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
河南科學技術
出版社,全名是河南科技出版社有限公司,於1980年8月成立,
中原出版傳媒投資控股集團公司主管、主辦,是
河南省成立最早的一家專業科技出版社。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地處河南省
鄭州市;出版各類科技讀物,以普及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和介紹套用技術為主,兼顧提高性讀物,有選擇地出版國內外科技專著和科技工具書,以及各類技術培訓教材;2000年9月被新聞出版署確定為"全國良好出版社",2006年被
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總署評為"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2007年12月通過了ISO9001質量論證。2012年3月獲得電子出版物許可與音像出版許可資質。
組織機構
全社現有職工160餘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者38人(正編審13人),具有中級職稱者50人。設有醫衛分社、生活分社、高教分社、農業、工業、教材、生活、文化旅遊、助學讀物出版中心、編校中心10個編輯室和數字資源出版部、手工創意事業部、銷售公司、教材發行公司、高等教育教材發行公司以及生產服務管理機構等22個部門,實現了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整合,為圖書的規模出版與立體化開發奠定了基礎。社裡資產總額1.69億元,年銷售碼洋2.6億元。年出書約1000種,建社至今共出書5200餘種,創利潤7000萬元。06年開始啟動了集編輯、印製、發行、倉儲、財務、管理於一體的ERP信息管理系統,建立了以預算為中心的出版流程控制系統。
主要業務
出版了衛生職業教育、護理、藥學、畜牧、機電、軟體、
藝術、醫學英語、公修課等十五套300餘種大中專教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配套齊全的職教教材體系,成為我社圖書結構中的又一優勢板塊和經濟成長的有力支撐。
榮譽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一貫堅持黨的
出版方針,注重社會效益,實施精品戰略,二十多年來造就了一支銳意創新、團結奮進、精通業務的出版隊伍,有2名全國百佳出版工作者,3名全國優秀中青年編輯,1名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1名河南省勞動模範,1名河南省宣傳文化系統 “四個一批”人才,1名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1名省直青年崗位能手等,另有兩個部門獲得了河南省“五一巾幗獎”、河南省“工人先鋒號”集體榮譽。
1998年以來,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根據自身出版優勢和特點,積極開展對外著作權貿易,先後與美、英、日、法、韓等國以及我國香港、台灣地區的30多家出版機構建立起穩固的業務聯繫。一方面,在醫藥衛生、建築、園林等領域引進有較高學術價值和科技含量的著作,出版了《體部成像的正常變異與誤判》、《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血管造影》、《臨床套用解剖學》、《家庭醫學顧問》、《世界著名建築師系列》叢書、《哈特耶20世紀建築百科辭典》、《世界園林植物花卉百科全書》、《新視野百科圖鑑》叢書等優秀作品;另一方面,在生活休閒、美容、健身方面引進了一大批面向大眾的普及讀物,特別是以"流行中國結藝系列"、"繽紛串珠系列"、"時尚作坊系列"、"寶石項飾系列"等為代表的情趣手工類圖書,已形成特色,初具規模,在情趣手工細分領域位居全國第一。10餘年來共簽訂引進圖書出版契約500餘種,出版圖書約400種,圖書總印數達60餘萬冊,總碼洋3000多萬元,這些引進版圖書的出版已經成為我社新的經濟成長點。2001年被河南省著作權局授予"著作權貿易先進單位"稱號,2004年被授予"全省著作權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出版了大批好書,獲省級以上優秀圖書獎的有400餘種次。其中《中國蝶類志》獲第五屆
國家圖書獎提名獎,《中國鳥類圖鑑》、《中國蝴蝶分類與鑑定》、《中國大型真菌》、《中國琥珀昆蟲圖志》獲中國圖書獎,"中國科學探險叢書"獲第四屆全國優秀科普圖書一等獎。《鞍區神經外科學》和《膝關節重建外科學》獲第二屆“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獎,《中國針灸全書》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另有《
中國實用養豬學》、《小兒外科手術圖譜》、《
中國核
農學》、《20世紀
西方建築史》、《從
地球升起》等11種圖書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圖書質量在
河南省新聞出版局組織的歷次質量檢查中一直名列前茅。
評價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決定,積極參與全國的教育改革,落實《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與
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共同組編的普通高中新課標教材《通用技術》(一套14冊)已由教育部"全國中國小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並在
廣東、
江蘇、
浙江、
福建、
遼寧、
陝西、
北京等省市得到選用。我社還出版了《信息技術》、《勞動與技術》、《省情禮儀》等五套中國小教材,為宣傳推廣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推進素質教育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該社的銷售區域遍布全國數百個城市,網點達1 000多家。我們目前正致力於有效銷售渠道的建設、信息傳遞渠道的建設和提高服務質量。銷售渠道建設在立足拓寬店面銷售的同時,注重網上銷售、圖書館、電子圖書銷售和直銷等立體化、全方位的渠道建設。信息傳遞通過入口網站、專業書店資源共享、電子書等多種媒體,把精力放在終端用戶上,提高宣傳的有效性和及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