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於1952年,是全國最早的文物考古研究院所之一,承擔著河南省地下文物的調查、發掘、保護和科學研究等任務。1981年2月成立河南省文物研究所,1994年12月又更名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3年4月更名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現為正處級事業法人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所長:孫新民
- 黨支部書記:魏周興
- 現有職工:113人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於1952年,是全國最早的文物考古研究院所之一,承擔著河南省地下文物的調查、發掘、保護和科學研究等任務。1981年2月成立河南省文物研究所,1994年12月又更名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3年4月更名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現為正處級事業法人單位。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於1952年,是全國最早的文物考古研究院所之一,承擔著河南省地下文物的調查、發掘、保護和科學研究等任務。1981年2月成立河南省文物研究所,1994年12月又更名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3年4月更名為河南省文物...
陳家昌,男,漢族, 1968年生,河南鄭州人,博士學位,中共黨員。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副院長,河南省文物科技保護中心主任,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常務理事,鄭州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個人經歷 近年來,先後主持省部級研究課題2項;...
孫新民,漢族,男,1955年2月生,河南鞏義市人,中共黨員。1981年12月畢業於鄭州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分配至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1997年1月任副所長,1999年4月至2012年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原名河南省考古學會,成立於1980年12月。學會現任會長孫英民,執行會長孫新民,副會長兼秘書長賈連敏。其辦公地點設在河南省鄭州市隴海北三街九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截至2015年,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共有團體會員17個,個人會員390人。
【文物現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簡介 鼎身外表的彩繪裝飾是最能體現其價值的部分,尤以鼎蓋的彩繪最見功力。蓋面上,先以綠彩和紫彩為主調繪出三組捲雲紋樣,並以紅、白兩種彩料勾勒框線,然後在三組紋樣之間,各以紫色...
男,漢族,1932年7月出生,河南湯陰人,畢業於湯陰師範。現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調研員、研究員。系河南省文物局專家組成員,河南省文物鑑定委員,中國鈞瓷研究所高級顧問,中國古陶瓷學會副秘書長,河南古陶瓷研究會會長,深圳璽寶樓...
文化遺產保護科學研究機構 河南省文物科技保護中心(Henan Provincial Center for Conservation)是隸屬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文化遺產保護科技研究機構。作為河南省最重要的文化遺產保護機構之一,該中心重點致力於文化遺產的保護、修復和技術...
河南省夏文化研究中心由河南省委編委批准成立,掛靠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核增事業編制30名,用於加強夏文化研究,主要負責開展夏文化遺址考古調查、發掘與研究工作;承擔夏文化研究重大課題項目有關工作;承擔夏文化研究成果傳播、普及和國際...
河南省文物考古學學會截至2010年年底,共有團體會員3個,個人會員376人。學會下設:史前專業委員、夏商專業委員會、古代石刻藝術專業委員會、古城考古專業委員會、陶瓷專業委員會、文物攝影專業委員會、建築考古專業委員會、文物旅遊研究專業...
積極開展與文物建築保護研究相關的理論和專業技術方面的研究與經驗交流活動,為促進我省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專委會接受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和業務主管單位河南省文物局、登記機關河南省民政廳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2017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 2018年3月20日 1、滎陽青台遺址發掘(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2、二里頭遺址宮殿區東北部5號基址發掘(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3、新鄭鄭韓故城遺址發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4、洛陽東漢...
《河南文物考古研究叢書:趙青雲考古文集》是201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青雲。內容簡介 本書選編了趙青雲先生的陶瓷考古學論文,分為綜述、唐三彩與唐青花、汝窯、鈞窯及其他。內容涉及河南古代陶瓷考古、陶瓷文化、汝窯與鈞窯等專題...
《河南文物考古研究叢書:趙世綱考古文集》共選編了趙世綱先生30篇文物考古學論文。主要涵蓋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裴李崗文化的發現與研究,裴李崗文化的發現填補了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空白,也是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一項重大突破。二是...
《河南文物考古研究叢書:賈峨考古文集》收錄賈峨先生研究論文20篇,內容涉及中國文明起源、早期文明研究、漢唐絲綢之路研究、先秦玉器研究等。其中有關王城崗古城的研究,對於探索禹都陽城之所在頗有建樹;有關絲綢之路文明的研究,對於漢唐至...
《河南文物考古研究叢書:楊肇清考古文集》選編了楊肇清先生42篇考古學研究論文,可分為史前篇、夏至漢篇、綜述篇、書序和其他篇。內容涉及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和綜述研究、夏至漢及其他方面的考古研究等,其中主要是利用考古學資料對河南...
《河南文物考古研究叢書:曹桂岑考古文集 》選編了曹桂岑先生的研究論文41篇。這些文章立足於考古資料,同時重視歷史文獻,進行綜合研究,內容包括仰韶文化的社會性質、龍山文化古城的社會性質、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五帝時代的都城考證、我國...
考古項目 2014年的評選活動,由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秘書處邀請有關專家於2015年2月對申報的考古項目進行了初評。列入正式評選的10個項目為:1、濮陽戚城龍山時代城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濮陽市文化局、戚城文物...
李占揚,男,1961年10月生,河南省太康縣人,中共黨員。古人類學家,古生物學家,舊石器考古學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國家文物局考古領隊。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理事,中國古人類—舊石器專業委員會委員,兼任山東...
現任河南博物院院長。人物履歷 1997年7月—2006年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其間:2000年4月—2003年10月在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考古系攻讀博士學位)2006年01月—2010年1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其間:2007年11月—2008年7月...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曹操高陵墓葬考古隊領隊,從事考古工作20餘年。現任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東漢大墓的考古領隊、隊長。人物簡介 長期以來,潘偉斌一直從事田野發掘和研究,曾負責國家重點工程南水北調沿線文物的調查、文物保護...
宋國定,漢族,1964年出生,出生於河南焦作,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學系,1985—2005年,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現任中國科學院大學人類學系考古學與人類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主持多項重大考古發掘項目,如鄭州商城遺址、鄭州小雙橋...
“不見冢”考古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發掘。經過文物勘探,文物部門初步認定“不見冢”大墓為戰國時期的大型“甲”字形豎穴土坑墓,其總長約66米,墓室長40米、寬38米,深約18米。墓室四周有階梯狀台階,台階...
河南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第10至12屆)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常務副會長 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信息科技專業委員會)主任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珠海橫琴新區片區駐香港經貿代表處首席代表 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委員 東莞市濱...
張國碩,男,漢族,1963年生,河南平頂山(原葉縣)人。兼任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副會長、中國考古學會夏商考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中國古都學會理事、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常務理事、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等...
牛寧,男,祖籍山西,中共黨員,1953年元月生,河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原副所長,文博研究館員,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三峽工程文物保護項目總監理工程師,省政府採購招標評審專家,省旅遊規劃評審專家,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副秘...