站在賀蘭山下,望著荒無人煙的戈壁灘,我像一隻離群的小羔羊,不知冷暖,不知睏乏,不知家在哪裡。我似乎迷失在夢幻中,始終不相信這裡就是我的家。剎那間淚水在我的眼中不停地流,我對著銀川方向大聲呼喊著:鐘鼓樓!你在哪裡?玉皇閣!你在哪裡?我的家!你在哪裡?
然而,回答我的,只有那呼嘯著的寒風,還有寒風裹挾著的漫漫黃沙。在絕望的堅守中,我一次次地遙望著故鄉,回顧著過往,童年的趣事讓我魂牽夢繞……
風沙漸漸地遠去,我的心也平靜下來,我知道,我的大學夢已經遙不可及,作家的理想只不過是畫餅充飢,命運已切斷了我回家的心路,留下的是那望不到盡頭的顛沛流離。
歲月蹉跎,世道艱難。1962年,我輾轉來到了內蒙古巴彥淖爾盟磴口,在這個小縣城裡,見到了久別的母親,幾年漂泊下來,我終於又有了一個溫暖幸福的家。
1965年,是我人生命運的轉折年。那一年,我從巴彥淖爾盟第一中學畢業,本來已被本校的高中錄取,卻遲遲沒有收到高中的錄取通知書,名落孫山的打擊,讓我幾乎崩潰;但隨後收到內蒙古電影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又讓我欣喜若狂。我慶幸自己躲過了“文化大革命”知識青年下鄉和到建設兵團的命運。後來才知道,我的姑父王占淵先生在招生辦工作,他了解到我家的困難後,就將我推薦給內蒙古電影學校招生老師,讓我得到了求學深造的機會。
我人生命運的第二次轉折,發生在1973年。那一年,國家恢復大學招生,主要從工農兵中考試選拔。當時我已經調入巴盟電影公司,公司經理是我的恩師趙世友先生,在他的鼓勵和教誨下,我那早已心灰意懶的大學夢又在心中涌動。我敏捷地意識到機遇的到來,毫不猶豫地決定參加考試。功夫不負有心人,因為我文學科目打下的良好功底,讓我的語文以96分的成績,一舉拿下了最高分,被南開大學錄取。這是我人生最重大的轉折,也是我命運的華麗轉身。
我走進南開大學美麗的校園,從此走進了自己人生的黃金時代,我為命運之神所賜予的恩惠而感到由衷的高興。我的激情在這裡燃燒,我的夢想在這裡放飛。
在南開大學,我如饑似渴吮吸著知識的雨露,學到了前所未有的知識,我的思想理念和人生閱歷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與此同時,在這裡,我也親身經歷和見證了“文化大革命”最後一年驚心動魄的場景。
當我後來在回顧這段經歷的時候,特別是想起唐山大地震時,那一片片殘垣斷壁、那一具具血淋淋的屍體,那一聲聲壓在廢墟中撕心裂肺的哀號,那一幢幢坍塌的樓房,牆壁上仍掛著全家福照片死難家庭的悲哀……像電影一樣一幕幕在我的眼前閃現,我幾乎是在淚水的陪伴下艱難地寫完這一章。
當我從南開大學畢業、輾轉回到我的第二故鄉巴彥淖爾盟時,已經是改革開放的初期。1984年,我被調入巴盟文體局工作,繁忙的工作,酒席間的迎來送往,生活和工作的雙重壓力,使我把曾經的作家夢拋到了九霄雲外。
1997年,我被任命為巴彥淖爾盟博物館館長,開始了對歷史的研究和博物館的布展工作。在博物館工作的日日夜夜裡,我和局裡領導不辭辛苦,一次次地跑內蒙文化廳,跑國家文物局要經費。在赤日炎炎的盛夏,頂著熱浪滾滾的風沙,冒著35°以上的高溫酷暑,我和同事們奔走於烏拉特中旗陰山的山巒溝壑中,爬高山,攀懸岩,採集陰山岩畫。經過一番艱辛的努力,巴盟第一個博物館終於在1999年的10月10日正式布展開館。從建設到開館歷時漫長,這其中凝結了巴盟文體系統每一個人的心血和汗水。
就在我準備靜下心來研究河套歷史的時候,命運之神又一次“眷顧”了我。
那是“非典”後的2003年6月,由於文體局主要領導變更,我被以超過任職年齡為由,要求提前離崗(待遇不變)。退休回家以後,我聽說很多別的單位都沒有執行這一政策,在文體系統內,一些比我年齡大的二級單位領導也沒有離崗。當時聽到這些,我心裡真有說不出的鬱悶。
正在我心煩意亂的時候,北京西貝莜麵村管理公司的賈國龍先生來到臨河,邀請我陪他一起去看陰山岩畫。在返回臨河的路上,他對我說:“聽說你已經離開工作崗位,我想聘請你到北京我的公司工作。”賈國龍先生的邀請讓我興奮不已。
在北京西貝莜麵村管理公司,我目睹了賈國龍先生管理的企業在北京的迅猛發展。賈國龍先生以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經營能力,在短短几年裡,使企業在酒店如雲、競爭激烈的北京站穩了腳跟,並迅速發展壯大,取得了驚人的業績,讓我敬佩不已。
我是一個文化人,又是一個酷愛歷史的文化人。我的根不在北京,也不在寧夏銀川,因為家鄉在我心靈里打下了難以磨滅的烙印。而內蒙古的河套大地,在我顛沛流離的時候,伸出雙手擁抱了我,接納了我這個遊子。滔滔不絕的黃河水洗去了我心靈深處的痛楚,又以博大寬容的胸懷讓我少年的期盼夢想成真。
我之所以選擇河套地區作為文學創作的題材,不僅因為我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厚意,還因為河套地區的陰山南北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這裡,以匈奴為代表的遊牧民族和以漢為代表的農耕民族,多次發生過大規模的衝突和交融。那烽火連天、金戈鐵馬的戰爭景象,眾多精彩絕倫的戰爭和歷史故事,給後世留下許多寶貴的經驗與借鑑。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在這裡留下了英雄的足跡。秦皇、漢武拓展疆域在這裡展現了帝王的風采。在這裡,大漠長煙激盪著沙場搏鬥的廝殺,胡漢和親演繹著兒女情長的纏綿。
歷史悠久的河套大地,陰山南北,曾留下過無數英雄豪傑的身影:北擊匈奴的扶蘇、蒙恬,雄踞大漠的匈奴單于頭曼、冒頓,都在這裡展現過他們的雄姿。巍巍陰山,延綿不斷,展現了河套先民們神奇絢麗的畫卷。
滾滾黃河,浪淘不盡。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河套曾經歷了百年風雲跌宕革命年代的洗禮。在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裡,發生在河套的馮玉祥將軍“五原誓師”、傅作義將軍“綏西抗戰”,無疑是河套人最為驕傲的歷史事件。還有開發河套水利第一人的王同春老先生,也值得河套的文人、學者們大書特書。
前一段時間,我回到臨河小憩,在河套文化博物院再一次仔細觀賞了館藏陳列。那些古往今來活躍在河套大地、陰山南北的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車載船裝。雖過客匆匆,但他們在河套這片充滿活力的熱土上孕育了源遠流長的河套文化,對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展曾產生過重要的影響,做出過巨大的歷史貢獻,值得後人紀念。
借拙著《河套那些人那些事》出版之機,我願拋磚引玉,激勵更多河套的文人學者們以不同的題材、不同的風格來書寫河套的人傑地靈,為弘揚悠久和博大精深的河套文化,儘自己的綿薄之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