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社會發展報告(2023)

河南社會發展報告(2023)

《河南社會發展報告(2023)》由2023年1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藍皮書,由河南省社會科學院主持編撰。

2023年1月6日,《河南社會發展報告(2023)》出版宣介暨“創造高品質生活”學術研討會在鄭州舉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社會發展報告(2023)
  • 別名:河南藍皮書:河南社會發展報告(2023) 
  • 作者:河南省社會科學院
  • 出版時間:2023年1月1日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396 頁
  • ISBN:9787522812809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Ⅰ 總報告,Ⅱ 發展篇,Ⅲ 治理篇,Ⅳ 調查篇,Ⅴ 專題篇,作者簡介,王承哲,陳東輝,社區介紹,一、引言,二、調查發現,三、影響機理,四、政策建議,

內容簡介

本書由河南省社會科學院主持編撰,系統概括了近年來尤其是2022年河南社會建設所取得的主要成績,全面梳理了當前河南社會發展的特點和形勢,剖析了河南社會發展面臨的熱點、難點及焦點問題,並對2023年河南實現社會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對策建議。書中依據黨的二十大精神和河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以創造高品質生活為主線,對河南全省的民生建設、人口發展、社會治理、鄉村發展、社會保障等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系統的解讀。

圖書目錄

Ⅰ 總報告

1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2022~2023年河南社會發展形勢分析與預測 河南社會發展報告課題組/001

Ⅱ 發展篇

2河南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背景、現狀與路徑研究 張侃/030
3河南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李鈺靖/044
4數字社會背景下河南省新職業群體發展研究 席爽/059
5河南省共享汽車發展現狀、問題與治理對策
——基於鄭州市的調查 鄭州輕工業大學課題組/071
6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機制研究 崔學華/087
7河南農民工創業就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 高霞 韓曉明/096

Ⅲ 治理篇

8河南省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創新路徑研究 李文姣/112
9河南省基層治理中的社會力量參與問題研究 李三輝/125
10河南省數字治理實踐路徑研究 劉暢/135
11以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河南探索與啟示 郭嘉儒/145
12城鄉社區治理中協商民主的價值、困境與實現路徑 張沛/155
13河南數字政府建設的成效、不足及對策建議 孫月月/165

Ⅳ 調查篇

14河南網路輿情事件分析報告
——以2020~2022年河南30例網路輿情事件為例 殷輅 楊靜文/176
15鄉村振興背景下河南省殘疾人生活質量調查及提升路徑研究 范會芳 付嬈 張寶格 等/188
16河南省合村並居社區農民的社會適應問題研究
——基於Y鎮的調查分析 付光偉 楊艷芳/211
17構建基層智慧治理體系的實踐與路徑探討
——基於河南省鄭州市的分析 潘艷艷/237
18鄉鎮(街道)社工站嵌入鄉村社會治理實踐的路徑探析
——基於河南省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的思考 郝瑩瑩/250
19協同治理視角下鄉鎮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研究
——基於河南省的實踐 殷玉如 楊思靚 王暢 王琳/263

Ⅴ 專題篇

20生育政策調整背景下河南省嬰幼兒托育服務發展研究 鄭州大學課題組/279
21河南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風險與消解路徑研究 張曉欣 陳向英/298
22構建河南居家社區養老社會支持體系的思考與建議 馮慶林/319
23河南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現狀及完善策略 鄧歡/332
24智慧社區背景下河南省文化養老服務創新路徑研究
——以鄭州X社區為調研對象 閆慈/344
Abstract/355
Contents/357

作者簡介

王承哲

王承哲,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研究員,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建設工程重大項目首席專家,河南省和鄭州市國.級領軍人才,博士生導師,河南省法學會副會長。主持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建設工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研究》《新時代條件下農村社會治理問題研究》兩項以及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項。著有《意識形態與網路綜合治理體系建設》等多部專著。主持省委省政府重要政策的制定工作,主持起草了《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實施方案》《河南省文化強省規劃綱要》等多部重要檔案。參加中央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大會中央領導講話起草工作、中宣部《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編寫工作等,受到中宣部嘉獎。獲得省部級一、二等獎勵多項。

陳東輝

陳東輝,河南省社會科學院人口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全省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兼任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發表論文80多篇,多篇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或被《求是》《新華文摘》摘編;獨著和參與完成學術著作10多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課題11項;參與完成國家課題5項;獨立和參與完成的成果獲省部級優秀成果獎10多項;多次參與省委省政府重要檔案起草工作和省委省政府組織的省情調研活動和中紀委、中.部的調研活動;參與完成的10多篇決策建議進入省委省政府決策。

社區介紹

2023年1月6日,由河南省社會科學院主持編撰的《河南社會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在鄭州發布。《報告》圍繞“創造高品質生活”主題,設定了總報告、發展篇、治理篇、調查篇、專題篇,對現代化河南建設新征程中的民生建設、人口問題、社會治理、鄉村發展、社會保障等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系統的解讀,提出了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對策建議,是研究河南省情民情的重要平台。為放大智庫聲音,推動現代化河南建設,大河網學術中原對報告摘要刊發,敬請關注。
今日刊發《河南社會發展報告(2023)⑦:基於Y鎮的調查分析,河南省“合村並居”社區農民的社會適應問題研究》

一、引言

2021年,中央一號檔案強調:要嚴格規範村莊撤併,不強迫農民上山下鄉,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如果合村並居社區的農民能夠很好地適應合村並居社區的生活,那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合村並居是一件實事和好事,反之,如果農民集中居住之後存在嚴重的適應性障礙,那在很多程度上意味著合村並居在農民眼裡並不是一件實事和好事。本研究基於河南省Y鎮的問卷調查,全方面地呈現合村並居社區農民的社會適應狀況,探究影響合村並居社區農民社會適應水平的原因,提出增強合村並居社區農民社會適應性的政策建議。

二、調查發現

(一)合村並居社區農民的工作性質逐漸去農業化
如表1所示,在受訪的956名老村莊農民中,從事農業工作的占59.42%,而在合村並居之後的合村並居社區農民中,從事農業工作的比重則為41.37%。與老村莊的農民相比,合村並居後的合村並居社區農民,從事農業工作的比例減少了18個百分點。相應地,與老村莊的農民相比,在合村並居社區農民中,從事非農工作的比例提高了將近8個百分點,不工作的農民提高了10個百分點。
河南社會發展報告(2023)
新老社區農民工作性質的二維交叉表
(二)合村並居社區農民對家庭生活開銷的適應性較低
在收入減少的同時,家庭生活開銷則隨著合村並居之後的社區生活而增大。如表2所示,在884名受訪的合村並居社區農民中,僅有一半(49.55%)的受訪者對於合村並居之後家庭生活開銷表示“適應”(包括“非常適應”和“比較適應”),有二成多的(21.05%)受訪者對於合村並居社區生活開銷表示“不適應”(包括“比較不適應”和“非常不適應”)。
河南社會發展報告(2023)
合村並居社區農民對家庭生活開銷的適應性
(三)七成多合村並居社區農民能夠適應合村並居社區的生活方式
如表3所示,在886名受訪的合村並居社區農民中,有5.64%的受訪者對於合村並居社區的生活方式表示“非常適應”,還有66.59%的受訪者對於合村並居社區的生活方式表示“比較適應”,兩者合計共有72.23%的合村並居社區農民能夠適應合村並居社區的生活方式。對於合村並居社區生活方式表示“非常不適應”和“比較不適應”的受訪者只占調查樣本的4.40%。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農民在搬遷至合村並居社區之後,表現出對合村並居社區生活方式的較強適應性。
河南社會發展報告(2023)
合村並居社區農民能夠適應合村並居社區的生活方式的適應度
(四)人際關係適應性有待提升
合村並居之後,Y鎮農民原來的鄰里關係被新的空間格局阻斷了,從原來的熟人社會變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陌生人社會,需要重新構建自己的鄰里圈、朋友圈。如表4所示,在受訪的874名合村並居社區農民中,有60.18%的受訪者表示入住合村並居社區之後結識了新朋友,但也有近四成的受訪者表示沒有結識新的朋友。調查結果表明,合村並居之後的合村並居社區農民,在拓展新的社會關係方面仍有較大的惰性,人際關係方面的適應性有待進一步提升。
(五)六成合村並居社區農民仍然認同農村人身份
如表5所示,在受訪的881名合村並居社區農民中,有61.07%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是“農村人”,還有24.97%的受訪者覺得自己是“半農村人、半城裡人”,有6.7%的受訪者說不清自己是農村人還是城裡人,明確表示自己是“城裡人”的受訪者只占調查樣本的7.26%。這種對農村人身份的依戀式認同表明,Y鎮合村並居社區農民在心理層面對於合村並居社區的低度適應狀況。
河南社會發展報告(2023)
Y鎮合村並居社區農民的身份認同

三、影響機理

(一)資源獲得影響合村並居社區農民的社會適應水平
多元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合村並居社區農民的資源獲得能力會影響其社會適應水平,資源獲得能力越強的農民,社會適應性越強。工作機會明顯變大的農民,相比工作機會變化很小的農民具有更高的社會適應性。具體而言,在控制了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身體健康狀況等因素之後,家庭經濟改善很大的農民,相比家庭經濟改善很小的農民具有更高的社會適應性。能夠獲取所需資源的農民,相比那些不能夠獲取所需資源的農民具有更高的社會適應性。
(二)社會支持影響合村並居社區農民的社會適應水平
  合村並居社區農民的社會支持影響其社會適應性,社會支持越多的農民,社會適應性越強。具體而言,在控制了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身體健康狀況等因素之後,鄰里互助“較多”和“很多”的農民,相比那些鄰里互助“一般”的農民具有更高的社會適應性。鄰里之間人際交往多的農民,相比那些鄰里之間人際交往少的農民具有更高的社會適應性。
(三)積極心理部分影響合村並居社區農民的社會適應水平
  合村並居社區農民的積極心理影響其社會適應性,積極心理越強的農民,社會適應性也越強。具體而言,在控制了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身體健康狀況等因素之後,身份認同和是否參加社區公益活動變數對於社會適應水平的影響,不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性。人際信任變數的影響具有統計顯著性,那些認為鄰里之間能夠信任的合村並居社區農民,相比那些認為鄰里之間不能信任的農民具有更好的社會適應性。

四、政策建議

(一)通過高質量的公共服務提升合村並居社區的入住率
目前,河南省部分合村並居社區仍然存在入住率不高的問題。Y鎮的案例表明,通過最佳化和完善合村並居社區的公共服務體系,提升社區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大多數農民還是願意搬進合村並居社區居住的。首先,要圍繞居民的日常生活,完善道路、學校、醫院、銀行、商超等各種配套的硬體設施,其次,通過購買的方式,引進品牌物業公司,提高物業服務的質量,第三,引導社會組織進駐社區,為合村並居社區農民提供專業化的社會服務。
(二)著力提升合村並居社區農民的經濟適應能力
調查發現,Y鎮合村並居社區農民在經濟層面的適應能力最低。因此,如何提高合村並居社區農民的經濟適應能力,應該作為河南省合村並居社區建設的重要著力點。首先,創新體制機制,提升合村並居之後節約出來的集體土地的市場收益;其次,推進集體收益分配體制改革,通過公開共、公正、公平、參與、民主的方式,提高集體收益分配的公平性,引導合村並居社區逐漸邁向共同富裕。第三,通過專項技能培訓,提升合村並居社區農民的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最後,構建合村並居社區農民的社會互助體系。
(三)引導合村並居社區農民的現代化轉型
通過對Y鎮合村並居社區農民的調查發現,大多數農民仍然固守“農村人”的身份認同,沒有從觀念和行為上實現向現代新型農民的轉變,這不利於合村並居社區的長遠發展。因此,河南省合村並居社區的建設,需要加強引導,積極促進合村並居社區農民向現代化新型農民的轉變。首先,堅持開放、共享的社區建設新理念,引導社區農民自覺接受現代文化的薰陶和洗禮;其次,構建學習型社區,引導合村並居社區農民參加多種類型的現代知識學習活動;第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為抓手,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陣地,大力展開文明社區建設。
(內容提供:河南社會發展報告(2023)課題組,作者:付光偉 楊艷芳,河南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