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鄉村生態振興五年行動計畫

《河南省鄉村生態振興五年行動計畫》是為深入推進鄉村生態振興,根據 《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 <河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2018-2022年)>的通知》精神,制定的計畫。

2021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河南省鄉村生態振興五年行動計畫》。計畫方案指出,要實施農業綠色發展行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生態功能提升行動、鄉村環境治理行動和鄉村生態振興示範行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省鄉村生態振興五年行動計畫
  • 屬性:計畫
  • 發布時間:2021年
計畫全文,答記者問,

計畫全文

為深入推進鄉村生態振興,根據 《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 <河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2018-2022年)>的通知》精神,制定本計畫。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河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穩中求進、重點突破,協同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統籌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鄉村生態保護修復,提升治理水平,加強示範引領,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發展新格局,促進鄉村生產空間安全高效、生活空間舒適宜居、生態空間山清水秀,鄉村生態振興走在黃河流域前列,農民優美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高。
二、工作目標
到2021年年底,鄉村生態振興全面開展,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穩定在40%以上,農藥利用率達到40.8%以上,農業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農用地安全利用進一步鞏固提升;新增完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村莊800個,國家監管的農村黑臭水體整治率達到10%,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3%;完成國土綠化造林249萬畝、森林撫育177.47萬畝,新建濕地公園10個、森林康養基地26個,建設森林鄉村1000個。
到2025年年底,鄉村生態振興走在黃河流域前列,農業綠色發展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功能穩步提升。主要農作物農藥、化肥利用率穩定在43%以上,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新增完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村莊6000個,農村黑臭水體整治率達到40%以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5%,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完成國土綠化造林754萬畝、森林撫育1920萬畝、退化林修復267萬畝,濕地保護率達到53.21%,森林覆蓋率達到26%。
三、重點任務
(一)實施農業綠色發展行動
1. 推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發展。推進農業綠色生產方式轉變,發展節水農業,加快推廣種養結合、農牧一體生態養殖模式,實現畜、糧、菜、果、茶協同發展。開展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工作,推動平頂山市、濟源示範區2個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和信陽市等13個省級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 (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水利廳、林業局)
2. 推廣水產綠色養殖。推廣大水面生態養殖等健康養殖方式,開展以漁淨水、以漁控草、以漁抑藻,修復水域生態環境。開展水產養殖企業 (戶)基礎信息和環境現狀調查,結合區域環境質量現狀和管理要求,規範工廠化養殖、投餌式池塘養殖等養殖企業排污口設定。(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生態環境廳)
3. 加強農藥、化肥等農業面源污染防控。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統籌糧食增產與面源污染防控,持續開展化肥減量增效、有機肥替代示範帶動活動,實施 “化肥減量增效”項目,深化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研究,推廣一批高效低毒低殘留新農藥、新劑型、新助劑和科學環保使用技術,以全國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和各級綠色防控示範區建設為引導,輻射帶動綠色防控技術大面積推廣套用。到2025年年底,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達43%以上,農藥利用率達43%以上。 (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供銷社)
4. 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推廣深耕還田和青貯利用技術,提升秸稈 “五料化”(飼料化、肥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利用水平。在全省選擇30個縣整縣開展秸稈綜合利用示範,重點推進以秸稈機械還田為主的肥料化和以秸稈青貯為主的飼料化利用,兼顧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技術模式,大力培育發展生物降解新材料產業。到2025年年底,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3%以上。(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生態環境廳)
5. 推進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加強農用薄膜源頭防控,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國家明令禁止或不符合強制性國家標準的農用薄膜。宣傳推廣標準農用薄膜,指導農民科學合理使用,加強對農用薄膜使用和回收監管指導,重點對農業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使用和回收農用薄膜情況進行監管。穩步推進 “禁塑令”地方立法,推動生物可降解農用薄膜試驗和示範套用,持續開展農用薄膜殘留監測。創新回收模式,完善機制,積極 推 動 農 用 薄 膜 回 收,降 低 耕 地 土 壤 農 用 薄 膜 殘 留 量。到2025年年底,基本實現農用薄膜回收處理,農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制定我省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實施意見,指導各地建立完善回收處置體系,加強環境執法,堅決遏制農藥包裝廢棄物隨地丟棄的現象。 (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供銷社)
6. 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不斷提升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水平。大力推廣糞肥還田技術,積極推進全量收集、發酵制肥、液體糞肥機械化還田等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努力構建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行的社會化服務新機制,加快打通糞肥就近還田利用 “最後一公里”。到2025年年底,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3%以上。 (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生態環境廳)
7. 強化農用地分類管理。加強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成果套用,對符合條件的優先保護類耕地加大保護力度,確保數量不減、質量不降,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對安全利用類耕地實施農藝調控、替代種植等安全利用措施,有效降低農產品污染風險;對嚴格管控類耕地實施調整種植結構或退耕還林還草、休耕等風險管控措施,嚴禁種植食用農產品;根據國土變更調查和土壤環境質量變化情況,每三年對各類別耕地面積及分布信息進行更新。到2025年年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穩定達到95%以上。(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
(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
8. 強化村莊環境綜合整治。以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為導向,以持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抓手,整體提升農村生態環境。到2025年年底,新增完成6000個村莊整治任務;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村莊整治任務。 (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
9. 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按照農村生活垃圾治理 “五有標準”,進一步建立健全 “掃乾淨、轉運走、處理好、保持住”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指導濟源示範區、新密市、蘭考縣、汝州市、禹州市、永城市、光山縣7個國家級和新鄭市等18個省級示範縣 (市、區)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工作。到2025年年底,省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試點實現覆蓋所有鄉鎮和行政村,基本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利用全覆蓋。(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供銷社)
10. 加快靜脈產業園建設。推動園區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成投運,焚燒發電項目覆蓋範圍內不再建設垃圾填埋場。“十四五”期間,各地規劃布局的靜脈產業園重點項目陸續建成投運,累計新增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3萬噸/日。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
11. 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堅持科學規劃、整村推進,結合各地實際,因地制宜選擇簡單實用、成本適中、技術成熟、民眾樂於接受的改廁模式,宜水則水、宜旱則旱。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突出抓好改廁質量和後期管護服務,嚴把產品質量關、施工質量關、竣工驗收關,建立便捷經濟的設備維修、糞污清掏和資源化利用服務體系,加快探索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的管護方式,確保每一戶改廁都質量優良、民眾滿意。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引導農民主動出資投勞參與廁所建設,轉變衛生觀念,養成衛生習慣。紮實開展農村改廁問題摸排整改,對2013年以來各級財政支持改造的農村戶廁開展拉網式排查,對發現的問題分類進行整改,對水毀廁屋進行重建,對損壞廁具及時維修更換。到2025年年底,改造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400萬戶,全省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進一步提高,廁所糞污有效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顯著提升。 (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衛生健康委)
12. 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開展飲用水地表化試點,梯次推進農村供水規模化、市場化、水源地表化、城鄉一體化,最佳化農村供水格局,進一步提升農村供水保障能力。(責任單位:省水利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衛生健康委)
13. 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治理。圍繞 “劃、立、治”,做好日供水在1000噸或供水服務人口在10000人以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持續開展環境問題排查整治,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到2025年年底,完成全省農村 “千噸萬人”及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範圍 (區)的劃定、標識標誌的設定及環境問題排查整治。(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
14. 科學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以減量化、生態化、資源化為導向,充分考慮當地財政承受能力和自然條件,合理制定目標任務,科學選取污水治理模式和技術,量力而行,分類分步推進。突出重點區域,優先治理黃河流域、水源保護區、黑臭水體集中區域、鄉鎮政府所在地、中心村、城鄉結合部、旅遊風景區等七類村莊生活污水,拓寬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融資渠道,強化設施運行維護。全省開展集中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分類整治提升行動,逐步解決設施 “曬太陽”不運行等問題。到2022年年底,鄉鎮 政 府 所 在 地 村 莊 生 活 污 水 集 中 處 理 實 現 全 覆 蓋。到2025年年底,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5%。 (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財政廳)
15. 有序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整治。根據黑臭水體污染程度、污染成因、所在地水文氣候和經濟發展水平,合理選擇治理技術模式,因河因塘施策,分區分類,標本兼治,綜合實施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水系連通等工程,消除黑臭水體,杜絕採用簡單填埋、河道 “三面光”硬化等整治手段。落實污染治理屬地責任,推動河長制、湖長制體系向村級延伸,探索建立農村黑臭水體整治長效管護機制。支持受災地區加快整治因洪水造成的暫時性黑臭水體。到2021年年底,國家監管的農村黑臭水體整治率達到10%以上。到2025年年底,農村黑臭水體整治率達到40%以上。(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水利廳、住房城鄉建設廳)
16. 積極推進農業農村生產散煤替代工作。持續推進食用菌企業 “雙改”工作,引導食用菌分散制棒改為規模化制棒,推動新舊 動 能 轉 換,促 使 食 用 菌 產 業 升 級。組 織 開 展 省、市、縣(市、區)、鄉鎮 (街道)、村 (社區)五級燃煤散燒治理專項檢查行動,在已公告劃定為 “禁煤區”的區域,依法查處違規銷售、儲存、運輸、使用潔淨型煤和散煤的行為,嚴防嚴控散煤復燒,確保全省平原地區散煤清零。對不具備 “雙替代”改造條件,尚未劃定為 “禁煤區”的邊遠山區等區域實行潔淨型煤兜底全覆蓋。(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市場監管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交通運輸廳)
17. 推進鄉村能源革命。實施農村供電保障提升行動,推進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因地制宜推動風電、光伏發電、生物天然氣等項目建設,擴大農村清潔能源供給。持續深化蘭考農村能源革命試點建設,分類開展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示範,探索形成多能互補、城鄉統籌的農村能源生產消費新模式,著力構建以清潔能源為主的農村能源供應消費體系。到2021年年底,完成5000個農村配電台區升級改造;到2025年年底,全省農網總體發展水平達到中部地區先進水平,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進一步提高。(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民政廳、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農村廳)
(三)實施生態功能提升行動
18. 持續推進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加快森林河南建設,持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和防護林體系建設,實施鄉村綠化美化工程,開展 “四旁”綠化、村莊綠化、庭院綠化等身邊增綠行動,建設路河沿線風景林、村中空地休憩林、村莊周圍護村林,建設一批鄉土鄉風濃郁的森林鄉村,提升鄉村宜居水平。構建“一帶三屏三廊多點”的生態保護格局,以黃河幹流為主線,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別山等山地為屏障,淮河、南水北調中線、隋唐大運河及明清黃河故道為主要串聯廊道,統籌推進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建設。高水平建設平原生態涵養區,完善提升農田防護林體系,提升農田生態系統功能。構建高鐵、幹線鐵路、高速公路、國省縣道、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為骨架的生態廊道網路。 (責任單位:省林業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交通運輸廳)
19. 開展山丘區生態修復綜合整治。開展黃河流域、重點區域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提高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減少礦山地質災害發生率。 (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財政廳、生態環境廳)
20. 加強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壓實水土保持目標責任,推進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坡耕地改造和生態清潔小流域等工程建設。“十四五”時期,力爭全省每年完成水土流失防治面積1200平方公里,建設清潔小流域10個。(責任單位:省水利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林業局)
21. 推進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加強現有國家級公益林、省級公益林保護管理。合理布局,以重要河流源頭及兩岸、大中型水庫周圍、水土流失嚴重和黃泛風沙地區、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地和森林公園、飲用水水源地等生態區位和天然林為重點,加大森林生態效益 補 償 力 度,擴 大 省 級 公 益 林 規 模,2025 年 年 底 達 到828.5萬畝。(責任單位:省林業局、財政廳)
22. 發揮南水北調工程生態效益。通過南水北調總乾渠分水口門或退水閘,對沙潁河、賈魯河、衛河、共產主義渠、安陽河、鄭州龍湖等河湖進行生態補水,提高河流生態修復能力。(責任單位:省水利廳、生態環境廳)
23. 加強濕地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開展退耕還濕、退養還灘、生態補水,穩定擴大濕地面積,提升濕地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生態系統質量。到2021年年底,全省新建濕地公園10個。到2025年年底,全省濕地公園數量達到114個,濕地保護率達到53.21%。(責任單位:省林業局、財政廳、水利廳)
24. 開展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以河流為脈絡,以村莊為節點,到2025年年底,完成國家確定的蘭考縣、新鄭市、南陽臥龍區等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試點縣建設任務,為農村水系綜合整治提供示範。 (責任單位:省水利廳、財政廳、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
25. 實施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持續推進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工作,採取區域內節水、水源置換、回灌補水等措施,進一步壓減中深層地下水開採量,逐步實現地下水採補平衡。 (責任單位:省水利廳、財政廳、農業農村廳)
26.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開展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性保護,實施極度瀕危野生動物和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工程,加強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救護繁育和野化放歸。強化野生動植物繁育利用及其 制 品 監 管,加 強 動 植 物 檢 疫,嚴 控 有 害 物 種 入 侵。到2025年年底,在全省範圍內新建、擴建野生動物監測站3個和鳥類環志站3個,建立和完善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5個。 (責任單位:省林業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農業農村廳)
(四)實施鄉村環境治理行動
27. 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監督指導。開展農業污染源調查監測,完善化肥農藥使用量調查核算方法,整合統計、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部門數據,逐步摸清化肥農藥使用變化情況。嚴格畜禽養殖環境監管執法,加強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規模標準備案工作。編制發布全省水產養殖尾水排放標準,加強水產養殖尾水排放控制管理。支持南陽、駐馬店市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示範區建設。(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水利廳、市場監管局)
28. 持續實施 “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行動。進一步夯實格線化管理,落實鄉鎮 (街道)屬地管理責任,以農村、城鄉結合部、行政區域交界等為重點,持續開展鄉村 “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工作,堅決打擊遏制 “散亂污”上山下鄉。 (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農業農村廳、市場監管局)
29. 加強秸稈禁燒管控。完善格線化監管機制,利用衛星遙感技術、 “藍天衛士”系統及無人機等綜合手段,持續加大秸稈禁燒力度,露天焚燒秸稈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生態環境廳、氣象局)
30. 加強農用車輛機械污染防控管理。開展新生產銷售農業機械監督檢查,重點查驗污染控制裝置、環保信息標籤等,並抽測部分機械機型排放情況。生產 (進口)的主要農業機械機型系族年度抽檢率達到80%。(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
31. 推動各地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根據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規則,落實各地政府劃定和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主體責任,加強對各地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相關情況的監督。 (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
32. 持續強化自然保護地監管。建立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聯席會議制度,開展自然保護地基礎情況調查,建立全省自然保護地資料庫,開展自然保護區保護成效評估,持續開展 “綠盾”行動,嚴厲查處自然保護區環境違法行為,“綠盾”行動重點問題整改完成率持續提升。 (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自然資源廳、林業局)
33. 健全生態環境監測網路。推動空氣、地表水和地下水環境監測逐步向鄉村延伸,逐步建立完善農村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和土壤環境監測制度,整合集成農業農村生態環境數據和監管能力,構建全省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平台。加強農村 “千噸萬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日處理能力20噸及以上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和規模化畜禽養殖場 (年出欄生豬5000頭,其他畜禽種類折合生豬規模)排污口的水質監測,逐步擴大監測村莊數量。(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自然資源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
34. 完善農業農村生態環境標準體系。研究制定 《菸葉烘烤大氣污染防治技術規範》 《食用菌高溫殺菌大氣污染防治技術規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長效運行維護規範》《水產養殖尾水排放標準》等規範標準。 (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市場監管局)
(五)實施鄉村生態振興示範行動
35. 支持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示範。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引領作用,大力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統籌推進鄉村產業、組織、生態、文化建設。力爭到2025年年底,建設2000個 “村莊秀美、環境優美、生活甜美、社會和美”的美麗鄉村,形成一批美麗鄉村建設示範帶 (片)、美麗鄉村建設示範縣、美麗鄉村建設示範市,示範帶動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水平不斷提升。 (責任單位:省財政廳、自然資源廳、農業農村廳)
36. 加強森林鄉村建設。在黃河流域大力開展森林鄉村建設,到2021年年底,建設森林鄉村1000個;全省完成國土綠化造林249萬畝,森林撫育177.47萬畝。到2025年年底,新建省級森林公園5個,建設森林鄉村5000個;全省完成國土綠化造林754萬畝、森林撫育1920萬畝、退化林修復267萬畝。(責任單位:省林業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交通運輸廳)
37. 發揮林草資源多重效益。挖掘生態旅遊、生態種養等潛力,構建以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為主體,地質公園、自然保護區等相結合的森林旅遊體系,依託國有林場、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天然氧吧等建設一批森林康養基地。到2021年年底,全省新建森林康養基地26個。到2025年年底,全省新建森林康養基地達到100個,其中國家森林康養基地 (含國家森林康養試點基地)24個,省級森林康養基地76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擴大集體林地經營權放活範圍,到2025年年底,集體林地放活經營權面積達到3027萬畝。 (責任單位:省林業局、文化和旅遊廳、氣象局)
38. 深入開展鄉村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基層愛國衛生組織機構建設,進一步加大衛生鄉村創建工作力度,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營造衛生整潔宜居的生產生活環境。到2025年年底,省級以上衛生鄉鎮、衛生村占比分別不低於55%和20%。大力推進倡導並踐行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專項行動,加快健康村鎮、健康社區、健康單位、五星健康家庭等 “健康細胞”建設,培育一批 “健康細胞”建設特色樣板。 (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農村廳)
39. 加強生態示範創建。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空氣品質二級達標縣、省級生態縣創建工作,打造一批生態示範創建典型。(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自然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農村廳、林業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省領導任組長的省鄉村生態振興工作專班,統籌推進全省鄉村生態振興重大工作,將鄉村生態振興納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各地要建立相應工作專班,健全工作機制,明確目標任務,細化政策措施,組織推進本地鄉村生態振興各項工作,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
(二)加大資金投入。統籌安排鄉村振興領域相關財政資金,保障鄉村生態振興財政投入,實施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政策,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範圍內脫貧地區的補助力度。拓寬資金來源渠道,支持各地政府將一般債券用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公路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等無收益的鄉村振興項目;支持各地政府將專項債券、政策性銀行貸款用於有一定收益的重大項目,融資規模要保持與項目收益相平衡,重點支持農林水利、污水垃圾處理等領域。加大對受災地區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等工作的資金支持力度。推進農業保險發展,加快開展完全成本保險、 “保險+期貨”等試點。建立鄉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庫,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鄉村生態振興工程項目。
(三)強化政策支撐。逐步完善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開展有償使用試點;全面落實 《河南省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方案》,科學合理分配生態補償資金,有效調動全社會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探索建立垃圾污水處理農戶付費制度,制定農戶付費標準和財政補貼政策,對困難家庭出台減免措施。
(四)引導全民參與。加強生態文明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多種媒體,並通過發放宣傳單、張貼標語等方式,多形式多途徑動員推動全民參與,提高全民生態保護意識。開展全民綠色行動,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多元共治機制,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和廣大農民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發揮12369環保舉報熱線、微信微博、網路等多種渠道作用,鼓勵公眾監督,對農村地區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事件進行舉報,推動全民共建共治共享。

答記者問

2021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河南省鄉村人才振興五年行動計畫》(以下簡稱《行動計畫》)。9月10日,省鄉村人才振興工作專班有關負責同志就《行動計畫》的制定背景和貫徹落實等問題,回答了本報記者的提問。
記者:《行動計畫》的起草有什麼重點考慮?
答:《行動計畫》的起草主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作為根本遵循,聚焦鄉村振興戰略總目標和總要求來破題,加快培養農業生產經營人才、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人才、鄉村公共服務人才、鄉村治理人才、農業農村科技人才等5大類20個鄉村振興重點領域人才,採取有效措施,統籌推進鄉村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同時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十四五”發展規劃相銜接,對接實施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著眼縣域發展和鄉村振興急需緊缺人才需求,堅持精準選派與產業集聚相結合,立足鄉村產業鏈、技術鏈構建鄉村振興人才鏈,促進各類人才向縣鄉村有序流動。
河南作為傳統農業大省、人口大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做好“三農”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行動計畫》的起草注重突出河南特色,結合鄉村發展實際,堅持把鄉村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養本土人才,引導城市人才下鄉,推動專業人才服務鄉村,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健全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強化人才振興保障措施,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記者:《行動計畫》的特色和重點任務是什麼?
答:《行動計畫》提出了鄉村人才振興3個方面18項重點任務。一是培育鄉村振興重點領域人才。包括加快培養農業生產經營人才、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人才、鄉村公共服務人才、鄉村治理人才、農業農村科技人才等5大類20個鄉村振興重點領域人才。二是充分發揮各類主體在鄉村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包括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依託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培養基層黨組織幹部隊伍、發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等培訓機構作用、支持企業參與鄉村人才培養等5條措施。三是建立健全鄉村人才振興體制機制。包括健全農村工作幹部培養鍛鍊制度、完善鄉村人才培養制度、建立各類人才定期服務鄉村制度、健全鼓勵人才向艱苦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激勵制度、建立縣域專業人才統籌使用制度、完善鄉村高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健全鄉村人才分級分類評價體系、提高鄉村人才服務保障能力等8條措施。
記者:對貫徹落實《行動計畫》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是什麼?
答:《行動計畫》明確了我省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目標任務,《行動計畫》提出在2021年,脫貧攻堅期間各項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工作機制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人才智力助力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各類人才下沉服務鄉村振興的政策措施和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鄉村人才規模和素質不斷提升。到2025年,鄉村人才振興取得重大突破,鄉村人才培養開發、評價發現、選拔使用、流動配置、激勵保障等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鄉村振興各領域人才規模不斷壯大、素質穩步提升、結構持續最佳化,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不斷注入“源頭活水”。
具體來看,下一步,將持續發揮鄉村人才振興專班牽頭抓總作用,協調督促有關部門落實好《行動計畫》。首先是突出培育高素質農民這個鄉村人才振興的重點,深入實施現代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畫,圍繞“一人一證、技能河南”建設,大力推進職業院校、社會培訓機構與自然村、社區等開展技能共建活動,讓更多的鄉村人才掌握一技之長。同時,把科技特派員作為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的生力軍,打通科技興農“最後一公里”,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助力鄉村振興專項行動,針對我省不同地方、不同區域自然資源和產業發展特點,創新科技特派員服務形式,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服務鄉村產業發展,培育更多鄉土人才。最後,在制度保障方面,將健全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指導、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的鄉村人才振興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確保各項任務落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