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河南省蠶業科學研究院承擔著河南省的蠶業科研、蠶業種質資源保護、新技術推廣和柞、桑蠶高級種子繁育等任務。現有在職職工122人,其中專業技術幹部43人(中高級職稱28人),有大型科研儀器66台(套),350㎡冷庫一座,試驗室1.6萬㎡,試驗桑園8hm、柞坡73.3 hm,固定資產980萬元。
內設機構
產業部
科技部
綜合辦公室
產業部
負責各項產業的生產、行銷計畫,依照院的生產經營目標及長期計畫,制訂年度各項計畫和從業人員的培訓計畫,並編訂所需教材,以提高從業人員的能力與素質;負責生產資金的籌措、使用及控制。負責產品市場的研究與開拓,促使銷售目標的有效達成;負責產品售後服務事宜,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從事桑柞蠶原種、普種、蠶藥的生產管理工作。
科技部
負責場短期和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制訂及實施;科研項目的組織論證、制訂、組織實施和檢查、驗收,科研經費的預算管理工作;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計畫的制訂及組織實施;科技成果開發,新技術、新項目示範推廣工作;全場科技檔案管理工作。
綜合辦公室
1、負責人事、勞資、文秘、檔案等日常事務的處理;收集、整理職工的意見和建議,匯總研究全場的規章制度、獎懲辦法、分配辦法等,並提出改進意見;負責催辦場領導班子作出的決定;承辦黨委、紀委、工會、老乾方面的具體工作;對職工違紀或失職的調查及處理意見的提出;搞好來客來訪的接待工作,維護場整體形象。
2、負責場財務、會計、職工保險及稅務事宜,依據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發揮財務管理職能;擬訂財務計畫與預算制度,提出經費的籌措計畫及實施意見,有效地籌劃與運用資金,及時登錄與整理帳簿;編制財務報告,為場的決策提供所需的資料。
所獲榮譽和成果
建院(場)以來,河南省蠶業科學研究院共完成了包括國家“八五”、“九五”攻關項目在內的科研課題150多項,取得科研成果90多個。建成了初具規模的蠶業種質資源庫,其中30個一化性柞蠶品種資源為世界稀有。育成的一化性柞蠶多絲量品種“豫七號”、柞蠶白繭品種“雲白一號”等均居國際領先水平。育成的桑蠶多絲量品種“豫華·渭春”、“豫花·湘明”在北方11省的聯合鑑定中各項成績較好,已成為本省的當家品種。研發並推廣新技術70多項,其中“柞蠶固定蟻場培植和利用”、“DDV藥殺柞蠶蛹寄生蜂”、“柞蠶膿病綜合防治技術”、“高溫處理柞蠶蛹抗病增產技術”、“大棚養蠶”、“方格簇使用”、“柞蠶微粒子病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研究”等成果研究推廣,使我省養蠶綜合效益成倍增加,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我院在省級以上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與交流有較高價值的科技論文600多篇,主持和參與編寫大、中專教材和專著20餘部。先後參與北方11省、中南5省蠶業科研協作,與國內多所重點院校建立了密切的技術合作關係。同時在全省16個縣(市)建立了蠶業科技示範基地,共培訓各級蠶業技術人員10多萬人次,我院已成為我省蠶業發展的科技後盾。同時我院還是全省桑、柞蠶高級種子繁育單位,已具備年繁育桑蠶原種1萬張,一代雜交種20萬張,柞蠶母種蛾2萬隻,原普種卵1000公斤的生產能力。
為進一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進步,我院引入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精減機構,最佳化資源配置,全面推行人員聘用制。通過改革,充分調動了廣大科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工作效率、產業競爭能力進一步提高,我院2005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命名為“模範職工之家”,2006年被省科技廳等部門聯合命名為“河南省科技創新十佳單位”。
天蠶
2014年5月25日,由蠶科專家包志願領導的科研小組在河南省南召縣雲陽鎮官山村的河南省蠶科院柞蠶科研基地拍攝的天蠶品種——“魯紅”飼養馴化成功。經過蠶業工作者十幾年的培育、馴化,終於試養成功。至目前,蠶科院科研基地試養的60畝天蠶全部順利結繭,完成了從孵化、幼蟲、成蟲、結繭等生理歷程,邁出了中國天蠶人工馴化養殖的第一步。 天蠶是自然界中一個十分珍稀的物種,在世界範圍內天蠶是可以巢制真絲的野蠶,天蠶在光的照射下能閃爍出奪目的光彩。天蠶以食柞樹葉為主,可露天放養於柞樹上。它全身是寶,天蠶絲具有輕柔光潔、強韌富有彈性、能吸收紫外線等特點,廣泛用於高檔服飾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