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力半的歲月》是知青這一群體的一部大規模的回憶錄。全書以“點力半”這個知青聚落為切入點,回首了20世紀60至70年代的那段歷史,記載了知青們幾十年的心路歷程,賦予“點力半”在知青歷史中獨特而又鮮活、不可替代的位置與作用,為研究“知青史”、“文革史”提供了最真實、最本色的珍貴史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點力半的歲月
- 作者:鄉村歷史文化編寫組編
- 出版社:文津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09月
- 頁數:591 頁
- 定價:96 元
- ISBN:978-7-80554-590-5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點力半”是內蒙古自治區河套平原中部的一個小村落。“點力半”一詞源於蒙語音譯,即“甜水井”的意思。1969年,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成立。“點力半”變為二師十一團二連所在地。一批批來自北京、山西、內蒙、河北等地區的知識青年陸續抵達,最多時達500餘人。“點力半”無疑是20世紀70年代“知青大潮”的一個縮影,幾乎承載了整整一代知青所有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當年的那些知識青年們,基本上是國中畢業,年紀最小的年僅十五六歲,而今的他們,都已過了知天命的年齡,甚至兩鬢斑白。那段歷史讓每個親歷者都銘記於心,在那個年代,對祖國的忠誠時刻被銘記著,無數個忠誠匯成了一代人的精神圖騰,即便是再難耐的苦難,即便那段歷史的底色是沉重的灰色,最後都會成為最寶貴的財富。這一群人的疼痛已經成為了時代的疼痛,乃至成為那個疼痛時代的經典符號。
目錄
序一 心底里流淌出來的文字 ——讀《點力半的歲月》有感
序二 尋歸兵團戰士的心路
一、塵封的歲月往事
劉小燕:塵封的歲月往事
張強:我在點力半的日子
王智慧:16歲,我第一次離開爹娘
張寶珠:北京西去的列車
陸賢龍:我來自燈市口男中
郭蘇晉:我的知青生涯
沈惠冬:入伍的那些事
崔一新:軟磨硬泡來的通知書
程學聯:兵團第一天
劉蘭山:難忘的青春歲月
李廷松:我的特殊軍旅生涯
趙桂芝:從張家口到邊疆
李慧敏:離開包頭那6年
鄭建敏:1970年的春節
李炳釗:離開北京的年代
顧玉仙:洗床單
盧春英:入團
馮國英:兵團第一年日記
楊伍敏:沙丘憶事
劉曙霞:“毛澤東思想大學校”往事
栗建國:從山西兵團到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
尹可祥:離開華北農墾兵團
張秀東:13年兵團生活
張立英:在兵團經歷的4個“第一”
二、向遙遠的青春致敬
朱嵐嵐:向遙遠的青春致敬
馮素娥:二連,我的“娘家”
王曉濱:進山日記(1969年12月3日—1970年1月31日)
趙嘉鴻:進山宣傳隊回憶絮片
雲貴辰:烏拉山崢嶸歲月
劉永福:支左
王秀芳:點力半逸事
李曉開:令人發笑的兩件事
白玉虎:難忘的休息日
高江峨:狂野青春
李志和:看青
王建榮:麥收日記
李玉玲:冬夏二事
翟迎春:難忘歲月苦永記情誼甜
張怡蘭:收玉米
鐘俊花:想起挖渠那點兒事
閆明江:回憶畜牧排的幾件事
常慧琴:畜牧排的人與事
褚振遠:獸醫衛生員
王毓英:放牛
鮑會來:餵豬
成耀:馬倌
孫茂章:烏梁素海放牛
張建輝:從馭手到司機
高培鑫:做磚坯
張俊英:蓋大禮堂
三、喔,我的機務班
陳鋒:喔,我的機務班
張耀德:機務班的戰友們
金世元:五樺犁翻起的浪花
邢勝軍:機務班的故事
塗仁:難忘的人,難忘的事
韓志明:當鐵匠和修理工
盧文玉:當連隊衛生員,很苦很累
阮群:女衛生員的故事
朱紀錄:軍醫的回憶
劉天祥:出診
董曼麗:我們的衛生室
胡熙元:烏拉山採藥
張秀月:理髮推子
路壯新:炊事班長的記憶
劉鳳英:3年兵團生活的回憶
張貴喜:伙房趣事
陳亞平:炊事班的一件小事
施策:擀麵條
張利容:我在兵團當教師的那些日子
王玉英:託兒所的記憶
張衛紅:我的第二故鄉
四、我心中最美的芭蕾公主
王永芳:常青的記憶
路軍:永不褪色的記憶
張福輝:二連生活小集錦
劉世考:只說兩件事
佟泉順:家書
趙志良:流沙歲月撫塵音
劉德芬:沙棗樹、紅燒肉及“黃色小說”
唐樹鋒:追憶我們的逝水年華
歐萍章:尷尬的事
張學成:當年我是出頭烏
趙淑琴:受傷
李冬松:戰友情深終生難忘
郭忠:回家
施小魯:“裝病”
張久春:給班長的一封信
郝偉:難忘的兩年點力半生活
崔毅:女戰士趣事二則
韓炎成:5隻凍雞
江千里:我的孩子叫“土坯”
孫振家:抽菸的故事
呂話美:有經歷才叫人生
張建新:我生命中的兩個女人
王來順薛秀英:我們的兵團生活
侯芬芳:兵團婚事
高永紅:撮合成的婚事
姚貴新:我的孩子
五、朋友一生一起走
高江寧:朋友一生一起走
劉惠羽:我記憶中的李指導員和毛連長
莫丹:艱難歲月戰友情
王翠英:回點力半有感
張立紅:塵封的歲月往事
高丹梅:回憶在二連的日子
李桂玲:那個年代我們是那么單純
孟慶生:記憶中的知青歌曲
龐建:感悟人生,譜寫“鋼鐵”華章
劉路光:記憶里的微光
阮石:當兵前後
王 陸:從兵團到部隊
張燕芬:難忘的病退之路
魯葳:感恩
任清路:清道夫
孫建宇:河套季風,永恆歲月
毛 燕:我記憶中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